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专业教师的关键素质与技能

专业教师的关键素质与技能. 赵希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18910938603@189.cn. 专业教师的核心素质与技能. 专业基础. 教学组织. 职业态度. 个人素质. 一、教育价值观与职业态度. 什么样的学生最难教、什么样的学生最难改变、什么样的学生最让老师头疼 —— 没有自尊的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是保护、唤醒学生自尊的必要条件,也是对专业教师的必然要求。. 1. 尊重学生、悦纳学生. 尊重学生的三个层次. 层次 1 :不以粗鲁的方式在身体和情感上攻击学生 层次 2 :一般情况下以公平、关心、体谅等态度对待学生

temi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专业教师的关键素质与技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业教师的关键素质与技能 赵希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18910938603@189.cn

  2. 专业教师的核心素质与技能 专业基础 教学组织 职业态度 个人素质

  3. 一、教育价值观与职业态度 什么样的学生最难教、什么样的学生最难改变、什么样的学生最让老师头疼——没有自尊的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是保护、唤醒学生自尊的必要条件,也是对专业教师的必然要求。 1.尊重学生、悦纳学生

  4. 尊重学生的三个层次 层次1:不以粗鲁的方式在身体和情感上攻击学生 层次2:一般情况下以公平、关心、体谅等态度对待学生 层次3:在特殊情况下以“专业”的方式调节、克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照顾学生的体面和尊严。可以严厉训导乃至惩罚学生吗?当然可以!但同时请体现你的专业、维护学生的自尊。

  5. 2.关怀学生的人生和命运而不只是分数 分数和升学很重要,但不能成为教育教学的唯一目标 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找不到教育教学的意义,如果教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压抑和伤害。超越分数这一唯一目标是学生和教师“重新出发”的新平台,是教师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源泉。 能否将分数和学生均衡发展结合起来,与环境有关,也与教师的思想和能力有关。

  6. 3.珍视并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小笑话: 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 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可能和你做同事; 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 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当官的; 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7. 4.热情、理想与高标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实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美好的怀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8. 二、个人素质 1. 人文精神 人性——温暖的人 理性——富有理性精神和智慧的人 超越性——有灵魂、有心灵的人

  9. 2.人格力量 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教的是什么?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师的人格及其感染力。人格是一种无言的力量,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自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学生从中一定会受益无穷。 坚强—脆弱 正直—虚伪 独立—附庸 善良—冷酷 慷慨—自私友好—敌意 礼貌—粗鲁庄重—轻佻守信—无信平和—易怒 宽容—刻薄 大度—狭隘不畏权贵—谄媚坚持—半途而废 以诚待人—前倨后恭坦荡豁达—多疑猜忌

  10. 3.良好的师生互动 目标:在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愉悦的基础上共同追求高效的教学目标 做法: 教师保持权威地位 建立学生理解、认可的规则 鼓励、支持、奖赏学生永远必要 即使在惩罚学生时也要让学生感到爱和期望

  11. 三、专业基础 • 好奇心与兴趣 • 比较与竞争 • 责任感 • 成就感 • 联结 1.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2. 2.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的丰富程度 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整合 学科独特的方法与视角 学科知识呈现的方法与技巧

  13. 3.善用改变学生行为的技术 教导 强化 惩罚

  14. 4.把握学生的认知与学习规律 为什么有些知识反复给学生讲学生就是不能理解? 为什么有些知识换个讲法效果就好很多? 为什么有些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过一段又不懂了?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吗?

  15. 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16. 十岁读大学,13岁成为硕士生,16岁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十岁读大学,13岁成为硕士生,16岁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张炘炀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张炘炀,因为我觉得张炘炀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记者:有成就的标准是什么?张炘炀回答:北京户口,买房,找着好工作。我博士出来,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博士毕业有用吗?博士后毕业有用吗?于是,张炘炀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给他买房。 记者:难道你始终认为你这16年走过的道路只是你父母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走的吗?张炘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强加的,反正我的梦想也基本上继承了我父母的梦想。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就是他们,他们应该为此努力。

  17. 疯狂李阳语录(今日说法111231) 她不明白,这些文件比我的孩子,比给我生了这些孩子的女人重要。 和她结婚是做一个教育实验,看美国人如何养孩子 我可以不回家,现在我一年还回去几次呢 家暴是持续的伤害和侮辱,我只打了她两次

