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Oedipus the Rex II

Oedipus the Rex II. 歷史背景. 傳統信仰逐漸式微 社會正在戰難與驕奢中解體 精神上反映著這個時代的自信與自疑 致命的瘟疫 儳主( tyrannos ) : 不是遵循血緣或姻緣的憲政程序,而是利用巧取豪奪 「運氣神」 ﹙Tyche ) , 祂象徵著紊亂,無秩序、不可意料,難於預期. 三種主要詮釋. 「宿命論」:逃脫命運的努力不僅徒勞,而且使他成為神完成預言的工具。 「過失論」:伊底帕斯在行為及判斷方面都犯了錯誤,所以道德上應該受到懲罰 。

thi
Download Presentation

Oedipus the Rex II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Oedipus the Rex II

  2. 歷史背景 • 傳統信仰逐漸式微 • 社會正在戰難與驕奢中解體 • 精神上反映著這個時代的自信與自疑 • 致命的瘟疫 • 儳主(tyrannos):不是遵循血緣或姻緣的憲政程序,而是利用巧取豪奪 • 「運氣神」﹙Tyche), 祂象徵著紊亂,無秩序、不可意料,難於預期

  3. 三種主要詮釋 • 「宿命論」:逃脫命運的努力不僅徒勞,而且使他成為神完成預言的工具。 • 「過失論」:伊底帕斯在行為及判斷方面都犯了錯誤,所以道德上應該受到懲罰 。 • 「伊底帕斯情結」:弗洛依德認為性與生俱來,男嬰最早接觸到的異性是他的母親,於是他本能的想娶她,也本能的憎恨父親。

  4. 神諭 • 導致伊底帕斯掉進天羅地網的,是一連串人類最高貴的情感。 • 母親不忍,把原本要立即殺死的嬰兒交給牧人去棄置荒郊野外。 • 是牧人的仁慈,又把必死的嬰兒轉交給鄰邦的牧人。 • 這個牧人的善意,把他送給了他沒有子女的君王。 • 伊底帕斯聽見預言,恐懼中他開始逃亡,善意的希望藉此遠離雙親,卻反而因此使神諭成真。

  5. 伊底帕斯 • 「伊底帕斯」的希臘文是Oedipus,它的第一義是腫腳(oidos︰腫;pous︰腳)。為了預言,他的父母沒有給他取名字,就派宮人把他丟了,而且怕有意外,還把他腳上上釘,以致腳腫。因此嚴格說來,「伊底帕斯」不是名字,只是那個「機遇」以後所留下「可恥」的「印記」。 • 「腫」(oidos)的希臘文變體是「我知道」(oida),這個字的正、反兩面的用法,也在劇中反覆出現,例如尤卡斯達希望伊王永遠「不知道你是誰」。 • 「腳」在劇中也再三使用,其中最顯著的是伊王所解答的謎語答案是「人」。早上是人的嬰兒期,他只會爬行,手腳並用;黃昏是他的暮年,他走路需要手杖。

  6. 短折行 • 「短折行」(antilabe),特色是每行都由兩人以上分說。 • 這時的對話已到達「短兵相接」的緊張程度,好像一方不等對方說完就已經開始講話。

  7. 負責 • 神可以編織人的命運,給人痛苦;但人始終保有自己的喜樂愛憎,人自己能判斷是非善惡。 • 在自願擔當罪衍之後,他的信心愈來愈大,他說: 有一點我很清楚。疾病和其他原因都 毀減不了我。若不是還有某種奇特的 厄運,我不至於從死亡裡被人救活。 好吧,我的命運要到那裡,就隨它去吧。 (1455--58)。

  8. 負責 • 這個奇特的命運,索發克里斯在《伊底帕斯在科羅絲》 (Oedipus at Colonus) 中寫了出來。 • 臨終之日。他不僅洗清了一切罪衍,而且取得了超人的力量 • 他能護佑他祝福的人和城邦,他也能詛咒他不肖的兒子。他去世之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他像條見首不見尾的神龍,神祕的離開舞台,離開人間。

  9. 面對 • 對年幼的女兒/妹妹們說 就讓這個作為妳們的祈禱罷: 只有要機會活下去,請賜給我生命, 而且是好過我父親的生命。(1512-1514行) • 對於阿波羅,他層層痛苦的始作俑者,他只有認知,沒有怨懟。 • 他接受一種亙古以來的由神所代表的秩序,不管那秩序在具體事件上是多麼專橫殘忍。。

  10. 平衡 • 神不僅存在,而且能夠前知。 • 顯示冥冥中自有天道﹐人不應該過份高估他的智慧﹐或者過分依靠運氣。 • 在命運逆轉的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人的偉大與尊嚴。 • 人表現他的智慧足以勘破命運,他的道德足以判斷命運。 • 命運誠然剝奪了伊底帕斯生命的憑藉與樂趣,但是命運絲毫不能動搖他對這一切的珍惜﹐也不能卸除他仰事撫蓄的責任。 • 愈受挫折,愈能保持尊嚴,珍惜生命。

