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二章 液压传动 流体力学基础

第二章 液压传动 流体力学基础. 制作人 : 许霜梅.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液压系统工作液体 第二节 液压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液压流体动力学 第四节 管道中液流能量的损失 第五节 液体流经孔口的压力流量特征. 第一节 液压系统工作液体. 一、液压油的特性 1. 液压油液的物理特性 (1) 密度和重度 密度 ( ρ ) :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 ρ =m/V (kg/m 3 ) 标准密度 ρ 20 :我国采用 20 ° C 时的密度 重度 ( γ ) :地球对单位体积液体质量的引力 γ =G/V= ρ g (N/m 3 )

tamm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液压传动 流体力学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液压传动流体力学基础 制作人:许霜梅

  2.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液压系统工作液体 第二节 液压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液压流体动力学 第四节 管道中液流能量的损失 第五节 液体流经孔口的压力流量特征

  3. 第一节 液压系统工作液体 • 一、液压油的特性 • 1.液压油液的物理特性 • (1)密度和重度 • 密度 (ρ):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ρ=m/V (kg/m3)标准密度ρ20:我国采用20°C时的密度 • 重度(γ) :地球对单位体积液体质量的引力 • γ=G/V=ρg(N/m3) • 式中:m—液体的质量(kg);G—液体受到的重力(N) • V—液体的体积(m3);g —重力加速度(m/s2)

  4. 图2-1 液体黏性原理图 • (2) 黏性和黏度 ①粘性:注意:液体在静止时不呈现粘性。 • 定义: 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或有流动趋势)时,分子间的内聚力要阻止分子相对运动而产生的一种内摩擦力,这种现象叫做液体的粘性。 • 液体的粘性示意图:如图2-1所示。 • 牛顿液体内摩擦定律: 由牛顿内摩擦定律可知, 相邻液层间的内摩擦力: F=μAdu/dy 则液层间在单位面积上 的内摩擦力: τ=F/A =μdu/dy

  5. ②黏度:液体粘性大小用黏度来表示,常用的黏度有三种: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相对粘度。②黏度:液体粘性大小用黏度来表示,常用的黏度有三种: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相对粘度。 • (A)动力粘度(绝对粘度)(μ ): μ=F/A*du/dy 单位速度梯度下流动时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内摩擦力,单位为: N· s/m2或Pa.s • (B)运动粘度( υ): υ= μ /ρ无明显的物理意义,为方便而引入,单位为: • m 2/s 、St(cm 2/s沲) 及cSt St(mm 2/s厘沲) 1 m 2/s=104 St=106 cSt=106m m2/s • 液压油的牌号:以这种液压油在40ºC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单位:cSt,厘沲)表示。 如:N32。我国液压油旧牌号则是用50ºC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表示的。

  6. (C)相对粘度( Еt): 又称条件黏度,由于测量仪器和条件不同,各国相对粘度的含义也不同。我国、德国和前苏联采用恩氏黏度。 • 恩氏黏度用恩氏黏度计测定,其值为: • Еt=t1/t2 无量纲 • (t1、t2分别为20ºC时被测液体及蒸馏水流过同一小孔所用时间) • ③黏度的有关计算公式 • 如果液压系统采用的是调合油时,其黏度计算经验公式: • E=[α1E1+α2E2-c(E1-E2)]/100 • 式中,α1、α2为两种调合油各占的百分比,c为实验系数。 • 恩氏黏度和运动黏度的换算关系为: • 当1.35≤E≤3.2时,υ=(8E-8.64/E)×10-6 • 当E>3.2时,υ=(7.6E-4/E)× 10-6

  7. (3) 可压缩性 : • 液体受压力作用而使其体积发生变化的性质,称为压体的可压缩性,用体积压缩系数 k 表示。 • 体积压缩系数 k :单位压力变化下的体积相对变化量, • 即: K=-(1/△p)*△V/V • 式中,V—增压前的液体体积, △p —压力增量 • 体积弹性模量β:β=1/ K • 注意:当一般液压系统压力不高时,可压缩性很小,可认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而当压力变化很大的高压系统下,需要考虑液体可压缩性的影响。当液体中混入空气时,其可压缩性也明显增加。

  8. 2.黏度与压力的关系: 液体的黏度与压力的关系可表示为: υp= υ(1+0.003P) υp—压力为P时的运动黏度, υ—压力为101.33kPa时的运动黏度, 压力增大,分子间的距离减小,粘度增大;压力减小,粘度减小,高压时影响显著。 • 3.粘性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升高,黏度下降;温度降低,黏度增大。此变化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工作介质的使用,其重要性不亚于黏度本身。常用液压油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从图2-2所示的黏温特性曲线上查出。 • 黏温特性: 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黏温特性。

