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复旦大学 2009 年秋本科选修课程.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方 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 联系方式: errantking@gmail.com. 3. 2. 1. 希克斯 - 汉森综合. 萨缪尔森的凯恩斯十字. 新凯恩斯主义. 第十讲 凯恩斯主义者与现代经济学. 一、希克斯 - 汉森综合. 早在 1936 年,即 《 通论 》 出版的那一年,凯恩斯就预言该书会在 10 年以后引起一场革命。事实证明凯恩斯的预言是正确的。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旦大学2009年秋本科选修课程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方 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 联系方式:errantking@gmail.com

  2. 3 2 1 希克斯-汉森综合 萨缪尔森的凯恩斯十字 新凯恩斯主义 第十讲 凯恩斯主义者与现代经济学

  3. 一、希克斯-汉森综合 • 早在1936年,即《通论》出版的那一年,凯恩斯就预言该书会在10年以后引起一场革命。事实证明凯恩斯的预言是正确的。 • 《通论》并不是一本容易让人理解的书,虽然没有复杂的数学符号,但是书中充满了晦涩、矛盾、混乱的语言表述。然而凯恩斯出色地指导了“战时经济”,为《通论》中令人费解的理论提供了最好的经验证明。 • 二战结束,凯恩斯去世,经济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正是在美国的剑桥,一批年轻的凯恩斯追随者开始用通俗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和复杂的数学公式来构建“现代经济学”。在美国,最忠实的凯恩斯拥护者是哈里斯(Seymour E. Harris)、汉森和萨缪尔森。

  4. (一)Alvin H. Hansen, 1887-1975 • 被誉为“美国的凯恩斯”。 • 早年的汉森是一位坚定的古典经济学 家。并且因为他曾经指出过凯恩斯的 《货币论》中的一处数学错误,所以 当1936年《通论》出版时他并不太感 兴趣。但是在1937年,汉森到哈佛大学任教后,突然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在哈佛的财政政策研讨班成为宣传凯恩斯思想的中心。该研讨班培养了一批对后来美国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包括多玛(EvseyDomar)、托宾(James Tobin)以及萨缪尔森。同时汉森还出版了《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和《凯恩斯指南》等书,将凯恩斯思想翻译为简单明了的语

  5. 言和图表。 • (二)希克斯 • Sir John R. Hicks, 1904-1989 • 与汉森不同,希克斯爵士很难归为 某一个学派。作为英国当代最著名 的经济学家之一,希克斯爵士几乎 涉猎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资 本、价值、工资、一般均衡、福利 经济学、经济史、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等。希克斯是集大成者,他将剑桥学派、洛桑学派、奥地利学派以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作了某种融合。 • (三)希克斯-汉森综合

  6. 希克斯-汉森综合又被称为IS-LM模型,这一模型被认为勾勒了整个凯恩斯学派的思想体系。尽管有反对者声称其扭曲了凯恩斯原本的思想。希克斯-汉森综合又被称为IS-LM模型,这一模型被认为勾勒了整个凯恩斯学派的思想体系。尽管有反对者声称其扭曲了凯恩斯原本的思想。 • 在《通论》出版一年之后,希克斯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Mr. Keynes and the Classics: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指出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是不确定的。因为利率取决于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利率决定后进而决定投资,投资决定国民收入;但是流动性偏好本身反过来又取决于国民收入。 • 因此,希克斯希望能够通过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同时均衡来解决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相互决定问题。汉森在他的书中详细阐述了希克斯的思想,从而构成凯恩斯主义的一个标准解释:IS-LM模型。

  7. I指的是投资;S指的是储蓄;IS指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即计划投资(I)等于计划储蓄(S);IS曲线描述的是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I指的是投资;S指的是储蓄;IS指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即计划投资(I)等于计划储蓄(S);IS曲线描述的是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 L指的是货币需求;M指的是货币供给;LM指的是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LM曲线描述的是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 1、IS曲线 • IS曲线的推导过程见图10.1 • 2、LM曲线 • LM曲线的推导过程见图10.2

  8. (b) (c) 投资 45。线 储蓄 储蓄曲线 B2 C2 S2 I2 C1 I1 S1 • 图10.1 B1 I=S O O I1 I2 投资 Y1 Y2 收入 利率 利率 投资需求曲线 A1 D1 i1 i1 A2 D2 IS曲线 i2 i2 O O I1 I2 投资 Y1 Y2 收入 (a) (d)

