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 李建伟. 主要内容. 我国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未来两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一、当前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周期性因素 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产业因素与需求因素 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对经济增速的影响 去库存对工业增加值的 GDP 增速的影响 对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的基本判断. (一) 经济增速出现深度回调的周期性因素.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 李建伟

  2. 主要内容 • 我国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影响因素 •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 未来两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3. 一、当前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主要因素 • 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周期性因素 • 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产业因素与需求因素 • 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对经济增速的影响 • 去库存对工业增加值的GDP增速的影响 • 对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的基本判断

  4. (一)经济增速出现深度回调的周期性因素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经济增长率曾出现深度下滑,1999年GDP增速下降到7.6%。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下,2000年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GDP增速恢复上升趋势,并从2002年开始进入加速增长状态,GDP增长率从2001年的8.3%递增到2007年11.9%。但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GDP增速不断回落,从2007年上半年的13.4%,回落到2008年上半年的10.4%,2008年 下半年更出现了深度下滑现象,第三季度GDP增速只有9%,第四季度GDP增速进一步回落到6.9%,全年增速下滑到9%,2009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到6.1%。 • 从周期性波动看,我国经济运行在2007年三季度已经达到周期性运行的高峰,短期、中期和中长期波动分别在2007年四季度、2007年二季度和2006年四季度达到周期性波动高峰,GDP的潜在增长率(中长期发展趋势)从2007年一季度开始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

  5. 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当季增长率的同比波动幅度变化情况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当季增长率的同比波动幅度变化情况

  6. 1992年一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GDP累计增速及其发展趋势值1992年一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GDP累计增速及其发展趋势值

  7. 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的短周期波动现象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的短周期波动现象

  8. 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的中期和中长期周期波动现象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的中期和中长期周期波动现象

  9. 2007年三季度~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当季增速同比下降幅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2007年三季度~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当季增速同比下降幅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10. 2007年三季度~2009年一季度不同影响因素占GDP增速同比下降幅度的比重(%)2007年三季度~2009年一季度不同影响因素占GDP增速同比下降幅度的比重(%)

  11. (二)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产业因素与需求因素(二)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产业因素与需求因素 • 内需依然旺盛,投资和消费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外需增速大幅度下滑,是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 • 产业因素:GDP增速同比降幅中90%由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导致 • 需求因素:,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是GDP增速深度回调的主要需求因素:2008年出口增速下滑造成的GDP增速同比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以上,1~4季度出口增速下滑引致的GDP增速降幅分别为1.72个百分点、1.27个百分点、1.07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因此下降9.27个百分点,相当于GDP增速同比降幅的206%,即如果没有投资和消费实际增速提高弥补了出口增速下滑产生的需求缺口,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将不足1%

  12. 1、投资名义增速回落后趋于平稳,近期受政策因素影响出现反弹1、投资名义增速回落后趋于平稳,近期受政策因素影响出现反弹 • 在经济的工业化、特别是重化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投资启动比消费和GDP超前。 • 在2002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从2000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状态,到2003年投资增速提高到27.7%的高峰(1999年和2000年增速分别为5.1%和10.3%)。此后,为防止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性政策措施,投资增速大幅度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4年一季度的47.8%,回落到2005年一季度的25.3%,此后一直稳定在26%左右,2008年为26.19%,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 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投资增速趋于下降,2008年维持在17.4%左右,2009年一季度投资名义增速提高到28.6%,实际增速提高到34.1%,2009年5月投资名义增速38.9%,主要是受政策性因素影响。

  13. 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14. 1993年一季度~2008年四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的发展趋势1993年一季度~2008年四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的发展趋势

  15. 1993年一季度~2008年四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1993年一季度~2008年四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

  16. 2、消费需求旺盛,实际增速稳中趋升 •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提升,200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已分别下降到36.3%和43.1%,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汽车、住房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消费热点。 • 在消费结构提升的同时,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2006年3月份以后进入加速增长状态,增速由2006年4月的13.6%提高到2008年8月份的23.2%,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贸易增速。2008年10月份以后名义增速回调,2009年4月份下降到15%,但扣除居民消费价格因素后,实际消费增速有所提高,2009年1~4月大约在16%左右,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17. 1978~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额比重变化情况(%)1978~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额比重变化情况(%)

