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教师如何成为社会上受过最良好教育的人

教师如何成为社会上受过最良好教育的人.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曾天山 电话 :010-62003324 62019388 电邮 : jks.zengtianshan@cnier.ac.cn. 报告提纲. 一、教师是教育振兴的希望 二、以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三、 让教师成为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 四、 在教师教育创新中破解教师问题 五、教师教育的新概念: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是教育振兴的希望. 1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资源

tobit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师如何成为社会上受过最良好教育的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师如何成为社会上受过最良好教育的人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曾天山 电话:010-62003324 62019388 电邮:jks.zengtianshan@cnier.ac.cn

  2. 报告提纲 • 一、教师是教育振兴的希望 • 二、以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 三、让教师成为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 • 四、在教师教育创新中破解教师问题 • 五、教师教育的新概念:专业化发展

  3. 一、教师是教育振兴的希望 •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资源 •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力量,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社会上受过最良好教育的人,通过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服务体系,为基础教育提供足够数量、结构合理和合乎质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完善的开放的教师市场,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目标,为创办人民群众满意和受益的教育服务。

  4. 2、教师工作和教师教育现状分析 • 成绩很大:1、经济社会地位;2、作用;3、素质;4、专业化发展。 • 问题不少: 1、经济社会地位;2、作用;3、素质;4、专业化发展。 • 前景看好: 1、经济社会地位;2、作用;3、素质;4、专业化发展。

  5. 从教师学历看教师质量 • 第一,我国教师学历起点偏低。2002年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达到97%、90%和73%,小学教师高于达标学历的达到33%,初中教师达到20%。 • 其次,教师学历相差悬殊,层次越高,差距越大,更突出地表现为城乡差距,农村教师学历急待提高。上海、北京分别达到95.6%和91.2%,但低于70%的有11个省,其中江西、甘肃、青海低于60%;小学教师专科学历北京已达到52%,而低于20%的有10个省,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北京、上海已分别达到53%和64%,而河北、广西、贵州才分别达到13.6%、8.9%和10.9%。

  6. 表1 小学教师学历情况对比(%) 99.3 59.6 98.6 42.0 98.0 29.0 99.1 57.0 98.6 41.6 97.8 26.5 98.3 53.0 98.0 35.2 94.2 20.1

  7. 初中教师学历情况对比(%) 97.0 48.5 92.9 21.4 89.1 14.0 96.4 40.0 91.7 16.9 87.2 11.8 95.6 38.1 90.3 13.6 83.4 8.2 表2 初中教师学历情况对比(%)

  8. 二、以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1、积极调整教师供求关系 • 教师供求关系是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显性因素。世界各国都在经历一个调适教师供求关系以逐步实现动态平衡的长期过程,并在发达国家率先实现。我国正在进行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教师数量庞大,占全世界教师总数的1/5以上,分布广泛,地方管理,教师发展随教育发展规模起伏不定,教师政策变化较大,因此及时调整教师供求关系,在满足数量、改善结构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和柔性管理历来是教育 改革发展的一大难题。

  9. 2、明确教师队伍的思路 • 要实现教师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必须发挥教师需求的计划调节和市场配置的双重机制作用,需要根据人口变化确定适龄学生人口规模,预测升学率变化,明确师生比等显性因素预测教师需求状况;通过分析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变化,师资基地的培养能力,预测教师供给能力。

  10. 3、迎接教师供求矛盾由数量不足向结构过剩转变的机遇和挑战3、迎接教师供求矛盾由数量不足向结构过剩转变的机遇和挑战 • 教育是最大的产业部门,在OECD29个成员国的劳动力中学校教师占2-4%,教职工占劳动力总数的5%。中学低年级教师的工资是人均国民收入的0.8-2.9倍。教师年龄大多数在40-50岁之间,很大一部分人在50岁左右(瑞典最高达40%,澳大利亚最低在13%),老龄化现象在中等教育阶段比较明显,从整体看,教师数量减少、兼职化、职业女性化趋势。教师工资占初等和中等教育经费的2/3。 • 资料来源:《教育政策分析1998》,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10页。

  11. (1)供不应求阶段 • 与国际的普遍形势相一致,我国教师供求状况经历了从供不应求阶段到供求基本平衡再到结构性过剩阶段。 • 建国后,因为政治推动,人口剧增,普及基础教育,直接增大了对教师的需求,而高校培养能力有限,经济落后,在“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因此在公办教师之外出现中国历史上有特色的民办教师,其运动轨迹经历了若干阶段,产生阶段(1949-1956年),1949年为13。3万人,占当时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4。8%,起伏跌宕阶段(1956-1966年),膨胀颠峰阶段(1966-1977年),1977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发展到471。2万人,占全国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6%,治理整顿阶段(1978-2000年),2000年通过“关、招、转、辞、退”五种方式基本消化了民办教师。

