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拍摄的基本技法

拍摄的基本技法. 程曙东 2012年08月29日. 引言. 本节将从摄像人员操作摄像机的角度,简述 5 个方面的内容:摄像人员的修养、持机姿势、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拍摄角度的选择、运动摄像。 作为一名摄像人员,如果仅仅满足于对摄像机机械操作方面的熟练,以及对一些摄像常识的了解,而不从摄像人员自身的修养上下功夫,那就不可能拍摄出好的电教片。. 引言. 事实证明,有关摄像机外部机械部分是较容易掌握的,而摄像人员的深厚功力则在“画外”。一名称职的摄像人员,首先要从摄像机的本身加深了解,熟练掌握机械部位的操作。其次,还需具备政治、艺术、编导意识等方面的修养。. 一、摄像人员的修养.

teag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拍摄的基本技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拍摄的基本技法 程曙东 2012年08月29日

  2. 引言 • 本节将从摄像人员操作摄像机的角度,简述5个方面的内容:摄像人员的修养、持机姿势、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拍摄角度的选择、运动摄像。 • 作为一名摄像人员,如果仅仅满足于对摄像机机械操作方面的熟练,以及对一些摄像常识的了解,而不从摄像人员自身的修养上下功夫,那就不可能拍摄出好的电教片。

  3. 引言 • 事实证明,有关摄像机外部机械部分是较容易掌握的,而摄像人员的深厚功力则在“画外”。一名称职的摄像人员,首先要从摄像机的本身加深了解,熟练掌握机械部位的操作。其次,还需具备政治、艺术、编导意识等方面的修养。

  4. 一、摄像人员的修养 (一)政治修养 (二)艺术修养 (三)编导意识修养

  5. 一、摄像人员的修养 (一)政治修养 • 摄像人员通过镜头来表现感情,表现对一件事物的赞成还是反对,颂扬还是贬斥。这些表达用于生活中的一般事物时,则体现了摄像人员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用于表达有政治色彩的事物时,则体现了摄像人员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6. 一、摄像人员的修养 (一)政治修养 • 因而,一名摄像工作者,尤其是党员电化教育的摄像工作者,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是十分重要的。修养的内容包括:努力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等,不断增强党性修养,锻炼、培养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感应力。

  7. 一、摄像人员的修养 (二)艺术修养 • 影视界素有“读万卷书,看万幅画,听万首歌”之说。摄像人员的艺术修养,主要包括文学修养、美术修养、音乐修养等。 • 文学修养对于提高摄像人员的文字理解能力和由文字到画面的表现能力,锻炼捕捉生活的着眼点,是至关重要的。一些诗作,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画。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既是一首诗,又是一幅画。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8. 一、摄像人员的修养 (二)艺术修养 • 美术修养可使摄像人员借鉴美术、摄影作品的构思和构图,用于摄像表现中去。需要注意的是,借鉴美术、摄影作品的构思、构图时,不能照抄照搬,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音乐修养对摄像人员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同摄影、绘画从艺术上来讲是相关联的,音乐是立体艺术,一个有着良好的音乐修养的摄像人员,容易拍出富于感情、富于艺术美的画面。

  9. 一、摄像人员的修养 (三)编导意识修养 • 一名好的摄像人员是要具备一定编导意识修养的。在实际拍摄中,尤其是专题片的拍摄中,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有编导在摄像身边,即使是一些大型片子的拍摄,摄像人员也必须在编导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 因此,作为摄像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编导意识,在拍摄前,摄像人员要对全片的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做到心中有数。在现场拍摄时,积极与编导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编导意图,拍摄出好的电教片。

