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親師共創友善校園

親師共創友善校園. 王美恩 東吳社工 兼任講師 兒福聯盟 專案督導 《 終結霸凌 》 作者. 友善校園. 學生喜愛學習,友愛同學,尊敬老師. 老師. 家庭. 大雄. 家庭. 胖虎. 小夫. 家庭. 霸凌三個主角 : 「弱肉強食」的結構. 孩子一進班級後的行為變化. 人 定位系統啟動 尋找自我價值感. 班級. HOW ?. 班級經營的重點,不再只是學習能力、秩序為重心。 學生需要情緒、人際互動教育,才能徹底解決霸凌問題。. 孩子進入學校後的心理動力. 求得老師與同學的接納. 沒有孩子是故意違反規則的.

tere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親師共創友善校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親師共創友善校園 王美恩 東吳社工 兼任講師 兒福聯盟 專案督導 《終結霸凌》 作者

  2. 友善校園 學生喜愛學習,友愛同學,尊敬老師

  3. 老師 家庭 大雄 家庭 胖虎 小夫 家庭

  4. 霸凌三個主角:「弱肉強食」的結構

  5. 孩子一進班級後的行為變化 • 人 • 定位系統啟動 • 尋找自我價值感 班級

  6. HOW? • 班級經營的重點,不再只是學習能力、秩序為重心。 • 學生需要情緒、人際互動教育,才能徹底解決霸凌問題。

  7. 孩子進入學校後的心理動力 • 求得老師與同學的接納

  8. 沒有孩子是故意違反規則的 • 胖虎特質:用負向行為博得注意,沒有得到好的關愛與照顧 • 大雄特質: 外顯型—不懂人際互動的訊號 內縮型---低自尊的孩子 • 小夫特質:害怕自己是下一個受害者 沒有正義的勇氣

  9. 霸凌發生的步驟: • 「測試期」 看大雄的反應 • 「醞釀期」 • 看顯性和隱性的小夫多寡 • 「爆發期」 • 長期的霸凌行為出現了

  10. 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童的情形。 什麼是霸凌(bully) ~ Olweus, 1993 ~

  11. 霸凌的種類 • 肢體霸凌 • 言語霸凌 • 關係霸凌 • 性別霸凌 • 網路霸凌 • 反擊型霸凌

  12. 胖虎:掩飾與逃避的課題 • 成長經驗中自我價值感不高 • 長期沒有被肯定被注重,心中有許多無助與無能感,控制感來掩飾自己的無助無能。 • 缺乏「同理心」,因為「被同理」的經驗太少了。

  13. 原因: • 缺乏情緒教育:表達喜怒哀樂的方法 • 衝突和爭吵的環境未能給孩子安全感,甚至家人彼此間有肢體衝突出現,也很容易讓兒童學習到用暴力解決挫折感和氣憤。 • 給與過多不適當的愛,讓孩子養成自我中心的思考,這類孩也有可能變成大雄,成為大家不喜歡的對象。 • 人性中的忌妒與佔有慾。 • 反擊型的霸凌者。

  14. 大雄:自信與自覺的課題 • 「他跟我們不一樣」:勢力不均 • 分成兩大類:一個是外在條件造成的弱勢,一個是個人特質造成的弱勢。 1.外在條件的弱勢,孩子學來的鄙視與偏見,只要有人帶頭霸凌,最後變成一種團體趨勢,不配合的人會有壓力。 2.個人特質造成弱勢,不是別人來「侵犯」他,而是他的「不知不覺」的行為,不自知在人際互動上造成別人的困擾,無法分辨社會訊號。

  15. 大雄外顯行為和特質 • 長期被欺負不敢跟大人訴說,孩子在認知上會認為是自己有問題的人,表情會是怯弱害羞,心事重重,作決定也不果決,下課遊玩也較少跟其他同學互動。 • 在班上「特例獨行」表現良好的學生,容易被大多數的學生排擠。 • 肢體語言,包括眼神不夠專注、走路姿勢低頭、面對權威角色總是呈現害怕的表情,整體而言是沒有自信的氣質。 • 比較溫和善良,中性特質的男孩。 • 肢體外型有別於大多數人,像是男孩的高矮,女孩的胖瘦,五官上的特殊特質,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早熟現象,肢體上的障礙等。 • 比起以往,突然常感不舒服請假不上學。 • 同學在分組時,總是被忽略,忘了他的存在。