  12. (2)供求基本平衡阶段 • 20世纪末期,随着“两基”任务的完成,就学人口逐渐减少,教师供求关系总体上进入供求基本平衡阶段。 • (3)结构性失衡阶段 • 从经济体制和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来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招生就业改革以及教师资格、聘任制度的全面实施,教师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他高校参与教师教育,一些师范院校与其他高校合并或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或学院,逐渐形成了独立设置师范院校与其他高校共同举办教师教育的局面。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说,我国师范教育在学科水平、课程内容、实践环节、教育质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从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说,教师供求由过去绝对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教师数量补充与质量提高的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正转化为质量问题,提升教师学历显得十分迫切。

  13. 以往我们积累了对付教师短缺状况的经验,如增加教师工资,提供更加优惠的工作条件,以减少教师外流,雇佣受过训练的人员做兼职教师,延长退休年限,缩短职前培训时间,加强在职培训,或者招募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等方法。而对付教师过剩的办法则不多,解雇教师和雇佣教师,停办学校和开办学校,降低工资和增加工资,从政治上和管理上,都是前者比后者困难。师资过剩固然有可能因教师充裕而工作轻松,有利于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但受制因素较多,改革步履艰难。以往我们积累了对付教师短缺状况的经验,如增加教师工资,提供更加优惠的工作条件,以减少教师外流,雇佣受过训练的人员做兼职教师,延长退休年限,缩短职前培训时间,加强在职培训,或者招募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等方法。而对付教师过剩的办法则不多,解雇教师和雇佣教师,停办学校和开办学校,降低工资和增加工资,从政治上和管理上,都是前者比后者困难。师资过剩固然有可能因教师充裕而工作轻松,有利于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但受制因素较多,改革步履艰难。

  14. 在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教师培养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当前我国教师供需基本矛盾由总体数量不足向结构性失衡方向转变,一是学段性结构失衡,即小学教师有较大的富余,初中教师有所富余,高中教师短缺;二是学科性结构失衡,即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教师富余,而外语、计算机、艺术等学科教师短缺;三是区域性结构失衡,即发达地区和城市教师富余,而后进地区和农村教师短缺,总体上表现为结构性失衡。在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教师总量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在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教师培养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当前我国教师供需基本矛盾由总体数量不足向结构性失衡方向转变,一是学段性结构失衡,即小学教师有较大的富余,初中教师有所富余,高中教师短缺;二是学科性结构失衡,即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教师富余,而外语、计算机、艺术等学科教师短缺;三是区域性结构失衡,即发达地区和城市教师富余,而后进地区和农村教师短缺,总体上表现为结构性失衡。在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教师总量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15. 2001-2020年教师需求预测 • ▲小学:从2001至2020年小学的教师需求呈先降后升的态势,2011年为波谷的谷底,2001和2020年教师需求量大体相当。从2001至2011年是教师需求量基本呈逐年下降的阶段。 • ▲初中:从2001至2020年,初中教师需求呈总体下降趋势,这与学龄人口变化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尽管在2001至2010年期间,入学率逐步提高,但仍不足以抵消总体下的态势,2016年是教师需求最低的一年。2002-2005年是教师需求急剧下降的阶段,此后,从2006至2010年相对平稳,另一个平稳的时期是2013至2018年。从2017年起,初中教师的需求开始回升。 • 高中:从2001至2020年,高中教师需求呈现先快速增长,后平稳上升趋势。虽然这期间学龄人口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是,随着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率的提高,高中的入学率大幅提升,在校学生数量从2001年的2680万人将上升到2020年的5295万人,增幅接近一倍。因此,教师需求的增幅也将接近一倍。由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高中的生师比低于初中,所以,在按照低、中标准测算时,分别从2012年、2019年开始,高中教师需求将高于初中教师的需求。

  16. 案例北京郊区一所师范学校(中学)的变迁史 • 怀柔县简易师范学校 怀柔县红军中学 • (1949.4---1951.2) (1949.4---1951.2) 怀柔县初级师范学校怀柔县初级中学 • (1951.2-1954.9)(1954.9---1966.8) 怀柔县师范学校怀柔县红螺寺中学 • (1958.9---1962.9)(1958.9---1974.2) • 怀柔县师范学校怀柔区红螺寺中学 • (1974.2---至今)(1999.8---至今) • 1997年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培养专科以上小学师资,停止招生。 • 说明:50多年来,这所县(区)级学校历经师范学校到基础教育学校的换位变化,经历了从简易师范学校到具有本(专)科师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初中再到高中的变化,是新中国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一个缩影。

