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生活技能相關的理論基礎

生活技能相關的理論基礎. 第一組導讀 (M-2) 指導教授:賴香如 組長:小玲 組員:詩婷、小玲、喬雅、宗信、婉伶. 關於人類的行為理論,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時期的學習與行為方面,是達成生活技能的基礎。 這些理論不是互不相關的,而且都有助於生活技能的發展。這個章節介紹七個理論: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發展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問題行為理論、社會影響理論、認知型問題解決理論、多元智慧理論及危險與保護理論。第 14 的圖表,特別整理出生活技能發展相關理論的重點。 . 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發展理論.

thuye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活技能相關的理論基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活技能相關的理論基礎 第一組導讀(M-2) 指導教授:賴香如 組長:小玲 組員:詩婷、小玲、喬雅、宗信、婉伶

  2. 關於人類的行為理論,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時期的學習與行為方面,是達成生活技能的基礎。 • 這些理論不是互不相關的,而且都有助於生活技能的發展。這個章節介紹七個理論: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發展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問題行為理論、社會影響理論、認知型問題解決理論、多元智慧理論及危險與保護理論。第14的圖表,特別整理出生活技能發展相關理論的重點。

  3. 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發展理論 • 解釋兒童時期至青少年時期當中,在生理方面、社會方面與認知方面的複雜改變是大部分人類發展理論的核心。

  4. 生理上的改變-1 • 進入青春期是兒童時期至青少年前期最主要的轉變。 • 發展第一與第二性徵,具有生育能力且體驗到性慾增加。 • 男生與女生青春期的不同,在於女生青春期比男生來得早 。 • 很多年輕人可能對於這些生理上的變化沒有給予充分地準備。青少年在意外表可能導致不健康的節食,及認知與情感方面尚未成熟時有不成熟的性交。

  5. 生理上的改變-2 • 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過程還有人際關係,是青少年時期成長至成人時期重要的部分。 • 當兒童兩歲時能夠清楚地辨識自己所見影像,而且可以證明自己所看到的距離。 • 兒童大概8歲的時候開始有反省的能力、什麼是他喜歡與不喜歡、對於事情有何感覺與看法。 • 在社會覺察方面,小孩子的自我中心觀點至青少年前期發展出理解預測、反應他人感覺的能力(Slaby et al, 1995)。 • 因此,樂觀與看法的發展在這個階段是重要的。

  6. 生理上的改變-3 • 兒童時期另一個重要的過程是學習如何真實的評價自己與自己的能力。 • 幼童對於他們的能力容易於過度樂觀。 • 兒童時期(大約7-10歲)開始會反省自己行為的成功與失敗,並且達成他們自己的內在目標與外在的標準。 • 妥協競爭與被認同的壓力,使自我評價的過程複雜化。 • 此時兒童開始注意其他人做的事,同時也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評估(Newman and Newman, 1998)。

  7. 生理上的改變-4 • 自我效能是發展自我概念的另外一個特點。 • 自我效能可以被解釋為“一個人覺得自己是被認為有價值的程度、重要的人,對於他們生活中之事件、後果的塑造是有影響力的。”(Tyler, 1991, p.40)。

  8. 認知發展-1 • 認知可以被解釋為組織及定義經驗的過程(Newman and Newman, 1998)。 • 根據皮亞傑,人類透過環境的互動來定義這個世界。 • 從嬰兒到18個月大,透過直覺來認識環境; • 5-6歲,他們透過語言、模仿、楷模、象徵性的遊戲及畫圖,發展出複雜的工具來瞭解世界。 • 進入青少年前期,兒童開始懂得人際關係與邏輯,而且對於解決問題較為老練。 • 皮亞傑相信,在青少年時期有能力使很多可變因素概念化,會思考如何創造解決問題的系統、規範、原則 (Piegat,1972) 。

  9. 認知發展-2 • 個體與環境間之互相的影響與社會建構認知的知識是社會互動語言的產物,而且這是一種經驗分享。-皮亞傑 • 傑出的認知理論學家-維高斯基提出,新階段的學習始於人際關係,一開始是嬰兒與成人,接下來透過不斷的社會互動。 • 兒童實際發展與潛能,取決於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獨立完成事情.與大人或其他人合作會有更多可能性的出現(Newman and Newman, 1998;Vygotsky, 1978)。 • 由此觀點來看,社會環境對於建構一個人的思想有很強的影響力,認知技能可以藉由與他人更廣泛的、有組織的、高品質的互動來增強。

