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探讨现代职业教育 —— 内涵建设 ICRO International Group 国际文化资源(澳大利亚)交流中心

探讨现代职业教育 —— 内涵建设 ICRO International Group 国际文化资源(澳大利亚)交流中心.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与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 了优先发展教育对实现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百年大计、教 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国家产业竞争 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从人力资源大国发展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talor
Download Presentation

探讨现代职业教育 —— 内涵建设 ICRO International Group 国际文化资源(澳大利亚)交流中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探讨现代职业教育 ——内涵建设 ICRO International Group 国际文化资源(澳大利亚)交流中心

  2.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与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对实现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百年大计、教 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国家产业竞争 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从人力资源大国发展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的提升将势在必行;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创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发展 终身教育通道、提高国际化合作质量是众望所归 鲁部长指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 略目标,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要求,深入分析和把握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的内涵,科学设计和选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提出了“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2011-2012年重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与衔接 第二步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架构 第三步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任务 鲁部长明确了职教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任务,首要任务是中、高职贯通: 1、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2、 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3、 深化专业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 4、 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5、 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6、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 7、 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 8、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意教师培养培训; 9、 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 10、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4. 三、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 职业教育的“认知”与“习惯” • 国家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改革进程 • 职业院校教师的资格准入标准机制改革 • 能力标准、职业资格、学历证书的融通构架 • 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支撑手段 • 开门办学与终身教育的专业拓展能力 •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通道

  5. 四、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 以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中、高职融通为目标来开发专业群建设的学分立交桥 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为要求,来建立职业教师工 作岗位的资格准入证书的培训制度 以核心专业能力建设为基础来融通各专业课程开发与资源库建设 以核心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的国际化融通来真正搭建国际化职业教育合作平台 以国际合作项目支撑开发副学士学位来对接国外的职业教育的应用型学士通道 以创建“体验式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以信息化、数字化智慧课堂为支持手段的学习平台、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库的系 统开发建设,促进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推动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6. 五、现代职业教育中、高职融通 ——先进性标志 课程内容是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专业方向能直接与当代的岗位工作能力相挂钩 教育结果为行业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教育方式以终身教育的内涵建设唯基础

  7. 六、 澳洲(学历与职业融通)资格框架(AQF) 工作岗位 工作岗位 工作岗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通过 对个 人经 历、 能力、 知识 范围 及学 历程 度的 评估 进入 义务教育 高中毕业 2年 高中 博士学位3年 中学毕业证 硕士学位 1-3 年 部门/流水线 经理 准入 4年 中学 2-3 年 技术主管准入(岗位群 ) 学士学位 3-4年 技术员准入 6 年 小 学 助理技术员准入 技工准入 *某些专业学士学位 要用4-5年完成 员工准入 1年 学前班

  8. 七、以能力为本的岗位群特征的专业课程开发 岗位群分析与构建 行业特定要求行业与企业的素质、素养要求 岗位设置与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及等级 建立 培训包 岗位胜任能力标准模块工作任务、态度、技能、知识

  9. 培训包的组成:国家统一认证部分 必须的组成部分 Endorsed Components A 能力标准 行业或企业制定的标准 B 评估指南 为特定行业评估 提供建议 C 学历资格 基于认证的行业能力标准而建立的 相应学历资格 Competency Standards Assessment Guidelines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10. 培训包标准的设定 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培训包组成部分 • 岗位工作能力执行标准以及岗位人员准入“资格标准” • 一整套能有效评估岗位人员工作成果及对执行目标的 完成程度的“能力评价标准 ” • 掌握职业技能所具备的资格等级与学历认定的标准 A. B. C. D. E. F. 培训包的执行内容与程序 培训包 • 开发教学、培训过程的策略、方法、课程纲要 • 建立一整套考核与评价胜任能力的策略、工具、方法 • 资源库开发与保障教师有效实施教学的支撑条件

  11. 培训包组成:学校创新的教学资源库 可选择的部分 F 职业发展 为需要了解和使用培训包的教学人员而提供的相关资源库和相关信息支撑 E 评估工具 为判断学习者的胜 任能力而需要搜集 相关评价培训结果 的依据、方法、渠道、工具而建立实 施的评估策略 D 学习策略 通过分析学生所要期望达到的能力标准与学历资格,研发并制定一系列的 学习资源和教学培训策略方法 Support Materials Assessment Materials

  12. 职业与学历 资格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三 12门必修课,3门选修 职业八 职业九 专业技术领域 专业运作领域 专业检查领域 行业岗位群特征的核心专业群课程结构建设 职业资格文凭 8门必修课,4门选修 第5级 专业文凭一 专业文凭二 职业资格证书四 11门必修课,4门选修 第4级 职业一 职业二 职业三 职业四 职业五 职业资格证书三 9门必修课,4门选修 职业资格证书三 10门必修课,4门选修 第3级 职业三 职业四 职业五 职业一 职业二 职业六 职业七 职业资格证书二 7门必修课,4门选修 职业资格证书二 7门必修课,1门选修 第2级 职业三 职业四 职业五 职业一 职业二 职业六 职业七 职业资格证书一 3门必修课 第1级 行业专项领域资格准入

