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第八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

第八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 传统的发展观. 贫困国家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 “ 经济馅饼不够大,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把蛋糕做大些。. 许多国家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资源匮乏、粮食短缺、失业增加、贫富分化、社会动乱等问题也大量出现,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难题。. 《 增长的极限 》 给人们敲响警钟. 现在的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方式实际上是在全世界范围内 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 , “ 发展给富人带来更多的财富,穷人得到的只是更多的孩子 ”. 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求的增长,经济增长引起不可再生 自然资源消耗 速度的加快和 环境污染 程度的加深. 8.1 可持续发展观的萌芽和提出.

tibo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持续发展与环境

  2. 传统的发展观 • 贫困国家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经济馅饼不够大,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把蛋糕做大些。 许多国家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资源匮乏、粮食短缺、失业增加、贫富分化、社会动乱等问题也大量出现,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难题。

  3. 《增长的极限》 给人们敲响警钟 • 现在的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方式实际上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发展给富人带来更多的财富,穷人得到的只是更多的孩子” 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求的增长,经济增长引起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消耗速度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

  4. 8.1可持续发展观的萌芽和提出 • 1962年年蕾切尔·卡逊发表的《寂静的春天》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经过4年时间,调查了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后,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在这本书中,卡逊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5. 现行的工业方式是不能持续的。只有通过政治和经济的改变,灾难才可以避免。现行的工业方式是不能持续的。只有通过政治和经济的改变,灾难才可以避免。 70年代 • 英国的戈德斯密斯《生存的蓝图》 •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 联合国斯德哥尔摩大会《只有一个地球》 • 迈柯诺维奇《人类处于转折点》

  6. 80年代 •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JUCN)等国际组织在1980年发布了《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为了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集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资源保护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 把资源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既要使目前这一代人得到最大的持久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和愿望

  7.  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主席,1987年,该委员会向全世界公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主席,1987年,该委员会向全世界公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要用长远的、战略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争取让子孙后代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要正确解决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力求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人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威胁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即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8. 1992年6月1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有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的“地球高峰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的纲领性文件以及相关的公约。 1995年,中国正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大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9.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条件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10.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世代人的需求。具体内容包括: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住区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卫生与可持续发展;清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世代人的需求。具体内容包括: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住区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卫生与可持续发展;清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总体系统中的基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总体系统中的前提条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公平性原则(Fairness) • 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 共同性原则(Common)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应该共同遵从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就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的生活的愿望。 代际公平: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

  12. 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成果 • 一、人与生物圈计划 197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人与生物圈计划”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项计划。20多年来,先后有10000多名科学家直接参加了研究工作,研究课题数超过1000项。世界各国建立的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生物圈保护区已经有200多个,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生物圈保护网 • 二、绿色浪潮 绿色产品:就是不仅产品本身的质量要符合环境、卫生和健康标准,其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也要符合环境标准,即不会造成污染,也不会破坏环境。    绿色行动: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公众为保护环境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的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时代”

  13. 三、国土治理与绿色造林工程 到1995年,70%以上的耕地得到了有效保护,综合治理沙漠375.9万公顷,全国森林面积达1.34亿公顷,建立了14处各类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 四、环境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两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 • 五、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生态建设的合理布局逐步形成 • 六、人口数量得到控制,素质不断提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