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6

第 5 章 習題

第 5 章 習題. 一、選擇題 ( )1.「 織女星距離我們 26 光年」,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A) 織女星與地球的距離比銀河系直徑還大 (B) 織女星的體積是地球的 26 倍 (C) 光從織女星傳至地球要 26 年的時間 (D) 織女星是在 26 年前才被發現. C. B. ( )2. 承上題,若今天晚上天氣晴朗能看到織女星,那麼請問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時候的織女星? (A) 就是現在的織女星 (B) 是26年前的織女星 (C) 剛誕生的織女星 (D) 是26年後的織女星

to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5 章 習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5 章 習題 一、選擇題 ( )1.「織女星距離我們26光年」,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A)織女星與地球的距離比銀河系直徑還大 (B)織女星的體積是地球的26倍 (C)光從織女星傳至地球要26年的時間 (D)織女星是在26年前才被發現 C

  2. B ( )2.承上題,若今天晚上天氣晴朗能看到織女星,那麼請問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時候的織女星? (A)就是現在的織女星 (B)是26年前的織女星 (C)剛誕生的織女星 (D)是26年後的織女星 ( )3.在類地行星中,距離太陽由近到遠依次為何?(甲)火星、 (乙)金星、(丙)水星、(丁)地球 (A)丁乙丙甲 (B)乙丁丙甲 (C)乙丁甲丙 (D)丙乙丁甲 D

  3. ( )4.在星體的分類中,太陽是屬於: (A)星系 (B)恆星 (C)衛星 (D)行星 ( )5.有關於銀河系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銀河系中的天體都以太陽系為中心,繞著 太陽旋轉 (B)銀河系只不過是宇宙中數百億個星系之一 (C)太陽是銀河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 (D)銀河系的外形如同一顆球體 ( )6.下列何者既不屬於類地行星,也不屬於類木行星呢? (A)金星 (B)土星 (C)冥王星 (D)海王星 B B C

  4. )7.有關太陽系外圍類木行星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體積較類地行星大 (B)星球的組成物質以岩石和金屬為主 (C)星球由密度較大的物質組成 (D)為固體星球 ( )8.太陽系中的太陽及其他星體大約於何時生成? (A) 35 億年前 (B) 46 億年前 (C) 6千5百萬年前 (D) 6 億年前 A B

  5. C ( )9.請比較下列距離的大小,其關係應為何者? (甲) 1光年、(乙) 1公里、(丙) 繞行地球七圈半的距離。 (A)丙>乙>甲 (B)甲>乙>丙 (C)甲>丙>乙 (D)丙>甲>乙 ( )10.「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這句話的 意思為何? (A)天狼星的體積是最大的 (B)天狼星看起來最亮 (C)天狼星距地球最近 (D)天狼星放出的能量最多 B

  6. ( )11.地球上晝夜變化的主要原因為何?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月球自轉 (D)月球公轉 ( )12.地球上會有四季變化的主要原因為何? (A)地球自轉 (B)太陽本身的溫度會有變化 (C)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遠近 (D)地球的自轉軸傾斜23.5度,使得太陽 對地球照射的角度有所改變 A D

  7. )13.若地球自轉軸垂直於公轉平面,地球的晝夜變化會產生什麼改變? (A)每個地方都變為晝短夜長 (B)每個地方都變為晝長夜短 (C)每個地方都是晝夜等長 (D)維持現狀沒有改變 ( )14.從北極上空俯瞰,地球的自轉方向為何? (A)由東向西順時針旋轉 (B)由東向西逆時針旋轉 (C)由西向東順時針旋轉 (D)由西向東逆時針旋轉 C D

  8. )15.當我們在地球上仰望天空,所看見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天空的升落情形為何? (A)東升東落 (B)東升西落 (C)西升東落 (D)西升西落 ( )16.當太陽光線直射北半球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臺灣正值夏天 (B)澳洲是 12 月 (C)在南極整天看不到陽光 (D)北極會產生永晝現象 B B

  9. )17.在地球上看到月相由缺到圓,又回復到缺完成一次循環,在天體運行上代表什麼意義? (A)月球公轉一周 (B)地球自轉一周 (C)地球公轉一周 (D)太陽自轉一周 ( )18.有關月相敘述,下列何項錯誤? (A)朔所在的那一天,約是農曆的每月初一 (B)新月時,月球恰好運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 (C)農曆的每月初一都會發生月食現象,因為 它的黑暗面朝著地球 (D)發生日食的時間大致上會在農曆初一出現 A C