  18. 1992年一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92年一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9. 1993年一季度~2008年四季度实际消费增速的中长期发展趋势1993年一季度~2008年四季度实际消费增速的中长期发展趋势

  20. 1992年一季度到2008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的中短期波动1992年一季度到2008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的中短期波动

  21. 3、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是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主要因素3、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是经济增速深度回调的主要因素 • 1992~2001年期间,我国出口总额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8%~57%之间,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约相当于国内消费需求的1/3到2/3。2001年以后,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与国内消费的比例快速提高,从2002年一季度的45%迅速提升到2007年的103.8%,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迅速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与国内消费需求基本持平。2008年1~12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回落,增速只有17.3%,比2007年上半年回落8.4个百分点,加上人民币升值较快的影响,出口与国内消费的比例有较大幅度下降,目前在80%左右,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从贸易结构看,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远大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只有12.7%、比2007年下降10.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速为23%,仅比2007年下降6.4个百分点。 • 2009年1月份以来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一季度出口-19.7%,5月份-25.5%。 • 2005~2007年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作用均在2个百分点以上,平均2.3个百分点。

  22. 1992年一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出口增速

  23. 1978~2007年净出口对我国GDP的贡献

  24. 1995年1月到2009年4月我国进出口增长率

  25. 4、GDP增速同比大幅度下滑的产业因素

  26. 5、三大需求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下滑的影响5、三大需求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下滑的影响

  27. 6、三大需求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下滑的影响6、三大需求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下滑的影响

  28. 7、三大需求对GDP增速下滑的影响

  29. (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对经济增速的影响 • 我国铁矿石和原油供应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 • 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影响,我国进口铁矿石和原油价格大幅度波动 • 受原材料、燃料电力购进价格大幅度回落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从2008年8月份的10.6%回落到2008年12月份的-1.1% • 铁矿石和原油进口价格上涨给我国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100亿美元以上,2008年高达632.87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GDP的1.69%,即因铁矿石和原油进口价格大幅度上涨,2008年我国GDP名义增速下降了1.69个百分点,扣除GDP缩减指数因素,相当于GDP实际增速下降1.57个百分点,占2008年GDP实际增速同比降幅的39.33%,仅次于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对2008年GDP增速下滑的影响。 • 2008年8月份以后铁矿石和原油进口价格大幅度下滑,前期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带来的损失显露出来,并集中体现在钢铁和石油化工行业,2008年四季度合计损失2047.8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7年四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的5.33%、GDP的2.47%,相当于2007年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64%、GDP的0.8;扣除GDP缩减指数因素后,2008年四季度GDP实际增速下降1.53个百分点、2008年全年GDP名义增速下降0.74个百分点,分别占2008年四季度GDP当季增速同比降幅(5个百分点)的30.6%,占全年GDP增速同比降幅(4个百分点)的18.5%。 • 2009年一季度损失396.9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8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25%、GDP的0.63%,扣除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缩减指数因素后,2009年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因此下降0.6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速因此下降1.31个百分点,分别占2009年一季度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速同比降幅的14.24%和21.09%

  30. 2002年1月~2009年4月进口铁矿石和原油占我国铁矿石和原油供应总量的比重2002年1月~2009年4月进口铁矿石和原油占我国铁矿石和原油供应总量的比重

  31. 2002年1月~2009年4月我国铁矿石和原油进口价格(美元/吨)2002年1月~2009年4月我国铁矿石和原油进口价格(美元/吨)

  32. 1997年1月~2008年12月CPI和PPI涨幅变化情况

  33. 2002年~2008年进口铁矿石和原油价格同比上涨给我国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失2002年~2008年进口铁矿石和原油价格同比上涨给我国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失

  34. 2008年8月~11月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下跌显露的经济损失2008年8月~11月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下跌显露的经济损失

