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 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 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 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 第二节 跑的技术原理 跑的概念和时期、阶段的划分 决定跑速的因素 决定跑速的因素 跑的各阶段技术要求. 第三节 跳跃的技术原理 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 决定跳远成绩的因素 跳跃各阶段的技术要求 第四节 投掷的技术原理 投掷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决定投掷成绩的因素 投掷各阶段的技术要求.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艾尼瓦尔. 一、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 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 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 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 第二节 跑的技术原理 跑的概念和时期、阶段的划分 决定跑速的因素 决定跑速的因素 跑的各阶段技术要求 第三节 跳跃的技术原理 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 决定跳远成绩的因素 跳跃各阶段的技术要求 第四节 投掷的技术原理 投掷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决定投掷成绩的因素 投掷各阶段的技术要求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艾尼瓦尔

  2. 一、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 田径运动技术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的快、跳的高和远、掷得远的动作方法。 田径运动技术是有关的体育学科理论在田径运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所以,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运用有关的体育学科理论,对田径运动技术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和科学道理的分析和解释。

  3. 二、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实效性和经济性。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经济性是指运动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利用人体的能量,避免人体能量不必要的消耗。所以,完善的技术应体现出:消除了多余和紧张动作,在预备动作和次要动作阶段尽量节省力量,在技术的主要阶段能增大用力程度和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效能。

  4. 三、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 在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包括内力与外力两种。 (1)内力:指人体运动器官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如肌肉收缩力、关节内部和关节外部(韧带)的阻力、肌肉组织内部的摩擦力、对抗肌的拉力等。在人体运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肌肉的收缩力。 (2)外力:指人体或器械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对人体或器械作用的力。外力主要有支撑反作用力、重力、空气作用力、摩擦力等。

  5. 四、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 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是运用田径运动技术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指导田径运动教学和训练的实践。无论是田径运动项目的具体动作,还是田径运动中的专门练习手段(如高抬腿跑、后蹬跑等)和作为发展能力、锻炼身体的一般练习手段(如立定跳远、抛掷实心球等),都应该讲究和强调熟练掌握技术。因为掌握技术的过程,不仅是身体灵敏、协调、控制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与锻炼过程,而且合理、完善的技术还能给人以运动美的享受、提高锻炼兴趣以及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指导田径运动实践的理论依据,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总结。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6. 一、跑的概念和时期、阶段的划分 • 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运动。 跑步中的一个周期是由一个复步(即两个单步)构成的。所以,跑步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支撑时期和两个腾空时期。 • (1)支撑时期:从脚着地时起到脚离地时止。 • (2)腾空时期:从脚离地时起到另一脚着地时止

  7.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 • 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步频。步长是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两者的乘积就是跑的速度(跑速二步长*步频)。 • 步长是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和着地缓冲距离3部分组成。 • 后蹬距离是后蹬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 • 腾空距离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 • 着地缓冲距离是脚着地的一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到着地点间的水平距离

  8.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 为了通过增加步长来提高跑的速度,必须提高后蹬和摆动效果。 步频取决于完成每一步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可以分为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支撑时间是完成步长中着地缓冲距离和后蹬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它与着地缓冲技术和后蹬动作的完成速度等因素有关。腾空时间是完成步长中腾空距离所用的时间,它与腾起的初速度、腾起角度和空气作用力等因素有关。 提高步频需要缩短每一步中的腾空时间和支撑时间缩短腾空时间,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小后蹬角度,加大后蹬时的水平分力,减小垂直分力,从而降低跑进时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同时,还应通过减小摆动半径、加快摆动速度来缩短摆动腿前摆至最高点的时间。因为充分摆动所需时间越短,就为进一步 减小后蹬角度,减小后蹬的垂直分力、加大后蹬的水平分力、缩短腾空时间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缩短支撑时间主要是缩短着地缓冲时间。

