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第三单元解读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第三单元解读. 三门县实验小学 俞云秋. 第三单元的意义. 第三单元是对构建“学习主题”的策略设计层面的讨论,着重于从教学的操作框架、操作路径,以及策略保证角度陈述学习主题在引领学生能动地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思路和操作要点。. 第八章 体现学习主题的活动程序设计. 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需要有相应的 学习活动程序作为保证,而在确定学习 目标及根据目标选择、组合学习内容的 过程中,实质上已经隐伏了学习活动程 序的设计思想。因此,在构建 “ 学习主 题 ” 过程中, 学习活动程序的设计既是 策略设计层面的基础与主干,也是目标

tim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第三单元解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第三单元解读 三门县实验小学 俞云秋

  2. 第三单元的意义 第三单元是对构建“学习主题”的策略设计层面的讨论,着重于从教学的操作框架、操作路径,以及策略保证角度陈述学习主题在引领学生能动地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思路和操作要点。

  3. 第八章 体现学习主题的活动程序设计 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需要有相应的 学习活动程序作为保证,而在确定学习 目标及根据目标选择、组合学习内容的 过程中,实质上已经隐伏了学习活动程 序的设计思想。因此,在构建 “学习主 题”过程中, 学习活动程序的设计既是 策略设计层面的基础与主干,也是目标 设计层面的延伸与操作化。 (教材111页)

  4. 体现学习主题的活动程序设计 • 一、以学生的认识特点为基础 • 二、促进发展与经济有效原则 • 三、体现知识链的递进顺序 • 四、从线性设计到框架设计

  5. 体现学习主题的活动程序设计 • 一、以学生的认识特点为基础 • 学习活动的程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它没有专门的定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与顺序要与学习者的认识特点相适应。(教材111页)

  6. 一、以学生的认识特点为基础 1、首先要充分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 和经验。 2、还应认识到不同认识发展阶段的学 生有不同的认识特点。 ( “具体运思阶段”——“形式运思阶 段”)

  7. 二、促进发展与经济有效原则 •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 • 发展的含义虽然有着学科的界定,但又紧密联系着人的整体活动。是整个生命的提升。(显性的 隐性的) •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有限的 • 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学习活动程序 • 的安 排便存在着一个经济有效的问题。116页

  8. 三、体现知识链的递进顺序 • 按照“知识链”的观点,知识的建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形成是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的,而信息处理则需要经过“感受——耦合——处理”这些连续的过程。一般地说,提供给学生感受的信息,通常应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但有较大思维空间的事物或情景,才能形成问题和思维发展的生长点。(教材119页)

  9. 四、从线性设计到框架设计 • 线性设计:以教学内容的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使整个教学过程仿佛成了一条由若干个具有严格间距的点所构成的直线。 (教材123页)

  10. 四、从线性设计到框架设计 • 框架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态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提出各种假设,并据此拟定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大致的框架、轮廓或可选择的学习路径。 (教材123页)

  11. 框架式设计的具体操作策略: • 有设计,指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无计划的、散乱无序的,而是有着明确的问题情景和学习路径。 • 无规定,指在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将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并给他们以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而无限制性的“刚性”规定。教师则发挥适时调节进程和恰当点拨指导的作用。(教材124页)

  12. 框架式设计的具体操作策略: • “框架设计” 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生成的。

  13. 第九章 “学习主题”的策略设计层面 • 一、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 • 三、活动体验与意义建构。 • 四、合作学习与个人劳动量。

  14. 一、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 所谓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不受束缚,敢想、敢说、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气氛。所谓心理安全的环境指的是建立一种没有威胁、批评,而不同意见、想法均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与鼓励的环境。

  15. 一、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 从允许学生出错,善待学生出错做起。 • 珍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珍视学生的“话语权”。

  16.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师生关系的常见模式有三种:民主型、 • 专制型和放任型。 • “心目中喜欢的教师”: (1):友善的态度。 (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 (3):宽容。

  17.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首先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从 • 居高临下的权威形象转变为可信赖的 • 朋友关系。 • 第二、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商量。

  18. 学会倾听:要注意倾听学生真实 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即便是有 缺陷的表述,也应耐心倾听,不要随 意中断。 学会理解:指的是教师要深入理 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 生着想。即不仅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 态度,而且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 感。

  19. 学会商量:当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行 为选择存在着某些局限或偏差,或者不 被其他同学所理解时,教师应该延缓评 价,并以商量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梳 理思路、自我完善。

  20.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首先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从 • 居高临下的权威形象转变为可信赖的 • 朋友关系。 • 第二、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商量。 • 第三、教师还应该做到宽容学生和善待 • 学生。

  21. 三、活动体验与意义建构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乃是一种对话的关系。

  22. 三、活动体验与意义建构 1、活动的设计与学习目标紧密关联。 2、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并切入 学生的经验系统; 3、体验活动建立在学生兴趣与需要基础上。 4、活动体验应该具有生成意义。

  23. 四、合作学习与个人劳动量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 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 理论与策略体系。

  24. 一、小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1、合作学习的方式形式化。 2、合作学习的组织自由化。 3、合作学习的参与不均衡。

  25.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积极互赖 。 (2)、个人劳动量。 (3)、有效的沟通, (4)、小组自评。

  26. 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1、引发学生的合作需要。 2、培养合作的个体责任心, 充分落实个人劳动量。 3、 创设民主、互动和相互 关爱的氛围。

  27. 谢谢大家,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