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义务教育教科书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 学 (二年级上册) 简 介. 一、内容变化. ◇从一年级下册移来“认识时间” 单元。 ◇原“统计”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第一学段只在每个年级下册安排。 ◇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原“倍的认识”移到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乘除法以后集中编排。 ◇“数学广角”等单元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 厘米 米 认识线段.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长度单位. 厘米、米的认识.

ta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义务教育教科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 学(二年级上册) 简 介

  2. 一、内容变化

  3. ◇从一年级下册移来“认识时间” 单元。 ◇原“统计”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第一学段只在每个年级下册安排。 ◇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原“倍的认识”移到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乘除法以后集中编排。 ◇“数学广角”等单元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4.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

  5.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 • 长度单位:厘米 米 • 认识线段

  6.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长度单位 厘米、米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 解决问题

  7. 厘米、米的认识 •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 选定单位(标准) • 统一长度单位。

  8. 厘米、米的认识 • 建立1厘米的表象 • 直观感受 • 给出符号表示

  9. 厘米、米的认识 • 建立1米的表象 • 米和厘米的关系 • 直接观察米尺

  10. 线段的认识 • 认识线段 • 直观感受 • 生活原型 • 画线段

  11. 解决问题 • 建立厘米和米的 长度观念 • 假设推理 • 估测

  12. 解决问题 • 建立厘米和米的 长度观念

  13. 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 • 给出标准 • 建立表象 • 方法多样 • 实测、估算 • 初步感知特征

  14. 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 • 实物估测 • 测量方法

  15. 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 • 培养四能

  16.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二)  一、教学内容 • 两位数加两位数 • 两位数减两位数 •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不单独安排加减法估算教学,在练习中渗透。

  1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 法 减 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8. 加 法 • 突出对位的要求 • 不强求从十位加起

  19. 加 法 • 算法要点分散 • 不同类型进位

  20. 加 法 • 算法要点分散 •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21. 方法交流 •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2. 减 法 •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算法

  23. 解决问题 • 求比一个数多(少) 几的问题 • 画图理解数量关系 • 渗透线段图思想

  24.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解决问题 • 逐步抽象(数据很大,练习) • 为线段图作铺垫

  2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竖式写法

  26. 解决问题 • 连续两问 • 两步计算作铺垫

  27. 给出整理的线索 • 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28.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 认识角 •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9.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认识角 • 结合生活实例 • 实际操作活动 • 角的大小(活动角) • 比较角的大小

  30.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 结合生活实例 • 实际操作活动 • 判定直角的方法 • 画直角

  31.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 新增 • 借助直角比较 • 判定方法 • 进一步认识三角尺

  32. 解决问题 • 实际操作 • 推理 • 平角

  33. 解决问题 • 开放 • 平角

  34. 练习:科学性、角的大小。 • 比画 • 描述科学性 • 课件 • 抽象

  35. 两个锐角 • 判断方法 • 借助直角

  36.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一、教学内容 • 乘法的初步认识 • 2~6的乘法口诀

  37.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2~6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

  38. 乘法的初步认识 • 主题图 • 素材更丰富 • 例题的题材

  39. 乘法的初步认识 • 理解乘法的意义 • 突出呈现“几个几” • 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 体会乘法的简捷

  40. 乘法的初步认识 • 各部分名称

  41. 2~6的乘法口诀 • 趣味性、生活化的素材

  42. 2~6的乘法口诀 • 主题图的素材 • 理解乘法的意义 • 增加练习形式 • 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3. 解决问题 • 理解题意、选择算法 • 信息接近 • 画图理解题意 • 根据意义选择算法

  44. 解决问题 • 连续两问 • 选择算法 • 综合应用 • 培养四能

  45.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一、教学内容 •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物 •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

  46.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 观察实物 •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 看到的不同

  47. 观察立体图形(积木) • 单个的立体图形 • 三个方向

  48. 解决问题 • 逆向 • 一个方向不能确定

  49. 组合 • 初步渗透三视图

  50. 观察物体编排结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