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介 入 放 射 学

介 入 放 射 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学教研室. 罗小平. 概 述 范畴 微创医学 起源时间及基础 20 世纪 70 年代 Seldinger 技术 定义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 , 以影像设备为导向 , 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及其它技术对疾病进行治疗或诊断 ( 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与生化材料)。 主要导向设备 X 线电视透视、超声、 CT 、 MRI 。 X 线介入技术 CT 介入技术 超声介入技术 MRI 介入技术 MRI 具有 立体成像 和 实时显示 功能,在颅内脓肿、囊肿、血肿的引流、肿瘤的微创治疗与穿刺活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tej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介 入 放 射 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介 入 放 射 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学教研室 罗小平

  2. 概 述 范畴 微创医学 起源时间及基础20世纪70年代 Seldinger技术 定义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以影像设备为导向,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及其它技术对疾病进行治疗或诊断(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与生化材料)。 主要导向设备 X线电视透视、超声、CT、MRI。 X线介入技术 CT介入技术 超声介入技术 MRI介入技术 MRI具有立体成像和实时显示功能,在颅内脓肿、囊肿、血肿的引流、肿瘤的微创治疗与穿刺活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介入放射学主要技术 (1)成形术(2)栓塞术(3)动脉内药物灌注术(4)经皮穿刺体腔减压术(5)经皮针刺活检术(6)消融术 分 类 按照介入治疗的途径可分为 血管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一)血管介入技术 在血管内进行的治疗和诊断。 1、三大基础技术: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 (2)经导管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 (3)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transcatheter intra-arterial infusion,TAI) 2、目前能有效治疗的疾病 (1)血管性疾病 出血、动静脉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狭窄等 (2)实体良、恶性肿瘤的术前或姑息性治疗 可降低手术风险或延长患者生存期。

  4. (3)血栓的溶栓和清除、内科性器官切除、心脏瓣膜及冠状动脉狭窄成形术、心脏电消融术、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栓塞术、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等,治疗效果与外科相当,损伤更小,在某些方面已取代了外科治疗。(3)血栓的溶栓和清除、内科性器官切除、心脏瓣膜及冠状动脉狭窄成形术、心脏电消融术、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栓塞术、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等,治疗效果与外科相当,损伤更小,在某些方面已取代了外科治疗。 (二)非血管介入技术 在血管外进行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以经皮穿刺体腔减压术与经皮针刺活检术等为基础,包括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取石术、体内囊肿引流与固化术、体内脓肿引流术、消化道管腔狭窄扩张术、经皮肾穿刺引流及输尿管成形术、抽液与采集细胞标本等,尤其是支架技术在各种管腔狭窄、闭塞的重建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放射科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学科,已成为真正的临床科室。

  5. 第二十章 血管介入技术 血管介入技术是指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器械经血管途径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操作,以seldinger技术为基础,主要步骤包括穿刺血管、引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引入导管。 第一节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TAE是指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栓塞剂,使靶血管闭塞而达治疗目的的技术。 一、栓塞剂 理想的栓塞剂应具备的条件:无毒、无抗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得、易消毒、不透X线、易经导管注入。栓塞剂种类繁多,按物理性状分为固体性和液体性;按栓塞血管部位分为末稍栓塞剂和近端栓塞剂;按能否吸收分为可吸收性和不可吸收性;按栓塞血管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1月以上)、中期(2-30天)短期(48小时以内)。

  6. 目前临床常用栓塞剂 (一)自体血凝块 栓塞血管时间为24—48小时,主要用于控制小动脉出血,如胃肠道少量出血。 (二)明胶海绵 栓塞血管时间为2--4周,按需要剪成颗粒或条状,可机械性阻塞血管,并继发血栓形成。主要用于栓塞肿瘤、血管性疾病和控制出血。 (三)碘化油 长时间栓塞20—50微米以上的肿瘤血管,而在正常肝组织内易于清除,有利于发现小肝癌。也可作为化疗药物载体和示踪剂,主要用于肝癌等实体肿瘤的栓塞治疗。

  7. (四)弹簧圈 为永久性、中央性栓塞物质,有不锈钢弹簧圈、铂金微弹簧圈、电解脱弹簧圈、机械解脱弹簧圈四种,主要用于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 (五)其它 无水酒精、鱼肝油酸钠等具有损伤血管内皮、溶血、诱导血栓形成的作用,达到毛细血管水平栓塞。可用于肿瘤、精索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曲张的栓塞治疗。异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正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为组织粘合剂,为永久性栓塞剂,主要用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可脱离球囊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治疗。含化疗药或放射性物质的微囊或微球主要用于肿瘤的化学性或放射性栓塞治疗。聚乙烯醇为永久性栓塞剂,主要用于肿瘤、硬膜动静脉瘘、脊髓动脉瘘的栓塞治疗。

  8. 可脱离球囊

  9. 二、栓塞剂输送导管 将栓塞送如靶血管,可根据需要选用3—8F大小的适当导管,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0. 三、临床应用 栓塞剂应用原则:在完成诊断性血管造影后,常根据病变的确切部位、性质、血管解剖等特点,采用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尽量使导管接近病变部位,并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在透视监视下缓慢注入,直至血流变慢或被阻断。应避免栓塞剂的返流而产生严重并发症。栓塞后应造影(减影)观察栓塞效果。 栓塞治疗临床常用于 (一)止血 栓塞治疗可控制体内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栓塞部位、程度及栓塞物质的选择常视器官血供特点

  11. 、出血部位和程度而定,一般以栓塞出血动脉或接近出血部位血管为宜。、出血部位和程度而定,一般以栓塞出血动脉或接近出血部位血管为宜。 1、外伤性出血 肝、脾、肾外伤性出血,应分别超选择性栓塞出血动脉;骨盆骨折致盆腔内大出血,则栓塞髂内动脉的出血支或大的弹簧圈闭塞髂内动脉主干;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鼻出血行颌内动脉栓塞;胸壁出血行内乳动脉栓塞;需行手术止血又处于休克者,可先用球囊导管暂时阻断靶器官的血流,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2、医源性出血 活检术后,术中误伤血管,术后感染引起动脉炎或动脉瘤破裂出血。 3、肿瘤性出血 鼻咽部肿瘤行颈外动脉栓塞;盆腔肿瘤行髂内动脉栓塞。

  12. 4、溃疡出血 胃十二指肠出血,依据出血部位,对胃和十二指肠的供血动脉实施栓塞治疗。 5、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TIPSS)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来控制出血,疗效优于外科分流和胃底静脉结扎术。

  13. 肾外伤大出血选择性栓塞术

  14. 胃十二指肠动脉瘤破裂出血选择性弹簧圈栓塞

  15.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

  16. 鼻腔血管畸形大出血选择性上颌动脉栓塞

  17. 肾癌出血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1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选择性冠状静脉弹簧圈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选择性冠状静脉弹簧圈栓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