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 商业的发展 ■坊市与城镇 ■重农抑商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 商业的发展 ■坊市与城镇 ■重农抑商. 导入. 《 清明上河图 》 反映的北宋城市情景.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和市镇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商业的发展. 商朝的贝币. 战国时期燕国“平阳”布币. 战国时期赵国“甘丹”刀币. 战国时期燕国“明”刀币. 战国时期魏国“皮氏”布币. 战国时期韩国“平阳” 布币. 秦半两钱.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sylv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商业的发展 ■坊市与城镇 ■重农抑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商业的发展 ■坊市与城镇 ■重农抑商

  2. 导入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北宋城市情景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和市镇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3. 商业的发展

  4. 商朝的贝币

  5. 战国时期燕国“平阳”布币 战国时期赵国“甘丹”刀币

  6. 战国时期燕国“明”刀币 战国时期魏国“皮氏”布币

  7. 战国时期韩国“平阳” 布币

  8. 秦半两钱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9. 半两钱的币值:在正常情况下,一石米值一百钱(即半两钱),一匹马值一万钱。到了秦末汉初, 一石米值一万钱,一匹马值一百万钱。 秦半两钱及钱范 秦朝半两圆钱

  10. 西汉铜五铢钱

  1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2. 瓜洲隋古运河渡口

  13. 大运河苏州段

  14. 今京杭大运河

  15. 唐·开元通宝 唐·乾元重宝

  16. 大食金币 (唐长安出土,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阿拉伯铸币)

  17. 东罗马金币 (唐长安城何家村窖藏) 波斯萨珊银币

  18.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元稹《估客乐》

  19.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会子”纸币

  20. 元代纸币——宝钞

  21. 徽商的房宅 山西平遥市城楼

  22.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 乔家大院(清初晋商乔发贵的住宅)

  23. 晋商雷履泰(山西平遥)在清乾隆年间创办的汇兑庄——日升昌记票号晋商雷履泰(山西平遥)在清乾隆年间创办的汇兑庄——日升昌记票号

  24. 明清时期,一些绅商发起并出资兴建会馆,专供同乡居住集会、联络乡谊、议论商情、贮存货物之用。这些会馆,有的建在京城,有的建在全国其他城市。明清时期,一些绅商发起并出资兴建会馆,专供同乡居住集会、联络乡谊、议论商情、贮存货物之用。这些会馆,有的建在京城,有的建在全国其他城市。 晋商在北京建的山西会馆

  25. 徽州文书(康熙年间徽商“新安人”谢胪一的一份商业经营合同书 ) 返 回 返 回

  26. 坊市与城镇

  27. 汉代集市(画像砖)

  28.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29. 登观音台望城 ——唐·白居易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30.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31. 《清明上河图》

  32. (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 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3.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其拓片 (现存最早的北宋广告印版,也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印刷商标的铜版)

  34. 商号的标记:白兔捣药图 店铺的名字 认 门 前 白 兔 儿 为 记 广告文字 上方广告文字说: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35. 明代《皇都积胜图》局部(明万历年间,描绘了正阳门的街市情景)明代《皇都积胜图》局部(明万历年间,描绘了正阳门的街市情景)

  36. 明代杭州北关夜市

  37. 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38. 清代北京节日集市

  39. 清代苏州繁忙的怀胥桥商市 返 回 返 回

  40. 重农抑商

  41. 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周礼·天官冢宰》

  42.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 政策是否有合理性? 商鞅

  43. 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天子既下缗钱令……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 ——《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

  44. 先农坛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历代皇帝祭祀先农神的地方。每年春,皇帝要亲率众臣到先农坛祭祀,祈求丰年,以表示重农思想。图为清朝雍正皇帝亲祭先农坛的情景。先农坛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历代皇帝祭祀先农神的地方。每年春,皇帝要亲率众臣到先农坛祭祀,祈求丰年,以表示重农思想。图为清朝雍正皇帝亲祭先农坛的情景。 清雍正帝先农坛祭祀图(局部)

  45. 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雍正帝

  46. 广州十三行(1785) 返 回 返 回

  47.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本性,“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如“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他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强烈反对政府与民争利,要将主张盐铁官营、剥夺商人的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油烹以谢天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本性,“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如“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他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强烈反对政府与民争利,要将主张盐铁官营、剥夺商人的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油烹以谢天下。 请思考,《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何在?

  48.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2.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49. 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色。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色。

  50. 结 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