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微粒吸入傷害 ( Particulate Health Problem )

微粒吸入傷害 ( Particulate Health Problem ). 微粒吸入傷害 — 主要機轉. 窒息性 急性缺氧 高濃度之一氧化碳或氰酸 局部肺傷害 上呼吸道傷害 ( 氨及鹽酸 ) 下呼吸道及肺實質損傷 ( 醛類及光氣 ) 煙燻吸入 全身性吸收毒性 沙林 (Sarin) 毒氣、氫氟酸 (HF). 傷害決定因子. 毒性因素 : 微粒大小 水溶性 濃度 受難者因素 : 潛在性肺疾病 抽煙 活動狀態 年紀 其它 : 是否會引起支氣管痙攣 暴露時間 所在環境 是否合併火災或是爆炸 ( 熱傷害 )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微粒吸入傷害 ( Particulate Health Problem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微粒吸入傷害 (Particulate Health Problem)

  2. 微粒吸入傷害—主要機轉 • 窒息性 • 急性缺氧 • 高濃度之一氧化碳或氰酸 • 局部肺傷害 • 上呼吸道傷害(氨及鹽酸) • 下呼吸道及肺實質損傷(醛類及光氣) • 煙燻吸入 • 全身性吸收毒性 • 沙林(Sarin)毒氣、氫氟酸(HF)

  3. 傷害決定因子 • 毒性因素: • 微粒大小 • 水溶性 • 濃度 • 受難者因素: • 潛在性肺疾病 • 抽煙 • 活動狀態 • 年紀 • 其它: • 是否會引起支氣管痙攣 • 暴露時間 • 所在環境 • 是否合併火災或是爆炸(熱傷害)

  4. 傷害決定因子—水溶性 • 高水溶性 • 如氨氣(NH3) ,接觸黏膜會立即溶解於水,會對含水量多的黏膜如眼、口、鼻、上呼吸道產生立即的刺激。 • 中水溶性 • 如氯氣(Cl2),主要產生下呼吸道傷害 • 低水溶性 • 如光氣(phosgene,COCl2;ozone;NO),主要產生肺泡傷害

  5. 傷害決定因子—微粒大小 • 顆粒大(>5微米)的物質 • 主要產生上呼吸道傷害 • 顆粒小(<5微米)的物質 • 主要產生下呼吸道傷害

  6. 傷害決定因子—熱傷害 • 上呼吸道散熱能力佳 • 熱傷害很少造成聲帶以下部分及下呼吸道或肺實質的傷害

  7. 窒息性吸入傷害 •  FiO2hypoxia • FiO2:0.15autonomic stimulation (tachycardia; tachypnea); cerebral hypoxia • FiO2<0.1cerebral edema • FiO2<0.06life-threatening • Mx: removal from exposure; oxygenation; supportive treatment

  8. 局部肺傷害 機制 • 刺激性氣體在呼吸道黏膜上分解成酸性或是鹼性的物質,有些也產生自由游離基,產生直接的細胞傷害 臨床表現 • 高水溶性:流淚,咳嗽,支氣管痙攣,非心因性肺水腫 • 低水溶性:較少黏膜的刺激,較少被很快察覺,所以暴露時間較久,使得氣體到達肺泡,造成傷害,一般症狀較晚出現 處理 • 離開現場 • 確保呼吸道是通暢的,給予氧氣 • 支氣管擴張劑(Belta-adrenergic agonist)和類固醇 • 對於吸入氯氣或是鹽酸的病人,可給予2%sodium bicarbonate噴霧

  9. 局部肺傷害 • Cl2 + H2O 2HCl + O • NH3 + H2O NH4OH • SO2 + H2O H2SO3 • COCl2 + H2O 2HCl + CO2

  10. 煙燻吸入傷害 • 火災中主要致命的原因 • 其死亡率約為20%~80% • 主要的毒性物質---一氧化碳(CO) • 其他包括丙烯醛、苯、鹽酸(HCl) 、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硫(SO2)及氨氣(NH3) • 最主要的窒息性毒物--- • 一氧化碳(CO)及氰酸(HCN)

  11. 氫氟酸中毒 • 半導體工業常用之強酸 • 症狀表現與濃度有關 • <20% : 24 小時後發生紅斑及痛疼 • 20-50%:1-8小時內發生紅斑及痛疼 • >50%:皆立即發生紅斑 • 氟化氫可經由不同途徑進人體,產生毒性,皆會產生局部與全身毒性。 • 呼吸道吸入: 咳嗽、氣促、胸悶,肺水腫 • 口腔食入:黏膜壞死,食道灼傷,胃潰瘍出血等 • 皮膚接觸:皮膚紅斑,劇烈的疼痛 • 眼睛接觸: 角結膜炎、角膜穿孔 • 低血鈣症,低血鎂症,高鉀血症,心律不整、酸中毒、休克最後死亡 • <2%之皮膚灼傷亦有死亡的個案報告。

