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 王红力 姜洁. 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亦称“人体示意语言”、“身体言语表 现”、“态势语”、“动作语言”等,是人际交际中一种传情达意的方式。 体态语的涵义:指表示思想感情的人体的姿态和动作。 在交际中常见的体态语言主要有:情态语言、身势语言、空间语言。. 体态语言. 情态语言. 身势语言. 空间语言. 情态语言. 指人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表情语言。即表情语。 在人际交往中,表情语中的 目光语言 、 微笑语言 都能传递大量信息。人的面部表情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荧光屏”。

tot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体态语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体态语言 王红力 姜洁

  2. 体态语言 • 体态语言,亦称“人体示意语言”、“身体言语表 现”、“态势语”、“动作语言”等,是人际交际中一种传情达意的方式。 • 体态语的涵义:指表示思想感情的人体的姿态和动作。 • 在交际中常见的体态语言主要有:情态语言、身势语言、空间语言。

  3. 体态语言 情态语言 身势语言 空间语言

  4. 情态语言 • 指人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表情语言。即表情语。 • 在人际交往中,表情语中的目光语言、微笑语言都能传递大量信息。人的面部表情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荧光屏”。 • 人的复杂心理活动无不从面部显现出来。面部的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舌头和面部肌肉的综合运用,可以向对方传递自己丰富的心理活动。 • 有人曾问古希腊大演讲家德摩斯梯尼:“演讲家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他回答:“表情。”又问:“其次呢?”“表情。”“再其次呢?”“表情。”

  5. 情态语言的分类 • 面部表情使用最广泛、表现力最丰富的,是微笑语和目光语。 (一)微笑语 (二)目光语

  6. (一)微笑语 • 微笑语,是笑的一种。是通过略带笑容、不出声音的笑来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言。

  7. 微笑语言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它可以和有声语言及行动一起互相配合,起到互补作用,在交际中表达深刻的内涵。微笑语言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它可以和有声语言及行动一起互相配合,起到互补作用,在交际中表达深刻的内涵。 • 有魅力的笑能够拨动人的心弦,架起友谊的桥梁。 • 笑与举止应当协调,以姿助笑,以笑促姿,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使人感受到愉悦、安详、融洽和温暖。 • 如:谄笑、狞笑、讥笑、开怀大笑、令人 安慰的笑等

  8. (二)目光语 • 目光语,是运用眼睛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一种体态语言。

  9. 表情语中,目光语最为重要。古人有“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反映目光语功能的说法。表情语中,目光语最为重要。古人有“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反映目光语功能的说法。 •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人的眼神变化,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信息传递出去,外界信息传入大脑枕叶,80%~90%要靠眼睛。 • 眼神便成为一种无形的传递语言,它往往真实地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有时不用开口说话,通过眼睛便可以倒出心里所思。 • 通常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想用自己编织的谎言欺骗老师,因为他害怕责骂,可是,当他抬头看见老师那慈爱柔和的目光时,看出了老师的态度,便托出了一颗诚实的心。 • 如人们高兴时,往往“眉开眼笑”;发怒时,会“横眉竖目”,说明了眼神含义的微妙和丰富。

  10. 身势语言 • 亦称动作语言。指人们身体的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包括手、肩、臂、腰、腹、背、腿、足等动作。 • 在人际交往中,最常用且较为典型的身势语言为手势语和姿态语。

  11. 身势语言的分类 (一)手势语 (二)首语 (三)姿态语

  12. (一)手势语 • 手势语,是运用人体上肢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言。这也是表现力很强的一种体态语言。 • 手的动作较多,它包括手指、手掌、手臂及双手发出的能够承载交际信息的各种动作。 • 手势语还包括鼓掌语,它是通过双手合拍发出声响、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其含义有两面性:一是正面的,表示欢迎、感谢、支持、称赞、鼓励等等;一是反面的,表示不满、喝倒彩、鼓倒掌。 (对鼓掌语的含义,要结合当时引发鼓掌的原因、鼓掌人的表情、场面气氛、有声语言等情形来理解。) • 比如,老师上课时,两个学生交头接耳地说话,旁边的同学要制止他们,又不便用有声语言,可在他的桌子上用手指点一点;