  17. 4、促进教师供求矛盾由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方向的转变4、促进教师供求矛盾由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方向的转变 • 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和教育人口的变化,教师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两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实质性变化。教师供求关系由过去的绝对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教育部门录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选择余地。二是结构性变化。小学、初中教师有一定缺口,数量补充与质量提高的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将是质量问题。人口高峰逐渐进入高中阶段,加之大幅度提高高中升学率对于师资的现实要求,高中需要新增100万左右教师。教师供求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教师质量问题凸现出来,整体上提升教师学历和能力显得非常迫切。

  18. 小学教师、技术学院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授之间的区别不应含有等级差别,无论薪金等级或晋级制度都不应取决于教育工作的类型。一些国家正在考虑取消初等和中等教育教师在训练和报酬方面的差距。在美国、英国,把小学和中学的教师放在大学接受同一水平的训练。小学教师、技术学院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授之间的区别不应含有等级差别,无论薪金等级或晋级制度都不应取决于教育工作的类型。一些国家正在考虑取消初等和中等教育教师在训练和报酬方面的差距。在美国、英国,把小学和中学的教师放在大学接受同一水平的训练。 •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58页。

  19. 教育活动的增加和多样化必将促使教育工作者人数的增加。教育工作者人数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乎需要的……我们必须找出尽可能“有利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师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和普遍地使教师这个角色具有更大价值的一个先决条件。教育活动的增加和多样化必将促使教育工作者人数的增加。教育工作者人数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乎需要的……我们必须找出尽可能“有利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师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和普遍地使教师这个角色具有更大价值的一个先决条件。 • ——《学会生存》,第 258页。

  20. 教师必须具有高等教育学历 • OECD(经济与合作组织)宣称:“必须彻底废除教师范畴中的一切结构差异。”一种普遍的倾向是所有教师都应当具有高等教育学历。 • 从未来教师发展方向看, 教师职业必须统一,教师之间不应有学历等级差别,教师结构合理,来源多元化,教师发展坚持走专业化道路,使新世纪的教师发展目标取向从能干的教书匠到专业的教育家,从文化教师到教育工作者。

  21. 三、让教师成为受尊重和羡慕的职业 • 把教师职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提高教师地位的主体是政府行为,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和个人应当高度重视教师教育,提高专业化水平,以促进和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供求关系的调整。 • 政府调控 • 教师需求 --教师教育(动态平衡)-教师供给 • 市场调节

  22. 政府宏观管理、正确引导、积极支持 教师需求规划有四个特点:(1)对教师的需求主要取决于要求接受师资培训者的人数,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与接近入学的儿童的数量有关。(2)教育主要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在教育单位,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员之间的互补性和替代性是有限的。(3)在大多数国家,教师主要由政府雇佣,他们几乎垄断了教师的服务。因此,政府在教师供需方面所做的决定相当集中和权威,而且在教师教育方面也处于垄断地位,正是政府通过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造就教师,并颁发教师证书。(4)政府或多或少控制决定教师需求量的教育系统的规模,并把这种技术具体化为生师比,即以一定的注册学生数换算成适当的教师数,为政府规定的工资水平雇佣教师的数量。

  23. 影响教师需求的因素分析 • T=P/g×W/I R=P/T • T是教师数,P是学生数,W是一周中学生学习时间的长度(小时或节),G是一个教师所教学生上课时班级实际人数,I是每个教师平均一周的教学工作量(小时或节),是学生和教师的比例。这四种因素中,说明影响教师需求预测的第一位因素是受教育者的数量变化。发达国家比较稳定,而发展中国家起伏比较大。 • 资料来源:邓金主编《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学苑出版社,1989年,第567页。

  24. (1)生师比是一国用于教育的资源的重要指标,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反映教育质量的水平。(1)生师比是一国用于教育的资源的重要指标,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反映教育质量的水平。 • (2)在经合组织国家,存在明显差距(1995年),公立初等教育中差距最大,生师比从韩国的31.7到挪威的9.5。其次是公立中等教育,从韩国的23.7到比利时的6.9。 • (3)在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为初等教育为18.2,初中阶段为16.2,高中阶段为13.5。 • (4)有的国家对生师比比较低的学校教师发给低的工资。