  9. 交易需求 (b) 交易需求 (c) 货币交易需求曲线 B2 C2 Lt2 Lt2 C1 Lt1 • 图10.2 Lt1 B1 M 45。 O O Ls2 Ls1 货币供给 Y1 Y2 收入 LM曲线 利率 利率 货币投机需求曲线 i2 A2 i2 D2 D1 i1 A1 i1 O O Ls2 Ls1 投机需求 Y1 Y2 收入 (a) (d)

  10. 利率 LM曲线 • 3、IS-LM均衡 • 均衡点E代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的情形,对应唯一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在这一均衡点上I=S且L=M。 E i0 IS曲线 O Y0 收入

  11. 政府采取财政政策会导致IS曲线移动;采取货币政策会导致LM曲线移动;共有8种可能的情形。政府采取财政政策会导致IS曲线移动;采取货币政策会导致LM曲线移动;共有8种可能的情形。 •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LM曲线的弹性,如果LM曲线高度有弹性(即LM曲线变得平缓),那么IS曲线向右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会大幅增加收入,但不会大幅提高利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投资需求的弹性,如果投资需求缺乏弹性(即IS曲线变得陡峭),那么利率的大幅下降(LM曲线向右移动,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收入的增加影响不大。 • 因为IS-LM模型能够简明地表达政府政策对于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所以在几十年间,该模型一直是凯恩斯主义思想的典型表达。尽管连希克斯自己也承认,该模型存在着缺陷。

  12. 二、萨缪尔森的凯恩斯十字 • (一)Paul Samuelson, 1915- • 萨缪尔森1915年生于美国印第安 纳州的Gary的一个犹太家庭。20 岁就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 他的老师是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 学家迪莱克特(Aaron Director, 1901-2004)。但是天性叛逆的萨 缪尔森对保守自由主义思想没有好 感。 • 不久萨缪尔森就到哈佛开始他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在

  13. 那里,他亲眼目睹自己的老师汉森转变为了一名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萨缪尔森一开始就被其吸引,甚至感叹经济学家生在1936年之后是上天的恩惠。那里,他亲眼目睹自己的老师汉森转变为了一名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萨缪尔森一开始就被其吸引,甚至感叹经济学家生在1936年之后是上天的恩惠。 • 1941年萨缪尔森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于1947年出版,标题为《经济分析基础》。在这本著作中萨缪尔森与马歇尔分裂,主张经济学就应当是数学表达。 • 不过萨缪尔森毕业后,由于其犹太人背景以及过于盛气凌人,所以哈佛大学只给他提供一个普通讲师职位。但是萨缪尔森很快获得了邻校MIT的聘任,并一举把默默无闻的麻省理工经济学系变成了全美最好的经济学系。1947年萨缪尔森获得首枚克拉克奖章。 • 1948年是由一个经济学上的分水岭之年。这一年萨缪尔森出版了一部划时代的教科书《经济学》。该书

  14. 成为经济学领域的《圣经》,至今已经出到第18版。哪怕目前教科书排行榜上该书已不占显著位置,新任榜首的教科书也被认为是萨缪尔森这本书的克隆版本。因为几乎所有流行的教科书都采用和萨缪尔森这本书相似的框架体系。借由本书,现代经济学时代真正到来。成为经济学领域的《圣经》,至今已经出到第18版。哪怕目前教科书排行榜上该书已不占显著位置,新任榜首的教科书也被认为是萨缪尔森这本书的克隆版本。因为几乎所有流行的教科书都采用和萨缪尔森这本书相似的框架体系。借由本书,现代经济学时代真正到来。 • 《经济学》是一本彻底的凯恩斯学派教科书,萨缪尔森进一步将凯恩斯学派的政府干预思想发挥到淋漓尽致【不过相对于宏观经济学,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仍然坚持市场自由】。然而此书也让萨缪尔森腹背受敌:工商业界认为该书在宣扬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者们则认为该书具有资本主义倾向。 • 《经济学》教科书出版时萨缪尔森年仅33岁。到了60年代,凯恩斯主义和《经济学》迎来了它的高潮。

