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刘德学 020-85228517 13660021960 tliudx@jnu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刘德学 020-85228517 13660021960 tliudx@jnu.edu.cn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全球生产网络与加工贸易升级. 全球生产网络的运行机制 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与机制 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状况 中国加工贸易升级对策. 1 研究加工贸易升级的背景. 背景之一:外贸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顺利渡过贸易摩擦高发期 如何保证外部资源和能源的安全性 如何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如何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 如何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 如何健全开放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

tana-week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刘德学 020-85228517 13660021960 tliudx@jnu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刘德学 020-85228517 13660021960 tliudx@jnu.edu.cn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2. 全球生产网络与加工贸易升级 • 全球生产网络的运行机制 • 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与机制 • 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状况 • 中国加工贸易升级对策

  3. 1 研究加工贸易升级的背景 • 背景之一:外贸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 如何顺利渡过贸易摩擦高发期 • 如何保证外部资源和能源的安全性 • 如何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 如何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 • 如何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 • 如何健全开放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

  4. 1 研究加工贸易升级的背景 • 背景之二:加工贸易的地位与现状 • 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约25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497.3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从1981年的5.6%提高到2004年的47.6% • 目前已越过了简单组装而进入加工阶段并不断向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但总体上仍然处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附加值、低利润、非差异化加工阶段 • 2004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453.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8.69%,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44.6%。但升级并未走在全国的前列

  5. 1 研究加工贸易升级的背景 • 背景之三:加工贸易的研究现状 现有成果为我们认识加工贸易升级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 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 • 加工贸易升级机制 • 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6. 2 全球生产网络的运行机制 2.1 概念与背景 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net works-GPN):为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企业关系,这种关系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或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s-GCC) 制度技术竞争

  7. 独资或合资 低层级供应商 分销商 独资或合资 低层级供应商 独 立 低层级供应商 独资或合资 高层级供应商 领导厂商 独 立 高层级供应商 独 立 低层级供应商 其它类型 合作伙伴 其它类型 合作伙伴 其它类型 合作伙伴 全球生产网络的基本组织结构 2 全球生产网络的运行机制 2.2 全球生产网络的结构与分工

  8. 2 全球生产网络的运行机制 • 2.2 全球生产网络的结构与分工 • 领导厂商或旗舰: 战略协调人和核心治理者,主要从事全球价值链中战略性环节 • 高层级供应商: 参与网络协调,直接与领导厂商进行交易,能够承担除核心R&D和战略性营销活动以外的所有价值链环节 • 低层级供应商:直接与高层级供应商进行交易,一般很少与领导厂商打交道,他们主要从事全球价值链中的一些低附加值部分。

  9. 零售商 品牌营销商 品牌制造商 本国市场 海外市场 贸易商 工 厂 海外购买者 2 全球生产网络的运行机制 2.3 全球生产网络类型-购买者驱动

  10.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和经销商 国内外子公司和承包商 2 全球生产网络的运行机制 2.3 全球生产网络类型-生产者驱动

  11. 领导厂商 品牌领导厂商 美国企业:HP, IBM, Apple, Intel等 日本企业:Sony, Toshiba, NEC等 主要市场: 美国,欧洲,亚洲 分销商 合同制造商 美国企业,台湾企业,芬兰企业等 来自台湾、日本、新加坡、韩国的 当地高层级供应商: Acer、三星、LG、现代等 当地低层级供应商: 来自中国、韩国、爱尔兰、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匈牙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印度、泰国、阿根廷、俄罗斯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企业 2 全球生产网络的运行机制 2.3 全球生产网络类型-生产者驱动

  12. 3 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 • 网络内的分工—产品内不同经济活动的分工—逐渐代替传统产业内和产业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 • 网络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 加工贸易是全球生产网络内部贸易的重要形式 • 不同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及其在网络中的角色不同而且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 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不同网络中的加工贸易企业所从事经济活动及其角色的集合反映了这一国家或地区加工贸易的升级状况