  10. 社會發展與家庭-1 • 從兒童進入青少年時,社會互動變得更為複雜。 • 他們花更多時間與同儕相處,並且增加與異性間之互動。 • 兒童時期(從7-11歲)是過渡時期,此時,他們會疏離家庭,轉而花較多時間在同儕、學校及社會團體。 • 藉由在同儕中的能力與表現來贏得社會地位。在這關鍵時期, • 兒童不是學習成為能幹的、有收穫的,就是感到不如別人,這將導致長期的社會方面、智力方面、情緒方面的影響(Hanson, et al.1998;Csikszentmihalyi and Schneider, 2000)。

  11. 社會發展與家庭-2 • 雖然,同儕是重要的;但是,家庭及父母仍持續對青少年有重要的影響力。 • 在美國的研究顯示,一個可依賴的父母角色被解釋為—溫暖且有參與的;但是,對於建立及執行領導方式、限制及啟發適當的期待是嚴格且前後一致的,這種角色對青少年確實有正面的影響(Steinberg, 2000)。 • 另一個正向的方面是心理上贊同自主,這被解釋為父母鼓勵且允許青少年發展自己的想法與信念(ibid)。

  12. 社會發展與家庭-3 •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如同一般的期待:其他人是可相信或是可依靠的,此為社會能力重要之層面。 • 研究發現—信任他人的人亦較容易為人所信任、被同儕喜歡、容易結交朋友而且對於生活規劃及執行較為自主(Tyler, 1991)。 • 信任感建立於舊有的經驗及人際關係的基礎上。

  13. 圖表二:兒童與青少年的發展階段-1

  14. 圖表二:兒童與青少年的發展階段-2

  15. 圖表二:兒童與青少年的發展階段-3

  16. 性別和發展 研究發現男、女生在發展上的不對稱模式: • 在孩提時期,男生在心理上易處在危險的狀態或遭遇沮喪時易產生學習障礙和失控行為,女生則是較堅強且更具有韌性 。 • 在青少年時突然處於高危險狀態,女生遭遇沮喪時自殺的意圖會上升,此徵兆在孩童時期是不會出現的。 • Gilligan認為 男生的危機是找到與其他人溝通的方式 女生的危機是以找到自我為主

  17. 道德發展 • 定義:人們在衡量自已和他人利益衝突時所運用的「價值和規則的發展」。 • 各學派提出不同的觀點: 行為主義→道德行為是經過薰陶和塑造的過程 學習而來的 認知學派→道德發展如同認知發展有先後順序 • 柯柏格(Kohlberg)描述發展的階段: 1.專注於自身的行為所產生的結果 2.考量他人權益的道德判斷 3.再納入廣泛的道德原則

  18. 道德發展 Gilligan主張男女生對道德邏輯的觀念不同 • 女生:以責任及關懷的議題為導向 • 男生:以權利及正義的議題為導向 不同文化的男女生是如何發展道德邏輯,可在生活技能課程運用價值澄清作為道德發展的基礎。

  19. 人類發展理論對生活技能課程的關係 • 兒童期晚期到青少年時期早期是鍛鍊技能和正向態度的關鍵時機,因為他們在這個年齡發展出抽象思考概念、了解後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早期與中期青少年時期的環境訓練,需提供不同的情境和同儕與其他個體練習新技能。 • 認識技能和能力對孩童啟發途徑和開發自主個體的判斷力上很重要。

  20.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SLT 1.班都拉(Albert Bandura)提出 2.研究結論: • 透過長輩、專家指導及觀察成人、同儕行為來學習行為的表現。 • 行動所產生的後果及他人對其行為所做出的反應 ,增強或消弱個人行為。 →教導「技能」可以透過指導、練習、回饋的過 程進行 • 強調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對學習及維持行為是非常重要的。 =>技能的發展需考慮外在行為及內在特質的問題