  25. 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作为我国唯一职业人群的法律—教师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师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从法律上推动并逐渐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为贯彻教师法的这一规定,国家多次提高教师工资标准。2002年,全国高校、中学、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分别由1995年的538元、452元、415元提高到1754、1064元、908,至少翻了一番以上。 • “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的立法初衷之一,终于在10年后逐步成为现实。

  26. 部分国家公立中小学教师地位及待遇 国别 地位 工资发放部门 工作时间 休假 社会福利 标志法规 美国 地方公职人员 地方学区 周45.8小时 带薪休假15天 退休金及补贴 1952《社会福利保障法》 英国 地方公务员 地方教育局 周35节-40节 节假 退休金及补贴 1960《教师法》1966《教师报酬法》1967《教师退休法》 法国 国家公务员 国家 周30小时 带薪休假30天 社会保险及补贴 1989年《教育指导法》 日 本 国立学校 国家公务员(教育公务员) 国家 周44小时 带薪休假20天 健康维护制度及补贴 1949《日本教育公务员特例法》1974年《人确法》 地方学校 地方公务员 地方 印度 政府公职人员 地方各邦 确定 带薪休假 退休金及补贴 在教育法律中 韩国 1991《提高教员地位特别法》 中国 专业技术人员,参照公务员 地方 确定 带薪休假 退休金及补贴 1993《教师法》

  27. 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 •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12类行业中,一直在倒数第1位至第3位之间徘徊。目前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已明显提升,其中高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已经跻身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前列,教师成为一个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职业。 • 高等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已有较大幅度提高。据数十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调查,从1998年到2001年,教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由1.2万多元增加到2.4万多元,3年就翻了一番。 • 1978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人均年收入为559元。而到了2001年,这一数字已增至10194元,增长了17倍还多。在城镇,2000年全国教职工平均居住面积为10.81平方米。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城镇居民平均水平。(2002年09月09日 07:14 北京晨报 ) • 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职工收入增长幅度为近五年之最。随着我国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2001年我国广大教职工收入增长显著,高校和中小学教职工平均年工资增幅分别为27. 16%和18.76%。

  28. 行业比较 • 在不同行业比较中,高于一般工人和职员,与公务员等同。在绝大多数国家内,同平均收入水平相比教师报酬尚属优厚而稳定。在日本经过1972年的《人才确保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教职员工资高于一般公务员水平,大约超出16%,并在工资制度上鼓励高学历教师到中小学任教,突出地表现为“三高”即地位高、待遇高、师资水平高。法国中小学教师工资高出熟练工人平均工资的一倍。英国教师比一般职员高35.5%。 • 各国教师工资的收入的平均指数明显地高于工人收入的平均指数,其中人均GNP在500美元以下的国家,教师收入的平均水平比工人高1倍左右,而在500美元以上的国家,则比工人高约50%。教师收入指数在人均500美元到1000美元之间有一个突变,即从6.63急剧下降到3.81。教师与工人的收入差距总体上维持在1.5比1左右(何作庥《我国教育收入的合理水平》,载《科技导报》,1990年第6期)。

  29. 积极提升教师的社会声望 • 职业声望是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的相对地位。在典型性调查中可知,教师的典型位置低于医学界和法律界,甚至是行政管理人员,而高于其他半专业性的为个人和公众服务的职业。向往名位的人是不会进入教师行列的。绝大多数学校具有官僚阶层体系的特点,教师在这里是“工人”,但教师又保留了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权利,因此,洛蒂斯(1975)认为,教师职位具有一种“特殊的若隐若现的威望”。

  30. 职业 排列次序(1947) 排列次序(1963) 法官 1 1 医生 2.5 2 大学教授 8 8 律师 18 11 公立学校教师 36 29.5 大企业会计 29 29.5 警官 55 47 表1 美国职业声望排序表(90种职业) 资料来源:《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学苑出版社,1989年,第533页。

  31. 中国教师的地位行业比较 • 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进行了50种职业评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师排在第一位,中学教师排在第九位,小学教师排在第十九位。中学教师低于医生、自然科学家、电气工程师、社会科学家、建筑工程师、记者、作家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业而高于司初级管理干部,小学教师职业声望较低,但高于科级干部、护士、演员、办事员等职业(宣兆凯等:《职业评价的调查与研究》,载《社会》,1984年第4期)。 •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调查表明,在100种职业中,大学教授排在第1位,大学教师排在第10位,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别排在第24位和45位。

  32. 高度重视教师职业标准 • 把好教师的入门关口。“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行政法规规章先后出台,使提高教师素质有了法律依据。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从1993年的84.7%、59.5%、51.1%提高到2002年的97.4%、90.4%、72.9%。

