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诗歌题目往往集中了诗歌相关的 重要信息 ,关注诗歌题目,就更容易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要点。

诗歌题目往往集中了诗歌相关的 重要信息 ,关注诗歌题目,就更容易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要点。. 王维的 《 秋夜独坐 》 点明了 时间 林景熙的 《 溪亭 》 写出了 地点 赵师秀的 《 约客 》 ,交待了诗歌里的 事件 韩琮的 《 暮春浐水送别 》 则集中包含了 时间、地点和事件. 元稹的 《 菊花 》 、 虞世南的 《 蝉 》 、刘禹锡的 《 望洞庭 》 、雍陶的 《 题君山 》 都点出了创作的 对象. 元稹的 《 遣悲怀 》 抒发了作者的悲伤。李益的 《 喜见外弟又言别 》 表达了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 —— 诗题可观 情感.

ta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诗歌题目往往集中了诗歌相关的 重要信息 ,关注诗歌题目,就更容易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要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诗歌题目往往集中了诗歌相关的重要信息,关注诗歌题目,就更容易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要点。

  2. 王维的《秋夜独坐》点明了时间 • 林景熙的《溪亭》写出了地点 • 赵师秀的《约客》,交待了诗歌里的事件 • 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则集中包含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3. 元稹的《菊花》、 虞世南的《蝉》、刘禹锡的《望洞庭》、雍陶的《题君山》都点出了创作的对象 • 元稹的《遣悲怀》抒发了作者的悲伤。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表达了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诗题可观情感

  4.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诗的一、二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写环境的特点的体现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诗的一、二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写环境的特点的体现

  5. 请分析本诗写景的特点 • 第一句中的“夏”直接点明这是夏天,第二句中的“石榴开遍”是夏天特有的景象,第三句“树阴满地”、第四句流莺啼叫写的也都是夏天特有的情景,所以说这首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凉,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6.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送”的?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7.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 诗题里的“送”字写出全诗重点。全诗紧扣“送”字着墨。楚江、建业点明“送”之地点,“微雨”点明“送”之天气,“暮”点明“送”之时间,“雨”和“幕”中表现送别时的忧伤。“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的景物描写,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表达出对友人的怀念和担忧。“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则直接抒发诗人送别时的伤心。

  8. 注释是对诗歌中作者情况、写作背景、疑难字词等重要内容的解释。 •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 • 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用典或其意境 • 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感情基调或写作风格

  9.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凉,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本诗作于此时。 • 诗中描绘出一幅悠闲宁静的画面,而在这悠闲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遭排挤受压抑的深沉的苦闷和悲哀。

  10. 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朱庆馀平日得水部郎中张籍赏识,他去参加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张籍以酌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 运用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新媳妇,把张籍比作夫婿,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把参加考试比作新媳妇第一次见公婆。

  11. 诗歌常因作者所处时代、自身经历、性格志趣等不同而风格迥异,故我们应当关注作者,把握诗歌内涵和写作风格。

  12.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官至宰相,由于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终为投降派谗臣所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 • 诗歌运用比兴和拟人的手法,抒发先忧后乐的襟怀抱负以及乐观、旷达的胸怀。

  13. 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形成不同的诗歌流派,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14. 例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 初唐:国体初建,百废待举,浮艳淫糜的南朝齐梁诗风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诗人肩负时代使命,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 • 盛唐: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一方面小康人家,一方开疆拓土,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 • 中唐: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 • 晚唐: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笼罩诗坛。

  15.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 诗人应是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似乎被赋予了生命。

  16. 意象是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载体,是凝结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 诗人形象 《春夜洛城闻笛》 人物形象 诗中人物形象《题李凝幽居》 意象 景或物 虞世南《蝉》 • 通过意象能更好地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

  17.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或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 “柳”与“留”谐音,含伤别离之意;“蝉”常用以感身世,诉悲凉。 • “鸿雁”多表达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梧桐”暗寓凄凉悲伤。 • “梅”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菊”是品格坚强、气质清高的象征。 • “明月”蕴涵思乡离人之愁;“流水”表达时光流逝之感;“长亭”抒写依依惜别之情。

  18. 这首诗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出生平凡低微、不为人知,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的特征。表现了作者虽出身贫寒却胸怀凌云壮志的豪迈,暗讽时人不识真正的人才。

  19. 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的景物特点。 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的景物特点。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该句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氛。

  20. 诗眼指诗歌作品中的点睛传神之笔。 •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 • 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 这些字词或句子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因而被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

  21. 诗眼指诗歌作品中的点睛传神之笔。 •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 • 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 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精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是理清诗词脉络,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22. 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闹”字将春意人格化,把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把杏花在枝头开放比作很多有生命有感情充满活力的生物在玩耍打闹,从而写出了杏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和情趣,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23. 体会“秋”字在诗中的作用。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

  24. 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作家笔下的外部世界,两者在艺术上的和谐统一,就形成了某种意境。 • 诗人写诗总是借助抒情客体来表现自己的爱恨、痛苦、欢乐、希望和追求等主观感受。意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诗贵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间的跳跃与空白需要读者借助“诗歌的翅膀”——联想和想像去补足。

  25.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上片用碧云天、黄叶地、碧翠水波、斜阳、无情芳草分别描绘了秋季的天、地、水、斜阳、芳草,这几个意象有机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清澈透剔,色彩绚丽而又广阔无际的境界。

  26.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就在这千里秋色,满目斜晖之外,无边的芳草远接天涯,词人故里在芳草尽头,斜阳尚可看见,而故乡却望不到,这怎不让他思念故里,怀念京都?

  27.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词人胸怀报国之志,却落得远黜遭遇,触景生情:离乡之愁,去国之忧,油然而生,为下片的直抒胸臆打下了基础。景有所指,情有所依,情与景交融,组成完整的艺术境界。

  28.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9. 强烈的感情是诗的最本质的特征,诗人常借助各种手段,通过意象来表现自己的个性色彩,把最真最纯、最美好的、最浓烈的感情融入诗中。 • 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30.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尽管诗人觉得自己是流落他乡的一个无用的腐儒,但仍对摆脱困境、实现抱负充满信心。

  31.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 品味尾句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千山急雨”是自然界的狂风暴雨,更是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打击;“卧看”表明诗人根本没把生活中的狂风暴雨当一回事,从而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从容坦然的生活态度。

  32.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排比、对偶、对比、反复等 •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动静、烘托(反衬、正衬)、对比、抑扬、正侧、角度、渲染、象征、双关、用典、联想、想像等 • 结构技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伏笔铺垫、层层深入、过渡照应等

  33.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分析前两句与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 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从整体上描绘兰溪的优美景色,写的是静景;后两句着重于写某一天的情景,写的是个体(雨、鱼),体现了一种动态美。

  34.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花市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分析两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 都采用对比,崔诗以“人面”和“桃花”为线索,拿去年和今年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35.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花市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分析两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 欧诗用去年和今年元宵、花灯、月亮依旧但不见去年人的情况进行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

  36.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也是不一样的。 • 风格赏析常用术语 • 激越豪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清新自然(如王维《山居秋瞑》) • 平淡质朴(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 含蓄委婉(如李清照《声声慢》) • 简洁明快(如贾岛《题李凝幽居》)

  37.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分析两词的风格异同。

  38. 上词作者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 上词作者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 • 下词作者是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