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 与模块测试的若干思考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 与模块测试的若干思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 钱万军 2008 年 3 月. 主要内容. 一、高中新课程为何要采用学分管理 二、如何进行学分认定 三、如何组织模块测试 四、若干思考. 一、高中新课程为何要采用学分管理. 1 、实行学分制的背景 课程结构的变化 课程多样化 课程多样化 选课制 选课制 学分管理. 2 、学分制与学分的含义

todd-hin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 与模块测试的若干思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与模块测试的若干思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 钱万军 2008年3月

  2. 主要内容 • 一、高中新课程为何要采用学分管理 • 二、如何进行学分认定 • 三、如何组织模块测试 • 四、若干思考

  3. 一、高中新课程为何要采用学分管理 1、实行学分制的背景 课程结构的变化 课程多样化 课程多样化 选课制 选课制 学分管理

  4. 2、学分制与学分的含义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进程和完成状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的管理制度。 学生完成某项科目或课程所需要的学习量,并得到合格的评价,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5. 学分的量值 1卡耐基学分:一学年(36周)修读某一科目(每周上课5节,每节以40钟为原则)至少达120小时以上。 美国俄克拉马州 1学分:1课时或一节课为50分钟,接受35课时的教学。 日本文部省 1学分:要修满110小时。 加拿大安大略省 1学分:在一个学期内每周进行50-60分钟的课堂学习和2-3个小时的课外学习。 印 度

  6. 3、实行学分制的作用与意义 • (1)满足个性发展,适应“多样化、可选择”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 (2)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提高人生规划能力。 • (3)有助于课程重建、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和实施。

  7. 高中新课程试验实施学年学分制 • ①学年学分制基本上保留原来的学习年限,保留了学年制的计划性 • ②在课程设置上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增强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 • ③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在规定学年中完成的学习量,发挥了学分制的灵活性。

  8. 学分制对学生的影响取决于选修课的设置,课程的多少与好坏直接关系学分制实施的成功与否。学分制对学生的影响取决于选修课的设置,课程的多少与好坏直接关系学分制实施的成功与否。

  9. 二、如何进行学分认定 • 1、学分认定组织管理系统

  10. 2、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11. 3、学分认定基本条件 • 学分=学习时间+过程表现+学习效果 学习时间:不少于规定学时的2/3; 过程表现:有良好的表现(依据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成果、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等); 学习效果:考试(或考查)并成绩合格。

  12. 4、学分认定要素的整合方法 • ①加权形式(最普遍) • 学习课时(10%)、学习过程中表现性评价(30%)、学业水平测试(60%) • 萧山八中 • 学习过程评价(60分,学习课时、情感态度、探究能力、作业情况、平时测验)、 模块考试成绩(40分) 衢州二中

  13. ②并重形式 深圳育才中学 对学科类学分,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要求,方可获得学分。 ①出勤占总修习课时的六分之五以上; ②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学习过程考核不低于B等(考核分为A、B、C三个等级)。 ③模块考试成绩在及格以上。

  14. 要素整合的要点: • 1、模块测试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唯一标准 ,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 2、要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富有特色的学分认定标准。 • 语文诵读,英语口语,理化生实验、小发明、小制作,政史地小论文等内容,可作为学科附加考核内容。 • 3、要注意挖掘学分的管理功能 4、必须按模块认定学分,不能按学科期末考试、多模块统一认定 • 3、简便易行。

  15. 5、学分认定与评价多元化问题 “过程表现”规定: “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成果、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等”方面“有良好的表现” • 建议采用多元评价的形式,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综合评定。

  16. 方法 1、细化分解“过程表现”的要求 2、每个模块学习结束,组织自评与互评。 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 3、任课老师汇总学生自评互评情况,结合自己的评价,评定过程表现的等级或分数。 “从多”、“从高”、“三者相等取其中”原则

  17. 三、如何组织模块测试 • 1、模块测试的性质与命题要求 • 模块测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水平性测试。 • 应以《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作为命题依据 • 难度应控制在0.75—0.8之间 • 应以本校教学实际和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水准来命题 • 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能一味模仿高考 • 注意命题规范

  18. 有118份约占65.9%的试卷是符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有61份约占34.1%试卷将“发展要求”作为考试要求。有118份约占65.9%的试卷是符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有61份约占34.1%试卷将“发展要求”作为考试要求。 • 在数学和物理学科模块测试试卷中,符合“基本要求”的试卷仅为9份,而符合“发展要求”的试卷竟达到37份,约占80.4%. • 学分认定与模块测试的调研报告

