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病理教研室 马 光. 学习要点. 1. 掌握脱水、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 2. 掌握脱水的类型、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3. 掌握水肿的发生机制。 4. 熟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原因及对机体影响。 5. 熟悉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6. 了解各型脱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防治原则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概述 水、钠的正常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体液容量与分布受性别、年龄、体型胖瘦(肥胖人体液含量少)等影响。. 二、水、钠的正常功能. 水的功能 : 反应场所 良好溶剂 调节体温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病理教研室 马 光

  2. 学习要点 1. 掌握脱水、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 2. 掌握脱水的类型、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3. 掌握水肿的发生机制。 4. 熟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原因及对机体影响。 5. 熟悉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6. 了解各型脱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防治原则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3. 概述 水、钠的正常代谢

  4.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体液容量与分布受性别、年龄、体型胖瘦(肥胖人体液含量少)等影响。

  5. 二、水、钠的正常功能 水的功能: 反应场所 良好溶剂 调节体温 润滑作用 结合水 • 钠的功能: • 维持渗透压 • 维持酸碱平衡 • 维持静息电位 • 参与动作电位 • 参与新陈代谢

  6. (一)水钠平衡、液体的分布与电解质成分 进 饮水 1200ml/天 代谢水 300ml 出 食物水 1000ml/天 Na+ 呼吸蒸发 350ml/天 尿 1500 ml/天 Na+ 皮肤 蒸发 500ml/天 Na+ 水钠摄入=水钠排出 粪便 排出 150ml/天

  7. 15% Na+ Cl- HCO3 - 外 胞 40% K+ HPO42- 血 5% 液 第三间隙液

  8. (二)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1.循环血量 1)RAAS激活ALd肾小管重吸收NaCl 2)容量感受器受刺激ADH 集合管水通道插入肾小管重吸收水 3)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刺激ADH  4)心房利钠肽(ANP) 反之,则反

  9. 2. 血浆渗透压 1)口渴 2) ADH 反之,则反

  10.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11.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一、脱水 1. 低渗性脱水 2. 高渗性脱水 3. 等渗性脱水 二、水中毒

  12. 一、脱水 (一)低渗性脱水 特点: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Osm/L,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稍增多。

  13. 1. 原因与机制 (1)肾外丢失 1)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 :最常见 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 如大量胸水或腹水形成时。 3)经皮肤失液:大量出汗 4)大面积烧伤: 大量血浆渗出导致体液丢失而只补充水

  14. (2)经肾丢失 ① 水肿患者长期连续使用排钠性利尿剂; ②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 ③ 在所谓“失盐性肾炎”的患者,由于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醛固酮的反应性降低,对钠重吸收障碍; ④ Addison病时,只补充水分而忽略了补钠盐,就可能引起低渗性脱水。

  15. 2. 对机体的影响 1) ADH  尿多、比重低 2)口不渴 3)组织间液 脱水征 4)细胞水肿 5)休克 6)晚期严重患者,血容量  ADH   口渴 7)尿钠:经肾失钠,尿钠>20 mmol/L 肾外失钠,尿钠<10 mmol/L

  16. 3. 低渗性脱水的分型 轻度:缺NaCl 0.5g/kg 中度:缺NaCl 0.5~0.75g/kg 重度:缺NaCl 0.75~1.25g/kg 重度患者常发生急性循环障碍,甚至休克,早期尿量不少,以后可出现少尿,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皮肤弹性差,明显脱水外貌,表情淡漠,严重时发生昏迷,常可导致死亡。

  17. 4.防治原则 1) 积极防治原发病,抢救休克。 2)原则上应补充等渗或高渗盐水以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 3)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增加葡萄糖溶液,并防止机体继续丢失水分。

  18. (二)高渗性脱水 特点: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l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及细胞内、外液均减少,细胞内液减少更明显。

  19. 1. 原因与机制 (1)饮水不足 ①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 ②不能饮水:如频繁呕吐、昏迷的病人等; ③渴感障碍:如有些脑部病变可损害渴觉中枢,有些脑血管意外的老年病人也可发生渴感障碍。

