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互聯網上的自由與管理

互聯網上的自由與管理. 香港中文大學 工程學院 黃錦輝教授 kfwong@se.cuhk.edu.hk. 報告大綱. 1. e- 社會的發展 2. e- 社會的特徵 3. e- 社會的故事 4. e- 社會的陋習 5. e- 社會的治安 6. 結語 . 1. e- 社會的發展. 互聯網滲透率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3.htm 曰本 (94M,73.8%) 、韓國 (34.8M,70.7%) 、香港 (4.9M, 69.5%) 、中國 (253M,19%). 1. e- 社會的發展.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互聯網上的自由與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互聯網上的自由與管理 香港中文大學 工程學院 黃錦輝教授 kfwong@se.cuhk.edu.hk

  2. 報告大綱 1. e-社會的發展 2. e-社會的特徵 3. e-社會的故事 4. e-社會的陋習 5. e-社會的治安 6. 結語

  3. 1. e-社會的發展 • 互聯網滲透率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3.htm 曰本(94M,73.8%)、韓國(34.8M,70.7%)、香港(4.9M, 69.5%)、中國(253M,19%)

  4. 1. e-社會的發展 網民年齡分布(CNNIC, 2005)

  5. 1. e-社會的發展 網民文化程度分布

  6. 1. e-社會的發展 網民職業分布 • 公務員(3%);管理、科教(14%);工人、商業/服務業人員(29%);機構(2%);學生(33%);退休、無業(10%);其它(9%)網民家庭月收入分布 • 1萬港元以下(14% );1~2萬港元(30%);2~3萬港元(21%);3~4萬港元(15%);4萬港元以上(20%)

  7. 1. e-社會的發展 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 • Total internet audience: 188.9 million (USA) • Blogs: 77.7 million unique visitors (41%), growth rate: 1 per second • Facebook: 41.0 million (22%) • MySpace: 75.1 million (40%) - http://www.technorati.com/blogging/state-of-the-blogosphere/ [August 2008]

  8. 1. e-社會的發展 香港青少年使用媒體情況 網上活動:超過一半青少年每天上網 受訪青少年平均已上網5.8年,平均每星期有5.5天會上網,當中有56.5%的受訪青少年更於過去三個月有「每天上網」的習慣,平均每天上網時數為2.9小時。 青少年最熱衷的網上活動,依次為:「ICQ / chat room / newsgroup / 網上討論區 / 網上群體傾偈」、「玩online game (包括係網吧玩果D)」、從網上download歌 / 電影 / 劇集 / 短片」和「係網站聽歌/聽收音機/睇電影/短片」。 - 突破機構 於二零零七年一至三月進行一項「香港青少年使用媒體情況」調查: http://www.breakthrough.org.hk/ir/Research/35_Btmedia/btmedia.htm

  9. 1. e-社會的發展 香港青少年使用媒體情況 寫網誌和於網上「聽歌 / 聽收音機 / 睇電影或短片」的青少年明顯增加 寫網誌的受訪者比率明顯增加,於2004年只有17.6%的受訪青少年表示有寫網誌,於2007年卻上升至42.3%。 於網上「聽歌 / 聽收音機 / 睇電影 / 短片」的青少年比率明顯增加,由04年的30.8%增至07年的50.9%,網上聽收音機和看影片等趨勢已逐漸普及。 從網上「download歌 / 電影 / 劇集 / 短片」的青少年比率卻明顯減少,由04年的60.3%降至07年的35.7%。 每星期玩Online Game的平均時數明顯下降,由2004年的11.3小時降至2007年的7.7小時。 - 突破機構於二零零七年一至三月進行一項「香港青少年使用媒體情況」調查: http://www.breakthrough.org.hk/ir/Research/35_Btmedia/btmedia.htm

  10. 1. e-社會的發展 香港青少年使用媒體情況 青少年於網絡只與自己熟悉的朋友作為溝通對象 80.4%青少年於網上(包括ICQ或MSN)的主要傾談對象仍是「自己熟悉的朋友」 66.9%表示只會向「自己熟悉的朋友」傾訴心事或透露私事,部分更會選擇在網上「不向人透露心事 / 私人事」(30.3%); 只有極少數青少年會與「在網上認識的人」聊天(2.6%)或與「不認識的人」聊天(0.6%)。 - 突破機構於二零零七年一至三月進行一項「香港青少年使用媒體情況」調查: http://www.breakthrough.org.hk/ir/Research/35_Btmedia/btmedia.htm

