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雨霖鈴

雨霖鈴. 柳永. 柳永,字耆卿,崇安 ( 今福建崇安 ) 人。原名三變,字景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 柳永少年時曾到京城應試,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厘,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其特點如下:. 一、 精曉音律 ,能自度新曲,加以藝人密切合作,能變舊調為新聲,音律諧婉。 二、題材內容:其詞多 男女戀情 與 羈旅行役 之作。有 《 樂章集 》 傳詞近二百首。其中有不少描寫青樓歌女的形象、表現男女依戀的世俗情感的詞,特別贏得歌伎、樂工的喜愛。羈旅行役之詞往往將 厭倦宦游 的感慨和 思戀佳人 的情思交織在一起,表現了對世俗生活的嚮往。.

teal
Download Presentation

雨霖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雨霖鈴 柳永

  2. 柳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字景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柳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字景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 • 柳永少年時曾到京城應試,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厘,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其特點如下:

  3. 一、精曉音律,能自度新曲,加以藝人密切合作,能變舊調為新聲,音律諧婉。一、精曉音律,能自度新曲,加以藝人密切合作,能變舊調為新聲,音律諧婉。 • 二、題材內容:其詞多男女戀情與羈旅行役之作。有《樂章集》傳詞近二百首。其中有不少描寫青樓歌女的形象、表現男女依戀的世俗情感的詞,特別贏得歌伎、樂工的喜愛。羈旅行役之詞往往將厭倦宦游的感慨和思戀佳人的情思交織在一起,表現了對世俗生活的嚮往。

  4. 三、表現手法:善以層層鋪敘手法抒情寫景。以白描(如畫圖不著色地勾勒,意即不加烘托,用簡鍊筆墨畫出鮮明形象)見長,語言淺近自然,不避俚俗。 《蒿庵論詞》謂:「好爲俳體,詞多媟黷 行為放蕩不莊重,有不僅如《提要》所云『以俗爲病』者。《避暑錄話》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三變之爲世詬病,亦未嘗不由於此,蓋與其千夫競聲,毋寧白雪之寡和也。」

  5. 四、貢獻:在唐五代小令、民間樂曲、民間詞的影響上,大量創制慢詞,擴大了詞體的容量,使宋詞發展到新階段。對宋代慢詞和金元曲子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四、貢獻:在唐五代小令、民間樂曲、民間詞的影響上,大量創制慢詞,擴大了詞體的容量,使宋詞發展到新階段。對宋代慢詞和金元曲子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6.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7. 題解 • 關於詞牌: 《雨霖鈴》  詞名,蓋取唐時舊曲翻製。據《明皇雜錄》: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聲,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在詞曲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這個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柳永因此用以寫委婉悽惻的離情。盡情盡致,令人讀之嗚咽。

  8.  關於內容:  當為詞人從汴京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詞中以蕭瑟清冷的秋雨作背景,烘托出人間情愛無比纏綿悱惻的氣氛來。 詞中離別之苦、鍾情之深、羈旅之愁,流漾於言表,極淒苦哀婉。

  9.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譯:暮色吞沒了這座送別的長亭,一陣急雨才剛剛歇住,耳畔立刻響起寒蟬悽悽切切的鳴聲。 • 點明餞別的背景:時間是農曆七月(《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地點是長亭。雖是寫景,卻又融情入景,渲染氛圍:時當孟秋,滿眼蕭瑟;又值天晚,暮色陰沉;驟雨剛停,寒蟬淒切;地在長亭,意在送別。詞人見聞,俱顯淒涼。 • 「對長亭晚」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

  10.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譯:她特地在都城門外設帳,為我宴飲送行。此刻心緒,盡是戀戀不捨,面對美酒佳餚,竟是毫無興致。正在留戀情濃處,蘭木的舟子啊!已在催促著快快啟航。 • 寫實。仕途坎坷,被迫離京,已覺苦悶;此去情人分別,更為難堪,哪有心緒飲酒?這邊留戀情濃,綿綿難捨;那邊蘭舟催發,刻刻逼人,以直筆抒寫離別之緊迫,矛盾衝突之尖銳,更覺深刻。乃催出下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的無奈景象。

  11.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譯:緊緊握住她的手,彼此只能淚眼相看,竟然哽咽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 語言通俗, 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12.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譯:心想這一去,將投入千里無垠的煙波,在遼闊的南天下,未來正如沉沉暮靄,渺不可知。 「去去」二聲連用,愈顯聲情激越,讀時一字一 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迢遠。 既已凝噎,「念去去」二句便是他內心的獨白, 設想別後的生涯:煙水杳渺,伊人難見,自己的 前途,更如投進千里暮靄,陰暗沉重。 千里、楚天闊──空間廣闊遼遠 煙波、暮靄、沉沉──著色濃密深沉  極寫離愁之深。聲調和諧,景色如繪。

  13.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傷惜離別,更何況是在這種淒冷寥落的秋天, 離情更是難禁! • 「清秋」呼映首句季節。 • 「更哪堪」直接抒情。 • 承上啟下,點出全文主旨:傷別。上片寫話別情形,已經結束;下片宕開一筆,用點染法抒情。層層設想到別後淒苦、孤寂的生活與心境。

  14.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譯:(酒宴過後),今晚酒醒時,旅途中的我會身在何方?也許舟船靠在楊柳吹拂的岸邊,已是凌晨時分,在一彎殘月下,曉風習習吹來。 下片用畫家的點染法寫景,清麗無比。  「多情」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渲染別後情境。此為對未來的懸想,渲染羈旅客情的孤寂,強化了離愁的淒情。

  15.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這一去,悠悠歲月,就算有良辰美景,也是徒然虛設了。即使有種種美好的風姿情味,我又要向誰傾訴分享? 篇末轉用情語,描摹鍾情之身與離愁之苦,情致深切,餘韻無窮。

  16. 清代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耆卿詞,曲處能直,密處能疏,奡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