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 藥 ” 怎麼吃,才有藥效 ?! 現代人不可不知的用藥基本常識 [ 藥你健康 ] 簡報分享

處方箋哪張呢? 到底有什麼用處?. “ 藥 ” 怎麼吃,才有藥效 ?! 現代人不可不知的用藥基本常識 [ 藥你健康 ] 簡報分享. 臺東縣俐泰源國民中學 101 學年度 呂明璜 楊淑婷老師. 整體簡報架構說明 (Part1-6). 第一部 【 基礎篇 】 Part 1: 基本用藥常識. 第二部 【 須知篇 】 Part 2: 肚子痛怎麼辦 ? Part 3: 皮膚出狀況怎麼辦 ? 皮膚正確用藥使用方式 Part 4: 感冒怎麼辦 ? 認識止痛解熱劑、感冒藥與鎮暈劑. 第三部 【 預防保健篇 】

Download Presentation

“ 藥 ” 怎麼吃,才有藥效 ?! 現代人不可不知的用藥基本常識 [ 藥你健康 ] 簡報分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處方箋哪張呢? 到底有什麼用處? “藥”怎麼吃,才有藥效?!現代人不可不知的用藥基本常識[藥你健康]簡報分享 臺東縣俐泰源國民中學 101學年度 呂明璜 楊淑婷老師

  2. 整體簡報架構說明(Part1-6) • 第一部 【基礎篇】 • Part 1: 基本用藥常識 • 第二部 【須知篇】 • Part 2: 肚子痛怎麼辦? • Part 3: 皮膚出狀況怎麼辦?皮膚正確用藥使用方式 • Part 4: 感冒怎麼辦?認識止痛解熱劑、感冒藥與鎮暈劑 • 第三部 【預防保健篇】 • Part 5: 小朋友怎麼吃藥最安全?了解小兒用藥 • Part 6: 藥你更美認識減肥藥與藥用美容

  3. 【基礎篇】大綱簡介 •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 看病用藥前必知的五大重要觀念 • 認識藥品劑型與分級制度 • 吃藥之前的五大問題 • 用藥八大迷思Q & A • 用藥五大提醒:藥能治病,也能致病! • 如何選擇合格的社區藥局? • 實用資訊一覽表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4. 看病用藥前必知的五大須知 (1) 主動告知病情、病史及個人特殊狀況,不僅方便自我健康的管理,更能確保醫療人員診斷無誤! 重要觀念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5. 看病用藥前必知的五大須知 (2) 醫療費用部分負擔 醫療費用因就醫院所的層級或轉診於否有所差異;藥品的費用則隨著不同價格由民眾部分負擔,例如201~300元的藥費中,民眾需負擔40元。部分負擔的最大用意,是為了避免醫療資源的濫用,並提醒民眾照料自身健康、節制就醫的行為。 重要觀念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6. 看病用藥前必知的五大須知 (3) 醫藥分業,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部分民眾常對藥師抱持懷疑態度,擔心拿到的藥品與醫師所開之處方不同,其實,醫藥分工的合作模式,才是真正確保病患的用藥安全。 健保藥局的藥師除須考取執照外,尚須具備兩年以上的執業經驗,並定期接受相關課程,有藥師陪伴著民眾,告知用藥注意事項,我們是很幸福的呢! 重要觀念