  16. 小夫:正義與勇氣的課題 • 顯性與隱性的小夫,霸凌發生時他們的心理都充滿矛盾。 • 面對胖虎的強勢作風孩子都會害怕,深怕自己伸出援手遭到胖虎的攻擊,也被同學排擠孤立。 • 團體中有許多次文化〈小團體的影響力〉的角力運作,會有霸凌的次文化,也會有正義溫暖支持的次文化,也會有「不加入也不干涉」的中立的次文化,這些次文化的角力輸贏在於人數的多寡,以及班級經營領導者老師的引導。

  17. 我的孩子是「胖虎」? • 被別人拒絕或是不如意時,比較有暴怒的反應,或是摔東西的動作。 • 口語表達內容較多否定他人的字眼,比較無法同情弱勢的同學,比較無法體會別人的需求。 • 有幾位如「小跟班」的朋友,朋友對他多是展現出討好、巴結的氣質。 • 遊戲和競賽,很在乎輸贏,並且不太尊重遊戲競賽規則。 • 容易造成老師上課的困擾。

  18. 我的孩子是「大雄」? • 不想告訴大人被霸凌的事 • 身心症:常不舒服不想上學 • 下課後不想找同學出去玩 • 不想參加班上活動,校外教學 • 成績有退步,衣服有磨破,文具、便當盒常遺失 • 肢體語言,包括眼神不夠專注、走路姿勢低頭、面對權威角色總是呈現害怕的表情,整體而言是沒有自信的氣質。 • 比較溫和善良,中性特質的男孩。 • 肢體外型有別於大多數人,像是男孩的高矮,女孩的胖瘦,五官上的特殊特質,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早熟現象,肢體上的障礙等。

  19. 小夫的教育是關鍵 • 各種型式的校園霸凌,都是在一個缺乏尊重、友愛、正義文化的團體中,人際間彼此勢力的較勁之下,所產生強欺弱的現象,藉此滿足強勢者的操控以及獲得注意的慾望。 • 尊重:去除歧視 • 友愛:付出關懷 • 正義:遏止霸凌

  20. 左腦 右腦 1.圖像化機能(企劃力、創造力 、想像力) 2.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第六感 、念力、透視力、直覺力、 靈感、夢境等) 3.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心算、 數學) 4.超高速大量記憶(速讀、記憶 力) ‧知性‧知識‧理解‧思考 ‧判斷‧推理‧語言‧抑制‧五感 ( 視、聽、嗅、觸、 味覺)

  21. 右腦的思索 • 腦科學家吉兒‧泰勒 『右腦只注重此時此刻的豐富,它充滿感激之情,感激我生命裏的每一個人與每件事物,它很滿足、很慈悲、充滿關愛,永遠是個樂天派。〈感性〉』P.184 『我的右腦….,它熱情奔放、無牽無掛、常常微笑,極為友善。』P.184 『右腦的基本性格是內在深處的和平與同情,….我們如果花比較多的時間來運轉〈右腦〉迴路,….最後我們的星球就會擁有更多的和平與同情之心。』P.176

  22. 透過「專注」在視、聽、觸、嗅、味覺的五官感受,就會刺激右腦的迴路運轉,我們會有「感覺」和「感受」。透過「專注」在視、聽、觸、嗅、味覺的五官感受,就會刺激右腦的迴路運轉,我們會有「感覺」和「感受」。 • 運動、體驗嚐試、音樂、藝術、烹飪、雕刻、電影、閱讀……

  23. 接觸真善美特質的人事物,產生共鳴就會有感動,感動被累積,會想超越自己,與更偉大的事物之間有相連。接觸真善美特質的人事物,產生共鳴就會有感動,感動被累積,會想超越自己,與更偉大的事物之間有相連。

  24. 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 • ,在〈感動腦〉一書中前額葉沒有反應,額葉區接受的正向訊息〈像是要同理他人,要尊重他人等訊息〉都是沒用的,所謂前額葉要有反應,就是要有「感動」,茂木先生強調要有「感動」,才會有「真知灼見」的產生,才會有行動。 • 知 感動 行

  25. 感動的媒介〈依老師/學生的興趣為主〉 • Key person:老師、家長、認同對象 • 環境美學 • 音樂 • 戲劇 • 電影 • 體驗接觸 • 閱讀與寫作 • …….