  20. (2)失水过多 1)单纯失水 ① 经肺失水; ② 经皮肤失水; ③ 经肾失水:因ADH产生和释放不足,或因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而引起尿崩症时,肾脏可排出大量水分。 2)失水大于失钠 ① 胃肠道失液; ② 大量出汗; ③ 经肾丧失低渗尿:如反复静脉内输注甘露醇、尿素、高渗葡萄糖等时,可引起渗透性利尿,排水多于排钠。

  21. 2. 对机体的影响 1) ADH 尿少、比重高 2)口渴 3)细胞脱水脱水热 4)组织间液脱水征 5)严重晚期休克 6)尿钠:早期轻症患者,尿钠可偏高 晚期严重患者,尿钠 

  22. 3. 高渗性脱水的分型 轻度:缺水量占体重2~4% 中度:缺水量占体重4~6% 重度:缺水量占体重 >6%

  23. 4. 防治原则 1)首先防治原发病; 2)静脉给以5%葡萄糖溶液或口服淡水以补充水分; 3)因仍有失钠,固还应补充一定量的含钠溶液。

  24. (三)等渗性脱水 特点: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血钠浓度仍维持在130~145mmol/L、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mOsm/L、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细胞内液不变或稍减少。

  25. 1. 原因与机制 任何等渗体液大量丢失所造成的脱水,在短期内均属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①麻痹性肠梗阻时,大量体液潴留于肠腔内; ②大量抽放胸、腹水;大面积烧伤;大量呕吐、腹泻或胃、肠引流后; ③新生儿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幽门狭窄,胎粪肠梗阻或胃肠瘘管等所引起的消化液丧失。

  26. 2. 对机体的影响 ⑴ 口渴、少尿、口腔粘膜干燥 ⑵ 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 ⑶ 严重者也可发生休克

  27. 3. 防治原则 1)首先防治原发病; 2)输注低渗的氯化钠溶液,其渗透压约为等渗溶液渗透压的1/2~2/3为宜。

  28. 三种不同类型脱水的比较

  29. 练习题 张 丽 女 35岁 主 诉:腹痛、呕吐二天 现病史:二天前突然腹痛、反复呕吐、疲乏、 头晕、手足麻木。 治 疗:经静脉滴注 10%葡萄糖液。 体检: BP:110/80 mmHg , P: 86次/分 腹压痛,有包块,肠鸣音亢进 化验:血清钠: 128 mmol/L, 钾: 3.4 mmol/L 您认为患者属什么类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如何处理?

  30. 二、水中毒 定义:当给ADH分泌过多或肾脏排水功能低下的患者输入过多的水分时,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并伴有包括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即水中毒。 特点:稀释性低钠血症,血清钠<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Osm/L及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均增多。

  31. 1. 原因与机制 (l)ADH分泌过多: 1)ADH分泌失调综合征:①恶性肿瘤; 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③肺疾患:如肺炎、肺结核等。 2)药物:异丙肾上腺素、吗啡等。 3)各种原因所致的应激:手术、创伤等。4)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如休克。 (2) 肾排水功能障碍:见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和严重心力衰竭或肝硬化等。 (3)低渗性脱水晚期:由于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可造成细胞内水肿,如此时输入大量水分就可引起水中毒。

  32. 2. 对机体的影响 (1)细胞水肿: 水中毒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分向渗透压相对高的细胞内转移而引起细胞水肿。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如凝视、失语、精神错乱、定向失常、嗜睡、烦躁等,并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严重者可因发生脑疝而致呼吸、心跳骤停。

  33. 3. 防治原则 • 防治原发病。 • 严格控制进水量,轻症患者在暂停给水后即可自行恢复。 • 促进体内水分排出,减轻脑细胞水肿。 对急性重症水中毒患者,应立即静脉内输入甘露醇、山梨醇等渗透性利尿剂或呋塞米等强利尿剂,也可给3%~5%氯化钠溶液,迅速缓解体液的低渗状态。