  10. 二、持机姿势 • 持机姿势是指操作摄像机时身体的基本姿态。正确的持机姿势对拍摄理想的画面至关重要的。持机姿势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二、持机姿势 (一)肩扛摄像机拍摄 • 将摄像机扛在肩上拍摄是一种很普遍的拍摄方法,其基本姿势是:把摄像机放在肩上架稳,双脚叉开,右手握牢手柄,并操作开关和变焦环,左手轻扶镜头,随时调焦或调整光圈。肩扛摄像机要绝对保持身体平直,当用长焦拍摄时要选择适当的依靠物使身体稳定,同时要屏住呼吸。当肩扛摄像机运动拍摄时(摇摄或移摄),重心要放低,双膝应略弯曲,尽可能以身体运动代替步伐移动,这样可以减轻因走路而产生的振动。

  12. 二、持机姿势 (一)肩扛摄像机拍摄(图例):

  13. 二、持机姿势 (二)徒手执机拍摄 • 徒手执机是根据现场变化,灵活方便地使用摄像机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迅速适应现场复杂的环境,适合即兴创作,在党员电教片摄制中也是常用到的。 • 徒手的姿势很多,如怀抱式、手执式、手提式,以及把摄像机放在身体的其他部位等。不管采用何种姿势,基本的要求就是身体姿态要放松,拍摄时要控制住呼吸,另外,还要尽量找些支撑物做辅助支撑。

  14. 二、持机姿势 (二)徒手执机拍摄

  15. 二、持机姿势 (三)固定执机拍摄 • 固定执机是指把摄像机固定在某种辅助设备上进行拍摄,最常用的是三角架、升降车、轨道车等。固定执机可使被摄画面稳定、均匀,摄像人员可轻松自如地进行创作。 • 使用三角架的基本要求是,身体必须与三角架分离,双手要握紧手柄。有人习惯于把身体伏在摄像机上拍摄,这样拍出的画面会不稳定,或者失去水平。使用三角架时,一般要带遥控手柄。当摇镜头的角度较大时,要用左手执握“推”、“拉”和录像机工作开关。

  16. 二、持机姿势 (三)固定执机拍摄(图示):

  17.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 利用电视手段表现一个场面甚至一个人物决不是只用一个镜头表现,而总要改变一下位置或变换几个角度。在改变机位时除考虑内容外,还要在技术上考虑关系线问题。有人可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是在同一时刻、同一场景拍摄的画面,剪接在一起时却总感到不舒服,仔细观察,原来画面中人物的左右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违背了关系线的原则。

  18.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一)什么是关系线 • 关系线又称轴线,是以人物的视向及动态趋势为基准构成的一条假想虚线。在任何一个场面中,都应有一条轴线存在,两个以上人物其轴线基础以几个人的相对位置为前提;一个人的场面则以其视向及动作趋势为前提。

  19.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一)什么是关系线 • 轴线规则规定,摄像人员在完成一个场面构成的多种画面拍摄时,摄像机应始终处在关系线的一侧面而不可跳到另一侧(移动镜头除外)。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画面上人物的左右位置和基本朝向不发生改变。例如:一个报告会的基本轴线是在报告人与听众之间构成的。当在左侧拍摄了报告人的近景时(视向朝右),也必须要在左侧(或正面)拍摄听众(视向朝左),这样才能使二者形成呼应关系。

  20.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 (图示)是按轴线规则和不按轴线规则拍摄并组接起来的两组画面,我们可以看出,A组是清晰明确的,B组则是混乱矛盾的。

  21.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二)如何在关系线基础上确定机位 • 在关系线基础上确定机位,最常用的是利用三角形布局原理进行拍摄,这是乌拉圭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提出的。它的基本特点是;在关系线的一侧有个任意变化的三角形布局,机位可以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任意变换。 • 在三角形布局中,有四种最基本的拍摄方式,即外反拍方式、内反拍方式、垂直方式和平行方式。

  22.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二)如何在关系线基础上确定机位(如图)

  23.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二)如何在关系线基础上确定机位 • 利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任意组接起来都不会产生视觉错觉,在表现内容方面条理、思路也是清楚的。当然,以上这几种方式在实地拍摄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被揉和在一起使甩,这就为摄像人员表现内容提供了更多的视点。

