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3

台灣天氣與氣候現象概述

台灣天氣與氣候現象概述. 王世堅 中央氣象局. 內容. 基本天氣系統介紹 台灣地區四季成因及常見天氣 型態 常見的氣象用語 認識颱風 颱風的災害與防護. 基本天氣系統介紹. 氣團 高氣壓 低氣壓一族 鋒面一族 雲和雨 認識霧 龍捲風 冰雹. 氣團. 定義 地球表面上在整個水平方向、同一高度各點具有相近之物理性質如溫度、濕度之廣大空氣體稱之為氣團 。. 相近之溫度、溼度、密度等. 高氣壓 H ( 北半球 ). 特性 1. 順時鐘 2. 外流 3. 下沉運動. 低氣壓 ( 北半球 ).

tom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天氣與氣候現象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天氣與氣候現象概述 王世堅 中央氣象局

  2. 內容 • 基本天氣系統介紹 • 台灣地區四季成因及常見天氣 型態 • 常見的氣象用語 • 認識颱風 • 颱風的災害與防護

  3. 基本天氣系統介紹 • 氣團 • 高氣壓 • 低氣壓一族 • 鋒面一族 • 雲和雨 • 認識霧 • 龍捲風 • 冰雹

  4. 氣團 • 定義 地球表面上在整個水平方向、同一高度各點具有相近之物理性質如溫度、濕度之廣大空氣體稱之為氣團。 相近之溫度、溼度、密度等

  5. 高氣壓 H(北半球) • 特性 1.順時鐘 2.外流 3.下沉運動

  6. 低氣壓(北半球) • 特性 1.逆時鐘 2.內流 3.上升運動

  7. 低氣壓一族 L TD 颱風 • 低氣壓--- L • 熱帶性低氣壓---TD 輕度颱風--62~117公里/小時 中度颱風 --118~183公里/小時 強烈颱風--184以上公里/小時

  8. 鋒面一族 • 冷鋒 冷氣團推著暖氣團走 • 暖鋒 暖氣團推著冷氣團走 • 滯留鋒 冷暖氣團僵持不下 ※鋒面過境伴隨之天氣現象 降雨、陣風、閃電、打雷、冰雹、龍捲風 、下爆氣流、風變

  9. 冷鋒 L H 暖鋒 大陸高氣壓 H 冷鋒 太平洋高氣壓

  10. 暖鋒 L H 大陸高氣壓 H 暖鋒 太平洋高氣壓

  11. 滯留鋒 L H 暖鋒 大陸高氣壓 H 滯留鋒 太平洋高氣壓

  12. 雲和雨

  13. 大氣之水氣循環

  14. 什麼是雲? 1.雲是由水滴或冰晶形成,亦透過雲的變化彰 顯出大氣的運動。 2.小水滴形成需要有凝結核(condensation nuclei),凝結核的大小約0.1~0.2μm,如海 鹽、灰塵 3.水滴可在數分鐘之內成長1012倍,所以小水滴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成長形成2000μm的雨滴 4.一旦空氣中的水氣凝結成小水滴,或進一步凝結成冰晶,就形成所謂的「雲」。

  15. 形成雲的方式 (1)增加水氣含量,(2)降低溫度,或兩者同時進行的方式使空氣中的水氣達到飽和,甚至超飽和 當水氣達飽和並伴隨空氣上升運動形成雲時,若大氣處在較穩定的狀態時形成的多屬層狀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層雲);相對在大氣處在較不穩定的中發展而成的多屬積狀雲(卷積雲、高積雲、積雨雲、積雲)。

  16. 造成空氣上升運動的機制 (a)熱對流(約為5公里)(b)受地型抬升(約為150公里)(c)低層空氣輻合(converge)(約為500公里)(d)冷暖空氣交界處或稱鋒面(約為1500公里)

  17. 如何成雲致雨? 雲滴成長到一定大小,就無法在天空停留(視當時大氣狀態的浮力而定),而會降落地面產生降水(precipitation)。下降的水滴,若要到達地面形成降水,其基本條件必須()下降速度夠快,()水滴夠大,才能在到達地面前不會被蒸發殆盡,兩條件是相輔相成的。但水滴光依賴凝結過程是很難迅速成長,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相互碰撞結合;而大水滴下降速度大於小水滴,因此大水滴在下降過程可以藉由吞併小水滴而成長。

