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中国近代史 5-7 学习主题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 5-7 学习主题复习提纲. —— 丰县群益中学 雨超. 直击考点. 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1947 年 6 月底 , 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的 晋冀鲁豫解 放军主力 胜利到达 大别山 , 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 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从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 , 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 辽沈、 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

tel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近代史 5-7 学习主题复习提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近代史5-7学习主题复习提纲 ——丰县群益中学 雨超

  2. 直击考点

  3. 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 放军主力胜利到达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 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三大战役的意义:1、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 战的精锐部队,2、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 局。(150多万被消灭或改编)其中消灭敌人最多的战役 是:淮海战役。

  4. 淮海战役 ①时间:1948年10月-----1949年1月。 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②作战中心:徐州 歼敌中心: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③总前委(从左到右):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④历史意义: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4、南京的解放的时间: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发动统治的覆灭。

  5. 三、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产生: ①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外商 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开办。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 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②产生: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国一部分商人、地 主和官僚纷纷投资于新式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 天津等沿海地区,最著名的企业有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 器厂、同文书局等。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①时间: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 ②发展的原因:a、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 的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 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 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6. 四、企业家张謇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先后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企 业。张謇还提出了“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 ②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 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五、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1)交通工具:李鸿章1873年在上海创办的“轮 船招商局”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2)通讯工具: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 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7. 六、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1)报刊创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1858年 在香港出版的《中外新报》。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最为著名。 (2)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最负 盛名的出版企业。 七、娱乐方式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学会了用照相与电影技 术真实地记载社会事件、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八、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 变化,主要有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

  8. 九、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1)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2)维新变法时期: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 立京师大学堂,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1917年 蔡元培任校长,奉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 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 源地。 (3)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9. 十、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905年,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他创造 性地设计出“人”字形折返线路。1909年,京张铁 路提前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 条铁路 十一、魏源和严复 严复和《天演论》(背) (1)主要内容:介绍了进化论思想。 (2)主要观点:①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 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 步理论,②认为中国若不求进步必然灭亡。 (3)《天演论》的作用:这些主张对当时救亡图 存、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10. 1. 魏源与《海国图志》(背) (1)时间:魏源在鸦片战争期间编成了《海国图志》。 (2)主要内容:书中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情况,总结鸦 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 (3)编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长处, 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4)具体做法:主张设厂制造舰船、枪炮,学习西方养兵 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科学技 术,改革以科举考试取士的制度,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 西方书籍。 (5) 《海国图志》的地位和作用:①《海国图志》是我国 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②对于帮助 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

  11. (2004.徐州)20、根据图6所示的战役示意图(图中有陈官庄、碾(2004.徐州)20、根据图6所示的战役示意图(图中有陈官庄、碾 庄、徐州、双堆集),推测这场战役应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孟良崮战役   D淮海战役 (2005.徐州)20.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07.徐州)16.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 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 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周学熙

  12. (2007.徐州)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2007.徐州)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 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 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 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008.徐州)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 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 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重庆 (2009.徐州)21.徐州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见右图)气势非凡。 群雕人物中被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A.刘伯承 8.邓小平 C.陈毅 D.粟裕

  13. (2006.徐州)(4分)小明同学撰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几(2006.徐州)(4分)小明同学撰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几 处关于中外近现代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现已 划线标出,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1)《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是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 军在以连云港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 又一次主力决战。 (3)为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我国确立了和平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对台方针。(4)《人权宣言》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献。 (1)“马关条约”改为(3)“民族区域自治”改为 (2)“连云港”改为(4)“英国”改为

  14. 29.(9分)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29.(9分)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 明也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 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詹天佑 ②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③ ④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简表 时 间内 容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礼 节变化叩头点头鞠躬、握手称呼变化大人、老爷先生、君、同志 (1)据图①,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是。 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的发明者是。(4分) (2)图②中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哪个城市使用?电话发明于哪次工业革 命时期?2 (3)随着清王朝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式样活泼、 色彩绚丽的新式服装逐渐流行起来。服饰的变化,使生活更加多姿 多彩。图③、图④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2分) (4)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1分) 国民人格平等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