1 / 30

唐三彩特展

唐三彩特展. 小組成員 王怡瑩 王海寧 李奕萱 汪德方 鄭亞聞 指導老師 林世奇老師. 大綱. 展覽介紹 唐三彩 --- 緣起 認識唐三彩 唐三彩之人物 唐三彩馬 釉彩 生命情調與反省. 展覽介紹.

Download Presentation

唐三彩特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唐三彩特展 小組成員 王怡瑩 王海寧 李奕萱 汪德方 鄭亞聞 指導老師 林世奇老師

  2. 大綱 • 展覽介紹 • 唐三彩---緣起 認識唐三彩 • 唐三彩之人物 • 唐三彩馬 • 釉彩 • 生命情調與反省

  3. 展覽介紹 唐代陶瓷器中,唐三彩和彩繪陶最能呈現大唐氣象與盛唐的文化形態,館藏百餘件此類作品,包括文官俑、武官俑、天王神像、鎮墓獸、馬、駱駝、小動物以及日用小型器皿等,絕大多數為民國十七年河南洛陽出土之前河南博物館舊藏,也有歷年價購文物,不僅數量居國內之冠,系統完整廣受國外博物館的青睞;唐三彩和彩繪陶多半出現在盛唐經濟繁榮、民富國強時期,充分反映出唐代陶瓷藝術的高度水準和華麗侈奢的大唐社會生活。

  4. 緣起 • 民俗學者研究人的一生,將墓葬與三彩陶隨葬品稱為「生命禮俗」。 (明器) • 追溯唐三彩的淵流,最早可及於寶雞茹家庄的琉璃珠、琉璃管等物,嚴格說來這兩種琉璃製品與唐三彩一點也不相干,但從經驗的傳承上,它已奠下基礎。 • 漢代以後綠釉陶器盛行,鉛釉的燒製技術已然成熟,彩釉的發展達到新的高峰 • 北朝年間,更把彩釉由單色發展成變色或三色,加在黃、白釉上施綠彩,或同時將黃、綠、褐釉綜含運用,奠定多彩釉的基礎 • 入唐以後,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統治階級生前過著驕奢淫逸的享樂生活,死後厚葬威風。

  5. 認識唐三彩 • 為唐代生產的低溫釉陶器 ,三的意思為多數而非三種顏色 • 唐代的三彩陶器主要件為殉葬的明器,但也有實用器 • 三彩的孕成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唐代的社會因素,二是中國陶瓷自身發展的因素。

  6. 唐三彩之「人物」 ‧天王神像 在唐代墓葬中,鎮墓天王神像是極具代表性的守護者,它淵源於佛教藝術的四大天王,或四大金剛,造型受到當時大量傳入中國的西亞文化及印度佛像影響,頭上斜出兩翅,象徵天王的神力,而天王的衣著,根據唐代武官鎧甲造型製作。一般天王神像為一對,採相向對立的立姿,互相對稱。 ‧天王神像腳下多踩小鬼或是牛、羊之類的,代表其鎮壓鬼怪,擋住不潔淨之物,鎮守墳墓。 ‧天王神像雙肩有似龍的圖案,與武官相似。

  7. 天王神像

  8. 腳踩小鬼的天王神像之腳部 腳踩小鬼的天王神像 3D虛擬實境:http://www.nmh.gov.tw/web2002/index.htm

  9. 天王神像

  10. 唐三彩之「人物」 ‧文官 文官多是成對立於墓中,使人有威風凜然之感。 文官的服裝皆著長袍,雙手拱於腰際間,頭戴烏紗帽或是幞帽,臉上少表情,與武官及天王神像有別。 衣服顏色則以黃褐色與綠色相搭配,若一為底,則另一色必為上頭之點飾。 此二圖皆為文官俑,惟右側之俑表情較豐富,為文官俑之少見。

  11. 唐三彩之「人物」 ‧武官、武士 武官與武士實則無太大不一樣處,獨武官衣著似較武士為莊重,著明鎧或其他種類的鎧甲。 其鎧甲於雙腳、雙肩或是胸前常有動物裝飾,如:某尊武士即以大象為其腳上的裝飾,雙肩為龍,胸前則有獸,雕刻極為細膩,可謂之「豐富」。 ‧武官及武士頭頂或是戴有頭盔,或只是將頭髮束起而已。 武官之表情也遠較文官豐富,多皺眉張嘴,並非好惹之相。 其雙手或是握拳;或有一手握拳,一手伸掌;又有插腰伸掌者,各具特色。

  12. 右邊的武官雙腳有大象的圖案,肩上之龍兩尊武官皆有,但圖中看起來不夠明顯。右邊的武官雙腳有大象的圖案,肩上之龍兩尊武官皆有,但圖中看起來不夠明顯。

  13. 唐三彩之「人物」 ‧馬伕、男侍 因唐時受到胡風的影響,馬夫與男侍之服裝多為胡式服裝,寬袖及大領子外翻是其特色。 此二種人衣著之色彩也明顯不如文、武官等豐富、亮麗。另外,位居此二職位者,其實也多有胡人。 作為僕役,她們的身分當然無法與達官貴人相比,故其個個神情收斂,雙手拳曲,擺出牽馬或駱駝的姿勢。 此為一黃釉馬僮 侍男

  14. 唐三彩之「人物」 ‧侍女、舞樂女 侍女的身材還算纖細;舞樂女則是胖嘟嘟的 ,完全符合唐代美女的標準。 二者服裝相較,又以侍女較為講究及精細。 此為侍女俑 此為舞樂女俑

