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梵谷 的故事

梵谷 的故事. 梵谷 Gogh, Vincent van (1853-1890) ,生於荷蘭,享年僅 37 歲。他和高更、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他們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卻反對印象派純客觀理性的畫法,提倡事物的實質和象徵意念,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先驅。梵谷 27 歲時才開始繪畫,在短短的十年內,他的創作透過大膽的用色、粗獷的筆觸以及精神上憤怒的情緒, 繪畫了八佰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 , 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 , 只能長期依賴弟弟西奧 (Theo) 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梵谷的故事.

tav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梵谷 的故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梵谷的故事

  2. 梵谷 Gogh, Vincent van (1853-1890),生於荷蘭,享年僅37歲。他和高更、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他們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卻反對印象派純客觀理性的畫法,提倡事物的實質和象徵意念,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先驅。梵谷27歲時才開始繪畫,在短短的十年內,他的創作透過大膽的用色、粗獷的筆觸以及精神上憤怒的情緒, 繪畫了八佰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 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 只能長期依賴弟弟西奧(Theo) 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梵谷的故事 梵谷生於荷蘭一個牧師的家庭,為家中長子。他的爺爺和姨丈都是德高望重的牧師,又有兩個經營跨國畫廊生意的叔伯,令文生自小對宗教和藝術,有特殊的興趣。 梵谷因為他率直剛強的性格,以及悲天憫人的心腸,使得他在從事任何職業都受到挫折。

  3. 十九歲的照片 這是梵谷十三歲的照片, 年輕的他充滿對生命的熱愛與理想。 圖片來源 http://www.jfps.tpc.edu.tw/~yoyo/new14/p002/002.htm 1869年(16歲),梵谷開始在海牙其伯父經營的畫廊中工作。 1873年(20歲),梵谷被派往倫敦的畫廊工作,並熱烈追求房東的女兒。後來,因為失戀,文生嘗透了愛情的苦楚,他辭去畫廊的工作。

  4. 1876年(23歲),梵谷在學校擔任義務教師,幫助低下層的小孩學習,曾為了同情心,不敢向家境貧苦的學生收費。1876年(23歲),梵谷在學校擔任義務教師,幫助低下層的小孩學習,曾為了同情心,不敢向家境貧苦的學生收費。 1878年(25歲),梵谷到比利時的伯雷那琪 Borinage 地區去擔任貧苦礦工的牧師。礦區人民生活的困苦,大大震撼了梵谷;礦區的小孩八歲就要到礦洞幫手搬運, 十三歲就得挖掘煤礦, 三十歲左右就會患上肺病,一般活不過四十歲。他們辛勞了一生,也不能換取溫飽。為了和礦民打成一片,梵谷用煤炭塗黑自己的臉頰,在煤渣堆中撿拾煤屑,送給區內的老弱。又把自己所有的金錢、食物、衣服分派清光,也無法幫助到這麼多的貧民。他甚至為了改善礦區人民的生活,不惜親自到煤礦公司, 為工人爭取合理的工資,及較安全的工作環境,結果不但徒勞無功,且引起教會的不滿。就在這年冬天, 礦洞發生坍塌的悲劇,傷亡慘重,上帝的神跡並沒有出現,令梵谷對宗教開始失望。

  5. 1879年(26歲),教會撤除了梵谷的職務。被撤職後的梵谷仍然留在礦區,一面鼓勵、安慰礦工們,一面把他們一天十二小時工作的痛苦情景、辛酸的表情一一描繪出來。1879年(26歲),教會撤除了梵谷的職務。被撤職後的梵谷仍然留在礦區,一面鼓勵、安慰礦工們,一面把他們一天十二小時工作的痛苦情景、辛酸的表情一一描繪出來。 一直到 1880年(27歲),他才發現他真正的職業應該是藝術,而唯有藝術才能給人性應有的慰藉。 1881(28歲) 到 1885年(32歲),梵谷回到荷蘭鄉間,過著刻苦的生活,這個時期大部份的畫作主題都是農民和工人,最有名的畫是<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

  6. 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 1885年

  7. 梵谷上過不定期繪畫課程,他曾跟隨毛佛 學繪畫,也在學院上了幾個月的課。梵谷利用這些機會自修畫藝,但卻無大的進展。 至於在感情上,梵谷先是私戀他的表姐,得到無情的拒絕;後又因為對妓女產生惻隱之心,與她同居,終因家人和社會的壓力,而結束一段孽緣;最後在他31歲時,與大他8歲的瑪葛娣墜入情網,瑪葛娣雖然對他一片痴心,但瑪葛娣的家人堅持反對二人的婚事,終於瑪葛娣自殺了,自殺雖然未遂,但梵谷已成為社會抦棄的敗類,對於他所一直憧憬的家庭溫暖,他是絕望了,他只有在繪畫裡表達藏在內心的感情,在繪畫上發洩他的愛。