  26. 破窗理論 • 心理學家設計「偷車實驗」 將兩輛一模一樣的轎車分別放在 1.環境優美整潔的中產階級社區 2.環境比較髒亂的貧民區 結果:貧民區的車很快被偷走了 如果將中產階級社區的那輛車的天窗玻璃打破,幾個小時後,那輛車也被偷了。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好,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是一種無秩序的狀態,引發更多的負向行為。

  27. 戲劇:雷夫老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XXLoG6vm8

  28. 《自由寫手日記》

  29. 電影的感動效果

  30. 說話的力量 ---儲存感動

  31. 「ORID」漸進對話的過程 成人與孩子是「一起」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急著要定罪名和責備,孩子有被了解的感受,才有改變的契機。

  32. 「ORID」漸進對話的過程 • 強化輔導理論中的「同理心」,對話中讓學生有被同理的感受,才會有被支持的感受,接著右腦迴路的刺激,有感動,也就會有理性與成熟的那一面出來。 • 對話要有順序,按照腦部思路程序。

  33. 照著思緒發展對話:聽者產生被同理的感受 • O--建構客觀現場〈Objective Recall〉 • R--同理情緒感受〈Reflective Consideration〉 • I—重建價值信念〈Interpretive Analysis〉 • D--模擬改變行動:〈Decisional Intent〉

  34. O--建構客觀現場,收集資料 • 霸凌事件不光是看事情的表面現象。 • 老師與霸凌者和被霸凌者分開談話,必要時也可以再與班上其他較為成熟、客觀的學生了解班上發生的事情,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立場的詮釋,從中去拼湊出實際的狀況。 • 注意自己心中的刻版印象。

  35. R--同理情緒感受 • 霸凌行為的背後有「生氣」還是「厭惡」、「不高興」、「懊惱」、「忌妒」…,都是可以先被了解。在對話中讓學生覺得「你懂他」,這就是同理,同理不代表同意,只是不給予評價、論斷。當一個人被同理時,他會滋生自省的能力,也會開始去同理別人。 • 正確價值與思想、行為觀念,可以在下一個階段討論。

  36. I—重建價值信念 • 信任關係建立了,學生被了解了,「教育」的效果就更明顯,這個階段老師可以傳輸正確的觀念和價值觀,以及導引行為方向,也可以帶著受凌的學生轉換對自己的看法。 • 經過前面客觀資料的確認,感性情緒上的同理,這過程學生會有消化自己情緒的作用,也會試著吸收老師欲傳達的理念,這裏可以重建學生的價值觀。

  37. D--模擬改變行動 • 學生經過前面ORI的階段,有意願想改變未來的行動,鼓勵嚐試新的行為,新的想法,如果學生對於未來可以做甚麼不是很有想法,老師可以提供建議,清楚舉例學生可以做的事情,調整的觀念。

  38. 案例一:胖虎帶著兩位小夫,在放學時長期對大雄勒索金錢去網咖打電玩,直到大雄在家偷媽媽的錢,此霸凌事件才由母親轉告老師知道。案例一:胖虎帶著兩位小夫,在放學時長期對大雄勒索金錢去網咖打電玩,直到大雄在家偷媽媽的錢,此霸凌事件才由母親轉告老師知道。

  39. O:資料收集 • 對胖虎:「大雄偷媽媽的錢被逮到了,據我了解他拿錢是為了要給你,我很好奇你需要錢要做什麼呢?」 ******************************************* • 對大雄: 「我聽說你拿媽媽的錢給胖虎的事,什麼原因你需要給胖虎錢呢?你可以幫助我了解怎麼回事嗎?」

  40. R:情感教育/同理 • 「聽起來你真的很想跟其他人一樣,有錢去網咖、有錢可以買零食來吃。」 • 「那些網路遊戲真的太好玩了,有時候真的很難忍得住不去玩,是嗎?」 • 「如果有人長得比你高大,並且因為沒有錢不行買玩具,很兇悍地向你要錢,你會有哪些的感受?」 ***************************************************** • 對大雄:「你一定有很大的壓力,很焦慮害怕才會去偷媽媽的錢,胖虎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偷錢也是不對的。」

  41. I:道理價值 • 「當我們錢不夠時,又有很多慾望,可以有其它的方式來達成...,用傷害人的行為…會有哪些後果…。老師自己的作法…」 • 勒索金錢是一種觸法的行為,要讓胖虎知道嚴重性。協助父母一起教育胖虎的方法。 ************************************** 「面對比我們強大的人對我們作出威脅,害怕是一定的,要讓老師或是家長知道你發生的事情,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解決。」

