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體適能知多少

體適能知多少. 台灣師大 方進隆 教授 衛生署國健局 委託計畫. 內容. 什麼是體適能 ? 什麼因素會影響體適能 ? 為何體適能很重要 ? 如何改善體適能 ?. 體適能 Physical Fitness. 體適能乃身體適應的綜合能力 . 日常的身體活動, 工作, 學習, 健康皆與體適能有關. 良好體適能者較有活力從事日常生活或工作而不易感到疲憊. 體適能的定義. 美國健體休運動舞蹈協會 身體處在康寧的狀態 有活力從事各種活動少有運動不足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是所有活動的基礎. 行動能力 心肺功能 肌肉適能 柔軟度 身體功能 運動的能力.

taariq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體適能知多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體適能知多少 • 台灣師大 • 方進隆 教授 • 衛生署國健局 • 委託計畫

  2. 內容 • 什麼是體適能 ? • 什麼因素會影響體適能? • 為何體適能很重要? • 如何改善體適能?

  3.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 • 體適能乃身體適應的綜合能力. • 日常的身體活動, 工作, 學習, 健康皆與體適能有關. • 良好體適能者較有活力從事日常生活或工作而不易感到疲憊.

  4. 體適能的定義 • 美國健體休運動舞蹈協會 • 身體處在康寧的狀態 • 有活力從事各種活動少有運動不足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 是所有活動的基礎

  5. 行動能力 心肺功能 肌肉適能 柔軟度 身體功能 運動的能力 防衛能力 自然環境 病毒細菌 免疫功能 溫度時差 心理壓力 體適能包括行動與防衛能力

  6. 體適能是一種身體特質 • 1980年代以前體適能較偏重競技體能. • 1980年代以後體適能較偏重健康體能. • 1990年以後, 體適能亦兼顧全人健康(Wellness)的理念, 或整體健康(Holistic health)的觀念.

  7. 靜態的生活方式 身體活動機會減少 經濟發達, 能量攝取過多 休閒時間增加, 週休二日來臨 終身學習的時代 體能狀況不佳 肥胖人口比率日增 生活與工作的步調或壓力逐漸增加 需要健康與體適能需求日增 二十一世紀是追求健康, 休閒與品質的世紀

  8. 影響體適能的因素 • 身體活動 • 體適能 • 健康 • 三者互相影響

  9. 體適能 • 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 遺傳(不可改變) • 生活方式( 營養, 藥物, 抽煙, 酗酒, 休息等) • 環境(空氣, 水質, 光線, 衛生, 溼度等) • 個人因素(性別, 年齡, 個性, 成長, 生活品質等)

  10. 為何體適能很重要 • 與許多項目有關, 如 • 健康疾病 • 工作與學習效率 • 生活品質 • 心理情緒

  11. 心肺功能與健康或生活品質 • 減少心血管疾病 • 增加工作或學習效率 • 改善氧攝取量, 較有精神不易疲勞. • 改善身心狀態, 有助疾病,傷害復健. • 其他

  12. 肌肉適能與健康或生活品質 • 減少運動傷害 • 改善身體形象與姿勢 • 增加工作效率與運動能力 • 增加日常活動的效率 • 增加基礎代謝率, 有助於體重控制 • 復健作用

  13. 柔軟度與健康或生活品質 • 增加關節活動範圍, 改善工作或運動能力 • 減少運動傷害 • 維持較佳姿勢與體態 • 其他

  14. 身體組成與健康或生活品質 • 維持理想體態和身體形象 • 減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或下背痛等疾病 • 改善工作與運動效率和能力 • 改善心理與社交層面 • 其他

  15. 改善體適能的五大要素MR FIT (適能先生)原則 • Modality or Mode: 運動方式 • Rate of Progression:漸進原則 • Frequency:運動頻率 • Intensity: 運動強度 • Time or Duration: 運動時間

  16. 心肺適能與身體組成改善方法 • 訓練頻率: 每週三至五天 • 強 度: 55/65%-90%最大心跳率,或 40/50%-85%最大攝氧量保留值, 或最大心跳率保留值(Reserve). • 訓練時間: 20-60分, 連續性或間斷性(每次最少十分於當日累積)的有氧運動. • 運動方式: 大肌肉,有節奏, 連續性的有氧運動.

  17. 運動強度 • 以有點負荷 尚可說話 但不疼痛為原則 • 以疼痛為依據, 運動中如身體疼痛或不舒服, 要減低強度或停止運動.