  13. 手势语的注意问题: • 一要简单,不要动作太复杂,不要手舞足蹈,不停地动,使人生厌; • 二要与其他体态语及口语配合协调,说话之间”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不出手,话说完了又做手势; • 三要时常变换手语动作,即使是十分漂亮的手势,也不宜一再重复或常用不换。

  14. (二)首语 • 首语,是通过头部活动表示某种意思的一种体态语。它通过点头、摇头、昂头、侧头、低头等活动来表达思想。 • 自古以来,我国有很多成语,如昂首阔步、点头哈腰、摇头晃脑、俯首帖耳等等,反映了首语的功能。 • 首语包括:点头、摇头、侧头、低头、昂头等

  15. 点头,可以表明这样一些思想:如致意,同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认可,理解,顺从。 如两人交谈时,甲对乙的谈话很感兴趣或表示赞同,就会频频点头;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了,教师就点头称赞。 • 摇头,可以表达这样一些思想:不满,怀疑,反对,否定,拒绝,不同意,不理解,无可奈何等等。 • 这两种首语所表达的内容,在文化习惯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甚至会相反,比如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点头是一种否定信号,假如你问一个尼泊尔人是否同意你的见解,他点点头,这就是说他不同意。 • 然而在大多数国家,比如我们国家、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点头则是一种积极信号,通常表示“是”或“肯定”。有人对出生就聋、哑、盲的人作过专门观察,发现他们也用点头表示同意和肯定,因此认为这是一种天生的人体行为。在大多数国家,摇头表示“不”或“否定”,也被认为是一种天生的人体行为。

  16. 昂头,表示的义项有:充满信心,表示胜利在握,表示踌躇满志,表示目中无人,表示骄傲自满。头一直往后仰,还表示陶醉。昂头,表示的义项有:充满信心,表示胜利在握,表示踌躇满志,表示目中无人,表示骄傲自满。头一直往后仰,还表示陶醉。 • 侧头,将头从一侧倾斜到另一侧,俗话说是“歪头”、“歪着脖子”。侧头表示思考,表示兴趣,表示天真。如学生听老师讲课,歪着头听得津津有味,这就表明听者对讲者的话产生了某种兴趣。这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信号。 • 低头,表示的义项有:表示顺从,表示听话,表示委曲,表示无可奈何,表示另有想法,等等。

  17. 首语的注意问题: • 一注意民族习惯,如斯里兰卡、印度、保加利亚,点头就是否定,不赞成,这就得搞清楚,以免闹笑话。 • 二动作要明显,尤其是当它发挥替代功能时,如到底是点头还是摇头,动作要稍大些,让对方看清,正确领会,正确解读,不能似是而非,造成误解; • 三注意配合其他交际语言使用,如点头时配合一个“嗯”,就不至于误会,也可以配合其他体态语使用。有些成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点头哈腰”,

  18. (三)姿态语 • 姿态语,是通过人的身体的各种姿态传神、传情、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 • 能够成为体态语的姿态,主要有立姿、坐姿、步姿等。

  19. 立姿,就是站立的姿势。不同的立姿,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思想情绪。如,挺身直立表现出一个人端庄稳健、精神饱满。立姿,就是站立的姿势。不同的立姿,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思想情绪。如,挺身直立表现出一个人端庄稳健、精神饱满。 • 坐姿,就是一个人坐的姿势。不同的坐姿,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如,男性张开两腿而坐,表现出自信、洒脱、豁达,翘起“二郎腿”则表现出悠闲自乐,或无所谓的神态。 • 步姿,就是一个人走动的姿势。人们的步姿,有多种多样。如,健步如飞,闲庭信步,稳步前进,大踏步前进,步履艰难,踱来踱去,亦步亦趋,正步,跑步,散步,等等。这些不同的步姿,也可以表现出人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思想情绪。

  20. 注意: • 体态语虽然是通过人的动作来表达,但体态语不同于人的一般动作。 • 称作体态语的行为动作,必须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必须能起交际作用。有些动作,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属于体态语,而一旦脱离这个环境条件则属于一般的动作。 • 如摇头,患摇头病的病人摇头是一种病情症状,不是体态语;锻炼身体的人独自摇头晃脑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动作,也不是体态语;只有与人对话是表示否定意义的摇头,才是体态语。