  9. 国产常用油的黏温特性可从图2-2黏温特性曲线图查看。国产常用油的黏温特性可从图2-2黏温特性曲线图查看。 • 图2-2 典型液压油的黏度—温度特性曲线图

  10. 黏度指数VI:表示被试油和标准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程度比较的相对值。黏度指数VI:表示被试油和标准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程度比较的相对值。 油液黏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性能与泄油量,VI数值大表示黏温特性平缓,即油的黏度受温度影响小,性能较好。一般液压油要求VI在90以上。 • 二、液压油液的类型、选择与使用 • 1. 对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要求: • 合适的粘度,较好的粘温特性 • 良好的润滑性能;质地纯净,杂质少 • 无腐蚀性 • 对热、氧化、水解和剪切有良好的稳定性 • 抗乳化性好

  11. 2. 液压油的分类 主要分类:石油基液压油、乳化液、合成型。 • 石油基液压油:以机械油为原料,精炼后按需要加入适当 添加剂而成,这类液压油润滑性能好,但抗燃性能差。 • 合成型: • 乳化型: 液压油的主要品种及性质可参看相关列表。 • 3. 选用的原则: 对各种液压系统,选择液压油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黏度、密度、工作温度、压力范围、抗燃性、润滑性、可压缩性、毒性等。但首先要根据液压泵来确定工作介质的粘度,另外还需考虑列表中的其它因素 。

  12. 液压油的主要品种及性质

  13. 石油型液压油的使用范围

  14. 选择工作介质时考虑的因素

  15. 4. 黏度选择的总原则: • 高压、高温、低速情况下,应选用粘度较大的液压油,主要考虑泄漏的影响; • 低压、低温、高速情况下,应选用较低粘度的液压油,主要考虑内摩擦阻力的影响。 • 根据液压泵的要求来确定工作介质的黏度。因为在液压系统的所有元件中,泵的转速最高,压力较大温度较高。 可参看相关液压泵用油黏度范围及推荐用油列表。

  16. 5. 液压系统的污染控制 • 污染的根源:被污染的新油;残留污染;侵入污染;生成污染 • 污染引起的危害:影响系统性能和寿命;元件失效 • 污染的测定:称重法;颗粒计数法 • 污染度的等级:我国GB/T14039-93;美国NAS1638 • 工作介质的污染控制:清洗;密封;过滤;控制温度;定期检查、更换

  17. 第二节液体静力学 • 一、液体静力学及其特性 作用于液体上的力分为:质量力、表面力,表面力又分为:法向力和切向力。 • 1. 液体静压力: 静止液体内某点处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法向力。 p=F/A单位为: (qv)或Pa、KPa、MPa • 2. 静压力特性: • 液体静压力的方向总是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 静止液体内任一点的液体静压力在各个方向上大小都相等。 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力

  18. 二、 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 • 1.静压力基本方程 p=po +ρgh 它表示在静止液体中,任何一点处的静压力是作用在液体表面上的压力po和重力所产生的压力ρgh之和。 • 图2-3 静止液体内的压力分布

  19. 能量守恒定律:对于静止液体,在同一管道内各个截面处的总能量(压力能和位能之和)都相等。能量守恒定律:对于静止液体,在同一管道内各个截面处的总能量(压力能和位能之和)都相等。 • 2.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 • 图2-4 静止液体内的各截面处的能量

  20. 三、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 1. 压力的表示方法 • 绝对压力:以绝对真空作为基准 • 相对压力:以大气压力作为基准。又称表压力 绝对压力=相对压力+大气压力 • 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 • 2. 压力单位及换算: • 法定单位:帕斯卡 (帕Pa) • 工程大气压, • 液柱高换算关系见相关换算表。 • 图2-5 绝对压力、相对压力及真空度

  21. 四、帕斯卡原理 • 内容(等值传递) • 实质:在密闭的容器内的静止液体中,若某点的压力发生了变化,则该变化值将等值同时地传到液体内所有各点。 • 应用:体现在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上。 • 力的放大 • 图2-6 帕斯卡原理图

  22. 五、液体静压力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 • 1. 壁面为平面 : F=pA=pπD2/4 • 2. 壁面为曲面:一般将总力分解成水平和垂直 • 方向的两个分力来研究。 • 图2-7 液体静压力对固体表面的作用力

  23. 第三节液体动力学 • 一、 基本概念 • 1.理想液体和稳定流动 • 理想液体:无粘性且不可压缩的液体。 • 稳定流动:液体中任一点的压力、速度和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 迹线、流线、流束和通流截面(过流截面) • 图2-8 迹线、流线、流束示意图

  24. 2.流量和平均流速 • 流量(qv):单位时间内通过某通流截面的液体的体积。 qv=V/t 或 单位为: m3/s , L/min • 平均流速(v):液流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的距离。 v=qv/A 单位为: m/s , m/min 在实际工程中,液压缸工作时,活塞运动的速度就等于缸内液体的平均流速。 • 质量流量(qm):流过其截面的液体质量 • 3.流动液体的压力 • 压力在各个方向上的数值可以看作是相等的。