  18. 雲形成過程不同,造成降水型態不同 暖雲(雲頂溫度>0℃)較不易造成降水,若有降水發生多為毛毛雨,因為暖雲內之水滴太小,幾乎懸浮在空中,而水滴下降時,周圍的空氣溫度漸漸上升,常被蒸發。 冷雲(雲頂溫度<0℃)則因雲中有過冷水滴與冰晶並存,在同一溫度,冰面的飽和水氣低於水面的飽和水氣,因此空氣中的水氣不斷凝結,而水滴因水氣量未飽和而繼續蒸發,結果冰晶愈大,水滴愈小。冰晶在下降過程中,又因下降速度大於小水滴,沿途可以併吞過冷水滴而迅速成長,因此若在劇烈對流中,甚至可以降下冰雹。

  19. 水的相變化-雲與雨 晴天最常看到的是卷雲類和積雲。卷雲是出現在最高層的雲,特徵是藍天中,散佈著很多細小的白色絹絲狀雲,像羽毛。而積雲是最靠近地表團狀的雲,在晴朗的藍天中浮游,很像一堆堆的棉花或花椰菜,其雲底是平的。 陰天的雲,大都是霧狀的層雲或略微透光之層積雲,經常佈滿整個天空。 雨天的雲,或是一種遮天蔽日的雨層雲,會帶來大量的雨水、降雨時程較長、面積較廣;或是常會帶來雷陣雨的積雨雲,其由積雲向上發展而成的雲,頂部因含冰晶並受陽光照射而呈白色,底部的顏色則因蔽日而呈稍微灰暗,常會伴隨閃電、雷聲和驟雨,偶爾也有機會降下冰雹,但降雨時程相對較短、且範圍屬較局部性。

  20. 讓我們看雲去

  21. 雲的分類 • 雲族: • 高雲族:卷雲、卷積雲、卷層雲為主。 • 中雲族:以高積雲為準,高層雲通常居於中層,但常伸展至較高層次,雨層雲亦常發現於中層,但常伸展至其他層次。 • 低層族:以層積雲及層雲為主,積雲及積雨雲之雲底多在低層,但其垂直伸展常極旺盛,雲頂每可伸至中層或高層。 • 雲屬 • 卷雲(Ci)、卷積雲(Cc)、卷層雲(Cs) • 高積雲(Ac)、高層雲(As)、雨層雲(Ns) • 層積雲(Sc)、層雲(St) • 積雲(Cu)、積雨雲(Cb) • 雲類 • 各雲屬中,常發現形狀特殊及其內部結構異於通常者,因此又分為若干類,以便識別。 • 例如莢狀類、層狀、堡狀、絮狀、纖維狀、霧狀…

  22. 雲族 雲屬 一般雲底高度 廣範圍雲底高及備註 低 雲 族 層雲 層積雲 積雲 積雨雲 地面- 600(公尺) 300-1350 300-1500 600-1500 地面-1200(公尺) 300-2000 300-2000 300-2000 中 雲 族 雨層雲 高層雲 高積雲 地面-3000 2000-6000 為綜觀氣象之目的,雨層雲可考慮歸入中雲族,雖然它可伸展到各層次。 高層雲變薄雲底下降而成為雨層雲。 高 雲 族 卷雲 卷層雲 卷積雲 6000-12000 在冬天消散之積雨雲變成之卷雲,其雲底可能低於六公里。 卷層雲可能發展成高層雲 各雲族之雲底高度

  23. 十大雲屬-低雲 層雲(St) 層積雲(Sc) 雨層雲(Ns)

  24. 層雲 • 大體呈灰色之雲,雲底頗為一致,可降毛毛雨、冰針或霙(米雪),自層雲窺視太陽時,其輪廓清晰可見。層雲不能有日、月暈現象,除非雲中溫度極低時始能見暈。 • 層雲通常由小水滴組成,溫度甚低時則可成為冰晶。 • 層雲甚濃密時常包含毛雨水滴,有時可有冰針或霙。 • 最常見之層雲為霧狀,呈均勻之灰色,雲底甚低常可掩沒小山丘或高建築物,甚而及地。

