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用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厚度 —— 叶昕

用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厚度 —— 叶昕. 【实验目的】. ( 1 )了解薄膜的厚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 2 )利用椭圆偏振光消光法,测定透明薄膜的厚度。. 【 实验原理 】. 有一束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变成了线偏振光,再经过一个波片,变成了椭圆偏振光。这样的椭圆偏振光入射到待测的薄膜表面上时,反射光的偏振状态发生了变化。我们测量这种变化,就可以计算出待测薄膜的厚度。 ( 1 )椭偏方程与薄膜折射率和厚度的测量

tery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用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厚度 —— 叶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用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厚度——叶昕

  2. 【实验目的】 • (1)了解薄膜的厚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 (2)利用椭圆偏振光消光法,测定透明薄膜的厚度。

  3. 【实验原理】 • 有一束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变成了线偏振光,再经过一个波片,变成了椭圆偏振光。这样的椭圆偏振光入射到待测的薄膜表面上时,反射光的偏振状态发生了变化。我们测量这种变化,就可以计算出待测薄膜的厚度。 • (1)椭偏方程与薄膜折射率和厚度的测量 • 图8.1所示为一光学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单层介质膜,它有两个平行的界面。通常,上部是折射率为n1的空气(或真空).中间是一层厚度为d折射率为n2的介质薄膜,下层是折射率为n3的衬底,介质薄膜均匀地附在衬底上,当一束光射到膜面上时,在界面1和界面2上形成多次反射和折射,并且各反射光和折射光分别产生多光束干涉.其干涉结果反映了膜的光学特性。

  4. 图8.1

  5. 设表示光的入射角,和分别为在界面1和2上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有设表示光的入射角,和分别为在界面1和2上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有 • (8.1) • 光波的电矢量可以分解成在入射面内振动的p分量和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s分量.若用Eip和Eis分别代表入射光的p和s分量,用Erp及Ers分别代表各束反射光K0,K1,K2,…中电矢量的p分量之和及s分量之和,则膜对两个分量的总反射系数Rp和Rs定义为 • (8.2)

  6. 经计算可得 • (8.3) • 式中,r1p或r1s和r2p或r2s分别为p或s分量在界面1和界面2上一次反射的反射系数。为任意相邻两束反射光之间的位相差。根据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证明 • (8.4)

  7. 式(8.4)即著名的菲涅尔(Fresnel)反射系数公式。由相邻两反射光束间的光程差,不难算出式(8.4)即著名的菲涅尔(Fresnel)反射系数公式。由相邻两反射光束间的光程差,不难算出 • (8.5) • 式中,为真空中的波长,d和n2为介质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 在椭圆偏振法测量中,为了简便,通常引入另外两个物理量和来描述反射光偏振态的变化.它们与总反射系数的关系定义为

  8. 上式简称为椭偏方程,其中的和称为椭偏参数(由于具有角度量纲也称椭偏角).上式简称为椭偏方程,其中的和称为椭偏参数(由于具有角度量纲也称椭偏角). • 由式(8.1)、(8.4)、(8.5)和上式可以看出,参数和是n1, n2, n3, 和d的函数.其中n1, n2, 和可以是已知量,如果能从实验中测出和的值,原则上就可以算出薄膜的折射率n2和厚度d.这就是椭圆偏振法测量的基本原理. • 实际上,究竟和的具体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测出它们,以及测出后又如何得到n2和d,均须作进一步的讨论。 • 和的物理意义 • 用复数形式表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p和s分量

  9. (8.6) • 式中各绝对值为相应电矢量的振幅,各值为相应界面处的位相.由式(8.6)、(8.6)可以得到式(8.7) • (8.7) • 比较等式两端即可得 • (8.8) • (8.9)

  10. 式(8.8)表明,参量与反射前后p和s分量的振幅比有关.而(8.9)式表明,参量与反射前后p和s分量的位相差有关.可见,和直接反映了光在反射前后偏振态的变化.一般规定,和的变化范围分别为和。式(8.8)表明,参量与反射前后p和s分量的振幅比有关.而(8.9)式表明,参量与反射前后p和s分量的位相差有关.可见,和直接反映了光在反射前后偏振态的变化.一般规定,和的变化范围分别为和。 当入射光为椭圆偏振光时,反射后一般为偏振态(指椭圆的形状和方位)发生了变化的椭圆偏振光(除开且的情况).为了能直接测得和,须将实验条件作某些限制以使问题简化.也就是要求入射光和反射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要求入射在膜面上的光为等幅椭圆偏振光(即p和s二分量的振幅相等).这时,

  11. 式(8.8)则简化为 (8.10) (2)要求反射光为一线偏振光.也就是要求(或),式(8.9)则简化为 (8.11) 满足后一条件并不困难.因为对某一特定的膜,总反射系数比是一定值.式(8.6)决定了也是某一定 值.根据(8.9)式可知,只要改变入射光二分量的位相差 ,直到其大小为一适当值(具体方法见后面的叙述),就可以使 (或 ),