  9.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

  10. 三、跑的各阶段技术要求 (一)起跑:起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起跑技术对起跑后的加速跑有直接影响,在短距离跑中尤为重要。由于跑的项目不同,起跑方式也有所不同。短距离跑采用蹲踞式起跑,中、长距离跑采用站立式起跑。 (二)起跑后的加速跑:短距离跑项目起跑后加速跑阶段的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地发挥出较高的跑速,迅速过渡到途中跑。中、长距离跑则按最短距离原则迅速朝弯道“切点”方向跑去或根据战术需要迅速占据有利的战术位置。 (三)途中跑:短距离跑项目途中跑的任务是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继续提高跑速或保持高速跑进。中、长距离跑则是运用技术和战术合理分配体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耗时或争取有利于取得好名次的“跑位”。 (四)终点跑:终点跑的任务是尽量保持途中跑的速度并进行冲刺,尽快以躯干接触终点线内沿垂直面,通过赢取时间来取得最佳成绩和名次。短距离跑的终点跑,要求保持好途中跑的技术和节奏。中、长距离跑则要求根据项目、个人体力和特点、比赛目的和对手情况来确定终点跑的冲刺距离和战术。

  11. 第三节 跳跃的技术原理 • 一、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 田径运动中的跳跃,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的高度或远度的运动项目。 • 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是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相结合的混合性质的运动。 • (1)助跑阶段:亦称人体水平位移阶段。 • (2)起跳阶段:亦称人体由水平位移向抛射运动的转变阶段。 • (3)腾空阶段:亦称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 • (4)落地阶段:亦称人体抛射后的下落着地阶段。

  12. 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 跳高成绩(H)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腾空前身体重心的高度(H1);二是腾空前身体重心高度到腾空最高点的垂直距离(H2);三是腾空最高点时身体重心与横杆的垂直距离(H3),它取决于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和过杆动作

  13. 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分析 跳高成绩可以用H二H1+H2十H3公式来表示。 这里需要指出,除非腾越过杆时身体重心低于横杆(实践中又不可能做到)H3是正值,否则H3均为负值。 从Hl来看,身高和腿长无法改变,但在技术方面,如能在起跳离地时充分伸直起跳腿的髋、膝、踝三关节,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上摆起,身体充分向上伸展,就能提高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的高度,有效地增大H1的值。从H2来看,根据抛射运动物体上升高度公式: H二V20·sin2a/2g得知,在跳高中,人体重心上升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因此,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

  14. 决定跳高成绩的因素分析 分析整个动作过程,H1又可以分解为h1和h2。h1是起跳脚着地后屈膝缓冲至最大程度时,地面到身体重心的高度。h2是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H1减去h1,也就是说,h2是起跳用力的有效工作距离,它对提高H2的值至关重要。因为当用力蹬地使身体产生垂直加速度时,工作距离越长,或者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越短,起跳离地瞬间的末速度越大。所以,加大起跳腿蹬伸用力的工作距离和缩短起跳腿蹬伸用力的时间是使人体获得较大腾起初速度(或者说取得较大的H2值)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跳高的起跳中应做到:一是通过屈膝缓冲、上体后仰(弧线助跑中的起跳还应使身体向内倾斜)等动作合理地降低身体重心高度和通过起跳腿三关节充分伸直、摆动腿和两臂充分上摆、躯干充分向上伸展等动作,来增加起跳离地时的身体重心高度,从而加大起跳蹬伸用力的工作距离;二是充分利用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快速积极放脚着地等动作来缩短起跳蹬伸前的缓冲时间,从而增加起跳腿肌肉在收缩前的紧张度和初长度,通过加大垂直用力的程度来缩短蹬伸用力的时间。 跳高的腾起角度是人体离地时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构成的跳高的腾起角一般在50----65度。

  15. 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示意图

  16. 从上可以看出,在决定跳高成绩的三个条件中,H1和H3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采用姿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有关,是提高跳高成绩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条件却是H2——跳跃使身体腾空的最大距离。这是跳高技术中的关键。从上可以看出,在决定跳高成绩的三个条件中,H1和H3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采用姿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有关,是提高跳高成绩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条件却是H2——跳跃使身体腾空的最大距离。这是跳高技术中的关键。