  18. 人品教育

  19. 1)善良 • 同情与悲悯 • 友好与利他 • 2)宽容 • 在别人冒犯自己时能够克制自己、原谅对方 • 允许、欣赏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 3)谦逊 • 敬畏之心 • 谦虚谨慎

  20. 4)中正 • 正直、有信念、有价值观 • 有担当、有道义,敢于为信念而坚持和努力 • 5)守规矩、重公德 • 注重公共利益 • 遵守公共规则 • 不给他人添麻烦、不另他人不愉快

  21. 公民教育

  22. 公民基本素质 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aware of thei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s citizens 了解所处的社会以及政治化的世界informed about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world 关心他人的福祉concerned about the welfare of others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想法articulate in their opinions and arguments 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capable of having an influence on the world 活跃于所生活的社区active in their communities 作为一个公民能够负责任地行动responsible in how they act as citizens.

  23. 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Veldhuis & Ruud,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1997 政治/法律意义上的公民 文化意义上的公民 社会意义上的公民 经济意义上的公民

  24. 公民教育的成果 态度/观念层面 • 对社会及政治事务感兴趣 • 珍视民主 • 向往做一个民主公民 • 政治自信与效能感 • 自律 • 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 • 尊重他人 • 秉持文明、民主、公平、人权的价值观 技能层面(intellectual skills) • 通过各种媒体收集政治信息 • 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各种信息、政见、观点 • 沟通技能(分析、推理、表达) • 表明思考过程、情境、功能及目标 • 诉诸非暴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承担责任 • 判断能力 • 在困难情境中做出选择 行动层面 • 影响政策和决策(如写请愿书与游说) • 建立同盟,寻求其他组织的合作 • 参与政治讨论 • 参与社会和政治过程 知识层面 民主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 政治决策及法律 公民权利与义务 政党以及利益群体的角色 参与决策的理念 怎样影响政策制定 当前政治问题

  25. 行为习惯教育

  26. 1)认真 • 认真是一种精神和态度 • 认真源自细节和高标准 • 认真需要专注和坚持 • 2)乐观坚韧 • 积极乐观的心态 • 优化学生的归因方式 • 3)富有热情和好奇心 • 好奇心与生俱来,需要保护 • 鼓励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 注意个体差异

  27. 4)独立自主 • 给学生空间和把握自己人生道路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志是关键,要给学生指导和建议,但多以公平、体谅的态度对待他们。 • 5)合作与分享 • 相互的尊重与理解 • 合作的技能与方法 • 6)计划与反思 • 计划:利用恰当的时间、以正确的方法达到正确的目标 • 反思:根据以往的经验、根据当前的情况和条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目标确定学习的最佳路径。

  28. 四、高效的教学组织 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与主动性 设置并追求层次清楚的学习目标 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应用知识、联系知识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反馈、支持和鼓励 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效操练

  29. 教育一定要把握时机 • 思维重演规律 • 关键期 • 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

  30. 成熟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31. 关键期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也可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 0~3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功能就应该完成,错过了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32. 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K.Z.Lorenz)曾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进而对此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但是,如果小鸭子在孵出蛋壳后时间较久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它们就不会出现上述行为。这一现象被劳伦兹等称为“印刻”。劳伦兹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不先看到母鸭子而首先看到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劳伦兹在小鸭子前面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鸡、小鸟等辨认自己母亲和同类,都是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的。这一现象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有所发现。一般说来,小鸡、小鸭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而小狗的"母亲印刻"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3~7周。

  33. 印度狼孩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发现两个被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她们大概都是在出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这两个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遗憾的是,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 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叫牧师夫人“妈”)。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45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年4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她会为跑腿受到赞扬而高兴,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纽扣儿)做不好而哭泣。这些行为表明,卡玛拉正在改变野孩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需要进步的样子。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

  34. 思维重演的几个表现: 思维重演对于教育来说有何意义? 儿童与原始人的词汇具有相似性 儿童与原始人思维都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 儿童与原始人都会主客体混同 儿童与原始人都具有泛灵论思想 儿童与原始人都有着“非科学”、“不重逻辑”的思维模式。

  35. Piaget 1896-1980 Kuhn 1922~1996 孔恩(Kuhn,1922~1996)最有名的一本书是《科学革命的结构》 孔恩谈到他对皮亚杰心理学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之间平行性的了解。他提到是皮亚杰的儿童使他能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物理。 的确,近代很多儿童物理概念的研究发现,儿童的物理概念具有很多亚里士多德物理的特性。 『答案』相似 『发展的顺序』相似