  11. the City Dionysia • 在五世紀時規模盛大,為期約六天左右。 • 每場看戲的觀眾都在總人口25%以上。 • 九個悲劇及三個撒特劇五個喜劇。 • 舞池中央劃根火柴,在觀眾區頂端的人都可以清楚聽見。 • 每個演員及歌隊隊員在表演時都戴面具。 • 演員的台詞,有說話和念誦兩種方式;此外﹐演員有時還要歌唱。

  12. 悲劇 • B.C.534年﹐儳主皮西斯瑞特斯﹐在the City Dionysia慶典中,舉行悲劇競賽﹐這是世界第一次有正史記錄的戲劇活動。 • 演出競賽所紀念的戴神,一般譯為酒神。 • 神話中說祂是宙斯天神和人間公主的兒子﹐由森林之神撒特養大﹐後來遭到殺害肢解﹐最後復活升天。 • 祂原是埃及和中東一帶所信奉的一個神祇,嗜酒、好色、充滿暴力與酷行。對祂的信仰大約在B.C.13世紀傳入了希臘。希臘人最初排斥祂。 • 後來希臘人逐漸淡化了祂的負面,認定祂除了能助人解憂之外,還能保佑穀物豐收、子孫綿延。 • 以奠禮儀式紀念祂,為的是發揮祂的積極性,控制祂的負作用。

  13. 悲劇 • tragedy,原文最原始的意思是「山羊歌」(goat song)。 • 在戴神信徒漸多後的第七世紀末期,希臘延發出一種崇拜祂的歌舞,稱為「戴神歌舞」(dithyramb),表演的是和祂直接有關的故事。 • 現存的悲劇,絕大多數都直接、間接取材於荷馬的史詩。

  14. 結構 • 「開場」(Prologue):透過獨白或對話,介紹戲劇劇情展開前的情況。有的劇本並沒有這個部分,開始就是進場歌。 • 「進場歌」 (Parados):歌隊載歌載舞,進入歌舞池。 • 「場次」(epidode):此時人物進場,正戲開始。這個部分相當於現代戲的一景、一場或一幕。 • 「合唱歌」(Stasimon):一場之後,歌隊在歌舞池載歌載舞。接著又是一「場」。一個悲劇,少則三場,多則六場,大多數都是四場。 • 「出場」(Exodos):原意是指歌隊出場時所唱的歌詞,藉以結束全劇。

  15. 結構 • 「開場」中(1-150行),伊王進場,接見王宮前因瘟疫而請願的民眾 。 • 「進場歌」時 (151-215行), 民眾代表組成的歌隊應招而至,祈禱天神解除瘟疫。 • 第一場 (216-462行),伊王要求兇手自首。先知應邀而至,但他堅拒說出兇手。 • 「第一合唱歌」之中 (463-511),歌隊相信案情終會水落石出。 • 「第二場」 (512-862),王后勸伊王不要相信先知,伊王開始驚疑。 • 「第二合唱歌」(863-910) 表達了歌隊對神明的虔敬。

  16. 結構 • 「第三場」(911-1082或1085,此處版本不一) 王后與伊王本言神諭虛妄。王后後來明白一切,可是伊王堅持調查到底。“ • 「第三合唱歌」(約1083-1112) 歌舞隊樂觀地歌唱,寄望伊王是神明之子。 • 「第四場」(約1113-1185) 真相大白,神諭完全應驗。 • 「第四合唱歌」(1186--1222),歌隊浩歎人生無常,歡樂虛妄。 • 「出場」(1223-1530)中 一個宮中僕役告知歌隊,王后已經上吊死亡,伊王自己刺瞎雙眼。 歌隊最後吟唱:功業名譽,轉眼成空。

  17. 詩格 • 「六音步短長格」: 短長/短長/短長/短長/短長/短長。這種以短聲開始、長聲跟繼的次序最接近口語,所以通常都用於劇中人物的講話和對話。 • 「八音步長短格」,就是每一詩行有八個音步,每個音步以長音開始。講話和對話有時也用。 • 「四音步短短長格」,歌隊進場時或迎接人物進場時多會使用。

  18. 倒述法 • 最早見於荷馬的史詩 • 常見於偵探片和法庭片 • 從調查一件兇殺案開始﹐到真相大白結束﹐前後歷時不過半天;過去犯罪的事實都在調查中發現﹐前後遷延達三、四十年。 • 這種晚著手點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幽靈》,以及曹禺的《雷雨》都是大家熟知的例子。

  19. Reference • http://teacher.hkjh.kh.edu.tw/art/lesson_1/UntitledFrame-1.htm • http://homepage.ntu.edu.tw/~theatre/john/chp1-greek-theatre.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