  19. 有35份约占19.6%的试卷相当于高考水平,有42份约占23.5%的试卷相当会考水平,有91份约占50.8%的试卷相当于期中、期末考试水平,仅14份试卷相当于单元测验水平。有35份约占19.6%的试卷相当于高考水平,有42份约占23.5%的试卷相当会考水平,有91份约占50.8%的试卷相当于期中、期末考试水平,仅14份试卷相当于单元测验水平。 • 学分认定与模块测试的调研报告

  20. 2、模块测试的组织 • 命题:应由教研组负责 • 施考:不一定参照大规模考试,单人单桌,按年级停课考试 • 是否保留期中、期未考试? • 阅卷:由学科组或年级组负责

  21. 3、模块测试成绩呈现方式 • 多数学校学分认定采用加权形式,采用分数制较为适宜。但学分的管理功能弱化。 • 少数学校虽采用加权形式,但同时引入第级制,这对于拓展模块考试的功能,发挥考试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教师评价,具有较大意义。

  22. 四、若干思考 • 1、必须澄清的几个误区 • (1)将学分认定视作学业评价形式 • 学分不是学业评价,而是学习的量值。学分制不是评价制度,而是课程管理制度。 • (2)将学分作为毕业的唯一条件。 • (3)认为实行学分管理意义不大。

  23. 学分管理是学生毕业的一个基础要求,学分修满只代表着该生具备了高中毕业的基础。学分管理既记录了修学的路径,也记录了学习的量,是一个过程性的记录与描述。学分管理是学生毕业的一个基础要求,学分修满只代表着该生具备了高中毕业的基础。学分管理既记录了修学的路径,也记录了学习的量,是一个过程性的记录与描述。 • 教育部基教司高中处处长 刘月霞

  24. 学分与毕业的关系 规定普通高中毕业生所达到的最低学分要求目的: 便于学校课程管理的操作 明确普通高中阶段的共同的教育质量

  25. 各地高中毕业要求的规定 (1)修得规定的学分数,就准许学生毕业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

  26. (2)规定学分+统一考试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高中学生毕业要求: ①在9到12年级修完至少24学分或国际文凭课程。 ②中学能力测试(High School Competency Test,HSCT)。

  27. (3)按毕业生不同出路规定相应的要求

  28. 我省普通高中毕业条件 (1)具有普高(含综合高中普通班)学籍; (2)品行端正,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高中学习期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且总学分达到144以上(其中,必修不少于110学分、选修ⅠA不少于16学分、选修ⅠB不少于12学分、选修II不少于6学分); (4)高中会考不合格的科目不超过一门; (5)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四个测评项目中,不合格的项目不超过一项。

  29. 2、关注学时记录与过程表现评价。 • 问题:重考试轻过程,将模块测试看得过重,而对学时、过程表现的评价不够重视,走形式,权重比例过小 。 • 学分认定作为课程管理,重在对学生修习过程和状态的记录,特别是像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文理分班后的分科课程。

  30. 3、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学分认定基本条件的整合问题3、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学分认定基本条件的整合问题 • 加权形式简便易行,关键是如何给每个要素确定权重,使它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更能发挥课程管理功能,更能引导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 建议:(1)模块考试权重不能过高。 • (2)不同课程模块加权权重可以不一样。 • (3)加权方式应简便易懂,不宜过于繁琐复杂

  31. 4、正确处理好期中、期末考试与模块测试的关系4、正确处理好期中、期末考试与模块测试的关系 • 按照学分认定办法规定,学分认定必须分模块进行,学完一个模块必须安排一次模块测试。 • 问题:(1)期中考试与模块测试刚好叠加在一起 ,以期中考试替代模块测试 • (2)将一个半模块或两个模块合在一起在期末组织考试作为模块测试

  32. 建议: •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旦新课程的要求与旧的教学管理制度相冲突,必须改革旧的教学管理制度,而不是让新课程去适应旧的教学管理制度。 • 建议学校应改革原有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

  33. 5、慎用奖励学分 • 个别学校增设了附加学分,奖励各学科竞赛获奖者,这种做法值得探讨 • 奖励学分是高校绩点学分制的做法,高中新课程的学分认定不是绩点学分制,实际上是一种学年学分制。 • 建议将学生获奖列入学生模块修习的过程表现范围,不能单凭获奖就给予学分奖励

  34. 欢迎访问浙江教研网 http://www.zjjys.org/ 欢迎到教学质量评价博客来 http://blog.cersp.com/userlog/8815/index.shtml 联系电话:0571-88855532 13606800176

  35. 相互学习 共同研究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