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牙齒口腔的健康狀態與其常見疾病

牙齒口腔的健康狀態與其常見疾病. 98 年 9 月 19 日 口腔衛生學系二年制在職專班(在職三) 講師:陳雅光 醫師. 台灣地區口腔衛生發展史. 荒漠期(民國35年至50年) : 台灣光復後百廢待舉,物資缺乏生活艱苦,內部尚未完全安定,因此在牙醫人力欠缺下,更談不上口腔衛生的推廣。 耕耘期(民國51年至64年) : 由於美援的提供及聯合國兒童福利基金會( UNICE) 對技術與設備的提供,使台灣在齲齒預防上有初步的進展。 播種期(民國65年至75年) :

tro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牙齒口腔的健康狀態與其常見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牙齒口腔的健康狀態與其常見疾病 • 98年9月19日 • 口腔衛生學系二年制在職專班(在職三) • 講師:陳雅光 醫師

  2. 台灣地區口腔衛生發展史 • 荒漠期(民國35年至50年): 台灣光復後百廢待舉,物資缺乏生活艱苦,內部尚未完全安定,因此在牙醫人力欠缺下,更談不上口腔衛生的推廣。 • 耕耘期(民國51年至64年): 由於美援的提供及聯合國兒童福利基金會(UNICE)對技術與設備的提供,使台灣在齲齒預防上有初步的進展。 • 播種期(民國65年至75年): 民國65年起台北市牙醫師公會與台灣省牙醫師公會全面改選,以改善醫療環境為主軸之各項工作亦陸續推動,次年中華牙醫學會正式成立,形成一股有組織的社會力量,投入口腔衛生的開拓年代。 • 成長期(民國75年至今): 政府在經費設備上的支援與在觀念上的認同,以及口腔衛生推廣之社區化與專業化。

  3. 牙科醫療 社區口腔保健之項目包含: • 口腔教育推廣 • 口腔定期檢查及諮詢 • 社區口腔保健中心設置 • 社區口腔保健活動推行 • 氟化物使用 • 托兒所及幼稚園口腔保健 • 飲食及營養推廣計畫 • 潔牙活動 • 奶瓶性齲齒預防計畫 • 懷孕及孕前口腔保健 • 檳榔危害防治計畫 • 口腔保健義工訓練計畫 • 老年人口口腔保健計劃 • 殘障人口口腔保健計畫等

  4. 牙科醫療制度 • 雙軌制:學會系統與公會系統。 分別負責教育訓練與學術研究, 以及醫療行政、醫療服務與會員管理等。 • 組成成員(team work):牙醫師、牙科助理、 口腔保健員或衛生士(Oral Hygienist) 及牙科技術士或師等。 • 建立牙醫醫療制度之重要性與迫切性,但仍有22.45%之牙醫師唯恐因此助長密醫的形成而持反對的態度。 • 許多歐美先進國家,甚至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早已行之有年。 • 目前牙醫界已著手計劃,5-10年將可完成立法。

  5. 民眾對口腔照顧之需求是牙醫學發展的重要指標 • 量的需求: • 醫療服務之項目增加 • 診療單位時間之增加 • 醫療院所密度之增加 • 每十萬人口牙醫師人數之增加 • 質的需求: • 醫療及預防品質之提升 • 就醫便利 • 正確之診斷 • 追蹤與評鑑

  6. 1.矯正治療及整形美容之需求將是未來發展趨勢1.矯正治療及整形美容之需求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 2.意外傷害與腫瘤是二十一世紀人們的夢饜,因此口腔顎面外科及顎面膺復佔有一席之地 • 3.牙科材料學在未來將有重大的突破,生物科技性材料.陶瓷與樹脂之改良可直接運用於牙周病治療.植牙.膺復.復形.及牙齒美容方面 • 4.遺傳工程之技術可應用再先天性與遺傳方面之疾病治療與預防 • 5.中醫及傳統醫學將受到尊重與肯定,政府與民間義投入更多的研究工作,中西醫學的結合與互補,將為二十一世紀帶來豐碩的成果。

