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朋友四型

朋友四型. 余光中. 一、教学要求. 了解余光中的创作和主要艺术风格。 品味蕴涵在这篇散文中的人生意境。. 二、学习要点. 余光中的创作和艺术风格概况。 该散文选材的独特之处。 包涵在该文中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余光中,( 1928-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 1947 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9 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 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朋友四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朋友四型 余光中

  2. 一、教学要求 • 了解余光中的创作和主要艺术风格。 • 品味蕴涵在这篇散文中的人生意境。

  3. 二、学习要点 • 余光中的创作和艺术风格概况。 • 该散文选材的独特之处。 • 包涵在该文中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4.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30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5. 余光中先生部分著述书影

  6. 朋友四型 •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 • 第二型,高级而无趣。 •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 • 第四型,低级而无趣。

  7. 三、课文分析(1) 朋友,这是一个老而又老的题材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优秀文学家都或多或少涉足过,要想在这个领域里不落俗套出奇制胜,说出一些前人不曾表达过的东西,或是表达得不够深刻的东西,绝非易事。余光中不愧为一代散文大家,他既没有走培根以哲理见长的老路,也没有步梁实秋以典故丰富取胜的后尘,而是以选材角度的新颖来吸引读者,这也是作者观察世界的角度。

  8. 三、课文分析(2) 在《朋友四型》一文里,余光中从品质和趣味的角度把朋友分为四型: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这种分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般作者面对这个题目,大多从朋友的功能、用途、利害关系展开论述,鲜有从趣味角度着眼的。这好比是摄影,同一景物,因选取角度不同,结果就会呈现不同的画面。

  9. 三、课文分析(3) 有了独特的摄影角度,如果不具优秀的摄影水平,诞生的艺术品就不可能完美。余光中对汉语言的深刻把握,能出其之右者,寥寥无几。可以这么说,他对语言的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程度,而诙谐、机智充盈字里行间。

  10. 三、课文分析(4) 余光中的散文题材丰富,风格多种多样。既有诸如《逍遥游》、《鬼雨》一类想象宏富、气势慑人,奇特横放,天风海涛式的“大品散文”,也有篇幅短小的小品散文,或抒情或说理,常常用幽默机智的笔触讽论社会和人生。

  11. 三、课文分析(5) 本文即是一篇情趣和理趣兼备,谑而不虐的幽默小品。本篇的文笔不是踔厉风发,而是优悠从容,语言平易而不失幽默诙谐。

  12. 三、课文分析(6) 余光中凭借他的“五色之笔”,在文坛上辛勤耕耘,使之成为当代文学的重镇,其诗风文采,影响深远,他上承中国文学传统,旁采西洋艺术,其现代散文的成就,有如韩潮苏海的集成与开拓。

  13. 四、课堂讨论 和众多的抒写朋友之情的散文相比较,余光中先生这篇散文有什么独到之处?

  14. 五、思考与练习 • 阅读更多的余光中散文,进一步了解其风貌。 • 体会这篇散文在选材方面的独到之处。 • 领悟该散文的哲理意蕴。

  15. 六、延伸阅读 一、《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二、《余光中经典作品——港台名家名作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三、《余光中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