  10. )19.當地球恰位於月球與太陽之間時,為何太陽光沒有被地球擋住,而在地球上的人仍可以看到滿月? (A)因為地球太小無法擋住月球 (B)因為月球的軌道面與地球公轉平面並非 重合 (C)因為地球大氣層反射太陽光到月球上 (D)因為月球離地球遠,地球無法遮住陽光 B

  11. ( )20.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年 (B)地球公轉一周為一天 (C)月球自轉一周為一小時 (D)月球公轉一周約為農曆一個月 ( )21.月食發生時 ,是因為下列何種情況? (A)月球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域 (B)月球在太陽和地球的中間,所以月球被 遮住了 (C)月球進入太陽的影子區域 (D)太陽擋住了月球 D A

  12. A ( )22.下列哪種節日最可能看到日食現象的產生?(A)大年初一 (B)元宵節 (C)端午節 (D)中秋節 ( )23.海水的潮汐現象,主要是什麼力量造成?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洋流流動 (D)月亮的引力 D

  13. )24.某日,小明全家要到淡水的紅樹林,觀察退潮時招潮蟹、彈塗魚等生物的活動情形。從報上得知當日潮汐預報,如下表,小明應選在下列哪一個時間到達比較適合? (A)凌晨一時 (B)上午十時 (C)下午一時 (D)下午四時 D

  14. 二、題組 1.試由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甲位置節氣為__, 此時太陽直射________ (2)圖中乙位置節氣為__, 此時太陽直射________ (3)圖中丙位置節氣為__, 此時太陽直射________ 夏至 北回歸線 冬至 南回歸線 秋分 赤道

  15. 2.下圖為某日陽光照射地球的圖,試回答下列問題:2.下圖為某日陽光照射地球的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1)這天地球的節氣應為______。 (2)這天臺灣的晝夜長短比較,應為______。 (3)這天臺灣 嘉義地區正午時的太陽位置約在人的 頭頂______方;此時所造成的人影長度為 ______(填最長或最短)。 夏至 晝長夜短 正上 最短

  16. 3.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相對位置示意圖如右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3.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相對位置示意圖如右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 )(1)過年除夕夜團聚吃年 夜飯,當天月球的位 置大約是在圖中的: (A) A 位置 (B) B 位置 (C) C 位置 (D) D 位置 ( )(2)中秋節晚上一起觀賞月亮,當天月球的 位置大約是在圖中的哪個位置? (A) A 位置 (B) B 位置 (C) C 位置 (D) D 位置 A C

  17. A ( )(3)在中秋節當天不可能有下列哪一種天文現象? (A)日食 (B)月食 (C)滿月 (D)月球被烏雲遮蔽

  18. 4.美國太空總署成功將兩輛火星探測車(精神號與機會號),分別於2004年1月3日及2004年1月25日登陸火星的表面,並傳回來大批的火星影像,著手進行各項分析實驗工作。其中精神號的主要工作項目除了傳回高解析度的火星影像外,並能夠透過精密的儀器分析火星岩石與土壤的結構,並尋找是否有水以及生命的痕跡。而機會號則著重於觀察火星上的礦物成分,以期證實火星形成早期曾經存有高溫熱水的假設。請回答下列問題:4.美國太空總署成功將兩輛火星探測車(精神號與機會號),分別於2004年1月3日及2004年1月25日登陸火星的表面,並傳回來大批的火星影像,著手進行各項分析實驗工作。其中精神號的主要工作項目除了傳回高解析度的火星影像外,並能夠透過精密的儀器分析火星岩石與土壤的結構,並尋找是否有水以及生命的痕跡。而機會號則著重於觀察火星上的礦物成分,以期證實火星形成早期曾經存有高溫熱水的假設。請回答下列問題:

  19. )(1)液態水的存在是生物生存的重要關鍵,也是火星探測的重點工作項目,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地球上有液態水的存在,原因之一是地 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 (B)火星表面的溫度太低,因此目前在其表 面沒有液態水的存在 (C)火星和地球一樣具有以氮氣及氧氣為主 的大氣 (D)火星是類地行星之一,具有岩石外殼 C

  20. ( )(2)有關於火星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有時在晴朗的夜空中,能夠看得到紅色 的火星,可知火星是能夠自行發光的恆 星 (B)火星繞行太陽運行的原因是因為受到太 陽吸引力的影響 (C)火星與木星之間有許多小行星,其組成 以氣體及冰雪為主 (D)若在火星的探測中,發現液態水曾經存 在的證據,我們就可以說火星上一定有 生命的存在 B