  7. 預防牙醫學 • 藉各種預防方法,來控制各種口腔疾病的發生與流行,以達口腔組織與功能健全為目的之專門學問。 • 牙菌斑控制(plaque control)在預防牙醫學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不論任何口腔病變幾乎直接或間接與牙菌斑存在有關。 • 營養(nutrition),除全身健康所須營養,氟、鈣、磷、鉀及維生素D、A、B1、B2、C等,對牙齒之生長發育、軟硬組織病變的預防與恢復均十分重要。 • 口腔疾病感染控制是預防牙醫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從預防的層次(Levels of Prevention)來看,可分為三段五級的預防概念。

  8. Leavell & Clark(1958) 牙科三段五級之預防概念 Ⅰ、Primary prevention 1.Health promotion:促進健康 注意營養均衡、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定期口腔檢查、口腔健康教育 2.Specific prevention:特殊保護 注意潔牙、氟化物使用、裂溝封填 Ⅱ、Secondary prevention 3.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treatment:早期診斷立即治療 初期齲齒治療 Ⅲ、Tertiary prevention 4.Disability limition:限制傷殘 根管治療、牙冠膺復 5.rehabilitation:復健 部分床或全部床義齒膺復、植牙

  9. 牙科保健 口腔疾病的預防 1.口腔疾病預防的概念 C4(殘根) or P4(重度牙周疾病) Metal Crown 拔隨 齲齒

  10. 口腔保健指導 (Oral health guidance.Oral health consultation.Oral health conusellling) 目的:認識健康的重要性、與改變生活習慣 口腔健康教育 (Oral health education) 目的:普及對於增進健康與預防疾病的知識與技術 口腔保健管理 (Oral health care、Or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11. 齲齒發生之因素有四 宿主(Host) 致病因素 (Agent) 環境因素 (environment) 時間因素 (Time)

  12. 齲齒的預防 病因論: 1.Host & Tooth 齒質: 耐齲蝕性弱的enamel(含氟素量少,鈣化度與成熟度小的enamel) 牙齒的型態 齒列與咬合關係 唾液:分泌量、成分 健康狀態、生活習慣 2.MICROORGANSMS 與齲齒關聯性高的微生物 牙菌斑 微生物的代謝物

  13. 3.SUBSTRATE(微生物的營養源) 食物的成分(蔗糖.葡萄糖) 食物的粘著性 攝食頻率 4.Times 齲齒窩形成所需時間 牙菌斑堆積形成所需時間 牙菌斑保持酸性的時間 口腔內糖質殘留時間 enamel成熟所需時間

  14. Caries Caries容易發生的部位 1.咬合面的小窩裂溝 2.與相鄰牙齒的接觸部位 3.唇側的齒頸部

  15. 齲齒的預防 • 定期口腔檢查(periodic oral examination) • 均衡飲食(balanced diet) • 潔牙(prophylaxis) • 氟化物使用(fluorides application) • 牙面及裂溝封填(pit and fissure sealing) • 其他:如抗生素、防齲疫苗、治療性牙膏、黏液分解脢(mucolytic enzyme)。

  16. B.Self-Care 1.改善飲食生活 2.清潔口腔 3.氟化物的應用 4.Self-check A.Professional care 1.健康教育 2.飲食生活指導 3.口腔衛生指導 4.氟化物的應用 5.小窩裂溝封填 6.PMTC 7.定期檢診 C.Public health care 1.健康教育 2.學校等的集團式的使用含氟漱口水 3.飲水加氟

  17. 氟化物的攝取來源 【自然界的氟素】 • 海水中的氟含量約為1.2~1.4ppm • 淡水0.2ppm或以下 • 深井水29.5ppm • 人類由空氣中獲得的氟量大約每天0.04mg • 由食物和飲水中成人每天攝取氟量,在飲水加氟區為1~3mg;非飲水加氟區約為1mg或以下。 • 中國茶葉含氟量約70~375ppm • 海產小魚乾7.8~63.3ppm