  42. D:行動力 • 「平時你可以如何存錢?玩電玩只能去網咖?」 • 「如果有人也跟你一樣像大雄要錢,你會給大雄怎樣的建議?」 【規則建立:老師清楚明確地告知下次再犯的處分。】 ********************************************************* • 對大雄:「你覺得可以怎樣避免讓別人有機會跟你勒索錢呢?」  • 「假設再有人跟你勒索,你覺得怎麼做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43. 當霸凌發生時,與家長的合作 • 清楚了解前因後果的發展,再通知兩方家長,說明時不要強調學生的對錯,而是說明霸凌發展歷程 • 等待家長的情緒平穩進入理性狀態,再建議家長一些解決的方法,親師彼此可以再交換所觀察的資訊,以讓家長安心。 • 協調會議,校方要公平處理。 • 如果是老師霸凌學生的狀況,校方應積極協助老師調整行為,並密切觀察被霸凌學生的各項發展。

  44. 家長不一定都能理性地面對孩子的霸凌事件,老師等待家長的情緒平穩進入理性狀態,再建議家長一些解決的方法,訂出可以觀察評估的方式,評估孩子的轉變狀況,親師彼此可以再交換所觀察的資訊,以讓家長安心。家長不一定都能理性地面對孩子的霸凌事件,老師等待家長的情緒平穩進入理性狀態,再建議家長一些解決的方法,訂出可以觀察評估的方式,評估孩子的轉變狀況,親師彼此可以再交換所觀察的資訊,以讓家長安心。 • 〈家長看到孩子處於霸凌事件中,擔心孩子被人欺負,擔心孩子是「變壞」了嗎?這些情緒的背後,參雜著自己過往的經驗感受,都會在此刻浮上來,心中的百感交集,不光是針對孩子本身的擔心,有時也不自知的把自己的過去感受都攪在一起了。〉

  45. 案例一:同學都不跟我玩 • O: 從甚麼時候開始?是因為什麼事? 所有人嗎? • R:一定很不好受吧?會孤單嗎? 我要是你會很希望有一位好朋友… 會很難過嗎?

  46. I: 你覺得是甚麼原因? 他們會對其他同學作一樣的事嗎? 你覺得跟老師說,如何? 你有試過甚麼方法嗎? D:我們來想想有什麼方法改善? 如果還是有同學作出令你難堪的事,你可以做甚麼?

  47. 案例二:美芬好可憐,都沒同學跟她玩 • O:從甚麼時候開始?是甚麼原因? 老師知道嗎? R:你看到時,會有怎樣的感受?你知道其他同學的感受? 要是你,你會怎麼辦?

  48. I: 我們如果不喜歡一個人,可以怎樣表達而不傷人? 你有被人討厭的經驗嗎? D:你覺得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她改善? 下次要是同學再讓他難堪,你可以做甚麼?

  49. 霸凌發生後,家長態度是關鍵 • 當我的小孩被霸凌,家長可以怎麼做? • 先確認孩子所描述的狀況,是霸凌?一時的惡作劇?,或是一時的吵架衝突? • 無論是霸凌或是偶發性的衝突,都可以先讓孩子學習處理。 • 如果孩子描述的狀況頻率跟次數都增加,常有情緒上的困擾或是反應在身體不適上,家長這時就要主動告知老師。

  50. 4.多支持孩子的情緒,要讓他知道別人的傷害不是因為他的錯,沒有人有權力去傷害他人。4.多支持孩子的情緒,要讓他知道別人的傷害不是因為他的錯,沒有人有權力去傷害他人。 5. 家長的態度必須要理性處理霸凌問題,否則孩子看到家長情緒的波動,像是焦慮擔心,就會產生自責心態,這些都會阻礙孩子下次要說出來的意願。 6. 家長或是老師的處理都不能保證霸凌會馬上消失,要繼續支持孩子的害怕、苦惱、難過的情緒,表示可以理解他的情境,但是須有耐心等候,要給老師的處理以及霸凌者轉變一些時間。讓孩子繼續願意向你訴說,甚至孩子想反擊回去,都要問問孩子:「真的是很氣人的事,但除了報復回去,有沒有其他方法?」讓孩子多試各種不同的方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