  7. 看病用藥前必知的五大須知 (4)處方箋與藥袋怎麼看?處方箋是俗稱的「藥單」,醫師看診過病患後,將所需的藥品、用法及用量標示於處方箋上,再由病患交給醫師調劑。 重要觀念 所謂的「藥袋」,則是我們自藥師手中取得,裝著藥品及並說明用藥指示的重要包裝袋!目前藥袋上標示的細項是經衛生署公告認定的項目,民眾透過仔細閱讀,才能正確用藥,讓藥物在我們體內發揮最大的功效喔!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8. 看病用藥前必知的五大須知 (5)社區藥師是大家的好鄰居! 社區藥師提供的服務多元,包括藥品及用藥說明、藥品副作用及劑型介紹、確保民眾購得品質與價格皆有保障之藥品、提供自我照護方法、指引民眾正確就醫等。 重要觀念 善用社區藥師的資源,不僅是為個人及家庭健康做把關,更能使民眾養成小病自我醫療、視症狀而前往適切等級的醫療院所等習慣,讓國家醫療資源被運用得更具效益。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9. 口服藥 口服藥的服用時間各具意義,一般而言,飯前服用指的是空腹時使用、飯後服用則是與食物合用;一日內服藥的次數亦有不同,倘若一日四次是為維持血液中恆定濃度,則須依循六小時一回的頻率,而非早午。忘記服用治療或預防類的藥品時(如高血壓用藥),必須依時間決定補服藥品與否。若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則在下次時間服下正常藥量即可,除非經醫師指示,不可使用雙倍藥量! 藥品劑型與服用之道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10. 外用藥 外用藥劑型包括藥水、藥膏、栓劑、貼片等,應收藏在陰涼乾燥處,有變色或沉澱狀況時便馬上丟棄。 外用藥品使用部位廣泛,例如皮膚貼片、眼藥、鼻噴劑、漱口藥水等,使用前務必要清楚用藥的方法。 藥品劑型與服用之道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11.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12. 注射劑 一般而言,除了糖尿病患者可自行施打胰島素之外,注射劑皆由醫護人員投與,因為使用注射劑須通過非常嚴謹的品質管制,以達到完全無菌且無熱原的狀態。藥品濃度過高、給藥速度過快容易造成傷害或引起過敏反應,因此用藥時需多加注意。 藥品劑型與服用之道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13. 藥品分級的考量是藥物的危險性、成癮性或副作用大小,成藥與指示藥雖然相對安全,使用時仍須遵照正確的服藥方法。「健康食品」非屬於藥品,因此通常未經過嚴謹的科學實驗,故不能宣傳其療效。藥品分級的考量是藥物的危險性、成癮性或副作用大小,成藥與指示藥雖然相對安全,使用時仍須遵照正確的服藥方法。「健康食品」非屬於藥品,因此通常未經過嚴謹的科學實驗,故不能宣傳其療效。 認識藥品分級制度 • 成藥:可自行至社區藥局購買。 • 指示藥:可自行至社區藥局購買。 • 處方藥:須得醫師之處方箋方能使用。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14. 認識藥品分級制度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15. 認識藥品標示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16. 吸收:這是藥品與人體的第一類接觸,不同劑型代表了不同的接收部位,如點鼻液劑經由鼻腔黏膜吸收。吸收:這是藥品與人體的第一類接觸,不同劑型代表了不同的接收部位,如點鼻液劑經由鼻腔黏膜吸收。 分佈:藥品進入人體後,經局部作用或血液循環將療效遍佈全身。各種藥品的需求劑量不同,對孕婦等特殊對象的影響也有所差異,使用前一定要跟醫師請教。 代謝:藥品在人體內發揮療效後,性質改變的程序稱為代謝,例如肝臟中的酵素能讓藥品失去毒性,進而保護身體組織。 “藥”在人體內的旅行…

  17. 排出:被代謝後的物質,經腎臟及肝臟轉成尿液或糞便排出,上述兩種器官功能不佳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劑量的多寡喔!排出:被代謝後的物質,經腎臟及肝臟轉成尿液或糞便排出,上述兩種器官功能不佳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劑量的多寡喔! “藥”在人體內的旅行…

