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史. 一、说课部分 课程简介 学生情况分析 试讲内容: 《 先秦书法 》 本课的教学目的 本课的重难点 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和学生课前预习准备. 第二课. 一、理论. (一)、书法的萌芽:原始图画和契刻 现代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证明, “ 汉字起源于原始纪事方法,特别是图画和契刻 ” ( 陈炜湛 《 古文字学纲要 》) 。. 1 、结绳记事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书法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书法史 一、说课部分 课程简介 学生情况分析 试讲内容:《先秦书法》 本课的教学目的 本课的重难点 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和学生课前预习准备

  2. 第二课

  3. 一、理论 (一)、书法的萌芽:原始图画和契刻 现代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证明,“汉字起源于原始纪事方法,特别是图画和契刻”(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

  4. 1、结绳记事 战国时期的著作《周易·系辞下传》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5. 心有千千结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

  6. 2、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7. 大汶口陶尊符号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耸立(一说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8. 3、古老的传说—仓颉造字 许慎《说文解字·叙》称:“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9. 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固堆坡村,始建于汉代。明柱上书“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师”,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固堆坡村,始建于汉代。明柱上书“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师”,

  10. 4、原始图画、“图画文字”和契刻符号等汉字的萌芽形态中孕育了书法的审美基因:4、原始图画、“图画文字”和契刻符号等汉字的萌芽形态中孕育了书法的审美基因: (1)、象形:“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汉字由原始图画进化为“象形文字”,而“象形”的实质是对具象事物的高度抽象,正是这种由具象而抽象的造字方式使汉字本身具备了艺术特质,从而为书法提供了审美载体。

  11. (2)、线条:为书法成为一种线条组合艺术提供了母本.(2)、线条:为书法成为一种线条组合艺术提供了母本. 原始图画、“图画文字”以及契刻符号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线条,或为具象的轮廓线,或为指事性示意线,这些线条或刚劲,或柔美,或抽象,或简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12. (3)、独立结构:为以后书法的结体、章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独立结构:为以后书法的结体、章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萌芽状态的汉字,无论是彩陶绘画,还是陶器刻符,其组合方式已是独立的结构。而在这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只要符合或象形或表意的前提,其线条组合可以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汉字字体的变化多端.

  13. (二)书法的发端:诡异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到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年-3700年。 1、定义: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为我国商代的占卜文字,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

  14. 2、甲骨文的发现:有两个关键词。 殷墟,王懿荣

  15. 殷墟,又名殷虚,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huan)河两岸殷墟,又名殷虚,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huan)河两岸

  16. 坐落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广场上高18.8米的“字坊”,整体造型采用了甲骨文“字”的写法

  17. 一八九九年,清代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偶然在北京发现发现甲骨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一八九九年,清代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偶然在北京发现发现甲骨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18. 王懿荣从发觉甲骨文到去世,其间不过一年多,并没有时间摸索及探讨甲骨文。在他死后,其长子王翰甫将他收藏的甲骨转售给刘鹗,1903年刘鹗将他所有的五千余片甲骨片中,精选一千多片拓印成书,《铁云藏龟》是第一本将甲骨著录出版的书藉,使世人大开眼界,认识商代古文字的存在。王懿荣从发觉甲骨文到去世,其间不过一年多,并没有时间摸索及探讨甲骨文。在他死后,其长子王翰甫将他收藏的甲骨转售给刘鹗,1903年刘鹗将他所有的五千余片甲骨片中,精选一千多片拓印成书,《铁云藏龟》是第一本将甲骨著录出版的书藉,使世人大开眼界,认识商代古文字的存在。

  19. 3、甲骨文对书法的贡献:甲骨文书法具备了用笔(刀)、结体、章法三大要素。3、甲骨文对书法的贡献:甲骨文书法具备了用笔(刀)、结体、章法三大要素。

  20. 下面是武丁时期一条完整的卜辞原文。 癸卯卜,贞,“旬亡祸”? 王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七日己巳,允(有)来(艰)自西。 友角告曰:“方出,我于,田七十,人五。” 这条卜辞译成现代汉语是说:癸卯这天进行占卜,卜官问道:“这一旬没有灾祸吧?” 商王推断说:“有灾祸,可能是外来的灾难吧?” 到了七天后,的己巳日,果然有来自西方的灾难。 大臣友角报告说:“方出兵,在侵袭我方,夺去七十块井田和五个人”

  21. (1)笔法:甲骨卜辞有些是先写后刻的,因此贞人刻写甲骨时使用的工具是笔和刀。从用刀上看,线条犀利挺直、瘦劲峭拔,筋骨分明,饱满而有张力,其刻法也不拘一格,体现了古人对线条极强的把握能力。正是古人创造出这些高度抽象的、有意味的线条,才使得书法与绘画区别开来。建立起了正锋顺笔这一笔法核心。(1)笔法:甲骨卜辞有些是先写后刻的,因此贞人刻写甲骨时使用的工具是笔和刀。从用刀上看,线条犀利挺直、瘦劲峭拔,筋骨分明,饱满而有张力,其刻法也不拘一格,体现了古人对线条极强的把握能力。正是古人创造出这些高度抽象的、有意味的线条,才使得书法与绘画区别开来。建立起了正锋顺笔这一笔法核心。

  22. (2)结字:甲骨文字型总体上偏于瘦长,结构均衡对称而又变化多姿,为后来篆书、楷书的结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2)结字:甲骨文字型总体上偏于瘦长,结构均衡对称而又变化多姿,为后来篆书、楷书的结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章法:甲骨文基本上是随骨片之形状、大小取势,而其行款已很严谨,大多为竖行排列,竖行到底后,或向左或向右另起一行,与后世的书写行款基本相同,仅个别处稍有差异。布局疏散者错落有致,工整者严谨端庄,有天真烂漫、自然天成之美。

  23. 好花放初日 归鸟带斜阳

  24. 宋大海先生,雅号“怪夫子”。祖籍齐鲁即墨。年愈花甲。现任亚洲华人社会名流总会主席兼中华文化艺术总监、中国东方名人研究院院士﹑中国东北亚国际技术经济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中心院长、中国甲骨文文字学学者、著名书法艺术家。宋大海先生,雅号“怪夫子”。祖籍齐鲁即墨。年愈花甲。现任亚洲华人社会名流总会主席兼中华文化艺术总监、中国东方名人研究院院士﹑中国东北亚国际技术经济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中心院长、中国甲骨文文字学学者、著名书法艺术家。

  25. (三)、走向线条的表现:浑厚典雅的金文 1、定义:“金文”是指镌刻于青铜器上的铭文,它起源于殷、商,盛行于西周。

  26. 2、金文的发现: 在金文书法体系中的四大国宝。

  27. (1)大盂鼎: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1)大盂鼎: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 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28. (2)散氏盘: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散氏盘: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9. (3)毛公鼎: 道光末年出于陕西省岐山县传清道光时期陕西宝鸡川司出土。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