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專題製作經驗分享

專題製作經驗分享. 主講人:曾婌珍副教授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會計系 101.10.01. 分享綱要. 壹、小論文基本架構 貳、問卷發展程序 參、問卷設計原則 肆、資料分析 一、問卷收集注意事項 二、問卷分析 伍、結論與建議寫作技巧 陸、結語及 Q&A. 壹、小論文基本架構. 一、前言: 研究動機、目的、方法 二、正文: 相關資料的引用、彙整、分析、辯證 三、結論 四、引註資料. 貳、問卷發展程序. 1. 定義研究目的 5. 前測與修改

trac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專題製作經驗分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專題製作經驗分享 主講人:曾婌珍副教授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會計系 101.10.01

  2. 分享綱要 壹、小論文基本架構 貳、問卷發展程序 參、問卷設計原則 肆、資料分析 一、問卷收集注意事項 二、問卷分析 伍、結論與建議寫作技巧 陸、結語及Q&A

  3. 壹、小論文基本架構 一、前言: 研究動機、目的、方法 二、正文: 相關資料的引用、彙整、分析、辯證 三、結論 四、引註資料

  4. 貳、問卷發展程序 1.定義研究目的 5.前測與修改 2.辨識與決定取樣群體 6.正式問卷施測 3.問卷實施與回收設計 7.資料分析 4.問卷設計

  5. 叁、問卷設計原則 用字原則 問題的內容與目的 用字與 語言 問題的類別與形式 問題 的 偏誤 順序排列 資料分類或 個人資料 問卷設計原則 測量原則 分類 編碼 尺度 與 測量 信度與 效度 問卷呈現 問卷樣式 問卷長度 受訪者 介紹 成果說明

  6. 肆、資料分析(1/3) 一、問卷收集注意事項 問卷回收後,每份問卷必須分別執行 (1)檢查:確定問卷是否完成,填答研究者應於事 前決定無效問卷之評估準則 如:無效問卷指未完成問卷「大部份」 或「重要」填答程序者 缺漏值乃為小部份問卷未填或漏填

  7. 肆、資料分析(2/3) (2)編碼:回收問卷各項問題應答狀態之編碼應轉換 成數字,以便於統計分析 (3)資料輸入:通常可以EXCEL工作表為資料輸入之 平台,以方便統計分析軟體讀取或轉 入之用

  8. 肆、資料分析(3/3) (4)鍵入資料後再檢查: 資料鍵入完成後,研究者應再度檢查資料輸入之 正確性,確認無誤後方可做為原始資料檔案,進 行統計分析工作 (5)統計分析:統計分析軟體 如:Minitab、SAS、SPSS

  9. 二、問卷分析(1/32) 2個皆可使用

  10. 二、問卷分析(2/32) 將問卷題目 輸入於此 此為每份問卷序號

  11. 二、問卷分析(3/32) 將上面框框內容選取後反白點滑鼠右鍵 →選儲存格格式

  12. 二、問卷分析(4/32) 選擇對齊方式 →將自動換列勾選 →按確定

  13. 二、問卷分析(5/32) 這樣即能看到完整的題目內容

  14. 有沒有在認真聽啊!!! 那就來複習剛剛說的吧~

  15. 二、問卷分析(6/32) 2 3 1 接下來要教大家凍結窗格(可將題目固定) 例:1.將題目整列反白 2.選擇上列工作表的「檢視」 3.點選凍結窗格下的凍結頂端列

  16. 二、問卷分析(7/32) 可以看到即使問卷的份數再多, 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個選項 所對應的題目,方便做分析。

  17. 二、問卷分析(8/32) 將複選題的選項連同題目依序輸入在第一列的題目中,接下來的動作就跟上述一樣。 複選題的問卷如何輸入excel?

  18. 二、問卷分析(9/32) 最後即為此呈現方式

  19. 你還與我同在嗎!? 清醒過來跟我一起練習吧~

  20. 二、問卷分析(10/32) 2 3 1 設定數值範圍(以消費動機為例) 例:1.將消費動機整欄反白 2.選擇上列工作表的「資料」 3.點選資料驗證下的資料驗證

  21. 二、問卷分析(11/32) 在設定項下選取整數 →接著依題目內容選項 來設最大值與最小值 1 2 3

  22. 二、問卷分析(12/32) 由於剛剛設定的最大值為5,故錯誤

  23. 老師在講你有沒有在聽!!! 我要準備切畫面摟~

  24. 二、問卷分析(13/32) 3 2 統計數量 例:1.在表格下方輸入5個滿意度 (在輸入滿意度前要先將剛剛設定 的資料驗證整列取消,否則會出 現錯誤) 2.選擇上列工作表的「公式」 3.點選插入函數 1