  11. 報告大綱 1. e-社會的發展 2. e-社會的特徵 3. e-社會的故事 4. e-社會的陋習 5. e-社會的治安 6. 結語

  12. 2. e-社會的特徵 Web 1.0 → Web 2.0

  13. 2. e-社會的特徵 Web2.0下e-社會文化 Web as Platform (萬維網作生活平台) Services industry (服務工業) Syndicalism (工團主義) Social Networks (社交網絡) Mutual benefits (互利互惠) Division of labour (分工合作) Wisdom of crowds (集體智慧) Adoptability (適應能力)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Evolution of Knowledge (智識進化) Long Tails (長尾效應)

  14. 2. e-社會的特徵 奧巴馬 黃錦輝 2. e-社會的特徵 Long Tails (長尾效應)

  15. 報告大綱 1. e-社會的發展 2. e-社會的特徵 3. e-社會的故事 4. e-社會的陋習 5. e-社會的治安 6. 結語

  16. 3. e-社會的故事 1. 巴士阿叔 2. 疑似藝人裸照風波 3. 東亞銀行擠兌事件 4. 校園打鬥:自編自導自演 5. 獵巫 + 公審 6. 電車男 7. 女生上體育課 8. 秘書仔的日常生活

  17. 報告大綱 1. e-社會的發展 2. e-社會的特徵 3. e-社會的故事 4. e-社會的陋習 5. e-社會的治安 6. 結語

  18. 4. e-社會的陋習 • 全民皆盜 • 自拍狂 • 匿名+虛假(e.g. 奇拿) • 物以類聚 • 萬維網 →「慢」+「穢」+「莽」 • 網癮已被定為精神病一種 (五類:網絡遊戲、色情、關係、信息、交易成癮)

  19. 報告大綱 1. e-社會的發展 2. e-社會的特徵 3. e-社會的故事 4. e-社會的陋習 5. e-社會的治安 6. 結語

  20. 5. e-社會的治安 立法只能治標: 《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 問題:如何立法、司法、執法?

  21. 5. e-社會的治安 治本應從教育開始: 德、智、體、群、美 • 智:技術(識用) • 美:創意(活用) 如何善用?

  22. 5. e-社會的治安 治本應從教育開始:德、智、體、群、美 1. 資訊自由 + 和諧共融 《論語‧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裡有另一句話可以作為這八字真言的最佳註腳。在《公冶長》裡,子貢曾這樣對孔子說他的一些見解:「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3. 知榮知恥 “行己有恥”源於《論語‧子路》 :子貢問曰: “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使命,可謂士矣。 ”意思是,人要有羞恥心,知恥,明恥,不做無恥,可恥之事,可以稱為志士。要求人們做事要守仁行義,謹言慎行,辨知榮辱。

  23. 5. e-社會的治安 治本應從教育開始:德、智、體、群、美 1. 群體生活 2. 無規舉不能成方圓:守紀律 • 互相鼓勵、互相專重及互相幫助 須要有教法(pedagogy)、教材及師資:童軍活動

  24. 5. e-社會的治安 治本應從教育開始:德、智、體、群、美 1. 體育精神 • 團體合作精神 • 奮鬥不懈精神

  25. 5. e-社會的治安 自發:「誌者道德準則」(Blogger Code of Conduct) • 對自己留下的文字及網誌評論負責任; • 不在網上發表不以個人名義而公開發表的言論; • 先與對方聯絡才作公開回應; • 若相信有人對其他人作不公平的攻擊應採取行動; • 不容許匿名留言; • 應排斥一些故意針對自己及在自己網誌上留下的卑劣留言。 (從原版http://radar.oreilly.com/archives/2007/04/draft_bloggers_1.html中翻譯)

  26. 報告大綱 1. e-社會的發展 2. e-社會的特徵 3. e-社會的故事 4. e-社會的陋習 5. e-社會的治安 6. 結語

  27. 6. 結語 互聯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劃缺的一部份,而100%的網絡滲透率將會很快出現在我們見前。所以若然我們以「新移民」思維去管治網絡e-社會的「原居民」將會出現種種社會問題。 作為家長及教育家我們都責無旁貸有責在去培育對未來e-社會有貢獻、有承擔、有責任心及富生產力的良好e-市民

  28. 結語 主題 : I.T. 與通識 目的: 1. 以社會實例幫助學生去了解科技背後的種種軟性問題 2. 高中及大學通識科參考課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