  18. 有氧運動生活化 • 如何設計家裡方便的有氧運動 • 如看錄影帶跳有氧舞蹈 • 採報紙上下運動 • 於家裡快走 慢跑或原地踏步 • 其他

  19. 增進肌肉適能的方法重量訓練 • 參考MR. FIT原則 • 重量訓練 • 逐漸負重 • 每週二至三次 • 增加肌力利用重負荷低次數, 肌耐力用低負荷高次數, 每回合約八至十二次. • 每次20-30分鐘左右, 一回合效果就很好

  20. 重量訓練生活化 • 利用簡便的訓練器材 • 利用身體為負荷 • 利用等長收縮的訓練方法 • 能設計訓練八至十個主要肌肉群

  21. 伸展方法 • 動態伸展促使肌肉收縮反射(肌肉內之肌梭) • 靜態伸展促使肌肉放鬆反射(肌肉內之高爾基肌腱器) • 動靜態伸展操妥善選擇, 兩者皆會用到, 靜態伸展操較安全

  22. 伸展方法 • 靜態伸展操, 每次超過六秒, 平均做二十至三十秒. • 每肌肉群做二三次 • 要設計全身的伸展活動 • 不要閉氣, 配合呼吸調息效果更加 • 以盡量伸展, 但不疼痛為原則

  23. 美國運動醫學會理想體重控制計劃 •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 能量攝取成年人每日不得低於1200 大卡 • 減重食物要能被接受 • 攝取能量要低於消耗的能量 每週減重最多不超一公斤 • 從事有氧運動 每日消耗 300 大卡以上 • 一輩子實施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計劃

  24. 自我負責 self-responsibility • 建立為自己健康與體適能負責的理念 • 養成良好健康行為習慣 • 體適能除受運動影響外, 也受生活方式與全人健康其他層面(如心理, 靈性與人際等)的影響. • 除以規律運動或增加身體活動量提升體適能外, 亦應顧及全人健康的教育功能.

  25. 敬請指教謝謝光臨 • 祝大家 • 享受運動過程 • 體適能更提昇 •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使生命更健康更快樂 更成長

  26. 補充資料 • 以問答方式進行, 題目為: • 1,體能與體適能這兩個名詞有何不同? • 2,競技體能與健康體能有何區別? • 3,如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 4, 全人健康是什麼? 它與體適能有何關係? • 5, 什麼是運動處方, 其目的與原則為何? • 6, 規律運動與日行萬步的運動效果是否不同?

  27. 選手 破紀錄 顛峰體能 除與健康體能外, 亦重視速度, 協調等 訓量的質與量較激烈 訓練過程辛苦激烈 No Pain, No Gain (無疼痛 無收穫). 一般民眾 健康促進疾病預防 心肺功能 肌肉適能 柔軟度 體重控制 適度的訓練質量 可享受運動過程 No Sweat, No Gain (無流汗 無收穫) 競技與健康體適能差別

  28.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 知道規律運動的益處與不運動的害處 • 正面的運動經驗 • 良好體適能的認知, 態度與方法 • 能克服規律運動的困難或障礙(提高運動自我效能) • 社會支持 • 良好的環境與設備與文化觀念 • 其他, 行為改變法.

  29. 全人健康的定義 • 包括壓力處理, 適度運動, 適當飲食, 健康生活方式和積極樂觀的態度等. • 個人的身體(Physical), 心理(Mental), 社交(Social), 知能(Intellectual)與精神(Spiritual)層面皆處在理想與和諧狀態. • 終身追求動態的過程, 不是一朝一夕可成

  30. 體適能與全人健康 • 體適能是全人健康的一部份 • 體適能會影響心理 社交 知能和精神各層面 • 各層面亦會影響體適能 • 彼此相互影響 相輔相成

  31. 運動處方的指導原則 • 運動處方的過程是一種科學, 也是一種藝術. • 有效的運動處方要依可接受的研究結果或學理, 而以有彈性的方式, 考慮環境與個人狀況, 來設計運動計畫以促進健康和提升體能.

  32. 運動處方的目的 • 雖目的因人而有所不同, 但主要目的如下 • 促進健康(減少疾病危險因素) • 增進體能 • 確保運動安全 •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33. 強度較低, 較適度 週邊適應 改善肌肉系統利用脂肪能力,排除乳酸能力, 減重,降血壓與膽固醇, 最大攝氧量沒太大改變 體能較差者適合 如日行萬步 強度較強, 較激烈 中樞適應 改善心臟, 呼吸系統功能 增加最大攝氧量 體能較佳較適合 如規律運動的體適能三三三 促進健康與提昇體能的區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