  21. 三、填充題 1.地球本身會繞著_____ 不停地旋轉,這個現象稱為自轉,每自轉一周就是一天(或一日)。 2.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為___,北半球是炎熱的夏季、南半球為寒冷的冬季;當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為___,北半球是寒冷的冬季、南半球為炎熱的夏季;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為___或___。 3.在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相對位置中,地球上的人只能見到月球黑暗的一面,稱為__或___;如見到圓滿月球光亮的一面,稱為__或___;如見到半邊亮的月球,分別稱為____與____。 自轉軸 夏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朔 新月 望 滿月 下弦月 上弦月

  22. 4.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中間,且排列成一直線時,會形成___。4.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中間,且排列成一直線時,會形成___。 5.當地球運行至太陽與月球中間,且排列成一直線時,會形成___。 日食 月食

  23. 6.關於潮汐: (1)海水水面有規律上升或下降的現象,稱為____。 (2)主要是因為海水受到___和___的萬有引力影 響。 (3)月亮對海水所產生的引力__(填 < 、 > 或 =) 太陽對海水所產生的引力。 (4)海水面上升期間,稱為___潮,下降期間稱為__ 潮。 (5)達到最高水位時,稱為__潮;而降到最低水位時, 稱為__潮;兩者之間的海水面差則稱為___。 潮汐 太陽 月球 > 漲 退 滿 乾 潮差

  24. 第 6 章 習題 一、選擇題 ( )1.臺灣地區常有地震發生,具有變質岩,有時路邊岩壁可見褶皺構造,由這些現象可判斷臺灣屬於何種板塊位置? (A)聚合性板塊交界帶 (B)張裂性板塊交界帶 (C)錯動性板塊交界帶 (D)臺灣並不位於板塊交界帶上 A

  25. )2.全球的地震帶大致與下列哪些地區吻合? (A)海陸交界帶 (B)板塊邊界帶 (C)洋流路徑 (D)氣候區分界 ( )3.在板塊張裂處,岩漿由中洋脊湧出後,冷卻固結成何種岩石形成新的海洋地殼? (A)玄武岩 (B)安山岩 (C)花岡岩 (D)大理岩 B A

  26. D ( )4.右圖為南美洲板塊與其附近板塊的相對運動,並以箭頭表示地殼移動方向。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處形成褶皺山脈與裂谷 (B)乙處形成褶皺山脈與新地殼 (C)甲處形成裂谷與新地殼 (D)乙處形成裂谷與新地殼

  27. D ( )5.關於臺灣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臺灣位於聚合性板塊交界帶 (B)由於板塊運動的作用,使得臺灣整體而言 有上升的趨勢 (C)臺灣東部大理岩的形成原因是岩石因板塊 運動作用而變質 (D)臺灣常發生地震主要是因為火山活動 ( )6.有關板塊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位於軟流圈之上 (B)將各板塊拼合即為岩石圈 (C)在板塊的交界帶都會產生新的地殼 (D)主要由堅硬岩石所組成 C

  28. )7.下列何種原因使地球表面板塊發生相對運動?(A)洋流流動 (B)地函熱對流 (C)大氣運動 (D)地球自轉 ( )8.關於褶皺和斷層,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斷層是岩層受力作用的結果,褶皺不是 (B)褶皺多發生於地下深處 (C)褶皺是岩層彎曲的現象 (D)921大地震和斷層有關 B A

  29. )9.一般相信板塊厚約一百至兩百公里左右,請問這是如何測得? (A)鑽井探測 (B)在礦坑中發現 (C)撈取海底標本 (D)以地震波判斷 ( )10.(甲)褶皺山脈、(乙)變質岩、(丙)地震、 (丁)火山活動,上述哪一些現象或作用可能 在臺灣島發生? (A)甲丙 (B)乙丙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D D

  30. B ( )11.地震時震源與震央間的關係,何者有誤? (A)震源到地表最短距離的位置即為震央 (B)震央為地底下岩層開始錯動斷裂處 (C)震央垂直到地下岩層開始錯動斷裂處為 震源 (D)震央位於震源的正上方 ( )12.韋格納認為連同非洲、南美洲在內的所有大陸,原是聚合在一起的,約在多少年前才逐漸漂移開來? (A)三十五億年前 (B)六億多年前 (C)四億多年前 (D)二億多年前 D