  8. 1886年(33歲),梵谷跟隨弟弟,去到藝術之都巴黎,由於西奧當時主持的畫廊全力支持新派畫,因此梵谷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作品,認識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羅特列克等人,並深受印象派及日本版畫的影響,開始形成了日後強烈的個人風格。1886年(33歲),梵谷跟隨弟弟,去到藝術之都巴黎,由於西奧當時主持的畫廊全力支持新派畫,因此梵谷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作品,認識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羅特列克等人,並深受印象派及日本版畫的影響,開始形成了日後強烈的個人風格。 梵谷對於色彩的表現性與象徵性越來越著迷,而且將色彩如此運用,而非一般印象派將色彩用作表現光影。他自己寫道:「與其將色彩用於精確重現我所看到的東西,我將色彩用於更強烈地表現自己。」

  9. 四朵向日葵1887 年

  10. 日本趣味1887年

  11. 1888 年(35歲) ,梵谷在阿爾 Arles 定居。在這裡,梵谷不停地外出寫生,夜以繼日,他用了 15 個月的時間,畫出了兩百多幅的畫。 後來,梵谷邀請高更到阿爾一起居住,原本友誼深厚的兩人,因為對於藝術見解的不同,常常爭吵狂鬥,高更主張體察大自然,回到畫室裡用冷靜的頭腦去繪畫;梵谷卻要在熱血沸騰時動筆,他認為那才是情感和生命的節奏。終於,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谷無法阻止,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從此,他不但失去高更這個好朋友,還給所有人笑作瘋子。

  12. 自畫像﹝Self-Portrait﹞

  13. 夜晚的咖啡屋﹝Night Cafe - Interior﹞ 1888年

  14. 夜晚的咖啡屋﹝Night Cafe - Exterior﹞ 1888年

  15. 向日葵(Fourteen Sunflowers in a Vase)1888 年

  16. 豐收景象 (The Harvestv)1888 年

  17. 梵谷在阿爾的黃屋(La chambre de Van Gogh a Arles (Van Gogh's Room at Arles))1888 年

  18. 他和畫家高更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谷無法阻止,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他和畫家高更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谷無法阻止,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 綁了繃帶的自畫像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1889 年

  19. 1889 年(36歲),梵谷進入聖雷米精神病院,在那裡的一年中,他瘋狂地作畫,曲線與螺旋的律動支配著畫面,他完成了150 幅油畫,包括了著名的 Starry Night。

  20. 星月之夜The Starry Night 1889 年 星月之夜作品,充滿奔放、激情、煩悶、不安定的氣氛。 月亮和星星在旋轉,柏樹如巨龍、火燄般向天空扭動, 襯在碧藍色的夜空裡,顯得燦爛。

  21. 黃色的麥田(素描)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1889 年

  22. 黃色的麥田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 1889 年

  23. 收割者1889 年

  24. 自畫像﹝Self-Portrait﹞1889 年

  25. 1890年 (37歲),梵谷售出在世時唯一的一件畫作,< 紅葡萄園> 400法朗。 5月,梵谷搬到奧華 Auvers-sur-Oise, 靠近弟弟居住,並在短短兩個月內,繪畫了七十多幅油畫。狂熱而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瀕臨崩潰。 1890年7月27日早上,梵谷在麥田中舉槍自殺,延至7月29日傷重不治,享年37歲。他的弟弟西奧是他精神與經濟的長期支持者,在他自殺的 6 個月後,西奧也跟著去世。 梵谷的最後遺作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有烏鴉的麥田>,而畫面中以狂亂的筆觸,捈抹出黑藍色的天空,騷動的麥田,迎面撲來(有說是飛走)的烏鴉,充滿著死亡的徵兆,相信是梵谷自殺前沮喪而孤寂的心境。

  26. 紅葡萄園 1890年

  27. 田園1890年

  28. 有烏鴉的麥田Wheatfield with Crows﹞1890年 梵谷畫了有烏鴉的麥田後不久, 就舉槍結束自己的生命。 畫中充滿恐怖與不詳。

  29. THE END 參考書籍 梵谷傳 余光中譯-大地出版社 天才之悲劇 賴傳鑑著-雄獅圖書公司出版 參考網站http://140.112.2.84/~theatre/course/th6_520/sty_19c/painting/vangogh.htm http://www.csie.ntu.edu.tw/~b4506010/gogh.html http://www.geocities.com/aolwong/vincent.html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database/painter-wt/vangogh.htm http://www.jfps.tpc.edu.tw/~yoyo/new14/p002/new_page_1.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