  21. 空间语言 • 是一种空间范围圈,指的是社会场合中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间隔。空间距离是无声的,但它对人际交往具有潜在的影响和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人际交往的成败。 • 人们都是用空间语言来表明对他人的态度和与他人的关系的。 • 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四个空间即:亲密空间、个人空间、礼交空间、公共空间。

  22. 空间语言的分类 • (一)个人空间 • (二)亲密空间 • (三)公共空间 • (四)礼交空间

  23. (一)个人空间 • 个人为了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受,会不自觉地与别人保持相当距离,甚至企图在其周围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希望别人侵入。 • 在图书馆或公共场所内,经常看到很多人,自己坐一个位子之外,企图再以其携带的物品占据左右两边的空的座位。此时肢体语言所表达者,是一种防卫,防卫外人侵入其个人空间时带来不安的情绪。 • 注意观察此种人的情绪变化;如有陌生人要求坐在他的旁边,他就会感到不安,甚至起而离去;如有他熟悉的人到来,他会招呼对方,主动让给对方左右的位子,而且他会因此而感到高兴。

  24. (二)亲密空间 • 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最亲密的人,彼此间可以接近到0.5米,即亲密空间 • 如恋人之间通常的亲密距离等

  25. (三)公共空间 • 一般公共场所的陌生人之间沟通时,彼此间的距离,通常维持在三米以上。此种因情感亲疏而表现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为人际距离(interper sonaldistance)。显然,人际距离的变化,是由双方当事人沟通时,在肢体语言上的一种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亲近一点,彼此陌生时,就保持距离。如一方企图向对方接近,对方将自觉地后退,仍然维持相当的距离。

  26. (四)礼交空间 • 为了保持礼貌状态而维持的一种空间距离。 • 如日本的礼仪中,对对方表示礼貌须离开对方一定的距离;泰国的礼仪中则要互相十分接近才表示友善

  27. 空间语言中此种因情感亲疏而表现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为人际距离(interper sonaldistance)。 • 人际距离的变化,是由双方当事人沟通时,在肢体语言上的一种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亲近一点,彼此陌生时,就保持距离。如一方企图向对方接近,对方将自觉地后退,仍然维持相当的距离。

  28. 体态语言 情态语言 身势语言 空间语言 个人空间 手势语 微笑语 亲密空间 首语 公共空间 目光语 姿态语 礼交空间

  29. 体态语言的特点 • 1、广泛性: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在使用体态语,适用范围很广。总体来看,人类的体态语是共同的。 • 2、依附性:是一种伴随语言,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交际方式。如瞪眼:吃惊?恐惧?惊喜?好奇? • 3、民族性:人类大部分的体态语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含义,但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差异,有些体态语的含义及使用是完全不同的。 • 4、直观性 • 5、时代性

  30. 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 • 一、体态语言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语言文字构成教学信息的完整性。 • 任何教学内容的传授和人际间的来往交流,都不可能由单一的语言形式进行,它总是以灵活多样的体态语言来辅助。另外,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与有声语言相比,它更加直观形象,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生动逼真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

  31. 二、体态语言具有传递性和互感性 • 它能沟通教与学的双向情感交流,使教学信息得以顺利传递。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专注期待的目光,聚精会神的表情,以及疑惑沉思、揣摸不解的神情中,随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

  32. 三、体态语言具有客观性和规定性,它能直接独立地传输信息。三、体态语言具有客观性和规定性,它能直接独立地传输信息。 • 如体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人们在交际中,某些信息和知识,可以直接靠体态语言来进行传输和交流。当我们拍摄以实拍纪录为主的如手术过程、实验实习、技术操作、工艺流程等等电视教材时,很大程度上是靠体态语言的客观性和规定性直接进行知识传授。

  33. 四、体态语言具有现实性,它能产生空间感和营造不同的环境气氛四、体态语言具有现实性,它能产生空间感和营造不同的环境气氛 • 例如:当教师与学生间距缩短,面对面的机会随之增强,作用在学生视听器官的刺激增大,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便随之强烈,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情感、意志均容易被激发,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提高。反之,间距过大,效果相反。现在国外一些中小学便采用诸如“半圆组合型”、“马蹄组合型”等多种空间形态,以缩短教与学之间的间距来提高教学效果。

  34. 五、体态语言具有释义性和表演性,它能通过形体动作把抽象的语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五、体态语言具有释义性和表演性,它能通过形体动作把抽象的语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35.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