  31. )13.有關固體地球的分層,由內向外依序為何?(A)地核、地函、地殼(B)地殼、地函、地核(C)地函、地核、地殼(D)地殼、地核、地函 ( )14.2004年12月26日,南亞發生芮氏地震規模達9.0的強烈淺層地震,引發強烈海嘯,死傷人數估計已達十萬人以上,此次地震的震央及板塊位置關係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 D

  32. (A)震央附近應有岩層斷裂而出現斷層 (B)本次地震主因是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互 相撞擊時的能量釋放 (C)地震引發的海嘯可以傳播相當遙遠的距 離,因此即使本次地震震央位於印尼, 但海洋另一邊的印度東岸也會有海嘯發 生的危險 (D)理論上,地球上各地測站由於與位於印 尼的震央距離不同,因此測得的地震規 模應有很大的出入,距離震央愈遠所測 得的地震規模應該愈小

  33. ( )15.下列何者不是板塊擠壓處所造成的? (A)臺灣 (B)喜馬拉雅山 (C)中洋脊 (D)海溝 ( )16.地震發生時,下列哪一項措施最不適當? (A)切斷電源 (B)關閉爐火 (C)搭乘電梯 (D)打開門窗 ( )17.下列何者與火山現象無關? (A)中央山脈常可見到的板岩 (B)岩漿冷卻形成火成岩 (C)金瓜石的金、銅礦 (D)陽明山的溫泉 C C A

  34. B ( )18.下列有關臺灣發生之地震與斷層的敘述何者正確? (A)臺灣的斷層多以正斷層為主 (B)臺灣斷層的走向多為南北向 (C)臺灣的地震只發生在西部 (D)由於科技的進步,目前地震的發生已能 準確預測 ( )19.大陸漂移是指哪一部分在移動? (A)地殼 (B)地函 (C)地核 (D)板塊 ( )20.下列何種地質條件無法增加岩石的可塑性?(A)增加壓力 (B)提高溫度 (C)增加密度 (D)增加深度 D C

  35. )21.下圖為兩億多年前陸地與海洋的部分分布圖,圖中南美洲與非洲的交界線形成今日的何處? (A)太平洋海溝   (B)太平洋的中洋脊 (C)大陸上的裂谷 (D)大西洋的中洋脊 D

  36. 二、題組 1.下表為921地震報告圖,請依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37. ( )(1)此次地震在芮氏地震規模為 7.3,依地震規模分類中,屬於下列何者? (A)小地震 (B)中度地震 (C)大地震 (D)超級地震 ( )(2)在臺中與臺北兩地區地震報告中,地震規模何者較大? (A)臺中較大 (B)一樣大 (C)臺北較大 (D)不一定 C B

  38. )(3)此次地震在臺中與臺北兩地區,地震強度何者較大? (A)臺中較大 (B)一樣大 (C)臺北較大 (D)不一定 ( )(4)我國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強度是依據何種方式決定? (A)當地所感受地面震撼或破壞的程度 (B)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大小 (C)距離震央的遠近 (D)地震震源之深度 A A

  39. 2.請依右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 )(1)此圖為何種板塊交界 帶的垂直剖面圖? (A)聚合性  (B)張裂性  (C)錯動性 (D)未確定界線 ( )(2)圖中火山活動形成何種岩質的熔岩? (A)花岡岩 (B)玄武岩 (C)安山岩 (D)大理岩 A C

  40. 2.請依右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 )(3)如圖,當一個板塊入另一個板塊之下時, 在地表附近生成的地形為下列何者? (A)大陸棚 (B)海底火山 (C)海溝 (D)中洋脊 ( )(4)下列何處地層剖面圖和此圖類似? (A)東非大裂谷 (B)喜馬拉雅山 (C)臺灣 (D)聖安德理斯斷層 (5)此處位於地球內部熱對流______(填上升 或下降)的區域。 C C 下降

  41. 三、填充題 1.依岩層受力破裂錯動的型式,可以將斷層分為 _____、_____及______。 2.地震時,岩層開始發生錯動的地方稱為____, 震源向上垂直投影至地面上的位置,稱為___, 而震央到震源之間的直線距離則為______ 。 3.板塊邊界依板塊的相對移動方式約可以分成 _________ 、_________及 _________。 正斷層 逆斷層 平移斷層 震源 震央 震源深度 張裂性板塊邊界 錯動性板塊邊界 聚合性板塊邊界

