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演示性实验的设计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演示性实验的设计. 1 、演示实验的定义. 演示实验是一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生物实验。 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力,使之主动地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2 、演示实验的主要类型.  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 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  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 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tal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演示性实验的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演示性实验的设计

  2. 1、演示实验的定义 演示实验是一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生物实验。 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力,使之主动地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3. 2、演示实验的主要类型 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 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4. 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在以获得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中,教师预先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在课堂上边讲授边演示,并对所用到的器材名称进行介绍,讲述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条件,准确操作,规范动作,以达到预期的演示效果。

  5. 举例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演示实验。

  6. 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 在演示过程中,围绕教材的演示目标,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作为起点,揭示实验要点,再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反应现象,通过实验回答问题,验证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7.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的德国植物生理学家萨克斯(J.von Sachs)实验可以设计为课堂演示实验  

  8. 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这是一种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等实践活动的演示实验。 教师通过规范的演示操作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规范性指导,注重于演示操作环节规范化,着意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例如,《生命科学》高中教材中学生显微镜高倍镜的第一次使用等示范指导即属此类型。

  9. 3、演示实验设计的特征 科学性 直观性 时间性 可视性 规范性

  10. 4、演示实验设计的个案展示

  11. 案例1:模拟细胞膜对气体分子通透的演示实验案例1:模拟细胞膜对气体分子通透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目的 本演示实验的设计是通过代选择透过性膜,来模拟生物细胞对气体分子的通透性。

  12. ●实验设计原理 NH4OH(氨水)是一种挥发性碱性溶液,酚酞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两者相遇可产生显色反应。当两种溶液之间放置一代选择透过性膜时,挥发性气体分子在膜两侧就存在浓度差。氨(NH3)经膜扩散到酚酞溶液中,产生樱桃红色的显色反应,籍此来模拟细胞对气体分子的通透性。

  13. ●演示实验装置

  14. ●演示效果

  15. 案例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目的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有光合作用一节教学内容,在“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总反应式”  中都提到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CO2,但教材并没有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点。 基于此,设计本演示实验,使学生对这一过程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

  16. ●实验设计原理 BTB 溶液在有CO2存在时,其溶液颜色呈黄色,无CO2存在时,溶液呈蓝色。 根据上述原理,通过在BTB溶液内呼入CO2的气体,并放入绿色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随着绿色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断利用溶液中的CO2,BTB溶液由蓝色→黄色→蓝色的颜色变化,来证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的是CO2气体。

  17. ●演示实验装置设计 ★ BTB溶液:用自来水配置0.5%BTB溶液,BTB溶液成蓝色,此时其pH > 7 ★ CO2:将气体经玻管通入到0.5% BTB溶液中,直至BTB溶液成黄色,此时其pH <7 ★绿色水生植物:金鱼藻、黑藻等 ★光照:将各种处理的试管放入试管架中,置于教室见光的窗台上;若遇阴天可用台灯代替自然光 ★处理:1、2、3为不同条件的对照;4与5是实验组。

  18. 演示实验装置 1:BTB溶液; 2:BTB + CO2; 3:BTB溶液+绿色生植物; 4:BTB溶液+ CO2+绿色水生 植物(光照开始); 5:BTB溶液+ CO2 +绿色水 生植物(光照结束)

  19. ●演示效果 1号试管仍为蓝色; 2号试管仍为黄色; 3号试管仍为黄色; 4号试管内的水生植物经光照后,随着试管内的CO2不断被利用,黄色逐渐变淡; 5号试管内的BTB溶液色泽由黄变为蓝,由此证实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