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肾膀胱前列腺超声诊断学

肾膀胱前列腺超声诊断学.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超声科. 肾脏正常声像. 形态:豌豆形 大小:长: 10~12cm 宽: 5~7cm 厚: 3~5cm 肾内侧的袋形凹入称为肾门,. 轮廓: 包膜亮而光滑 外周: 实质性低回声 中心: 肾窦为高回声. 肾门是 肾动脉 、 肾静脉 和 输尿管 进出的部位。. 肾实质厚 1.5-2.5cm ; 肾皮质在外层厚 0.5-0.7cm 。肾锥体间称肾柱; 肾髓质在内层,由 10-12 个肾锥体组成; 肾锥体的尖端为肾乳头; 肾盂在肾窦内向肾实质展开,形成 肾盏; 肾盂的大部分位于肾窦外者称为肾外肾盂;

Download Presentation

肾膀胱前列腺超声诊断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肾膀胱前列腺超声诊断学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超声科

  2. 肾脏正常声像 • 形态:豌豆形 • 大小:长:10~12cm • 宽:5~7cm • 厚:3~5cm • 肾内侧的袋形凹入称为肾门, 轮廓:包膜亮而光滑 外周:实质性低回声 中心:肾窦为高回声

  3. 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和输尿管进出的部位。 • 肾实质厚1.5-2.5cm; • 肾皮质在外层厚0.5-0.7cm。肾锥体间称肾柱; • 肾髓质在内层,由10-12个肾锥体组成; • 肾锥体的尖端为肾乳头; • 肾盂在肾窦内向肾实质展开,形成 肾盏; • 肾盂的大部分位于肾窦外者称为肾外肾盂; • 肾盂位于肾窦内者称为肾内肾盂。

  4. 肾盂积水、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 肾囊肿、肾错构瘤和肾癌; 肾脏外伤和肾血肿; 慢性肾病和肾结核; 肾盂癌和肾盂血块。

  5. 肾盂积水 • 轻度积水 • 肾形态大小不变, • 肾集合系统分离>11mm, • 形态呈长条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 中度、重度积水 • 肾形态大小增大, • 肾实质明显变薄, • 肾集合系统被巨大无回声代替(其间有不完全分隔光带)。 • 形态呈长条形、 • 圆形、椭圆形 • 或不规则扇形

  6. 肾脏结石 肾结石可以单发或多发,其形成与肾脏感染、尿路先天畸形、新陈代谢紊乱和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肾形态大小改变不明显; • 有强回声光团; • 后方伴声影; • 伴集合系统积液。

  7. 输尿管结石 正常输尿管管道宽8mm,超声一般不显示, 当超声显示其管径时,可以说明输尿管扩张,仔细检查可以发现结石声像。 上段结石 中段结石 下段结石

  8. 肾脏囊肿 肾囊肿多因胚胎过程中肾曲管和集合管的连接发生障碍、液体潴留所致;或因外伤、退行性变使肾小管阻塞,血液供应不足而形成。 • 实质内有无回声区; • 呈圆形或椭圆形; • 边界整齐、壁薄; • 后方回声增强; • 单发或多发。

  9. 肾脏囊肿

  10. 肾脏错构瘤 肾脏错构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容易发生内部出血。 5%-10%为双侧肾脏发病。 • 圆形、边界清; • 内部强回声、分布均匀; • 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 • 瘤体内无血流信号。

  11. 肾脏错构瘤

  12. 肾脏癌 肾癌起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最常见恶性肿瘤。根据所含细胞成分的不同分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三型。 直接征象 肾局部隆起和外形异常, 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 实质不均质回声, 液化、钙化等呈混合型。

  13. 肾脏癌

  14. 肾脏癌 血流信号有的很丰富, 有的一般

  15. 肾脏癌 间接征象 肾积水 淋巴结肿大 下腔静脉、肾静脉癌栓

  16. 肾脏外伤 因直接打击、挤压肾区或车祸等易造成肾外伤;多和其他脏器损伤并存。根据肾外伤程度,通常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肾外伤。 肾实质破裂处呈不规则线带状无回声区。 肾盂内积血多使集合系统分离。 陈旧性血肿则因血块机化而呈实性回声。