  25. 二、 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ρ1v1A1= ρ2v2A2 • 2. 假定液体不可压缩,则:q 1=q2 v 1A 1=v 2A 2 通过流管任一截面的流量相等。当流量一定时,流速和通流截面面积成反比。 • 图2-9 液流连续性原理

  26. 三、伯努利方程(能量守恒定律) • 1. 理想液体的伯努利方程 • 对于静止液体,由静力学基本方程可知: • 对于流动液体,还应加上单位质量液体的动能,则得: 上式称为理想液体的伯努利方程,其物理含义是:在密闭管道内作作稳定流流动的理想液体具有三种能量(压力能、位能和动能),在沿管道流动过程中,三种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但在任一截面,三种能量之和是个常数。

  27. 2. 实际液体的伯努利方程: 实际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由于液体的黏性,会产生内摩擦力;如果还存在管道形状和尺寸的变化时,局部会使液体产生扰动,造成能量的损失;另外,用平均流速代替实际流速计算动量时,必然产生偏差,必须引入动能修正系数α1、α2。因此,实际液体的伯努利方程为: α1、α2—动能修正系数,一般在紊流时取1,层流取2 hw—为因粘性而消耗的能量

  28. 伯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 图2-10 实例图

  29. 四、 动量方程: • 1. 动量定理: • 刚体力学动量定理指出: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动量的变化率,即: • 流动液体的动 量方程: 将m=ρV和q=V/△t代入上式中,得: F力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分解,分为Fx和Fy, 则:

  30. 2. 动量定理的应用: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用动量定理来计算液流对固体壁面上的作用力的大小,即动量方程的反作用力F’,通常称稳态液动力。在X方向的稳态液动力为: 例: • 图2-11 实例图 • 图2-12 实例图

  31. 第四节管道中液流的能量损失 • 一、 两种流态、雷诺数 • 1. 两种流态 • 层流:液体质点互不干扰,分层流动(粘性力) • 紊流:液体质点的运动杂乱无章(惯性力) • 2. 雷诺数Re: • 雷诺数计算: Re=vd/υRe为无量纲数 • 临界雷诺数Rec:常见管道的Rec可参见相关列表。 • 液流流态叛断: Re≥Rec 液流为紊流 Re<Rec 液流为层流 流态影响到:1.动能修正系数α1、α2;2.沿程压力损失!

  32. 二、液体在流动中的压力损失 • 1. 沿程压力损失: • 定义:液体在等径直管中流动时因内、外摩擦而引起 的压力损失。 • 计算: • 层流/紊流时的压力损失 • 液流在通流截面上的速度分布规律 液体作层流时,通流截面上的速度分布规律呈旋转抛物体状,液体在圆管中作层流流动时,其中心处的最大流速正好等于其平均流速的两倍。 • λ 取值,圆管层流,理论取值为λ=64/Re,但实际取值较大。 • 紊流时与Re大小有关。

  33. 图2-13液流在通流截面上的速度分布规律

  34. 2. 局部压力损失 • 定义:液体流经如阀口、弯管、通流截面变化等处所引起的压力损失。(旋涡,撞击,能量损耗) • 局部压力损失计算: • 液体流过各种阀类的局部压力损失经验计算公式:

  35. 3. 管路系统中的总压力损失和压力效率 • 总压力损失:等于所有沿程压力损失、所有局部压力损失以及流经各种阀的压力损失之和。即: • 压力效率:η=p1/pp=(pp-ΣΔp)/pp=1-ΣΔp/pp

  36. 第五节 液体流经孔口的压力流量特性 • 一、 薄壁小的压力流量特性 当液体流经薄壁小孔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液流流线不会突然改变方向,有一个收缩与扩散的过程,该过程要 产生局部压力损失,系统发热, 系统的泄漏增加。 • 1. 流经薄壁小孔的特征 • 薄壁小孔:l/d≤ 0.5; • D>>d, 孔前截面1-1处, v1≈0; • 收缩断面2-2处,动能修 正系数α2=1; • 两边高度相等,则位能相等。 • 图2-14液流在薄壁小孔中的流动

  37. 根据伯努利方程,可得: ζ—收缩断面的局部阻力系数 • 2. 收缩断面处的流速: 将上式整理后可得: • 3. 通进薄壁小孔的流量

  38. 二、细长小孔的压力流量特征 液体流经细长小孔时,由于黏性而流动不畅,一般都处于层流状态,可以用沿程压力损失公式计算。 将λ=64/Re=64μ/(dvρ)及v=4q/πd2 代入到沿程损失压力计算公式整理后得: • 细长小孔流量公式: • 流量与黏度有关 • 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39. 三、各种孔口的压力流量特征 可综合写成: K—由孔的形状、尺寸和液体性质决定的系数; 细长孔时,K=d2/32μl, 薄壁孔时, m —是同孔的长径比决定的指数, 薄壁孔取0.5, 细长孔取1。

  40. 本章结束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