  18. 用“藥”五問… 把藥吃到肚子裡之前, 別忘了問清楚這五個問題喔。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19. 問:吃藥可以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答:藥品的作用雖包含治療、預防及診斷疾病,卻從沒有一種藥物能夠安全無虞地供健康者補身體,若未依照適應症使用藥品,可能因不當藥理作用危害身體健康! 問:合成的藥品(西藥)比天然的藥品(中藥)副作用大? 答:藥品的藥效與不良反應與其成分相關,不受來源是天然或合成而影響。當中藥或西藥具相同的成分,則該成分在體內的吸收代謝作用都會相同,不具有「中醫按陰陽五行,西藥按化學藥理作用」的差異情況喔! 解答“用藥八大迷思”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0. 問:介紹好藥給好朋友? 答:相同症狀所使用之藥品,可能因個人的年齡、體重、體質、生活型態等有所差異,且即便是開立相同的藥物,給藥量與給藥間隔也可能不同,因此,就算是感冒藥,也不要輕易的介紹給親友喔! 問:西藥傷胃,最好合併胃藥使用? 答: 並非所有西藥都會傷胃,傷胃的理由大多也與胃酸無關,因此擔心藥品傷胃而服用制酸劑(一般的胃藥)不一定具有療效,甚至可能妨礙原藥品的吸收!若遭遇不宜卻必須服藥的狀況,請掌握服主藥後,先錯開兩小時,再服胃藥的原則。 解答“用藥八大迷思”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1. 問:西藥最好在飯後服用? 答: 服用西藥的時機視情況而定!若藥物的吸收會受到藥品-食物交互作用的阻礙,則應空腹食用;若藥物刺激性大、食物可促進其吸收,就可考慮與食物合用。 問:病症消失後就可以停藥? 答:無故停用用以治療疾病的藥物,可能造成人體內抗體產生;許多慢性病用藥目的是維持身體狀態,更絕對不能因無症狀而停藥。至於用以解除頭痛、流鼻水之類的藥物,病人可以視恢復情況決定停藥與否。 解答“用藥八大迷思”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2. 問: 抗生素吃多了會沒效? 答: 抗生素非消炎藥,僅用以對抗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症狀,若有濫用或未完成療程的情況,都可能導致遭遇嚴重感染卻無藥可用的危機,所以這是成癮性的藥物之外,專家們最建議要嚴格控管的藥品喔! 問:中西藥合併吃可以有互補效用? 答: 藥物的效用應依臨床研究為依據,不能用單純的算術加減預測結果!未經證實的藥品組合可能帶來藥效加強或減弱而中毒的狀況,即便是錯開服用,仍可能在人體內造成合併藥理作用的不良影響。 解答“用藥八大迷思”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3. 為避免用到不良藥品,購買成藥時要特別注意衛生署許可證字號的有無,凡宣稱具治療性病、補腎、固精等的藥品廣告,切勿聽信而自行購買免得花錢傷身!為避免用到不良藥品,購買成藥時要特別注意衛生署許可證字號的有無,凡宣稱具治療性病、補腎、固精等的藥品廣告,切勿聽信而自行購買免得花錢傷身!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 未經核准擅自添加成分的「偽藥」、過期貨成分與核准不符的「劣藥」以及政府公告禁止製造與販賣之毒害「禁藥」,若不慎服用以上三種問題產品,可能導致身體的損害。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4. 藥品發生療效在我們預期之外的部位,即稱為副作用,如果這些作用對身體有害,就需要特別注意。藥品發生療效在我們預期之外的部位,即稱為副作用,如果這些作用對身體有害,就需要特別注意。 造成藥品不良反應的原因,包括患者體質、藥品交互作用、個人生理狀況不佳等,有些反應自己能感受得到,像是噁心、嘔吐感;有些則需要醫師的追蹤檢驗,例如血液病變、腎毒性等。 服藥期間若有任何不適症狀,就應盡速請教醫師或藥師,了解原因及解決方法,才是安全用藥的不二法門。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 辨別不良反應: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5. 人為因素造成的不當使用狀況應儘可能避免! 用藥的數量或時間錯誤、拿錯藥品、忘記用藥等人為疏失;成癮性藥品、鎮靜安眠劑、迷幻劑等藥物濫用;不依指示用藥或自行購買處方藥等的藥品誤用;醫師開方錯誤、護理人員給藥錯誤等醫藥疏失;要避免上述的各種狀況,每一次面對藥品時都要小心注意,處方透明化及醫藥分業都是降低醫藥疏失方法之一。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6. 認識交互作用 同時服用兩種以上的藥品,可能會受到藥物特性的交互作用,而造成對人體的影響,例如降低藥品效用,或是造成血壓下降等。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7. 交互作用不一定有害,諮詢專業藥師卻一定能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喔!交互作用不一定有害,諮詢專業藥師卻一定能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喔!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 不同種類藥品可能產生交互作用,例如同時使用百憂解和三環抗憂鬱劑會導致心臟毒性;最常見的藥品與食物交互作用,則是當藥品與葡萄柚汁合用時,代謝和吸收會大受影響。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8.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29. 避免用藥傷害 犯錯雖無法避免,採取措施以降低風險卻絕對必要。除了醫療團隊人員互相合作、醫療體系的改革之外,病人自身的認知與自覺也很重要。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 服藥後發現不尋常症狀時請馬上停用,並告知醫師或諮詢藥師。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30. 如何選擇合格的社區藥局? 選擇合格的社區藥局,就能獲得正確的諮詢服務,保障每個家庭的用藥安全! Part 1:基本用藥常識

  31. 實用重要資訊 • 行政院衛生署http://www.doh.gov.tw •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資訊網 http://drug.doh.gov.tw/ • 中央健保局http://www.nhi.gov.tw • 管制藥品管理局http://www.nbcd.gov.tw • 查詢藥品身分證(藥品許可證)http://203.65.100.151/DO8180.asp • 基層醫療保健藥品手冊http://www.doh.gov.tw/lane/publish/drug/Welcome.html • 國家網路醫院http://www.webhospital.org.tw

  32. 祝您健康! • 簡報資料來源: 藥你健康 I. 用藥基本知識 • 可至國家書局購買此套出版品(共三本)ISBN:978-986-00-8076-6GPN:1009504001 • 或於衛生署藥物資訊網,下載完整簡報檔(共六個檔案) http://drug.doh.gov.tw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