  12. 氫氟酸中毒之處置 工作現場 • 皮膚、眼睛接觸者:迅速將患者移出洩漏污染區,並立即以清水連續沖洗20-30分鐘以上,再送醫急救。 • 呼吸道吸入者:注意呼吸道通暢,並給予潮濕之氧氣,並送醫急救,避免發生遲發性肺水腫等嚴重症狀。 醫院 • 皮膚灼傷:大量清水沖洗患部外,局部注射10% Calcium Gluconate外,可塗敷Magnesium sulfate,或 magnesium oxide 。止痛,擴創都應考慮 • 吸入氫氟酸:吸入過量氫氟酸如有咳嗽、胸悶、氣促者應入院,注意防止肺水腫之發生,及電解質(鈣、鉀)之平衡,給予潮濕氧氣。 • 口腔食入:有黏膜壞死、食道灼傷、胃腸潰瘍、出血、穿孔等,亦要注意電解質之平衡。及日後食道黏連之復建工作。 • 眼睛灼傷:首先應用大量清水沖洗患部30分鐘,並使用1% 之Calcium gluconate,重覆滴入眼睛,並照會眼科醫師,評估眼睛之傷害程度。 • 全身症狀: 心電圖監視,給予10% Calcium Gluconate, 監測鈣,鎂,鉀的濃度,及有無肺水腫發生

  13. 氫氟酸中毒有吸入性傷害的可能 • 接觸氫氟酸濃度超過50%. • 頭、頸部暴露氫氟酸. • 身體暴露氫氟酸超過5%的體表面積 • 病患的衣服有浸泡到氫氟酸,或有延遲脫去衣服的情形. • 在密閉空間暴露氫氟酸

  14. 氫氟酸中毒 • 在國外,曾發生數次因大量的氫氟酸外洩,甚至造成千上萬人需撤離,近千人需到醫院治療的事件 • 1987年10月美國德州氫氟酸貯存槽外洩造成約1000人到急診求診及95人住院治療 • 1988年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Tulsa,氫氟酸外洩造成36人需住院治療

  15. 吸入性中毒一般處理原則 • 維護自身及同伴的安全 (包括使用防護衣物) • 將病患移至上風處,以防止繼續受毒氣侵犯 • 給予高濃度氧氣 • 給予解毒劑 • 立即送醫

  16. 防護裝備 • Level A:完全包裹核生化防護套裝及空氣呼吸器具 • Level B:空氣呼吸器具,抗化學防護衣 • LevelC: 全臉面罩, 抗化學防護衣,過濾空氣防護面具 • LevelD: 工作服

  17. 空氣污染指標(Pollutant Standard Index, PSI) • 總懸浮微粒(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 • 二氧化硫(SO2) • 一氧化碳(CO) • 臭氧(O3) • 二氧化碳(NO2)

  18. 總懸浮微粒(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 • 空氣中的固態顆粒物 • 主要來源:營造工程及車行駛所激起的沙土灰塵,汽機車排放之碳氫化合物及氧化鉛。 • 如砂,石綿等小微粒較易進入肺泡 • 水泥粉塵等大微粒則較少進入肺泡

  19. 空氣污染主要來源 • 懸浮微粒:營造工程。 • 二氧化硫:發電業與鋼鐵業。 • 一氧化碳:汽機車排放。 • 臭氧:電焊作業。 • 二氧化氮:火力電廠、煉鋼廠、柴油車、煉油業

  20. 火山灰 • 1986年法國 Nyos火山 造成1,746人死亡 1,500 傷患 • 火山發放出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硫化氫

  21. Acids Acrolein Alkalis Ammonia Arsine Gas Carbon Monoxide Chlorine Cyanide Formalin Formaldehyde Hydrocyanic Acid Hydrofluoric Acid 美國緊急醫療需準備應付發生災難的化學物質(1)

  22. Hydrogen Sulphide Gas Irritant Gases Heavy Metals Metall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Hydrocarbons Nitrites Nitrates Methaemoglobinaemia Organophosphate Carbamate Compounds Phenols Phosphorus Phosphine Gas Phosgene Gases Sulphuric Acid Mist 美國緊急醫療需準備應付發生災難的化學物質(2)

  23. 物質頻率% 氨 1,382 6.4 二氧化硫 954 4.4 硫酸 780 3.6 乙烯二醇 771 3.6 多氯二酚 640 2.7 物質 頻率% 氫氧化鈉 578 2.7 鹽酸 556 2.6 氯 540 2.5 染劑 353 1.6 苯 343 1.6 十大最常外洩的危險物質

  24. 物質 頻率 % 多種化學物質 221 13.1 氨 177 10.5 氯 152 9.0 硫酸 90 5.3 鹽酸 62 3.7 物質 頻率 % 氫氧化鈉 43 2.5 二氧化硫 35 2.1 二氧化碳 29 1.7 亞硝酸鹽 25 1.5 甲醛 20 1.2 十大最常外洩產生病患傷害的危險物質

  25. 近年國內重大吸入中毒事件 年份 地點 物品/毒性物質 死亡人數/受傷 75 屏東食品工廠 氨槽管路破裂/氨氣 1/22 80 高雄氯乙烯廠 氯管破裂/氯氣 1/500 81 高雄氯化廠 氯氣外洩/氯氣 0/7463 82 台中瓦斯公司 臭氧外洩 0/74 85 新竹橡膠工廠 氮氣導入槽車 2/2 89 新竹科技公司 氮氣外洩 1/2 89 中壢電路板公司 酸氣外洩 0/33 89 高雄化工廠 丙烯酸丁酯外洩 0/200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