  15. 1961年萨缪尔森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同年肯尼迪任总统,开始积极实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同时他的教科书年销售量也达到25万册。1970年,当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萨缪尔森——美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时,没有人感到诧异。萨缪尔森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除了传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外,萨缪尔森在纯数理经济学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例如消费者理论(显示性偏好)、经济学方法论(比较静态分析)、国际贸易(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公共支出理论(公共品)等等。尽管毁誉参半。1961年萨缪尔森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同年肯尼迪任总统,开始积极实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同时他的教科书年销售量也达到25万册。1970年,当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萨缪尔森——美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时,没有人感到诧异。萨缪尔森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除了传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外,萨缪尔森在纯数理经济学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例如消费者理论(显示性偏好)、经济学方法论(比较静态分析)、国际贸易(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公共支出理论(公共品)等等。尽管毁誉参半。 • (二)乘数与加速数原理 •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乘数”概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第8讲中我们指出,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16. 但是J. B·克拉克的儿子J. M·克拉克早在1917年就讨论过加速原理:资本品产出和价格的波动要远远大于用他们生产的消费品产出和价格的波动。萨缪尔森进一步用微分方程证明,收入和投资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即边际投资倾向。这一倾向表明当收入发生变化时投资会怎样变化,这就是加速数的概念【乘数概念则是表明投资变化如何影响收入变化,二者是互补的概念】。 • (三)国民收入恒等式 • 凯恩斯恒等式:Y=C+I+G+X-M (10-1) • 其中Y代表收入,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 消费函数:C=a+bY (10-2)

  17. 其中a为独立于收入的必需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其中a为独立于收入的必需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 • 政府税收函数:T=T0+tY (10-3) • T0是与收入无关的必须税收,t是边际税收倾向。 • 代入10-2式,得: • C=a+bY-bT0-btY (10-4) • 投资函数:I=I0+zY (10-5) • I0是独立于收入的投资,z是边际投资倾向,在此可以表达加速数的涵义,一般情况下z>1。 • G=G0(10-6) • X=X0(10-7) • M=M0+mY (10-8) • 其中政府支出和出口分别都被假设为独立于收入;

  18. 进口中一部分是独立于收入的进口(M0),另一部分则与收入有关,边际进口倾向为m。将4-8式全部代入10-1式中,得:进口中一部分是独立于收入的进口(M0),另一部分则与收入有关,边际进口倾向为m。将4-8式全部代入10-1式中,得: • (10-9) • 其中,s为边际储蓄倾向,即1-b。 • 10-9式中的分数 是一个复合乘数,其中s、t、m越大,该乘数越小。因为储蓄、税收和进口都被当作是国民收入的漏出;相反,边际投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这就是凯恩斯学派的总需求模型的基本框架。 • (四)凯恩斯十字 • 上述模型含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 尽管萨缪尔森称自己为“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19. 但是他并没有开创一个“萨缪尔森学派”。萨缪尔森理论的核心仍然是凯恩斯的思想。在第8讲中我们已经提及萨缪尔森提出的“凯恩斯交叉模型”。现在我们来看他在《经济学》前三版封面上所使用的一个图形:凯恩斯十字。这一收入-支出模型可以十分恰当地反应凯恩斯学派的精神。但是他并没有开创一个“萨缪尔森学派”。萨缪尔森理论的核心仍然是凯恩斯的思想。在第8讲中我们已经提及萨缪尔森提出的“凯恩斯交叉模型”。现在我们来看他在《经济学》前三版封面上所使用的一个图形:凯恩斯十字。这一收入-支出模型可以十分恰当地反应凯恩斯学派的精神。 • 在“凯恩斯十字”中,严格按照凯恩斯的思想,不考虑加速数问题,因而投资是独立于收入且随利率而无规律波动的量,假定其为一个固定值。 储蓄,投资 S’ + S E’ E I O M’ M F 国民收入 -

  20. 上图中,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线段S是储蓄函数的曲线,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线段I表示投资。均衡点E,决定的国民收入为M。而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则在F点。上图中,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线段S是储蓄函数的曲线,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线段I表示投资。均衡点E,决定的国民收入为M。而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则在F点。 • 从“凯恩斯十字”图中可以看出,萨缪尔森强调资本主义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而且可能永远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萨缪尔森将资本主义比作没有方向盘的汽车,它经常会偏离路线甚至撞毁。亚当·斯密的自发秩序思想在萨缪尔森那里不复存在。 • 对于萨缪尔森来说,储蓄是一种“恶”。萨缪尔森提出“节俭悖论”:节俭欲望的增强导致储蓄的减少。见上图,当储蓄增多,收入下降得更多。新均衡点处的储蓄反而比原来要减少。

  21. (五)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 菲利普斯曲线原是新西兰裔经济学家、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 1914-1975)通过整理分析英国1861-1957近一百年时间的经验数据而得出的一条曲线,该曲线揭示了失业率和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工资增长和失业减少二者不能兼容。 • 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 1924-)利用美国25年的数据绘制了美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从原来的工资率(名义工资率)可以进而推出价格变化率,即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 • 正如下图所示,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很好地支持凯恩斯学派的主张:政府利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对经济进行必要管制【通货膨胀性的经济政策】,可以促使