  17. 决定跳远成绩的因素 跳远的成绩(L)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腾空前身体重心投影点距起跳板前沿的水平距离(L1)。它取决于踏跳的准确性、身高、腿长以及腾空前的身体姿势;二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L2)。它取决于身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腾起角度、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和空气作用力等,这一段距离还可以分解成S1和S2两个部分;三是着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与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L3)。它取决于下落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的合理性。因此,跳远的成绩可以用L=L1十L2+L3,公式来表示。如:

  18. 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 从L1来看,身高、腿长不能改变,但提高踏跳的准确性(因为跳远成绩是量至起跳板前沿的)和在保证合理腾起角度前提下取得一个尽量向前的身体姿势,就能使L1的值有所增加。 L2的值是在起跳离地时就决定了的。根据物体抛射远度公式: S二V20·sin2a/g得知,人体重心腾越的远度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腾起初速度是起跳离地瞬间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合速度,腾起角度是由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比例关系决定的。由于跳远要获得最大的水平距离,因此,助跑的速度对提高L2的值尤为重要。跳远应以理想的(以能完成充分的起跳动作为前提)最大速度助跑,并在起跳阶段取得适宜的垂直速度前提下,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获得更大的腾起水平分速度,从而提高L2的值。

  19. 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 虽然从物体抛射远度公式中得知在抛射角成45度时射程最远(不考虑空气阻力时),但在跳远起跳时,由于通过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不能损失太多,垂直速度的提高又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当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相等时,抛射角成45度但优秀运动员的水平速度可达10m/s以上,而垂直速度却很难达到4.5m/s);另外,考虑到起跳离地时的身体重心和着地时的身体重心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因此,跳远适宜的腾起角度不可能是45度。根据运动员不同的身体形态和不同的身体素质水平,适宜的腾起角度通常在18~24度之间。 L3的值是由着地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合理性来决定的,但着地动作又与空中姿势和空中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有密切联系。因此,为了加大L3的值,必须首先做好跳远的空中姿势和动作,着地前两腿要尽量上举和前伸,着地后,要依靠屈膝缓冲和两臂迅速前摆,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着地点的上方,或采用侧倒等技术来避免身体后倒或坐在脚着地点的后面,从而使L3的值不会受到影响

  20. 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示意图

  21. 跳跃各阶段的技术要求 (一)助跑: 田径跳跃项目的助跑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和为起跳产生必要的垂直速度创造条件。不同的跳跃项目助跑虽有差异,但助跑技术的共同要求是:动作轻松、自然,身体重心移动平稳,便于在短时间内发挥到能顺利完成起跳动作的最大速度;步长和节奏稳定,便于在助跑结束时能准确踏上起跳点或起跳板;助跑最后几步加速节奏明显,适当降低身体重心,为通过起跳改变人体运动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起跳: 起跳是正确、合理地运用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动作,使人体向预定方向腾起的过程。起跳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以获得尽量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起跳是田径跳跃项目最关键的技术阶段,包括放脚、缓冲和蹬伸3个有序的动作过程以及与之相配合的摆动腿与两臂的摆动动作。不同的跳跃项目采用不同的起跳方式,但共同的要求是:放脚着地动作要积极、快速,以脚跟接触地面后应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加强缓冲效果并获得蹬伸动作前的合理身体姿势;蹬伸动作要快速、有力、充分,要使蹬伸动作的反作用力尽可能地通过身体重心;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要积极、迅速、有力,并与蹬伸动作密切配合。

  22. (三)腾空: 当人体离地腾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腾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起跳时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迹,根据不同项目的需要,做出一定的姿势和动作,以使整个身体顺利越过横杆或维持好身体平衡,为下落着地动作创造良好条件。对腾空阶段的共同要求是:各种空中姿势和动作要做得适时,并能取得实效;要利用和控制好起跳产生的身体旋转,跳高项目有时还需要做一些动作来加快过杆时的身体旋转,远度项目则主要是抑制身体的前旋。另外,在远度项目中,还要使腾空阶段的姿势和动作为下落着地或下一次起跳{三级跳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下落着地: 在田径跳跃高度项目中,下落着地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屈膝、屈肘、团身、倒体等动作来做好缓冲,以防止外伤和减少体力的消耗。即使使用海绵包,仍然要注意做好正确的下落着地动作。