  18. 人體中的氟素 軟組織(.2-0.7ppm)、血清(0.1ppm)、尿液(不定) 骨軟骨(500ppm以上,兒童:200-300ppm),軟骨(30-40ppm) 牙釉質(平均100ppm,表層:1000ppm) 牙本質(300ppm)、牙骨質(1000ppm)、牙髓(600-700ppm) 牙菌斑(15-64ppm)、唾液(離子性:0.01ppm) ※適當氟攝取量:每人每公斤體重氟攝取量為0.05~0.07mg ※依據WHO的建議,飲水中含氟濃度為0.5-1.0ppm,上限是1.5ppm

  19. 氟化物的毒性 • 急性中毒:成人服用NaF0.25mg會造成中毒現象(上吐下瀉、痙攣、全身肌肉脫力、呼吸困難、語言障礙)。 *急救措施(飲用牛乳、石灰水),致死量(5g) • 慢性中毒:會造成骨硬化症及斑狀齒 • 骨硬化症:中毒量(飲水中氟素含量8ppm以上) *症狀(骨密度增加、韌帶鈣化、骨的異常突出、關節的運動障礙) • 斑狀齒:中毒量(從出生開始8年間、長期飲水中氟素含量2ppm以上) *症狀(牙釉質形成不全、牙冠部產生白濁現象)

  20. 氟化物的利用 • 塗抹法: 2%NE溶液 (溶液安定,無味,塗抹次數多,4times/2weeks,2times/year) 8%SnF2溶液 (有耐酸性,溶液不安定,會成牙齒變色,2times/year) APE(牙齒吸收氟素多有酸味,2times/year) • 漱口法:一日一次(0.05%NaF:225ppm或0.1pNaF:450ppm) 一周一次(0.2%NaF:900ppm) • 其他:飲水加氟、氟錠、含氟牙膏、 含氟食鹽、含氟乳品…等

  21. Gingiva 1.Free gingiva(Marginal gingiva) A.Free gingiva groove B.Oral epithelium C.Gingiva margin (gingival crest,margin of the gingiva,freemargin) 2.Gingival sulcus(cervice) 3.Junctional Epithelium(attachment epithelium) 4.Interdental gingiva(Interdental papilla) 5.Attached gingiva 6.Alveolar mucosa

  22. Gingival Fiber Groups of Periodontium a.Dentotingival fibers 從牙骨質在齒頸部的位置延伸到游離牙齦,目的在支撐牙齦 b.Alveologingival fiber 從牙槽骨延伸到游離及復連牙齦以提供保護 c.Circumferential fiber 連續性的包圍在齒頸部幫助牙齒維持在一定的位置上 d.dentoperiosteal fiber 從牙齒質頸部越過齒槽骨頂且混合了齒槽骨的骨膜 e.Transseptal fiber 從一顆牙的齒頸區延伸到鄰近的牙(只有近遠心方向)提供一個抵抗外力的分散作用

  23. Principal Fiber Groups of the Periodontium a.Apical fiber 從根部到鄰近的包圍骨以抵抗垂直的外力 b.Oblique fiber 從根部延伸到頂點纖維傾斜的朝向咬合方向,以抵抗垂直的強大外力 c.horizontal fiber 從牙骨質的每個牙根之間到鄰近的齒槽骨以抵抗牙齒頂端的力 d.Alveolar crest fiber 從齒槽頂到牙骨質剛剛好在牙骨牙釉質界底下,以抵抗侵入性的外力 e.Interradicular fiber 從複根齒的牙骨質到鄰近的骨頭,以抵抗垂直面及側面的力

  24. 牙周病形成因素 宿主抵抗力 (host defense) 口腔環境 (oral environment) 微生物的致病性 (pathogenicity of organisms) 牙菌斑成熟度 (plaque maturity)

  25. 牙周病 病因論: • 微生物的角色: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造成牙周病最大的病因。健康的牙齦組織可見高比例的格蘭氏陽性桿菌、格蘭氏陽性球菌;如果在牙齦炎,則可發現機能性的厭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極度厭氧菌(strict anaerobes)和格蘭氏陰性桿菌數目會增加;至於牙周炎時期則會出現高比例的厭氧性格蘭氏陰性桿菌。

