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经济生活计算题

经济生活计算题. 有关价格例题. 【 典型例题 】 (无锡期中考试卷)例 1 、 2009 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210 元, 2010 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 140 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 .提高了 70% B .降低了 60% C .提高了 50% D .降低了 40%. 从单位商品价值量从 210 元降至 140 元,说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了。如果设定 2010 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x% ,则具体计算过程是: 210÷ ( 1 + x% )= 140, x = 50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经济生活计算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经济生活计算题

  2. 有关价格例题 【典型例题】(无锡期中考试卷)例1、2009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10元,2010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140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提高了70% B.降低了60% C.提高了50% D.降低了40% 从单位商品价值量从210元降至140元,说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了。如果设定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则具体计算过程是:210÷(1+x%)=140, x=50。 正确答案为C。

  3. (原创)例2、材料一:2010年1月至10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 注:3%是国际公认的CPI“安全警戒线”,超过3%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在加剧。

  4. 材料二:2010年1月至10月我国食品类、居住类价格变动情况材料二:2010年1月至10月我国食品类、居住类价格变动情况 注: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要统计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类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10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

  5.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首次加息。 ⑴描述材料一、二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之间的联系。 ⑵简要说明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的不利影响。

  6. 解答第一问,首先要分别搞清每个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然后动用材料的相关信息和教材知识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联系从材料二的表注中可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联系要运用教材中宏观调控知识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问,主要是动用教材中与关价格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价格与通胀、价格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价格与消费等等。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7. 【参考答案】⑴材料一表明,2010年1月到10月,我国CPI指数不断攀升,通胀风险加剧;材料二表明,2010年1月到10月,我国食品类价格在大幅上涨,居住类价格上半年不断上涨,7到10月处于高位运行。【参考答案】⑴材料一表明,2010年1月到10月,我国CPI指数不断攀升,通胀风险加剧;材料二表明,2010年1月到10月,我国食品类价格在大幅上涨,居住类价格上半年不断上涨,7到10月处于高位运行。 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是我国CPI上涨的主要推手;随着通胀风险的不断加剧,国家采用加息的手段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8. ⑵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的不利影响有:①加剧通胀风险,影响社会经济秩序,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与社会的和谐发展。②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不利于我国消费结构的改善。⑵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的不利影响有:①加剧通胀风险,影响社会经济秩序,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与社会的和谐发展。②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不利于我国消费结构的改善。

  9. 有关消费例题 【呈现新试题】(原创)例1、漫画《三多一少》告诫人们应坚持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0. 例2、材料一:十一五以来安徽省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情况例2、材料一:十一五以来安徽省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情况

  11. 材料二:据统计调查,安徽省2010年1—11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其中11月份全省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全面上扬。水果、食糖、肉类、食用油、粮食价格涨幅居前,分别较上月上涨10.3%、7.1%、4.9%、4.5%、2.8%;禽、蛋价格月环比涨幅分别为1.8%和2.7%;蔬菜价格较10月份上涨0.6%;水产价格月环比上涨0.8%。材料二:据统计调查,安徽省2010年1—11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其中11月份全省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全面上扬。水果、食糖、肉类、食用油、粮食价格涨幅居前,分别较上月上涨10.3%、7.1%、4.9%、4.5%、2.8%;禽、蛋价格月环比涨幅分别为1.8%和2.7%;蔬菜价格较10月份上涨0.6%;水产价格月环比上涨0.8%。 ⑴你从材料一中获得哪些经济信息?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一谈如何提高我省居民的消费水平?

  12. 【解析】解答第一问,主要是抓住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情况,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和GDP变化情况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⑴①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②安徽城乡居民收入在也逐年快速增加,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又存在较大差距; ③安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安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

  13. 解答第二问,关键是综合两则材料的有效信息,主要是抓住“GDP、收入、物价”等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⑵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从而促进消费; ②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我省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尤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③要继续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扩大农村市场消费的规模;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我省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

  14.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X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15. 例1.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 0.25购买力降低B.2000 0.5通货膨胀 C.2000 2纸币升值D.2000 0.5购买力提高 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X10)/5=2000亿元。 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

  16. 例2.(2007年·四川文综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B.2万亿元 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货币流通次数=16/2=8次。 商品价格总额=16×(1+10%)=17.6万亿元。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17.6/8=2.2万亿元

  17. 例3.2010年某国待售商品2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15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3次。受后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国政府多投入2500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当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 A.25% 25% B.30% 35% C.80% 75% D.20% 25% 总公式,商品数量*平均价格=发行货币总量*货币流通次数 投入货币之前的货币总流通量,2000*15/3=10000亿 投入货币之后的货币总流通量,2000*15/3+2500=12500亿 原来的10000亿=后来的12500亿,10000/12500=80%,因此贬值20%。 投入货币之后的商品均价,12500*3/2000=18.75 18.75/15=125%,因此物价上涨25%。

  18. 二、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 汇率的表示方法:如:100美元=725元人民币 注意区别人民币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 (1)人民币外汇汇率是以外币为基础兑换人民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外汇汇率即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外币/人民币。 (2)人民币汇率是以人民币为基础兑换外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外币。

  19. 汇率变化的意义:假定100美元=811元人民币,如果:

  20. 例1. 2005年1月5日和2006年1月5日100元外币对人民币的汇价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反映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

  21. 例2. (2008年·天津文综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 解析:利润=总收入—成本=100万件×10美元×7元—100万件×14元/件=5600万元

  22. 例3. (2007年·北京文综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解析:人民币存款:7700元×3%+7700元=7931元 美元存款: (7700元/7.7)×4%+(7700元/7.7)=1040美元=1040×7.5元=7800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