  12. 从而使反射光变成一线偏振光.利用一检偏器可以检验此条件是否已满足.从而使反射光变成一线偏振光.利用一检偏器可以检验此条件是否已满足. 以上两条件都得到满足时,式(8.10)表明, 恰好是反射光的p和s分量的幅值比, 是反射光线偏振方向与s方向间的夹角,如图8.2所示.式(8.11)则表明,恰好是在膜面上的入射光中s和s分量间的位相差. (3) 和 的测量 实现椭圆偏振法测量的仪器称为椭圆偏振仪(简称椭偏仪).它的光路原理如图8.3所示.氦氖激光管发出的波长为 632. 8 nm的自然光,先后通过起偏器Q,波片C入射在待测薄膜F上,反射光通过检偏器R射入光电接收器T.如前所述,p和s分别代表平行和垂直于入射面的二个方向.快轴方向f,对于负是指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对于正晶体是指垂直于光轴的方向.t代表Q的偏振方向,f代表C的快轴方向,tr 代表R的偏振方向.慢轴方向l,对于负晶体是指垂直于光轴方向,对于正晶体是指平等于光轴方向.无论起偏器的方位如何,

  13. 经过它获得的线偏振光再经过 波片后一般成为椭圆偏振光.为了在膜面上获得p和s二分量等幅的椭圆偏振光,只须转动 波片,使其快轴方向f与s方向的夹角 即可.为了进一步使反射光变成为一线偏振光E,可转动起偏器,使它的偏振方向t与s方向间的夹角p1为某些特定值.这时,如果转动检偏器R使它的偏振方向tr与Er垂直,则仪器处于消光状态,光电接收器T接收到的光强最小,检流计的示值也最小.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椭偏仪,可以直接测出消光状态下的起偏角p1和检偏方位角 从式(8.11)可见,要求出 ,还必须求出 p1与 的关系。

  14. 图8.2 图8.3 从Q, C和R用虚线引下的三个插图都是迎光线看去的

  15. 下面就上述的等幅椭圆偏振光的获得及P1与 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8.4所示,设已将 波片置于其快轴方向f与s方向间夹角为 的方位.E0为通过起偏器后的电矢量,P1 为E0与s方向间的夹角(以下简称起偏角).令 表示椭圆的开口角(即两对角线间的夹角).由晶体光学可知,通过 波片后,E0沿快轴的分量Ef与沿慢轴的分量El比较,位相上超前 。用数学式可以表达成 (8.12) (8.13) 从它们在p和s两个方向的投影可得到p和s的电矢量分别为:

  16. 图 8.4 (8.14)

  17. (8.15) 由式(8.14)和式(8.15)看出,当 波片放置在 角位置时,的确在p和s二方向上得到了幅值均为 的椭圆偏振入射光.p和s的位相差为 (8.16) 另一方面,从图8.4上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出,开口角 与起偏角p1的关系为 ,即 (8.17) 则(8.16)式变为 (8.18)

  18. 由式(8.15)可得 (8.19) 至于检偏方位角 ,可以在消光状态下直接读出. 在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常常不是只测一次消光状态所对应的p1和 值,而是将四种(或二种)消光位置所对应的四组(p1, ), (p2, ), (p3, )和(p4, )值测出,经处理后再算出 和 值.其中,(p1, )和(p2, )所对应的是 波片快轴相对于S方向置 时的两个消光位置(反射后p和s光的位相差为0或为 时均能合成线偏振光).而(p3, )和(p4, )对应的是 波片快轴相对于s方向置 的两个消光位置.另外,还可以证明下列关系成立: , , , 。

  19. (a)计算 值.将p1, p2, p3和p4中大于 的减去 ,不大于 的保持原值,并分别记为< p1>, < p2>,< p3> 和 < p4>,然后分别求平均.计算中,令 和 (8.20) 而椭圆开口角 与 和 的关系为 (8.21) 由式(8.22)算得 后,再按表8.1求得 值.利用类似于图8.4的作图方法,分别画出起偏角p1在表8.1所指范围内的椭圆偏振光图,由图上的几何关系求出与公式(8.18)类似的γ与P1的关系式,再利用式(8.20)就可以得出表8.1中全部 与 的对应关系

  20. 表8.1 p1与 的对应关系 (b)计算 值:应按公式(15.22)进行计算 (8.22) (4)折射率n2和膜厚d的计算 尽管在原则上由 和 能算出n2和d,但实际上要直接解出(n2, d)和( , )的函数关系式是很困难的.一般在n1和n2均为实数(即为透明介质的),并且已知衬底折射率n3(可以为复数)的情况下,将(n2, d)和( , )的关系制成数值表或列线图而求得n2和d值.编制数值表的工作通常由计算机来完成.制作