  26. 牙周病 病因論: • 局部和全身的因素: • 牙齒解剖構造 • 假牙製作上的考量 • 咬合創傷 • 飲食及唾液 • 全身性疾病

  27. 牙周病 病因論 • 宿主的免疫能力: 不管是經由免疫或非免疫的媒介途徑,都會造成對牙周的傷害。

  28. 牙周病的分類與特徵 <Periodontal Case Types> • Gingival Disease • Early Periodontitis • Moderate Periodontitis • Advanced Periodontitis • Refractory Periodontitis

  29. 牙周疾病的預防策略 • 加強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導 • 基層牙醫照顧系統之建立,首重定期檢查 • 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定時清除牙結石 • 政府相關單位應建立一套完整的口腔衛生保健計劃 • 鼓勵基層牙醫師整合社區有關單位和資源推廣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知識,配合健康的生活概念

  30. 口臭的預防 口臭的原因 • 牙科疾病 • 口腔的不清潔 • 飲食 • 全身性疾病 造成口臭的原因物質 • VSC: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 H2S(),(CH)S(),CHSH()

  31. 口臭的分類 1.生理性口臭 2.飲食造成的口臭 3.病理性口臭:口腔的.全身的 4.心理性口臭

  32. 口臭的預防與治療 • 口腔的清潔 • 牙科疾病的治療 • 飲食的改善 • 全身疾病的治療 • 精神、心理的治療

  33. 口腔癌 • 泛指發生在口腔中軟組織及硬組織的惡性病變。 • 依來源可分上皮性、齒原性、間葉性及淋巴性等類別。 • 會侵犯局部組織,嚴重時可能經由血管或淋巴管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 • 解決方法:外科手術切除或合併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

  34. 口腔癌病因 • 吸煙 • 酗酒 • 嚼食檳榔 • 免疫力不足 • 遺傳基因 • 飲食習慣 • 其他

  35. 口腔癌的預防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自我檢查 • 定期口腔檢查 • 牙醫師的責任 • 民眾教育

  36. 其他口腔癌疾病臨床症狀 • 白斑症Leukoplakia • 紅斑症Erythema • 腫大Swelling • 潰瘍Ulceration • 其他:不明原因出血、骨頭脹痛、舌頭活動不順暢…有異常狀況發生,均要查明原因。

  37. 其他口腔疾病的特徵 口腔黏膜疾病 • 水疱主特徵:herpes simlex,herpes zoster,herpangina • 紅斑、糜爛主特:catarrhal stomatiti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denture stomatitis • 潰瘍主特徵:Benatr’saphthae,Riga-Fede disease,necrotizing ulcerative • 白斑主特徵:lichen planus,leckuplakia

  38. 口腔黏膜疾病的預防 • 口腔清潔 • 禁菸 • 慢性的機械式刺激 • 禁酗酒

  39. 咬合不正 • 咬合不正(malocclusion)又可稱做咬合不良,乃是繼齲齒、牙周病之後,排列第三的口腔流行病變。 • 依安格氏分類(Angle’s Classification),可區分為三大類,其分類依上下顎第一大臼齒間咬合關係來判斷。

  40. Types of Facial Profiles

  41. 咬合不正分類 • 安格氏分類Class Ⅰ malocclusion(齒列擁擠Crowding) • 安格氏分類Class Ⅱ malocclusion (暴牙) • 安格氏分類Class Ⅲ malocclusion (戽斗) • 齒列縫隙過多(Spacing) • 反咬(Cross bite) 開咬 (Open bite) • 深咬(Deep bite) • 犬齒外突 (小虎牙) • 上下齒列中線偏移 • 上下顎骨的生長過度或不足 • 其他

  42. 齒列擁擠(Crowding) 齒列縫隙過多(Spacing) Class Ⅱ malocclusion Class Ⅲ malocclusio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