  15. 唐代女俑

  16. 唐三彩之「人物」 *人物小結 三彩人物大致有以上幾類,其中尤以「天王神像」最為著名,圖案裝飾也較其餘人物精細、傳神,可謂其為三彩人物之最佳代表。 文、武官次於天王神像,卻又遠勝其餘身為僕役的人物,亦有其特殊風格。

  17. 唐三彩之「人物」 *馬夫及侍女等身分較低之人俑,或許在服裝與上色方面無法取勝,但其服飾裝扮均身染胡風,甚至本身即為胡人,是唐代多元文化,兼容並蓄的最佳象徵。

  18. 唐三彩馬 一九二八年河南洛陽出土,前河南博物館舊藏。盛唐製作。胎白,頭向左, 四腿直立於長方形平板上。空腹,短尾細結,背上有鞍韉飾物,以心形垂飾搭配 之。革帶整齊,鬃毛表現得逼真而生動。鬃毛、馬蹄與尾巴無釉,鞍韉飾物施綠釉之外,通體施褐釉。

  19. 唐代講究馬匹之裝飾,御馬與戰馬的打扮自有區別,如御馬的鬃毛修剪成「 一花」、「三花」、「五花」等,馬背的鞍韉飾物更是五花八門,馬尾有下垂或 打結,低首沈思,奔走或靜立者皆生動華麗且充滿活力神態。無論唐三彩馬或繪 彩馬皆具有「首小體豐、兩眼有神」的共同特徵。        唐代男女皆有尚武精神,酷愛養馬、騎馬。馬匹不僅做為交通工具、供做戰馬之外,平常更是成為時髦運動工具。毬戲極盛於皇室、權貴之間,逐漸普及至平民百姓。        傳世唐三彩馬為數不少,此件三彩馬的造型優美,體型豐碩,比例正確,充分反映出動態美感與陶工的高度藝術水準以及唐代科技之發達。

  20. 唐代三彩馬的特點: • 頭小頸長 • 腰肥體壯 • 骨肉停勻 • 眼睛炯炯有神 • 馬的塑造表現極為出色,有的揚足狂奔,有的徘徊佇立,有的引頸嘶鳴,有的俯首舔足,表現出各種生動的姿態,是我國古代陶塑工藝的精品。

  21. 唐三彩馬在中國雕塑史上永遠是閃亮的,極度的精工製作加上天才的藝術誇張,在造形上鬼斧神工﹔隨意的釉彩揮灑經過奇異的流淌交融,在釉彩上瑰若雲霞。唐代喜愛馬,因為馬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軍事戰鬥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22. 唐 三彩駱駝 • 此件三彩雙峰駱駝,為產自中央亞細亞的巴克特利亞大夏種 的一種。以行走姿態直立於長方平台之上,白胎,空腹,白、綠、褐三彩釉,長頸昂首張口睜目作長嘶狀,神態雄偉,整體造型逼真而生動,飽含豐厚內在生命 力量,自然而感人。頭頂、頸下、雙峰頂、腿上皆留白色釉地,身體部份黃褐釉 自然流淌,背上橢圓形氈上為三彩斑點釉色,氈邊綠釉自上而下隨意融入黃褐 釉,淋漓盡致,裝飾趣味特殊。

  23. 駱駝是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工具,牠們通過「絲綢之路」,不僅帶出和帶進商品,還帶來了文化及友誼。 唐代三彩駱駝的特點: • 體態瀟灑俊美 • 挺胸昂首 • 顯示出任重道遠、萬難不拒的神情

  24. 鎮墓獸 • 可能是古代送葬的「方相神」的衍生。方相神乃山川精怪,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專門驅除邪惡。三彩鎮墓獸多作蹲坐狀,頭上長,背上生翅,蹄足,喻人獸鳥的結合,氣勢逼人有人面獸身和獸面獸身兩種。

  25. 釉彩 • 「三彩」並非只有三種釉色,而是以黃、綠、白或黃、綠、藍、褐為基本色交互使用。「三」在中國意味著「多數」,於是用「三彩」來稱呼此多彩釉陶。彩釉在高溫中會熔化,造成陶瓷上斑駁淋漓的彩釉,形成了它獨特的藝術風格。所有彩繪陶人臉部以上都沒有上釉,以避免彩釉流到臉上。流下來的釉便成了動物的毛。 • 唐三彩器的鉛釉,則是「釉」和「彩」合而為一,一次施用,一吹燒成。但是有時是一種,有時是二種,有時是三種,更有時二種或三種混合而成的「間色」調 • 缺點---唐三彩的釉中含有多量的鉛,作為助溶劑以降低燒成溫度,相對的使釉的流動性變大,燒成時釉面光滑美麗,色彩混合的現象也時有所見,各種顏色相互浸潤交融,斑駁燦爛之間,顯得格外瑰麗,引人注目。可惜它性脆易碎,且含鉛毒

  26. 生命情調 武官俑 文官俑 文官俑

  27. 生命情調 武官俑 馬俑 鳳首瓶

  28. 生命情調

  29. 從唐代流傳下來的氣勢---- 文官依然威凜,正直沒有商量餘地的忠心耿耿; 武官依然威猛,從佛教傳來的龍依舊瞪大眼睛。 女侍那,千年的含笑,是否染上哀愁? 踩小鬼的天王神像,據說稱作偉大。 駱駝和牽駱駝者,馬和牽馬者,在絲路,多少風霜。 似山海經的奇獸思想的鎮墓獸, 留白的情調,崇尚華麗的唐人,一身華麗又有留白。 生命的渾厚就這樣展現了起來,又華麗又素靜 當時工匠的心,時代的耳語。 讚嘆著。彩色混合的趣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