  21. 的方法是,先测量(或已知)衬底的折射率n2,取定一个入射角 ,设一个n2的初始值,令 从0变到180°(变化步长可取 , ,…等),利用式(8.4)、(8.5)和(8.6),便可分别算出d, 和 值.然后将n2增加一个小量进行类似计算.如此继续下去便可得到(n2, d)~( , )的数值表.为了使用方便,常将数值表绘制成列线图.用这种查表(或查图)求n2和d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方便,但误差较大,故目前日益广泛地采用计算机直接处理数据。 另外,求厚度d时还需要说明一点:当n1和n2为实数时,式(8.4)中的 为实数,两相邻反射光线间的位相差“亦为实数,其周期为 。 可能随着d的变化而处于不同的周期中.若令 时对应的膜层厚度为第一个周期厚度d0,由(8.4)式可以得到

  22. (8.23) 由数值表,列线图或计算机算出的d值均是第一周期内的数值.若膜厚大于d0,可用其它方法(如干涉法)确定所在的周期数j,则总膜厚是 (8.24) (5)金属复折射率的测量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透明介质膜光学参数的测量,膜对光的吸收可以忽略不计,因而折射率为实数。金属是导电媒质,电磁波在导电媒质中传播要衰减,故各种导电媒质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理论表明,金属的介电常数是复数,其折射率也是复数.现表示为 (8.25)

  23. 式中的实部n2并不相当于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换句话说,n2的物理意义不对应于光在真空中速度与介质中速度的比值,所以也不能从它导出折射定律.式中κ称为吸收系数。式中的实部n2并不相当于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换句话说,n2的物理意义不对应于光在真空中速度与介质中速度的比值,所以也不能从它导出折射定律.式中κ称为吸收系数。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当 为复数时,一般 和 也为复数.折射定律在形式上仍然成立,前述的菲涅尔反射系数公式和椭偏方程也成立.这时仍然可以通过椭偏法求得参量d, n2和k,但计算过程却要繁复得多。 本实验仅测厚金属铝的复折射率,为使计算简化,将式(8.25)改写成以下形式 由于待测厚金属铝的厚度d与光的穿透深度相比大得多,在膜层第二个界面上的反射光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直接引用单界面反射的菲涅尔反射系数公式

  24. (8.4).经推算后得 , 公式中的n1, 和k的意义均与透明介质情况下相同。 【实验仪器】 椭圆偏振仪分为光源、接收器、主机三大部分。 实验仪器结构图

  25. 氦氖激光器,起偏器, 波片,入射光管,样品台,反射管,检偏器,硅光电池,直流放大器及激光电源。 光源:采用波长为632.8nm氦氖激光光源,其特点是光强大、能量集中、单色性好、相干性好。 接收器:采用硅光电池,把光信号变为电信号,经直流放大器输出至指示表。 主机部分:除以上提到的光源与接收器外,还有起偏器、 波片、入射光管、样品台、反射管和检偏器等。 【实验内容】 (1)接通激光电源和硅光电池电源,在样品台上放好被测样品,将手轮转至“目视”位置,从观察窗看光束,调节平台高度调节钮,使观察窗中的光点最亮最圆。

  26. (2)调节好样品态后,转动起偏器刻度盘手轮,目测光强变化,当光强最小时,起偏器位置保持不动。 (2)调节好样品态后,转动起偏器刻度盘手轮,目测光强变化,当光强最小时,起偏器位置保持不动。 (3)转动检偏器刻度盘手轮,目测光强变化,当光强最小时,检偏器位置保持不动。 (4)此时将观察窗盖严,然后将转镜手轮转到光电接收位置,观察放大器指示表(10-11),反复交替微调起偏器、检偏器手轮,使表的示值最小(对应消光)。 (5)从起偏器刻度盘及游标盘上读出起偏器方位角P,从检偏器刻度盘及游标盘上读出检偏方位角A。 (6)重复以上3, 4, 5步骤,测出另一组消光位置的方位角读数。 【数据处理】 将两组(P, A)换算,求平均值,方法如下: (1)区分(P1, A1)和(P2, A2),当其中一组的A符合 条件,这一组被认定为(P1, A1),

  27. 另一组则为(P2, A2)。 (2)把(P2, A2)根据下式换算成( ), (3)把(P1, A1)与( )求平均值,即 , (4)利用配套软件,填入( )值,得到待测薄膜的厚度。 【注意事项】 (1)不允许用强激光或其他光照射硅光电池,必须先用目视法充分消光后,才能进行测量; (2)由于样品表面的反射,在光屏上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光点,调节消光时,有明暗变化的应为主光点,

  28. 副光点可以不管。 (3) 波片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转动,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附1】软件的使用方法 1.在参数设置栏中对已存在各项的默认值调整为当前测试样品及所用参数的正确值。 2.用( )值填入右侧相应位置(Δ会自动算出),单击查表按键,即可在其上方的表格中显示出与真值偏差值在 (此处的 为厚度的均方差)范围内的厚度值表,选取表内 最小值对应的厚度值d作为测得的厚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