  36. Aristotle Plato 从亚氏物理到近代物理观念的转变似乎和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 • 在数的发展,都是从正整数到负整数; • 在守恒性上,都是从物体量到重量到体积的守恒; • 在力的观念则是由原始的万物有灵论到冲量说到惯性运动说。

  37. 谁先落到地面? 伽利略在高塔上将两球一丢, 果真就一举打破了亚里士多德二千年来的『错误』? 上物理课前: 当然是重的先到。 上物理课后: 学生是不是真的相信轻重不同的二颗球会同时落地? 还是只是把答案背起来? 您可以做实验, 听听学生怎么说!

  38. 冲力说 冲力或冲量(impetus) (中世纪) • 问:球为什么会掉下来? • 因为有『地吸引力』,所以球一定要回到地上。 • 因为手给球一个『力』让球往上冲,力消耗完了,球就掉下来了。 • 问:为什么屏幕放得越远就越不亮? • 因为光只能照射到一定的范围。 • 因为越远,光就越没力了。

  39. 人是怎么看到东西的? 视线 伊璧鸠鲁 (Epicurus,341~271B.C.) 欧几里德 (Euclid,325~265B.C.) 柏拉图 (Plato,427~347B.C.) eidola 视线 eidola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384-322 B.C.) • 发射说 • 相遇说 视线说

  40. 相遇说 视线说 师大工教系三年级学生

  41. 伽利略比亚里士多德聪明吗? (Aristotle 384-322 B.C.) (Galileo Galilei,1564~1642)

  42.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 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和训练方法让他们在极短时间内年学完现在12年的基础教育课程吗? • 能够在两三岁就背好多唐诗、认好多字的孩子是天才吗?这是件好事情吗? 年龄相仿的孩子往往表现出相似的思维水平和特点,也往往在思维上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为什么?

  43. 皮亚杰对于个体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

  44.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由于缺乏象征性功能(即缺乏事物或动作的表象),因此其思维依赖于感知觉和实际的物质活动,即其智力处于感知运动水平。 • 先天遗传的反射动作,如吮乳反射和手掌反射 • 产生联合动作,如将原先孤立的“吸吮反射”和“抓握反射”协调起来,结合成“抓握——吸吮”。从此婴儿能够“发明”的动作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 有目的的动作逐步形成 • 手段与目的分化,为了达到不到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动作图式 • 以试误的方式开始形成顺应动作, • 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达到顿悟,即开始用表象的方式进行思维。

  45. 感知运动阶段中皮亚杰的一个经典实验——客体永久性的获得感知运动阶段中皮亚杰的一个经典实验——客体永久性的获得 婴儿最初分不清自我和客体,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只认为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而看不见时也就不存在了。

  46. 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说的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一般在1周岁左右)。

  47. 二、前运算阶段(2—6、7)岁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有了质的飞跃。 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随着语言的快速发展,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

  48. 有一次皮亚杰带着3岁的女儿去探望一个朋友,朋友家有一个1岁多的小男孩正在独自嬉玩,突然跌倒在地下,紧接着便愤怒而大声地哭叫起来。当时皮亚杰的女儿惊奇地看到这情景,口中喃喃有声。三天后在自己的家中,皮亚杰发现3岁的小姑娘似乎照着那1岁多小男孩的模样,重复地跌倒了几次,但她没有因跌倒而愤怒啼哭,而是咯咯发笑,以一种愉快的心境亲身体验着她在三天前所见过的“游戏”的乐趣。皮亚杰指出,三天前那个小男孩跌倒的动作显然早已经内化于女儿的头脑中去了。有一次皮亚杰带着3岁的女儿去探望一个朋友,朋友家有一个1岁多的小男孩正在独自嬉玩,突然跌倒在地下,紧接着便愤怒而大声地哭叫起来。当时皮亚杰的女儿惊奇地看到这情景,口中喃喃有声。三天后在自己的家中,皮亚杰发现3岁的小姑娘似乎照着那1岁多小男孩的模样,重复地跌倒了几次,但她没有因跌倒而愤怒啼哭,而是咯咯发笑,以一种愉快的心境亲身体验着她在三天前所见过的“游戏”的乐趣。皮亚杰指出,三天前那个小男孩跌倒的动作显然早已经内化于女儿的头脑中去了。

  49. 1.特征之一 ——内化及表象 1)初期绘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