  21.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SLT 應用生活技能(life skill)及社交(social skill)的課程,有兩項重要的影響: • 在社會生活中,提供方法或技巧協助他們處 理內在需要,包括壓力的紓解、自我控制(self-control)及做決定(decision-making)。 • 課程要行之有效,學習時,必須模仿合乎常 理的行為過程。明確的課程指導外,也需加 入同儕的要素進行觀察、角色扮演。

  22. 問題行為理論(Problem Behavior Theory) 1.Richard Jessor 提出一個社會心理架構 2.探討青少年的行為不能只考慮單一的緣由,還須考慮人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3.三個次系統: • 人格系統(personality system) 包含價值、期望、信念、態度、自我/社會導向 • 環境感受系統(perceived environment system) 指朋友和父母對環境感受的態度 • 行為系統(behavior system) 敘述某些不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指低於某種年紀卻喝酒、抽菸、藥物濫用等犯罪行為)。

  23. 問題行為理論(Problem Behavior Theory) 1.理論含兩項變項:在問題行為上扮演驅動(instigator)或控制(control) 2.變項的強度會導致問題行為發生不同的傾向(proneness)。 3.消弱驅動或是強化控制,有助於降低孩童“問題行為的傾向”。 4.Jessor也提出影響『次系統』的因素,即生物/遺傳學和社會環境

  24. 問題行為理論(Problem Behavior Theory) • 生物/遺傳學(如有酗酒、高智商的家族史):對於辨識孩童特定危險行為的遺傳傾向或許有效,但仍侷限在預防的應用上,如︰酗酒。 • 社會環境(包含家庭結構等因素):可辨識其他變項與危險行為的關聯性如:學業成績不佳&酗酒或藥物濫用 技能發展運用價值澄清和批判性思考將會影 響行為,如臨床健康服務。

  25. 社會影響理論 • 社會影響理論,主要是根據班度拉以及像Mc Guire等研究者所提出來的「心理預防理論」。 • 社會預防理論認為兒童及青少年會因為壓力而從事高危險的行為

  26. 社會影響的介入方案 • 預測到有這些壓力,接觸這些壓力之前教導有關這些壓力的訊息及如何抵抗這些壓力,所以就有點像是打預防針吃藥一樣,建立起對這些心理壓力的預防力。 • 首先是由Evans在1976及1978年,應用於吸菸防制的方案中,這作法現在已經被普遍得被稱為「同儕壓力抗拒教育」

  27. 同儕壓力抗拒教育 廣泛的用於各種課程當中,這類預防方案研究顯示社會影響方案要比傳統只是提供訊息的教育方案更為成功,通常這類方案針對的都是特定的風險: 社會壓力抗拒的訓練,通常在社會能力技巧及生活能力技巧訓練方案中相當重要。

  28. 認知型問題解決的訓練 • 基本假設是教導人際關係的認知型問題解決的能力 • 如果兒童從小教導人際關係思考的解決問題能力,可以降低並預防從事負面或被禁止或突發不好的行為 • 強調的是要讓兒童有能力去針對人際關係的問題方面想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並有能力去預測不同行為可能產生得後果是什麼 • 用在兒童身上有用,甚至在青少年跟成年人身上也有用

  29. 多元智能理論納入情緒智能 • 傳統的看法著重於語言與聲音的表達能力及數學及邏輯思考能力。 • Gardner認為其實人應該是有八種多元智能,其中涵蓋了各式各樣的思考能力,這八種智能包括:語言、邏輯數學能力、音樂能力、空間、肢體運動能力、自然能力、人際關係能力及內在智能 • 在每個人身上發展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發展出技能或是解決問題的時候,個人在運用這些智能時方式各不相同。 • 多元智能對教育制度.和把生活技能納入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30. 個人能力的兩個層面 Daniel Goleman在他的書”Emotional intelligence”發表這個概念 強調如果能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比在生活中成為知識份子重要.此外是社會學習跟情緒學習研究重要的基礎

  31. 保護與危險理論(Resilence and RiskTheory)

  32. 「保護與危險理論」概要 • 「保護與危險理論」試著說明為什麼有些人在面對到壓力及災禍時會比其他人有較好的反應 • 「保護與危險理論」指出使免於社會壓力或是貧窮、焦慮、物質濫用之風險的內在的及外在因素。如果兒童有較強的保護因子,他們通常能抵抗起因於這些壓力或危險的不健康的行為。

