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我是陶潜. 在祖国浩瀚诗词的星空里,有两颗最耀眼的明星。一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朝陶渊明,. 另一位是在其 300 多年后,吟唱着“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唐朝李白。. 他们 用行行诗句吐露了坦荡襟怀 ,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俺是李白. 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 365--427 ), 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隐居农村。. 写作背景 : 不为五斗米折腰

ter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导入新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导入新课 我是陶潜 • 在祖国浩瀚诗词的星空里,有两颗最耀眼的明星。一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朝陶渊明, • 另一位是在其300多年后,吟唱着“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唐朝李白。 • 他们用行行诗句吐露了坦荡襟怀,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俺是李白

  2.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3.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4. 写作背景: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5.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6.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 诗文注释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8. 诗文理解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9.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10.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11. 品味探究 1、“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12. 品味探究 2、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13.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种豆地点 草多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起晚归 忙碌耕耘 愿(隐居,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与世俗同流合污) —山路难走 夕露沾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不辞辛苦 心愿无违

  14. 写作特色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15.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练习 D

  16.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练习 B

  17. 思考: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追寻自己的愿望?思考: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追寻自己的愿望? • 仿陶渊明的情趣,树李太白的志向 • 我们追寻的愿:生活中的真诚、善良、美好;不可消极懈怠,随波逐流,应该努力进取,创造美好新天地。 • 立志宜趁早:在家是个孝顺孩子,在校是个进取的学生,在社会是个栋梁之才。如袁隆平、杨利伟、翟志刚、洪战辉……

  18. 敬请指导 •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