  33. 不断完善学校人事制度 •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到广大中小学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实行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主要任务是:加强编制管理,调整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改进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实行教职工聘用(聘任)制;完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分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34. 我国现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2001年) 学校类别 教职工与学生比 高 中 城市 1:12.5 县镇 1:13 农村 1:13.5 初 中 城市 1:13.5 县镇 1:16 农村 1:18 小 学 城市 1:19 县镇 1:21 农村 1:23  注:1.“城市”指省辖市以上大中城市市区;2.“县镇”指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区。

  35. 重点关注农村教师问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到2001年,我国农村小学教师达379万多人,农村普通中学教师达164万多人。农村小学和普通中学生师比分别为22.68:1和19.90:1,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生师比偏低,表明我国教师队伍总量偏高,师资使用效益不高。过于庞大的教师队伍必然加重教育经费负担,加大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的难度。

  36. 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在减弱,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令人担忧。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偏低,2002年,农村和县镇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25.07%和40.03%,,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11.36%和17.58%。农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尤其是农村的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难以补充到合格教师,大批村级小学只好找代课教师维持运转。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在减弱,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令人担忧。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偏低,2002年,农村和县镇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25.07%和40.03%,,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11.36%和17.58%。农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尤其是农村的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难以补充到合格教师,大批村级小学只好找代课教师维持运转。

  37. 扩大开放教师市场 • 只有运用开放的教师市场,才能够对教师供求关系进行更为充分的调节,实现师资的有效配置,促进教师供求关系保持动态平衡,标志着教师教育由灵活的需求导向模式替代繁琐的供给导向模式。 • 教师市场化要素包括培养机构平等竞争、教师自主择业、学校用人自由、自主工薪标准,其开放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成熟的人才市场标志。 • 教师供求关系不仅是数量的平衡,也是结构和质量的平衡。要明确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师供求平衡,以市场机制为主调整教师供求平衡,以在职教师培养为重点调整教师供求关系平衡。

  38. 四、在教师教育创新中破解教师问题 • 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处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 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是落实教师为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的有效途径。 • 教师在职培训比职前培训更为重要。经合组织1998年对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八个国家进行考察,发现这些国家用“专业化发展”概念取代了原来的“在职教育培训”。 • ——《教育政策分析1998》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9. 教师教育的主体是政府行为 • 国际劳工组织(LLO)在其发表的1996年度报告中指出“现在公共教育服务的作用在历史上比任何时期都重要。世界经济的变化要求增加公共教育投入和更多理性以及更广泛的政府干预和资源动员,教育和培训在提高国家竞争力已成为国家政府之中心。但不幸的是,很多国家仿效美国,削减公共开支,公用事业私有化,出现了贫困加剧和收入的分配不公”。

  40. 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有效配置教师教育资源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教育的运行机制要由单纯政府行为和指令性计划转向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体行为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

  41. 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一个相对完整和稳定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即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始终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应当是灵活、开放的。

  42. 明确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 • 从独立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推进体制创新,从教师培养培训分离向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变;推进培养模式创新,从定向培养向非定向培养转变;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从直接管理、学校管理向间接管理、事业管理转变;推进教学改革,从传统内容模式向现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推进教育技术创新,从传统手段向广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转变。

  43. 以教师适应新课程为契机 • 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正在影响并消磨教师对新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1、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 2、考试评价能否相应改革? 3、家长社会是否理解支持?

  44. 4、如何处理好教案、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关系? • 5、如何实现在小班额和大班额情况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45. 6、如何处理好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发挥教师作用的关系?6、如何处理好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发挥教师作用的关系? • 7、如何处理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与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够、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缺乏“实效性”之间的矛盾? • 8、如何处理好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教师创造性地因地制宜使用教材和新课程配套资源相对不足间的矛盾……

  46. 重建教师先进文化 1、教师文化是教师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非制度化的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教师文化属于亚文化—学校文化的亚文化。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情绪表现和行为反映等,构成思想理念、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话语方式、行为模式三个层次。

  47. 先进教师文化的演进 • 教师文化是知识职业的群体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核心是共同价值观和主体精神。 • 教师角色冲突型文化: • 1、学术型和技能型的对立; • 2、专业人员和雇佣人员的对立; • 3、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对立。 • 教师文化从普遍的个人主义、派别主义、人为合作发展到自然合作和集体和状态。

  48. 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传授者向促进者的转变 从权威者向合作者的转变 从复述者向研究者转变 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 从学者向人师的转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