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高中语文教材价值取向分析

高中语文教材价值取向分析. 汇报人:夏天 2011 年 4 月 28 日. 研究缘起与意义.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 文献综述. 研究问题与方法. 研究思路. 汇报提纲. 研究缘起.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中“ 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 提出了重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 。.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开阔教材分析的视野 丰富教材分析的框架 规范教材分析的方法. 实践意义

trix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中语文教材价值取向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语文教材价值取向分析 汇报人:夏天 2011年4月28日

  2. 研究缘起与意义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 文献综述 研究问题与方法 研究思路 汇报提纲

  3. 研究缘起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 提出了重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

  4.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开阔教材分析的视野 丰富教材分析的框架 规范教材分析的方法

  5. 实践意义 通过对当前普遍选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挖掘其中明确或隐含的价值观,并对其反映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给教师以建议,使其能够充分考虑青少年发展的心理需求来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价值观。 幻灯片 2

  6. 相关概念界定 教材 • 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导材料。” • 狭义的教材又称教科书、课本,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指示和技能的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

  7. 价值取向 • 1.用“倾向(性)”界定价值取向。如:价值取向指主体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一定的倾向性。 • 2.用“价值标准”界定价值取向。如:价值取向是指某一个人所信奉的,而且对其行为有影响的价值标准。 • 3.用“行为取向”界定价值取向。如:价值取向是在价值选择过程中决定采取的方向。

  8. 价值观 • 鲁洁: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一些基本价值的判断、信念、理想等所构成的,是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它是人们行为的内驱力和评价尺度。 • 克拉克洪(Kluckhohn):价值观是一种外显或内隐的、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 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 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标的选择。

  9. 价值取向与价值观区别 金盛华: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标准。价值取向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采取的价值观, 它是与具体事物和情境相关联的, 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反映。 章志光:价值取向是个人内心关心事物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倾向,是个体内化了的价值观 。 • 文崇一:价值观仅注重情感,而价值取向不仅注重情感,还注重认知和方向。

  10. 类型与工具 • 国内研究 在价值观研究的学科走向上, 可分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取向。 其中, 哲学、教育、社会和政治等学科的研究者多采用纯质性研究范式,而心理学研究者则多采用量化研究范式。

  11. 国外研究 VOM ——价值取向研究方法 区分跨文化研究中核心文化差异的工具 • 人类本质 • 人与自然关系 • 时间意识 • 行为 • 社会关系

  12. 罗克奇价值调查表已经被充分地运用于探究人格的环境,行为,社会结构以及民族与跨文化的研究。罗克奇价值调查表已经被充分地运用于探究人格的环境,行为,社会结构以及民族与跨文化的研究。 罗克奇 价值观调查表 (Rokeach Values Survey)

  13. 国内相关研究 • 宏观层面 比较类 新旧版本教材的比较 不同国别、地区教材比较 • 微观层面 单一学科教材分析 具体价值取向的分析 突出的有吴康宁、吴永军、傅建明的研究

  14. 国外的相关研究 • 扬 《知识与控制》 • 安扬 • 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 》

  15.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西方学者早期对教科书的这些开创性研究为我们研究教科书提供新的视角,并成为现在我国学者研究教科书的理论基础,为我国研究者研究教材价值取向提供了分析的框架。 • 就国内而言,深入研究还不多见,内容方法比较单一。 幻灯片 2

  16. 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研究问题 1、高中语文教材究竟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究竟关注的是终极取向还是工具取向? 2、如何诠释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与意义? 3、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

  17. 研究对象 •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科书(共6册)

  18. 研究方法 幻灯片 2 内容分析法

  19. 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基本研究思路如下: 用价值观调查表的分析框架对高中语文新 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教材进行解剖, 具体地通过对教学目标、中心思想、教材 选文、主副标题、练习·思考、人物等进行 统计分析梳理教科书中隐含的价值取向。

  20. 本研究的重点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本研究的难点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利用价值观调查表的框架对教材进行价值取向分 析。利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各维度的指标,探究背后原因与实际意义。 首次将心理学的价值观框架引入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中来。 价值取向的梳理、分析过程,如何通过统计出的数据去探讨其背后 的意义、原因与影响。

  21. 论文的初步框架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缘由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价值取向类型与分析工具 第三节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的框架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的框架 第二节 类目分析与数据统计 第四章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教材价值取向分析结果 第二节 对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建议 第六章 研究展望 第一节 本研究的成果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22. 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 3、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 4、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 5、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 6、黄希庭,张进辅,李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4 • 7、金盛华, 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 8、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 9、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10、傅建明.内地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 11、吴康宁.课程社会学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 12、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13、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 14、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 15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 • 16、石耀华.人教社初中语文教科书(国标本)价值观教育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 17、陈滔娜.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文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0 • 18、唐文清,张进辅.中外价值观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8(3) • 19、邝丽湛.教材评价的本质及其价值分析[J].教育研究,2002(7) • 20、闫艳,程治国.中、新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新加坡EPB版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6)

  23. 21、潘涌.在母语的滋养中成人—论世界各国母语教材的价值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8(1)21、潘涌.在母语的滋养中成人—论世界各国母语教材的价值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8(1) • 22、何文胜.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 23、朱志勇.适应抑或超越———我国小学、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个体我价值取向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0(5) • 24、阮青.价值取向:概念、形成与社会功能[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5) • 25、何文胜.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 26、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J] .教育研究,1989(8) • 27、徐玲.价值取向之本质[J].探索,2000(2) • 28、杨宜音.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J].中国社会科学, 1998(2) • 29、薛忠祥.20年来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9(11) • 30、吴永军.中国大陆、香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 • 31、金盛华,郑建君,辛志勇.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结构与特点[J] .心理学报 2009(10) • 32、魏运华,李俏.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7(8) • 33、S.Hitlin,J A.Piliavin.VALUES:Reviving a Dormant Concept[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04(2) • 34、J W.Berry, Y.Poortinga.Cross-cultur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M].Camblige University Press,2002 • 35、S H.Schwartz,W.Bilsky.Towards a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9) • 36、B.Musil,V S.Rus,J.Musek.The Rokeach Value Survey in comparative study of Japanese and Slovenian students :Toward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J].Studia Psychologia,2009(1) • 37、L.James,Spates.The Sociology of Value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83(9) • 38、T.Gallagher.The Value Orientations Method:A Tool to Help Understand Cultural Differences[J].Journal of Extension, 2001(6)

  24.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