  35. 2008年8月~11月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下跌显露的经济损失2008年8月~11月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下跌显露的经济损失

  36. 2009年一季度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下跌显露的经济损失2009年一季度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下跌显露的经济损失

  37. 2009年一季度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下跌显露的经济损失2009年一季度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下跌显露的经济损失

  38. (四)企业“去库存”对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 • 去库存是企业应对需求萎缩的正常反映,短期内加大了经济增速下滑幅度,但“去库存”更重要的是经济下滑的结果,而非原因 • 存货调整与经济调整日趋一致 • 存货调整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 2008年四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速同比降幅中有4.59% 由存货增加减少导致。 2009年一季度工业企业存货增加大幅度收缩,同比减少规模增加了2411.87亿元,占2008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的7.62%,即因存货增加大规模收缩,2009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速同比降幅扩大了7.62个百分点,占2009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降幅(18.64个百分点)的40.87% • 从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率看,目前仅是名义增速下降,而非绝对规模减少,去库存的影响有限,目前正在弱化

  39. 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率1992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率

  40. 1996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余额与第二产业季度累计增加值名义增长率的变化情况(%)1996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余额与第二产业季度累计增加值名义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41. 1996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加额(亿元)及其占第二产业季度增加值的比率变化情况(%)1996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加额(亿元)及其占第二产业季度增加值的比率变化情况(%)

  42. 存货增加下降对GDP增速的影响 • 2008年三季度的1988.8亿元急遽下滑到四季度的1042.06亿元、减少47.6%,与2007年四季度存货增加(1276.45亿元)相比也下降了18.36%,相当于2007年四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的0.61%,即因存货增加减少,2008年四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速下降了0.61个百分点,仅占2008年四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速同比降幅(13.3个百分点)的4.59% • 2009年一季度工业企业存货增加大幅度收缩,同比减少规模增加了2411.87亿元,占2008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的7.62%,即因存货增加大规模收缩,2009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速同比降幅扩大了7.62个百分点,占2009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降幅(18.64个百分点)的40.87%

  43. 基本结论 • 中国经济增速回调有周期性回调的正常因素,但主要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负面冲击,导致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 • 目前出口增速下滑幅度基本稳定在20%左右,初级产品价格企稳,企业“去库存”趋于弱化,在投资和消费快速增长的拉动下,经济出现反弹,企稳回升趋势基本明朗,5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8.9%。

  44. 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 未来经济发展取决于经济自身回调的趋势、国内调控政策的力度及其可持续性和外部发展环境等三大因素 • 国内发展环境:存在六大问题 • 外部发展环境:国际经济复苏前景曲折,我国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45. (一)国内发展环境存在的六大问题 • 经济回调不充分,经济增速仍存在再度下滑的可能 • 信贷规模扩张过快,货币政策不稳定性加大,潜在金融风险增加 • 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增大,国内经济出现“滞胀”的风险加大 • 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加大 • 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明显,中长期效应有待加强,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 民间投资恢复较快增长,但缺乏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

  46. 1·经济回调不充分,经济增速仍存在再度下滑的可能1·经济回调不充分,经济增速仍存在再度下滑的可能 • 本次经济增速回调的幅度已经很大,2009年一季度的GDP增速是1992年以来的最低季度增速,同比降幅也是最大的,但由阶段性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调整引致的GDP增速周期性回调尚未到底,中长期回调因素对GDP增速的负面影响正在增强,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外部需求冲击短期内难以结束,也只会加大GDP增速回调的幅度、延长回调到底的时间,目前经济出现的回升迹象,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的政策性反弹,一旦外部需求进一步缩减或国内政策力度弱化,2009年三季度以后我国经济增速有再度下滑的可能

  47. 2·信贷规模扩张过快,货币政策不稳定性加大,潜在金融风险增加2·信贷规模扩张过快,货币政策不稳定性加大,潜在金融风险增加 • 截至5月末贷款增加额已达到58723亿元、同比增长28%,超过2008年全年贷款增加额(41703亿元) • 潜在风险:一是资产价格泡沫化,二是通货膨胀,三是不良资产大幅度增加,四是货币政策不稳定性增强