  25. 霧狀層雲

  26. 層雲

  27. 積雲 • 孤立之雲,大體濃密且輪廓顯明,垂直伸展如山丘,其圓形或塔狀雲頂常類似花椰菜。被日光照射部分大都明亮,雲底則較黑暗並近扁平,有時積雲亦有破碎者。 • 積雲之組成以小水滴為主,冰晶則形成於0℃以下部分。 • 積雲可同時發生並垂直發展。其垂直伸展可能甚小,視之似為平展,亦可為中度伸展而頂端有小突起及隆起,或者垂直伸展甚盛,頂部拱起如花椰菜,通常以中度垂直發展者為多。 • 有時排列成行,幾與風向平行,稱為雲街。垂直伸展強盛之大塊積雲可產生降水,在熱帶,此種雲常致大量陣雨。 • 積雲亦常有極破碎之邊緣,且變化甚為迅速。

  28. Cumulus 積雲(Cu)

  29. 淡積雲 • 個體不大,輪廓清晰,底部平坦,頂部呈圓弧形凸起,狀如饅頭,其厚度小于水平寬度。

  30. 中度積雲

  31. 積雲碎狀

  32. 中度.碎狀積雲

  33. 濃積雲 • 個體高大,輪廓清晰,底部平而暗,頂部圓弧狀重疊,似花椰菜,其厚度超過水平寬度。

  34. 成列高聳積雲

  35. 層積雲 • 灰或微白、或灰色與微白兼具,成塊、成片或成層,幾乎都有陰暗部分。排列如棋盤,圓塊或滾軸狀,均無纖維結構(雨旛除外),有時各雲併合連接,有時呈分離狀態。大部分為排列有序之雲塊,其視幅大於5度。 • 最常見之層積雲為由小雲塊排列成片成層,與高積雲相似,但其高度較低而雲塊較大。 • 層積雲塊個體大小,厚薄及形狀變化甚多,有時排列成平行之滾軸狀,各滾軸彼此分離。有時,形成一單獨之滾軸雲,層積雲亦常同時發生於二層以上之不同高度。 • 層積雲偶亦有成伸長之透鏡或杏仁狀,輪廓分明。亦有形如若干小圓形砲塔狀,自一共同平底隆起。 • 薄層積雲有時可透光而能判別太陽位置,但多數均可掩蔽陽光。 • 層積雲底常有雲塊突出而雲底凹凸不平。 • 層積雲可有降水,但均較弱,降水形式有雨、雪或霰。

  36. 層積雲

  37. 層積雲

  38. 層狀半透光漏光層積雲

  39. 蔽光層積雲 • 雲塊較厚﹔顯暗灰色,雲塊間無縫隙,常密集成層,布滿全天,底部有明顯的波狀起伏。

  40. Cumulonimbus積雨雲(Cb) • 濃厚龐大之雲,垂直伸展甚盛,形如大山或巨塔,通常雲頂至少有一部分平滑,或呈纖維狀或具有條紋,且常有部分平展成鐵砧形,或一大片羽毛狀,雲底之下經常極為黑暗,時常帶有與主雲相連或不相連之破碎低雲,降水時呈旛狀。 • 積雨雲由小水滴及冰晶所組成,上部尤多冰晶。亦含有大雨滴,並常有雪片、霰、冰粒或雹,而水滴常可能為過冷卻者。 • 積雨雲之水平及垂直伸展均甚大,須在距雲相當距離外,方可見雲之整體,當積雲發展成積雨雲之初步,雲頂常呈圓形突起,而雲之上部則漸失卻顯明之輪廓。稍後,上部完全變成纖維狀或條紋之雲塊,形如鐵砧。

  41. 積雨雲

  42. 禿狀積雨雲

  43. 降水性禿狀積雲

  44. 禿狀積雲 暴風雨

  45. 認識霧

  46. 霧的定義與成因 • 霧是由一種肉眼不易分辨,極細微而密集的水滴所組成。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定義,水平方向之能見度必須不足一公里,才可認定為有霧發生,此時,相對溼度接近100%,空氣幾達飽和狀態。 通常人們對霧和雲的區別不太清楚,以最通俗的比喻,雲是出現在天空,而霧是發生在近地面,所以霧也可以說是發生在地面上的雲。其形成的原因,都是因為潮溼空氣的溫度降低達到露點溫度,或空氣內水氣增加而達到飽和,使水氣凝結成小水滴,或者是由兩種原因同時發生所引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