  22. 经济向充分就业水平靠拢。 • 但是后来有经济学家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只是短期的,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会消失。如下图:

  23. 从上图可以看出,长期时菲利普斯曲线变为垂直线,政府通货膨胀性的经济政策除了推动价格上涨以外一无是处。从上图可以看出,长期时菲利普斯曲线变为垂直线,政府通货膨胀性的经济政策除了推动价格上涨以外一无是处。 • (六)其他贡献

  24. 1、比较静态分析 • 萨缪尔森强调比较不同均衡状态的情况。不过,比较静态分析不是动态分析,其忽视了路径调整的信息。 • 2、显示性偏好理论 • 之前无差异曲线理论强调消费者根据他的偏好来选择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从行为动机到行为结果】。而萨缪尔森的显示性偏好理论则是强调从结果来判断动机: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可以判断消费者的偏好。 • 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当商品价格在均衡时在国际上均等化了,要素价格作为国际自由贸易的结果也均等化【自由贸易会使得全世界共同富裕】。 • 4、公共品理论(略)

  25. 三、新凯恩斯主义 • (一)新凯恩斯主义 • 当时间迈入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学派的魅力渐渐消失了:美国经济陷入“滞涨”;菲利普斯曲线消失;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1933-)提出“适应性预期假说”;卢卡斯(Robert Emerson Lucas, Jr., 1937-)提出“理性预期假说”;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 1943-)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1940-)等人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面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攻击,凯恩斯学派似乎消失了。 • 其实,早在凯恩斯学派流行的年代,便有一批经济学家反对萨缪尔森等人对凯恩斯的解释,例如斯拉法、

  26. 罗宾逊夫人等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后凯恩斯学派”。但是后凯恩斯学派在很多理论上实际与主流经济学相似,只是他们更强调凯恩斯的主观心理学方法以及对竞争性市场的怀疑。他们更关注收入分配问题,而不是如何调节经济。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不稳定性。罗宾逊夫人等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后凯恩斯学派”。但是后凯恩斯学派在很多理论上实际与主流经济学相似,只是他们更强调凯恩斯的主观心理学方法以及对竞争性市场的怀疑。他们更关注收入分配问题,而不是如何调节经济。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不稳定性。 • 不过,以主流经济学的观点看来,凯恩斯学派理论的最大问题是在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断裂,即缺乏微观基础。在此基础上,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为凯恩斯的理论寻找微观基础。从而形成了“新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有费希尔(Stanley Fischer, 1943-)、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1943-)以及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 1948-)等人。

  27. 他们赞成原凯恩斯学派的政策建议,例如政府干预工资和价格的调节,但是他们的分析更接近微观分析。 • (二)新凯恩斯学派理论概述 • 非自愿失业和古典二分法的失效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标签。而在实践中就表现为工资与价格无法自动调节。 价格水平 AS’2 AS1 AS2 d P1 a b P2 AD1 c AD2 O Q2 Q1 Qf 实际产出

  28. 因此,如何解释现实宏观经济中存在的工资刚性与价格刚性,是新凯恩斯学派理论的主要内容。因此,如何解释现实宏观经济中存在的工资刚性与价格刚性,是新凯恩斯学派理论的主要内容。 • 1、名义刚性 • 1)工资交错调整模型(Staggering Contract Model) • 费希尔提出,实践中长期合同的存在会使得工资水平无法自由调整。因而,需求变化只能影响到部分工人的工资。 • 2)价格交错调整 • 不仅工资水平可能无法及时调整,长期买卖合同的存在会使得价格也无法及时调整。 • 3)菜单成本 • 厂商进行价格调整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如果调整价格后的收益不达到一定程度【即高于菜单成本】,那么

  29. 厂商极有可能不愿意调整价格,从而产生价格刚性。厂商极有可能不愿意调整价格,从而产生价格刚性。 • 2、真实刚性 • 名义刚性侧重于价格水平和工资水平无法及时调整;而真实刚性则是指厂商或者行为人缺乏调整实际价格或实际工资的激励。 • 1)效率工资 • 工资取决于雇员的努力程度而不取决于市场出清程度,那么实际工资就会存在刚性。 • 2)内部人-外部人理论 • 厂商解雇内部人【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力】需要耗费成本,雇佣外部人【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力】也需要耗费成本。这样,即便外部人对工资的要求低于内部

  30. 人,他也可能处于失业状态,除非总需求增加而获得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内部人来说总需求不足情况下他也不一定会被解雇。这就造成了工资向下的刚性。人,他也可能处于失业状态,除非总需求增加而获得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内部人来说总需求不足情况下他也不一定会被解雇。这就造成了工资向下的刚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