  17. 肾血肿 肾结石震波所致,上极见一低回声区,大小8cm*7cm。 2003.9.29 2003.10.16 2003.12.3

  18. 慢性肾病 两肾缩小,失去正常肾的结构, 肾皮质回声增强,肾皮质髓质分界不清、肾窦回声不明显或成为一团均匀中等回声块物。

  19. 肾结核 肾结核多数继发于血行感染,可以为一侧性病变。病理上有硬化型、干酪空洞型和钙化型之分,实际上常多型并存,变化很多。 早期肾形态无变化, 可见类圆形团块, 实质回声分布不均匀, 内有斑点回声, 甚至有钙化灶, 境界多不清晰, 集合系统受压积水。

  20. 肾盂癌 肾形态大小不变, 肾集合系统分离, 内有不规则形肿块, 呈低回声或等回声, 后方无声影。

  21. 肾盂血块 肾形态大小不变, 肾集合系统分离, 内有不规则形肿块, 呈低回声或等回声, 后方无声影。 2005.11.29 2006.5.31

  22. 膀胱疾病

  23. 正常的膀胱 膀胱充盈, 壁光整, 有喷尿现象。

  24. 膀胱结石 膀胱壁欠光整, 膀胱内有团块, 团块呈强回声, 后方有声影, 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25. 膀胱血块 膀胱壁欠光整, 膀胱壁有团块, 呈低回声或等回声, 境界不清晰, 后方无声影, 随体位而(不)移动, CDFI不显示血流信号。

  26. 膀胱新生物 膀胱壁欠光整, 膀胱壁有肿块, 肿块呈低回声, 境界清晰, 后方无声影, 不随体位而移动, CDFI显示血流信号。

  27. 前列腺疾病

  28. 前列腺的超声解剖 大体解剖 前列腺位于耻骨联合后,直肠前,尿生殖隔以上。前面窄而钝圆;后面比较宽阔平坦。位于膀胱下方并围绕尿道的起始部。

  29. 前列腺是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由腺组织和平滑肌组织构成,表面有筋膜鞘。前列腺的形状如一颗倒置的栗子,其横径约为4.0cm,纵径3.0cm,前后径2.0cm,重约8-20g。前列腺是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由腺组织和平滑肌组织构成,表面有筋膜鞘。前列腺的形状如一颗倒置的栗子,其横径约为4.0cm,纵径3.0cm,前后径2.0cm,重约8-20g。

  30. 正常前列腺的形态如一颗倒置的栗子,内部呈低回声,分布均匀,包膜反射光带清晰,质地一般。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声像图清晰细致,伪差少,诊断符合率明显较经腹腔超声为高。正常前列腺的形态如一颗倒置的栗子,内部呈低回声,分布均匀,包膜反射光带清晰,质地一般。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声像图清晰细致,伪差少,诊断符合率明显较经腹腔超声为高。

  31. 前列腺解剖分叶 前列腺按照不同角度有以下几个分区观点: 1、按照与尿道的关系分区 2、按组织学角度划分 3、带区解剖新概念

  32. 按照与尿道的关系分区 前叶:很小,位于尿道之前和两侧叶之间。 中叶:位于尿道后面、两侧叶与射精管之间, 中叶增生时常常由于压迫后尿道而导致排尿困难。 后叶:位于射精管的后下方及中叶和两侧叶后面。 侧叶:两侧叶,紧贴尿道侧壁,当肥大增生时,也容易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困难。

  33. 按组织学角度划分 由Frank1954年提出从组织学角度以及前列腺疾病的发生部位,将前列腺分为内腺与外腺的分区方法,被多数学者采用,也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分区方法。