  24.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三)越轴 • 轴线原则保证了画面组接中人物视线和相对位置的匹配,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场面调度中,有时为了更自由地展示画面空间,摄像机不得不从轴线的一侧跳到另一侧去拍摄,即所谓“越轴”。实现越轴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以便剪接起来不出现视觉障碍,具体做法是:

  25.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1.用移动摄像,在摄像机围着被摄体作圆周运动时实现越轴。如图:

  26.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2.在两个人物位置相反的镜头中间加入一个中性方向的镜头;或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加入一个旁观者视线转动的镜头。如图:

  27.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3.用运动本身的两个对角线构图进行过渡。如图:

  28. 三、关系线和机位的确定 4.用画面内运动物体相对静态物体的位置变化实现方向的改变。如图:

  29.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 所谓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相对于被摄体在空间位置上形成的角度。它包括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两个方面。角度的选择不仅有利于鲜明深刻地表现被摄体的轮廓形状和本质特征,而且也是摄像师抒情表意的一种手段。 • 例如,仰角拍摄表现敬慕和高大,俯角则表现渺小或压抑。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也是人眼长期视觉积累的结果。摄像人员根据主题需要,恰当选用拍摄角度,就能收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

  30.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拍摄方向 • 拍摄方向的变化是指摄像机在水平状态下相对于被摄体所做的圆周变化,有正面拍摄、斜侧面拍摄、背面拍摄3种基本形式。

  31.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拍摄方向 1.正面拍摄。摄像机处在被摄体的正前方,被摄体的形貌特征毫无掩饰地暴露在镜头面前,其整体特点和心理内涵得以充分展现。 正面拍摄的构图分布一般比较平均,呈现一种稳定、端庄、静态、和谐、安然的视觉感受,可表现庄严、隆重、肃穆的内容,如政治性会议、各种剪彩仪式、追悼会等。另外党员电教片中一些入党宣誓的镜头,为了表现其庄严郑重,也多用正面角度拍。

  32.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拍摄方向 有时正面拍摄还可以表现威严、神圣、僵化的内容,如宗教仪式等。正面角度拍摄人物,会展示一种单纯、静态、亲切、安然的感觉。 由于正面角度主要突出物体的横向线条,画面的空间深度被压缩,纵深和立体感消失,所以画面常常显得呆板平淡,缺少变化,缺乏生气,因此,不适宜表现立体和运动。

  33.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拍摄方向 2.斜侧面角度。摄像机处在被摄体的侧前方,既可展现正面形象,又能展示纵深线条的变化,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或物体的立体形状。对表现运动的物体来说,既可以看清运动的幅度,又可以感觉运动的空间。 斜侧面拍摄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画面的空间容量,并且构图层次清楚,位置关系明确,造型自然、真实、丰富。在电视摄像中,无论是拍摄自然景物,还是拍摄人物活动,用斜侧面角度拍摄是经常的。

  34.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拍摄方向 侧面角度在实际拍摄中,由于画面内纵向线条出现透视消失的现象,形象出现近大远小,画面水平最不易把握,稍不注意,地平线或建筑物就会出现歪斜。所以拍摄时要注意寻找基准线,以保证拍出的画面平衡、稳定。

  35.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拍摄方向 3.背面角度。 摄像机处在被摄体背后,属于造型角度,其画面构图特点是线条简洁,轮廓鲜明,影调凝重。 背面拍摄是一种间接表现形式,属写意角度,其目的是通过对被摄体背影轮廓和身体姿态的表现,引发观众的联想,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背面角度适宜表现含蓄、深重、沉思、压抑的心态。

  36.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拍摄方向 有些人物不易表现出的微妙情感(如意志、决心、信念、骄傲等)也可以用背拍间接表现。有时背拍能造成神秘感或悬念感,能有力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 背拍用得好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构思。但由于背拍是通过观众的联想了解内涵的,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含义明确,真正能够传情达意。如果拍出的画面不知所云,只是为了“变换角度”而背拍,这样的镜头就是无意义的。