  23. 第四节 投掷的技术原理 一、投掷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田径运动中的投掷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将手持的规定器械进行抛射并尽可能获得远度的运动项目。 虽然田径运动各投掷项目的器械、场地、运动形式等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可以分为以下4个紧密相连的技术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握持器械和预备姿势。 (2)预加速阶段:由于器械、场地等条件不同,预加速阶段有助跑、滑步、旋转3种形式。 (3)最后用力阶段:由人体携持器械运动向器械抛射运动的转变阶段。 (4)结束阶段: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阶段。

  24. 二、决定投掷成绩的因素 田径运动投掷项目的运动成绩(S)由3个部分组成(图2—10):一是器械出手点的投影点到起掷弧(投掷圈或抵趾板)内沿之间的水平距离(S1)。它取决于身高、臂长和器械出手时的身体位置与身体姿势。二是器械出手点高度到出手点高度水平线与器械飞行抛物线的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2)。它取决于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以及空气的作用力。三是出手点高度水平线与器械飞行抛物线的交点的投影点到器械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3)。它取决于器械出手的高度、出手角度、器械飞行的速度以及空气的作用力。因此,投掷项目的成绩可以用S二S1+S2十S3公式来表示。

  25. 三、决定投掷成绩的因素分析 从S1来看,虽然手臂向前平伸和身体重心尽量前移S1的值能增加,但手臂向前平伸必然影响出手角度,身体重心尽量前移容易造成犯规。因此,必须在保证适宜出手角度的前提下尽量伸直投掷臂和在保证不犯规的情况下身体重心尽量向前,以此来提高S1的值。 从S2来看,根据物体抛射运动远度公式:S二V0²·sin2a/g得知,器械飞行的远度主要取决于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除此以外,在投掷铁饼和标枪时,空气作用力对投掷远度也有较大影响。

  26. 物体抛射角度和初速度对投掷成绩的影响

  27. 四、器械出手角度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根据抛射力学实验证明,抛射角度为45度时射程最远。但条件是抛射点和落点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是在真空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投掷项目由于器械的出手点和落点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出手点高而落点低,出手点和落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有一夹角,通常叫地斜角。由于受地斜角的影响,掷标枪、掷铁饼还受空气作用力的影响。另外,最佳用力角度也受到人体运动学特征的影响,因此,投掷项目的出手角度都小于450。在实践中,各投掷项目的适宜出手角度如下:推铅球380一420,掷标枪和掷铁饼300~350,掷链球420~440。 在决定投掷远度S2的因素中,由于推铅球和掷链球项目的器械是圆形,无论如何转动,空气阻力都不变,与其他决定S2因素相比,通常忽略不计。而在掷标枪和掷铁饼时,空气阻力对S2的值有较大影响。

  28. 五、投掷各阶段的技术要求 (一)准备阶段: 握持器械的方法和预备姿势是由器械的特点(形状、重量)、场地规格、投掷方法和运动员的个体特点等决定的。各种投掷项目握持器械的方法和预备姿势虽然不同,但握持器械必须做到稳固,能充分利用投掷臂的长度,对器械有良好的肌肉感觉,能控制住器械。整个准备阶段应做到自然、放松,为预加速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创造良好条件。 (二)预加速阶段: 预加速阶段的任务是使人体和器械获得一定的速度,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条件。预加速阶段虽然有助跑、滑步、旋转3种形式,但各投掷项目的预加速阶段都必须做到:动作自然、协调,充分利用场地,均匀加速并有一定节奏,能控制住器械,能维持好身体平衡。 (三)最后用力阶段:最后用力阶段是投掷项目的主要技术阶段,其任务是在预加速阶段结束时身体取得超越器械姿势的基础上,合理调动全身各运动器官协调用力,最后通过投掷臂和手的动作,以最快的速度将力量集中到器械上,并以适宜的角度,把器械投掷得更远。对各投掷项目最后用力阶段的共同要求是:预加速阶段结束时,左脚着地要迅速,形成两脚支撑;掌握好正确的用力顺序和用力方向,并且运用全身的力量进行投掷; (四)结束阶段:器械出手后,要通过降低身体重心、交换两腿位置和改变身体运动方向等动作,维持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避免犯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