  33. 「保護與危險理論」概要 • 內在的保護因子包括自尊、內控,而外在因子主要是來自於家庭與社區的社會支持,例如正向的角色模式、健康服務 • 瞭解青少年的危險及保護因子,在設計預防或促進計畫時能以這些因子為目標,將可以將保護最大化及危險最小化 • 教導青少年生活技能可針對危險及保護因子去處理,導向正向行為

  34. 生活技能是一種能力 • 生活技能計畫可以預防特殊問題行為(例如:高危險性行為、社會上的排擠等)也可以促進特殊正向行為(例如:健康同儕關係、正向的學校) • 生活技能計畫不是直接針對行為,而是讓少年或兒童產生技巧或能力來改善負向行為及增進正向行為

  35. 生活技能可直接從因子著手,斧底抽薪 • 大部分健康促進及預防計畫 無法顧及到危害青少年健康及福利的危險因子(例如貧窮、家庭中的心智疾病、種族歧視等) ,所以效果不如預期中理想。 • 然而有效果的生活技巧計畫可直接影響青少年各層面的健康促進及福利因子

  36. 從因子著手,正本清源,非捨本逐末 • 危險因子與行為結果並非是一對一的關係 ,因此利用生活技能教學改善單一危險因子可能會產生多個好的行為結果。 • 例如:教導社會與情緒技能在許多領域有正向的影響,例如減少男生的侵略行為、減少休學及退學、減少藥物濫用及少年犯罪、增加學業測驗成績

  37. 表三: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的危險及保護因子(1)表三: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的危險及保護因子(1)

  38. 表三: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的危險及保護因子(2)表三: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的危險及保護因子(2)

  39. 表三: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的危險及保護因子(3)表三:兒童及青少年發展的危險及保護因子(3)

  40. 建構式心理理論(鷹架理論)

  41. 個體是從社會互動中學習的 • 孩童發展最關鍵的機轉是透過社會互動而習得的認知衝突 • 孩童既有的認知、經驗與他人的認知、經驗產生的摩擦,特別是來自於比孩童年紀稍長或更有經驗的朋友,造成他對既有信念的質疑,以尋求更深一層的了解 • 學習應來自社會與生活中的各種題材

  42. 心理發展與學習的關係----實際層面與潛在層面心理發展與學習的關係----實際層面與潛在層面 • 透過教育將潛在層面的能力向實際層面拉近 • 學習環境在引導孩童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 • 學習也被同儕互動而影響

  43. 建構觀點對生活技能有三種影響 • 同儕合作為學習技能的基礎,特別是問題解決能力。 • 建構觀點強調有意義的融入生活技能課程的文化題材,或由青少年透過互動共同創造來自其次文化的實際問題。 • 個人與環境的互動同時影響著學習者與環境(包含同儕團體、同學、青年團體等)

  44. 牛刀小試篇

  45. 以拒菸技巧為例,進行有效的生活技能教學時,應注意哪些要點?以拒菸技巧為例,進行有效的生活技能教學時,應注意哪些要點? 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認知問題解決 社會學習論 多元智慧(含情緒智商EQ) 問題行為理論 保護與危險理論 社會影響理論 建構心理理論

  46. 怕你忘記之 八理論 review篇

  47. 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理論 • 青少年前期(10~14)特別受到重視,因此時期是建立自我形象與抽象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關鍵期 • 青少年前期廣泛的社會題材提供各種用來和同儕與他人在家庭外練習新技能的各種情境 • 發展技巧與能力被認為對孩童發展的途徑與使孩童成為自主的個體十分重要

  48. 社會學習論 • 教導生活技能須模擬孩子學習行為的自然情境(模仿、觀察、社會互動) • 孩子需要發展能支持良好外在行為的技能,如自我控制、壓力減少、自我管理、做決定的能力

  49. 問題行為理論 • 行為受到個人價值,信念,態度及同儕與家人對此行為的信念影響。因此,價值澄清及批判思考技能是生活技能活動中重要的面向。

  50. 社會影響理論 • 同儕與社會壓力會造成不健康的行為,故先前告知,可降低此行為發生的可能。應早預防,而非事後介入 • 教導孩童抗壓能力來預防不良行為,比只提供資訊,或只對結果提出恐懼喚醒有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