  13. 3 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 • 产业升级—更多的加工企业融入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网络; • 产品升级—加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逐渐从低层次的简单产品转向同一产业内更复杂、更精细的产品; • 价值链升级—加工企业所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向高附加值方向转移; • 生产过程升级—加工企业逐渐转向采用更高效率的生产方法,不断提高技术与管理能力; • 企业网络地位升级—加工企业在网络中的角色逐渐向更高层级攀升,不断提高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和控制力; • 关联与外溢效应升级—加工企业通过国内生产网络的建立与延伸、向配套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员工流动等途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效果不断改善。

  14. 4 加工贸易升级机制 • 4.1 基本机理 • 高层级主体特别是领导厂商之所以能够占据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是因为它们控制着进入这些环节和活动的稀有资产(scarce assets)。 • 例如生产者驱动型生产网络中的技术;购买者驱动型生产网络中的品牌等; • 加工企业要想获得网络主体地位及其所从事价值链环节与增值活动的提升,就必须逐步获得或形成上述稀有资产; • 而这一转变过程可以通过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知识转移与知识扩散机制得以实现。

  15. 知识输出方—委托企业(领导厂商或高层级供应商)知识输出方—委托企业(领导厂商或高层级供应商) 显 性 知 识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 其它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设备及相关资料 产品与工艺设计 质量控制手册 政策和程序 其他显性知识 内部化 外部化 内部 社会化 内部化 外部化 结合 社会化 显 性 知 识 设备及相关资料 产品与工艺设计 质量控制手册 政策和程序 其他显性知识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 其它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内部化 外部化 知识输入方—加工企业(高层级供应商或低层级供应商) 4 加工贸易升级机制 4.2 知识扩散、企业能力提升与加工贸易升级 加工企业的区位环境

  16. 4 加工贸易升级机制 • 4.3 影响因素 • 加工企业吸收能力 • 领导厂商战略 • 当地环境 • ——政府政策 • ——基础设施 • ——相关产业 • ——生产要素 • ——需求状况

  17. 5 加工贸易升级状况 5.1 基本特点 • 发展速度快 28.32%,15.4% • 外商投资企业是主体 94年, 04年,81.9%, 港资,台资,跨国公司 • 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04年,广东,出口比重44.4% • 进料加工的比重不断提高 80年来料79.8%;04年进料79.09% • 进出口国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出口美国、日本、香港和欧盟, 79.4%; 进口的为日本、台湾、东盟和韩国,66.1%

  18. 5 加工贸易升级状况 5.2 升级状况 • 产业产品升级明显,但仍未摆脱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状况 04年,机电73.1%,高新45.1%,从事非劳动密集型加工不足1/3 • 已越过简单组装进入加工为主阶段,但主要从事非差异化加工,研发与营销环节薄弱,“车间”属性明显 180家:21.3%组装,研发57.3%,销售55.1%, 9.6%品牌 • 企业在“加工”层次上已具相当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但知识密集型管理和创新能力低下,“智商”不高; 176家:80.1%ISO9000;73.2% 流水线作业 • 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已经成长为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高层级供应商,绝大多数仍是较低层级的供应商,在全球产业治理中的控制能力还相当薄弱。 182家:8.5%的世界500强;51.1%世界大型跨国公司 • 原材料采购、人员流动、产业支持外溢效应较为突出,但技术和设备采购外溢效应并不明显, 04年:差额1063亿美元;增值率47.9%;国内原材料903.6亿美元; 原材料采购率28.9%;设备35%

  19. 5 加工贸易升级状况 5.2 升级状况 • 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制造业已全面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但是是浅层次的。

  20. 5 加工贸易升级状况 5.3 制约因素 • 加工企业技术基础 • 加工企业思维定式 • 领导厂商战略控制 • 知识扩散与升级规律 • 劳动力供给条件 • 相关产业配套能力

  21. 6 加工贸易升级的对策 • 制定加工贸易升级战略 • 构建加工贸易产业集群指向的创新体系 • 实施基于行业、价值链环节和模块的混合型产业政策 • 有重点地加强加工贸易人才的培养 • 有针对性地培育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的发展 • 促进国内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延伸 • 接近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领导厂商 • 遵循全球生产网络布局规律吸引R&D投资 • 积极融入海外华商网络

  22. 7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主要产业全球生产网络与加工贸易升级专题研究 • 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加工贸易升级政策体系研究 • 加工贸易升级中的国际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