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学习单元三 理性选择理论

犯 罪 原 因 分 析. 学习单元三 理性选择理论. 犯罪原因分析. 教学目的: 1. 了解理性选择理论的立论前提; 2. 掌握古典犯罪学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及日常行为理论; 3. 运用理性选择理论的测量指标。 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分组讨论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 课时安排: 理论课时: 3 小时 分组讨论: 1 小时. 理性选择理论. 情景 1 : 犯罪是基于理性计算产生的吗?. 情景 2 : 理性选择理论的立论前提. 情景 3 : 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分支. 犯罪原因分析.

tha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习单元三 理性选择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犯 罪 原 因 分 析 学习单元三 理性选择理论

  2. 犯罪原因分析 • 教学目的: • 1.了解理性选择理论的立论前提; • 2.掌握古典犯罪学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及日常行为理论; • 3. 运用理性选择理论的测量指标。 •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分组讨论 •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 课时安排: • 理论课时:3小时 • 分组讨论:1小时 LOGO

  3. 理性选择理论 情景1: 犯罪是基于理性计算产生的吗? 情景2: 理性选择理论的立论前提 情景3: 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分支 犯罪原因分析 LOGO

  4. 犯罪原因分析 情景1:犯罪是基于理性计算产生的吗? • 一、案例引入 • (一)蔡文常(化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 (二)犯罪人蔡文常生平自述 • 二、问题的提出 • 人的行为无疑带着理性选择的颗粒,人之所以犯罪乃因其趋利避害的利弊权衡所致;那么,理性选择理论是如何解释犯罪的原因的?该理论立论前提又是怎样的呢? LOGO

  5. 犯罪原因分析 • 情景2:问题分析——理性选择理论的立论前提 • 一、古希腊思想家对理性的论述 • 二、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论述 • 三、康德的实践理性 • 四、韦伯的形式合理性 • 当行动着的个体试图以最少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收益时,我们就说行动者的行动是一种理性行动。当行为人试图通过理性计算来权衡是否选择犯罪时,行动者的犯罪行为也即一种理性行为。 LOGO

  6. 犯罪原因分析 • 情景3:问题解决——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分支 • 一、古典犯罪学理论 • 古典犯罪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思想家切撒雷·贝卡利亚(Cesare Beccaria)、英国思想家杰米里·边沁(Jeremy Bentham)等。 • 贝卡利亚在著名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阐述了其对犯罪与刑罚以下主要观点: • (1)罪刑法定。 • (2)罪刑均衡。 • (3)刑罚的目的在于遏制犯罪。 • (4)刑罚的适度性。 • (5)刑罚的确定性与及时性。 LOGO

  7. 犯罪原因分析 • 二、理性选择理论 • 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纳德·克拉克(Nonald V. Clarke)及德里克·科尼什(Derek B. Cornish)。 • 克拉克将犯罪情景与理性选择结合起来,从而提出有限理性论。有限理性论强调,决定是否犯罪,不总是理性的或深思熟虑的,而总会受到有限的时间、认知能力和信息掌握程度限制。 • 英国犯罪学家德里克·科尼什认为,犯罪人的所有决定都是根据期待要花费的精力和可从犯罪中得到回报,与被抓、被判刑的轻重所比较、平衡后而作出的。因此,理性选择论又可视为古典犯罪学的新发展。 LOGO

  8. 犯罪原因分析 • 三、日常活动理论 • 日常活动理论源于美国犯罪学者米切尔·辛德朗(Michael Hindelang)、米切尔·哥特弗雷德(Michael Gottfred)与詹姆斯·加洛法罗(James Garofalo)三人对犯罪被害的研究,后经劳伦斯·科恩(Lawrence Cohen)与马库斯·菲尔逊(Marcus Felson)的阐发,其理论日趋成熟。 • 日常活动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观点:一是犯罪或犯受害于犯罪目标的易袭程度相关;二是犯罪或犯罪受害与安保力度呈负相关;三是犯罪或犯罪受害与高犯罪人群相关。 LOGO

  9. 犯罪原因分析 • 分组讨论: • 根据犯罪人蔡文常自述,请讨论理性选择理论有哪些风险测量指标。 • 逮捕率; • 逮捕人数与警察记载的犯罪人数的比率; • 监禁率等; • 家庭、邻里、朋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态度 ; • 被害目标的易害程度、安保力度、家庭、邻里、朋友安保联动 LOGO

  10. 犯罪原因分析 • 2.个体的社会交往 • 犯罪学者认为,与违法的同辈群体长期交往更可能导致犯罪。但犯罪学者亦认为,如果家庭因素能施加良好的影响,则违法同辈团体对参与犯罪的影响就会明显减弱,甚至降为零。当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力减弱或父母与子女之间依恋关系减弱时,青少年更容易强烈依附于违法的同辈团体;此意味着与违法的同辈团体的长期交往是导致犯罪的直接原因,而父母家庭因素则为间接原因。 • 西方诸国中家庭暴力、保险诈骗、偷盗税款以及醉酒驾车的频繁发生与公众对以上犯罪的容忍度不无关系。 LOGO

  11. 犯罪原因分析 • 3.贫穷与失业 • 多数研究表明,贫穷与失业是预测犯罪率的一项重要风险指标。莫根·凯利(Morgan Kelly)通过统计发现,贫穷与犯罪之间存在正相关。他指出,生活在贫穷中的人们比一般人更容易犯财产犯罪。贝克尔假定,如果犯罪的成本低于犯罪所获得的收益,则更可能促使人们犯罪。美国有学者经过统计发现, 2002年由于燃料供应短缺以及总统选举等原因,马达加斯加州高原地区的大批人群陷入暂时的贫困;随着贫穷人口的增加,盗窃农作物的犯罪亦随之增多。由此,他们认为,盗窃犯罪是由于人们为应对贫穷这一危机所作出的一种的理性策略。 LOGO

  12. Thank You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