  37.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二)拍摄高度 • 拍摄高度是指摄像机作为人的视点相对于被摄体的高度变化,有平视、仰视、俯视3种基本形式。

  38.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二)拍摄高度 1.平视角度。摄像机视点处在正常水平线上,与被摄体保持同一视点高度。如图:

  39.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二)拍摄高度 2.仰视角度。摄像机视点处在正常水平线以下,从低处向上拍摄。如图:

  40. 四、拍摄角度的选择 (二)拍摄高度 3.俯角拍摄。摄像机视点高于被摄体,从上往下拍。此时地平线上升,甚至在画面外,镜头所展现的是地面物体的规模、数量和基本布局。如图:

  41. 五、运动摄像 • 我们知道,电视摄像与图片、绘画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可以连续记录客观世界中的运动,而且还可以通过运动摄像,使画面产生多变的景别角度和多变的空间层次,创造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审美效果。下面我们简要分析运动摄像的规律及特点。

  42. 五、运动摄像 (一)运动章法 • 摄像机的运动包括推、拉、摇、移、跟5种主要方式。

  43. 五、运动摄像 (一)运动章法 1.推镜头。由表现整体逐渐过渡到表现局部的连续变化过程。其特点是画面向前运动,景别逐渐缩小,视线不断集中,被摄体局部放大。如图:

  44. 五、运动摄像 (一)运动章法 1.推镜头的作用是: 第一,介绍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画面从全景推到近景时,环境由存在变消失,人物由模糊变清晰,达到从介绍环境到介绍人物的目的; 第二,突出画面中的重点,强迫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 第三,突出细节,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于细微处传神;第四,揭示事物本质。

  45. 五、运动摄像 (一)运动章法 • 在运用推拉镜头时,要注意: 第一,推拉镜头景深大,要注意调焦,避免主体处在景深之外。 第二,起落幅时间要长些,这样可以把动作的两极当固定镜头对待,对后期剪辑很有帮助。

  46. 五、运动摄像 (一)运动章法 2.拉镜头。 与推镜头相反,它由表现局部逐渐过渡到表现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其特点是摄像机逐渐远离主体,空间变大,画面构图由单一变繁杂,人的视线由集中变分散。

  47. 五、运动摄像 (一)运动章法 2.拉镜头的作用: 第一,表现主体所处的环境气氛,使主体与环境之间产生某种对比、衬托、比喻的效果,有移情于景的作用; 第二,表现范围由小变大,视觉元素由少变多,新鲜因素不断涌现,能充分调动观众的主动参与意识,可创造预测、想象、悬念效果; 第三,放在片尾,视点渐渐远离,有一种结束感。

  48. 五、运动摄像 (一)运动章法 3.摇镜头。摄像机位置不变,视轴相对于被摄体连续变化拍摄角度。其特点是画面在一定空间内连续移位,实体因素依次展现,停留时间相对减少,镜头的思想内容靠画面的不断积累完成。如图

  49. 五、运动摄像 • 摇镜头的作用: 第一,它是内容叙述的纽带,是描写环境,展现规模的重要手法; 第二,摇摄能再现物体间的距离,摇摄的速度影响观众对实际距离的感受; 第三,把两个注意中心用摇摄连在一起可使二者产生某种联系,形成对比或因果关系; 第四,摇摄有利于追逐动态物体,表现其运动轨迹。

  50. 五、运动摄像 • 拍摄摇镜头时要注意: 第一,如果镜头的起幅、落幅都是动的物体,那么中间部分也应是动态的,否则会有中断感。 第二,如果拍摄的是行进的人或物,要让它们先动起来,然后摄像机再摇;需要停下时,摄像机先停住,然后画面内人物再停下。这样的镜头才自然流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