  25. 二、問卷分析(14/32) 剛剛點選插入函數則會跳出此視窗 →選取統計類別 →選擇COUNTIF函數

  26. 二、問卷分析(15/32) 在Range欄選取要統計的範圍→接著輸入要統計的條件後按確定 (在這個範圍把符合條件的都加起來)

  27. 二、問卷分析(16/32) 2 將數字1圈起來的部分往右拉,即可得到數字3的成果 1 3

  28. 二、問卷分析(17/32) 依序重複上述作法,即可到以下結果 單位:人

  29. 啊囉哈!!!有沒有人在家啊 ?! 趕快把進度補上唷~

  30. 二、問卷分析(18/32) 2 3 將結果作成圖表 例:1.選取要製成圖表的範圍 (將1.1選取後按Ctrl再選取1.2) 2.選擇上列工作表的「插入」 3.點選「圓形圖」選擇類型 4 1.1 1.2

  31. 二、問卷分析(19/32) 執行上個動作會產生此圖表→點選滑鼠右鍵選取「新增資料標籤」可得知實際人數

  32. 二、問卷分析(20/32) 再點選滑鼠右鍵選取「新增資料格式」可依喜好設定想要呈現的結果

  33. 二、問卷分析(21/32)

  34. 加油!!!加油!!! 再剩下一點點就結束摟~

  35. 二、問卷分析(22/32) 算平均數,AVERAGE即為平均數的函數 (此函數能幫我們在指定的範圍內計算平均值) 1.先點選儲存格 (計算出來的數字會顯示於此儲存格) 2.再來去插入AVERAGE函數 2 1

  36. 二、問卷分析(23/32) 選取要計算的範圍

  37. 二、問卷分析(24/32) 將圈起來的地方按住滑鼠不放往右拉,就可以知道消費者在滿意度方面的平均值

  38. 二、問卷分析(25/32) 依照上述的方法選取RANK函數 (排名次,計算某數字在指定範圍內的等級) 步驟2在範圍選取後要按F4(會出現$符號可讓儲存格固定) 1 2 3

  39. 二、問卷分析(26/32) 將圈起來的地方按住滑鼠不放往右拉,即可得知就滿意度來說,在哪一方面是消費者最滿意的部分

  40. 快點!!! 堅持下去!!! 你已經朝成功邁進一大步了~

  41. 二、問卷分析(27/32) 1 2 「眾數」(MODE函數) →(在某一範圍內出現頻率最高的值) 在數字2的表框裡選取要統計的範圍後按確定即可 3

  42. 二、問卷分析(28/ 32) 結論: 出現頻率最高為1,代表消費者的消費動機大多為用餐

  43. 二、問卷分析(29/32) 1 2 「中位數」(MEDIAN函數) →(位於數列中間位置的數) 在數字2的表框裡選取要統計的範圍後按確定即可 3

  44. 二、問卷分析(30/32) 結論: 平均消費次數的中位數為2, 代表在選取的範圍中有一半的數字小於2;有一半的數字大於2

  45. 二、問卷分析(31/32) 2 複選題的分析 (計算每一選項共有多少人勾選) 1.先點選儲存格 2.在上列工作表的「常用」 項下有一個Σ符號(自動加總) 3.也可使用SUM函數,結果相同 1

  46. 二、問卷分析(32/32) 結論: 從合計數上可以得知,整體來看,消費者促銷活動得知管道大多來自廣告部分。

  47. 最後再給你們機會操作一次!!! 我要講其他部分摟~

  48. 伍、結論與建議寫作(1/16) 結論的架構 後續研究 方向與建議 問 題 總 結 論 文 貢 獻 研究結果與 問題的檢討

  49. 伍、結論與建議寫作(2/16) 定義: 結果:是某一測試或實驗的事實說明,且經常有很多項, 也會有很多解釋,但皆須緊列於測試或實驗結果後。 結論:指內容所提到的實驗測試,是針對研究方法或程序 的總結,也就是解釋整篇研究用途、價值或貢獻, 並非特定項目的說明。結論著重於整體,不應涉及 某項測試或實驗結果,所以不宜有數據產生。

  50. 伍、結論與建議寫作(3/16) 建議:通常是針對完成研究主題後的心得,理論、 假設、參數、方法或應用不足的部分,乃至 論文的研究架構或已建立的具體模式,在未 來可以繼續延伸或持續探討的空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