  34. 第二节 钾 代 谢 紊 乱

  35. 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 •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 维持细胞静息膜电位 • 参与动作电位形成 • 参与新陈代谢

  36. 钾代谢紊乱主要是指细胞外液钾离子含量异常,分为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钾代谢紊乱主要是指细胞外液钾离子含量异常,分为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钾平衡 :正常成人体内含钾总量为50~55 mmol/kg体重。仅总钾量的2%左右存在于细胞外液中,98%左右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内钾浓度高达160 mmol/kg水,是细胞内最主要的阳离子。而血清钾平均浓度为3.5~5.5 mmol/L。

  37. 一、低钾血症(hypokalemia) 定义: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1/L称为低钾血症(hypokalemia)。 特点:除体内钾分布异常外,血清钾浓度减少常同时有机体总钾含量缺乏。

  38. (一) 原因与机制 1. 钾摄入不足见于长期不能进食(如消化道梗阻、昏迷及手术后长期禁食)的患者。 2. 钾丢失过多 (1)经胃肠道失钾:大量消化液丧失是低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见于频繁呕吐、腹泻、大量胃肠吸引及肠瘘;滥用灌肠剂或缓泻剂。 (2)经肾脏失钾:经肾失钾原因较多,见于①使用某些利尿剂;②醛固酮分泌过多;③镁缺失; ④肾小管性酸中毒。(3)经皮肤丢钾:大量出汗亦可引起低钾血症。

  39. 3. 跨细胞分布异常因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低钾血症,但体内总钾量未变,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①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②糖原合成增强; ③急性碱中毒; ④β-肾上腺素受体活性增强; ⑤钡中毒。

  40. (二) 对机体的影响 1. 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神经肌肉症状是低钾血症的突出表现。 (1)骨 骼 肌 肌无力→弛缓性麻痹 a. 血清钾浓度为2.5~3.5mmol/L 时: 四肢软弱无力。 b. 血清钾浓度 < 2.5mmol/L时: 软瘫、严重者呼吸肌麻痹。

  41. 严重低钾血症: 静息电位降至-50 ~ -55mv→不能形成动作电位。

  42. (2) 胃肠道平滑肌 肌无力→ 麻痹 肌细胞兴奋性↓(超极化阻滞) 肠道运动↓ 肠麻痹、 麻痹性肠梗阻

  43. 心律失常 2. 对心肌的影响 ① 心肌兴奋性 ② 传导性 ③ 自律性 ④ 收缩性改变  窦性心动过速;  房性及室性早搏;  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 室颤。

  44. A. 兴奋性 低钾血症 心肌细胞膜对K+通透性↓ 细胞内K+外流↓ 静息膜电位↓ 静息膜电位与阈电位距离↓ 心肌兴奋性↑

  45. B. 传导性 静息膜电位↓ 0期去极化速度↓幅度↓ 传导性↓

  46. C. 自律性 达最大复极电位后,细胞内钾外流比正常慢,而Na+内流相对加速 低 钾 血 症 心肌细胞膜对K+通透性↓ 自 律 性

  47. D. 收缩性 (1) 低钾血症 K+对Ca2+流入细胞抑制↓ 复极化Ⅱ期Ca2+内流加速 心肌收缩性↑

  48. 慢性或严重低钾血症 (2) 心肌代谢障碍 心肌细胞变性、坏死、ATP产生利用障碍 心肌收缩性↓

  49. 3. 对肾的影响 (1)功能变化: ① 尿浓缩功能障碍; ② 肾小管上皮细胞NH3生成增加,近端小管对HCO3-重吸收增强。 (2)形态结构的变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此外,还可见到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或扩张。

  50. 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低钾血症时,脑细胞糖代谢障碍和能力生成减少,引起脑细胞功能障碍: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反应淡漠、嗜睡、甚至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昏迷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