  48. 3、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增大,国内经济出现“滞胀”的风险加大3、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增大,国内经济出现“滞胀”的风险加大 • 受美国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2008年8月份以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由于国际市场铁矿石和原油供应受少数利益集团垄断和操纵,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存在上涨容易下跌难的现象,一旦出现星微机会,初级产品价格就会迅速上涨,如最近原油价格经过短暂回调后又迅速恢复到每桶70美元左右的高水平,我国钢协与三大国际矿业集团的铁矿石降价谈判陷入僵局 • 鉴于我国经济已出现企稳回升迹象,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也有可能在2010年见底回升,加上美元贬值预期,最近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已出现回升态势,明年铁矿石和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有再度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我国物价、特别是工业品价格有可能因此大幅度上涨,再度出现类似2008年上半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持续上涨给我国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也会再度扩大,并降低国内经济增速,我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加大

  49. 4·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加大 • 日本、韩国、泰国等亚洲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出口导向型经济在经过长期持续快速增长之后,一旦外部需求增速放缓、产业结构升级不能跟进,长期积累的大量财富无法转移到实体经济,就会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严重泡沫化。 •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已进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所经历的资金相对充裕、流动性过剩的特殊发展阶段,资金与流动性过剩已经导致2005年以后房地产价格和股指的一度暴涨。 • 2007年三季度以后经济进入周期性回调阶段,股指与房地产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调,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房地产价格的回调并不充分。同时,国内资金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2008年10月以来信贷规模的超常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资金与流动性过剩态势;最近我国经济表现远好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国际投机资本再度回流我国,未来资金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会更为严重。 • 当前经济还处于回调时期,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收益低、风险大、投资意愿减弱,即使信贷资金不直接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由规模超常扩张和国际投机资本回流带来的资金与流动性过剩,也会间接推动社会资金大量涌入资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再度泡沫化。 • 最近,国内股指已连续上涨,上证指数从2008年10月28日的1665点上涨到2009年7月3日的3089点,短短8个月即上涨了85.5%,已出现再度泡沫化的苗头。 • 近期房地产价格再度反弹、土地成交价屡创新高,既有刚性购房需求逐步释放、局部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等因素的影响,也是过剩资金再次转向不动产投资以保值增值的体现。 • 亚洲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美国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的破裂,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我国房地产和股市再度严重泡沫化,其危害同样难以估量。

  50. 5.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明显,中长期效应有待加强,可持续性面临挑战5.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明显,中长期效应有待加强,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 一是财政支出的力度需要维持。按财政支出乘数1.3估算,2009年25%财政支出增速产生的内需刺激作用(20288亿元),仅能弥补出口增速下降20%所产生的需求缺口(19549亿元)。从目前我国外部发展环境和出口情况看,2009年出口增速下滑幅度超过20%的可能性很大,目前的财政支出力度不足以弥补出口增速下滑产生的需求缺口,全年GDP增速保8%的目标难度加大。 • 二是目前的支出侧重投资,短期效应明显,但中长期效应不足。财政投资短期内是需求因素,但中长期看属于供给因素,特别是针对工业生产的刺激性财政投资措施,在外需收缩、国内消费需求不能大幅度扩张的情况下,会加重未来产能过剩的局面,也会延长经济回调见底的时间。即使是基础设施领域的财政投资,也会加大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阶段性能力过剩或功能闲置状态,导致部分资源浪费。 • 三是大力度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由于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财政收入的增速远低于支出增速,1~5月财政支出增长27.8%,但财政收入下降6.7%。如果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或不能实现增长,全年完成25%的财政支出预算目标,财政赤字将超过1.6万亿,远超过8900亿的预算赤字目标。虽然目前我国财力比较充裕,但中长期看,为应对可能的经济持续回调,连续几年采取大力度的财政支出政策也是难以为继的。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投资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扩大财政支出的压力集中到中央财政,也加大了维持大力度财政支出的难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