  13. 一级证书 • 知识与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及复杂程度使学生能够胜任一些规定范围内的工作,包括大多数常规性或可预测 • 的工作。 • 实践包括大量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从准备就业的途径到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宽基础的职业技术和专门 的工作现场技术。同时也包括在团队和小组中工作能力的训练。 二级证书 • 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可以使学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胜任不同的工作岗位,或者能够在一定的背景下运用所 学知识要做的事情是明确的,但在一定范围里存在某些复杂性。 • 在功能明确的范围内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常规性事务与程序性工作并对工作结果承担一定的责任。 • 实践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或包括一些非常规活动,要求表现出个人的责任感或自主权和作为一个团队的一 部分与其他人共事的能力。 三级证书 • 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涉及拥有选择、适应、转移技能或知识的能力来适应新环境,可以提出技术上的 建议,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起带头作用。这种能力可以在比较复杂的背景、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通 过在一定范围内所起的作用表现出来。 • 能够完成规定范围内的操作,通常能胜任较广泛的相关领域的工作,包括常规事务、方法、步骤,能够 在选择设备、服务或采取临时应对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中表现出应有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判断 • 力。 • 实践涉及对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团队中的表现含在团组内的协调能力。

  14. 四级证书 • 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工作领域,在复杂的、非常规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在组织活动或在解决技术问题和偶发事件时,表现出领导意识与领导能力。 • 具备多种技能操作能力,包括评价、分析当前的工作状况,针对当前工作提出新的指标与工作步骤,并在技能应用与制定计划过程中起领导和指挥作用。 • 实践包括培养对他人的责任感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文 凭 • 对技能、知识灵活地加以运用,知识的广度、深度与复杂程度包括作计划的能力和首创精神等,也涉及技术和管理要求,评价与协调等不同领域。 • 自己能独立地运用知识与技能,对某些领域有足够的深入的了解,在计划、选择合适的设备、服务和技术支持方面表现出判断力。 • 参与战略性创新实践,在处理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组织问题时,表现出责任感与自主权,包括参与团队活动和与计划、评价有关的活动,具备在团队中的协调能力。 •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对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的把握上略有差异。 高级文凭 • 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包括分析、诊断、设计、计划、执行和评价等方面,能够胜任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中的不同工作,包括开发新的标准、使用新的方法和采取新的步骤等。 • 在广泛的,通常是不可预测的情境下运用一定的基本原则和复杂的技术,通常发挥的是多种或极其专业化的作用,能够在大规模的计划、预算或战略制定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表现出可信赖感和责任感。 • 实践包括在与产品、服务、生产有关的计划、设计、技术或领导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判断力。 •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对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的把握上略有差异。

  15. 八、现代职业教育的可视化要素 课程 – 符合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标准 专业 - 以岗位特征的职业和学历资格融通 教师 – 具有跨文化的职业教育执教能力 环境 – 创建多元的教学、学习、实践信息化平台 教法 –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手段 学生 – 年龄、职业背景不同结构的学习者 质量 - 获得企业准入与国际学分承认的学习结果

  16. 开放、包容、创新、求实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之校园开放、包容、创新、求实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之校园 高效、和谐、追求的管理团队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融通的专业和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的执教方法 能有效地提供各种继续教育课程和吸引国际学生 九、国际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特征

  17. 十、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1、满足客观需求、服务全面到位的教育培训过程2、突出接口-行业企业、中学大学、行政部门、国际合作3、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与终身教育4、融入安全与质量预警系统、学生素质与文化拓展5、重组状态数据、运行依据、业务流程6、强调能体现绩效考核、行为内容、政策引导十、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1、满足客观需求、服务全面到位的教育培训过程2、突出接口-行业企业、中学大学、行政部门、国际合作3、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与终身教育4、融入安全与质量预警系统、学生素质与文化拓展5、重组状态数据、运行依据、业务流程6、强调能体现绩效考核、行为内容、政策引导

  18. 十一、现代职业院校的软实力 • 建立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 围绕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制定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科学设计评价工具和方法 • 提升学校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职业院校要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提供保障后方、企业在职员工继续教育的基地 •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 注重企业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期望,而不仅仅是学习过程;课程灵活性,学生层次多元化,学历得到全国认可 • 学生实际能力的掌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和质量评价的尺度 • 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和高等教育接口通道、学分互认的立交桥构架 • 通过学历、培训和岗位准入资格融通所构建的终身教育与培训体系 • 对学生的能力考核原则:公平、严谨、严格

  19. THANK YOU !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