  42. 4.屬於______板塊邊界的中洋脊,岩漿不斷湧出形成_____岩質的新海洋地殼。在此處多發生___ 斷層及伴隨而生的地震。 5.屬於______ 板塊邊界的喜馬拉雅山,是由歐亞板塊及____板塊相撞擊後隆起,形成大規模的____作用。 6.臺灣正好位處____板塊和_____板塊的交界帶。_____就相當於這兩個板塊在地表的交界。 7.岩層在地底深處受板塊作用力擠壓,溫度及壓力升高,岩石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岩,例如:___就是由石灰岩變質而來。 張裂性 玄武岩 正 聚合性 印澳 造山 歐亞 菲律賓海 花東縱谷 大理岩

  43. 第 7 章 習題 一、選擇題 ( )1.臺灣許多不同地形的景觀,是由下列哪些自然力量所形成? (甲)風化、(乙)侵蝕、(丙)板塊活動、 (丁)火山活動。 (A)甲乙(B)丙丁(C)甲乙丁(D)甲乙丙丁 ( )2.野外常可見到磨圓的鵝卵石,主要是受何種地質作用而形成? (A)流水搬運 (B)火山活動 (C)風化作用 (D)冰川活動 D A

  44. )3.臺灣具有多樣而美麗地形景觀的原因,下列何者正確? (A)降雨量大但不集中 (B)平均氣溫偏低 (C)氣候溫暖潮溼多雨 (D)地勢平坦 ( )4.澎湖群島與大屯火山群都是由火山噴發所形成,但二者外形不同,高度也相差很大,其原因和下列哪一種因素最有關係? (A)噴出物質性質 (B)和板塊邊界的距離 (C)侵蝕作用 (D)噴發時間 C A

  45. )5.臺灣地區板塊運動,可能造成哪些地質現象?(A)臺灣地區多為水平岩層 (B)臺灣地區岩層多褶皺、斷層且地震頻繁 (C)臺灣山區多為平緩的地形 (D)臺灣地區火山活動強烈且不曾間斷 ( )6.下列何項敘述有利於侵蝕作用的進行? (A)當河流進入下游時 (B)當冰川流入溫暖的地區時 (C)當河川坡度變平緩時 (D)當地形不斷向上抬升時 B D

  46. )7.花蓮太魯閣峽谷的形成原因是下列何種作用? (A)冰川退縮的現象 (B)受到強烈的河流侵蝕作用造成的 (C)波浪侵蝕作用造成的 (D)地震山崩造成的 ( )8.在下列臺灣的地形中,哪些是由於河流而造成的? (甲)太魯閣峽谷、(乙)海岸山脈、(丙)嘉南平原、 (丁)花東縱谷、 (戊)惡地地形。 (A)甲乙丁 (B)甲丙 (C)甲丁戊 (D)甲乙丙丁戊 B B

  47. )9.下列何者是目前臺灣仍存在的火山後期作用產物? (A)惡地地形 (B)溫泉、硫磺氣噴發 (C)峽谷 (D)中央山脈 ( )10.從流水的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來說,地表 最終應該是高地被削平,凹地被填滿,為什 麼今日仍到處可見陡峭的高山? (A)因為侵蝕、搬運的速率太慢 (B)由於侵蝕搬運作用過於劇烈,使地殼凹陷 ,再度呈現不平 (C)地球內部熱能驅動的火山活動與造山運動 (D)由於出現地表的岩層在低溫、低壓下不容 易受風化、侵蝕 B C

  48. )11.墾丁及高雄壽山等地的珊瑚礁地形可印證臺灣受到何種作用? (A)板塊作用 (B)侵蝕作用 (C)沉積作用 (D)火山作用 ( )12.我們可以從地層排列的順序,和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判定下列哪些訊息? (甲)岩層的沉積環境、 (乙)岩層形成的年代、 (丙)地球形成的年代、 (丁)生物演化的過程。 (A)甲丙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乙丙丁 A B

  49. )13.如下圖,下列四項地質事件中發生的先後排列順序為何? (甲)岩脈、 (乙)斷層、 (丙)岩脈、 (丁)角礫岩層沉積。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B

  50. )14.如果要在一個酸雨相當嚴重的城市建立一座紀念碑,下列何者最不適宜作為建材的岩石? (A)花岡岩 (B)安山岩 (C)大理岩 (D)砂岩 C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