  34. 带区解剖新概念 McNeal将前列腺分为四个带区,即:中央区、周缘区、前列腺前区(包括移行区和尿道周围组织)和前纤维肌肉基质区。

  35. 现常采用将前列腺组织对性激素敏感划分为内腺,对性激素不敏感划分为外腺。内腺包括尿道周围组织和移行区,是前列腺肥大好发区;外腺包括周缘区和中央区,是癌肿好发区。正常人周缘区占前列腺总体积的70-75%,中央区占20-25%,移行区仅占5%;但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移行区可占95%。现常采用将前列腺组织对性激素敏感划分为内腺,对性激素不敏感划分为外腺。内腺包括尿道周围组织和移行区,是前列腺肥大好发区;外腺包括周缘区和中央区,是癌肿好发区。正常人周缘区占前列腺总体积的70-75%,中央区占20-25%,移行区仅占5%;但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移行区可占95%。

  36. 二维图像观察 1. 形态、大小 2. 内部回声 3. 柔和度 4. 毗邻关系 5. 近处转移

  37.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可分为急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其中慢性前列腺炎为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临床统计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约占90%,远较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急性前列腺炎(或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发作)继续加剧形成化脓性炎及脓肿形成。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发生在腺泡内及其周围组织,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化改变。

  38. 临床主要表现: 急性前列腺炎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局部症状有会阴部及直肠内有沉重感觉或剧痛,大便时加剧,可放射至耻骨上区、阴茎或腰骶部。慢性前列腺炎的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排尿异常和疼痛等。

  39. 声像图特点 前列腺体积不变或增大,腺体可变圆呈馒头形等,横切面可呈类圆形,通常包膜清晰光滑;内部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质地一般。急性炎症局部化脓后,腺内有低回声接近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好发于移行区。慢性炎症局部增生或纤维化时,腺内有(等)强回声区,边界清晰,有的后方伴声影,可发生在移行区或周边区。

  40. 团块性炎症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团块性炎症 恶性肿瘤 声像图实质不均质团块回声, 区域 移行区 周边区 硬度(质地) 一般 偏硬或硬, PSA在正常范围 高 病程 有炎症史 肿块发生时间较长 治疗症状减轻,质地软 无变化或增大,质地硬

  41. 前列腺囊肿 概述前列腺囊肿通常为前列腺导管由于慢性阻塞而引起的潴留性囊肿。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常由于前列腺肥大超声检查时偶尔发现。 声像图特点前列腺内见(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反射光带,后方回声增强,可有侧方声影。若伴发前列腺肥大,则有前列腺肥大的声像图表现。

  42. 前列腺增生 概述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为前列腺各种成分增生呈结节状肿大,其中主要发生于前列腺的内腺部分,腺体、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组织均增生,致使前列腺增大、形态失常、质地变硬且呈结节状。由于内腺和外腺的增生速度不同,前列腺外腺组织常受压,与内腺间形成假性前列腺包膜。本病通常发生于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文献统计,80岁以下的男性大约有75%的不同程度地受累。临床表现主要为渐进性地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

  43. 声像图特点 前列腺体积增大,各径线测值均大于正常;形态改变,腺体可变圆呈馒头形状等,横切面可呈类圆形,通常包膜清晰、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可较正常者增强。内腺部分可见边界不清晰、有回声不均匀的增生结节;如伴发前列腺钙化或结石,则见散在分布的强回声光点、光团,可分布在移行区内,也可成串排列呈弧形光带分布在移行区与周边区的交界处。

  44. 前列腺癌 概述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生殖系统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本病好发部位为前列腺的外腺部位,少数也可以发生在内腺部位。病理分型有腺癌、粘液癌、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其中绝大多数(90%以上)为腺癌。 此外,血清PSA检验是一种较敏感的前列腺癌实验室诊断方法,文献报道正常前列腺组织每克使血清PSA值上升0.12ng/ml, 前列腺增生的腺体组织每克使血清PSA值上升0.3ng/ml, 前列腺癌组织每克使血清PSA值上升10-12倍于正常组织。

  45. 声像图特点前列腺形态不规则,可以失去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前列腺包膜可以出现中断或不完整的声像;病灶位于外腺为多,常呈(椭)圆形,内部低回声,分布(尚)均匀,边界(欠)清晰,硬度硬。声像图特点前列腺形态不规则,可以失去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前列腺包膜可以出现中断或不完整的声像;病灶位于外腺为多,常呈(椭)圆形,内部低回声,分布(尚)均匀,边界(欠)清晰,硬度硬。 CDFI 显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