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IT 與組織的流程

IT 與組織的流程. 流程的基本概念與重要性 IT 與組織的流程 IT 與 TQM IT 與 BPR IT 與 6 個標準差 IT 與企業流程管理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 流程的基本概念與重要性 (1/2). 組織流程的基本概念 所謂的企業流程 (Business Process) 指為了完成一個任務,提供價值給顧客的一些活動的整合,例如 : 信用卡申請的「審核流程」、客戶訂單的「履行流程」 (Order Fulfillment) 、「產品開發」、「客戶服務」的流程。

tucker-webb
Download Presentation

IT 與組織的流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IT與組織的流程 • 流程的基本概念與重要性 • IT與組織的流程 • IT與TQM • IT與BPR • IT與6個標準差 • IT與企業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

  2. 流程的基本概念與重要性(1/2) • 組織流程的基本概念 • 所謂的企業流程(Business Process)指為了完成一個任務,提供價值給顧客的一些活動的整合,例如:信用卡申請的「審核流程」、客戶訂單的「履行流程」(Order Fulfillment)、「產品開發」、「客戶服務」的流程。 • 一個流程是跨部門的甚至跨企業的,是平行整合的,例如訂單處理流程會。

  3. 流程的基本概念與重要性(2/2) • 組織流程 vs. 組織功能 • 溝通的問題:各部門的價值觀不同、目標不同,產生的問題與矛盾衝突就會很大。 • 績效衡量的問題:研發、生產、行銷、服務各個部門會互相推諉,組織亦無法清楚評估問題出現在哪? • 顧客導向的問題:研發、生產、各部門沒有機會接觸市場,生產出「顧客不喜歡的產品」。 • 彈性反應的問題:功能分工無法對外部需求變化快速的反應。

  4. 圖4-7 IT與流程的主要關係圖

  5. IT與TQM(1/2) • TQM的基本概念 • 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liey Management, TQM)就是一種企業聚焦的(Focused)管理哲學,經由企業全面性、宏觀的領導、文化、結構、流程、評估的設計,來持續性、不斷的改善管理與作業流程的品質,以提升企業內(員工)及企業外(顧客)的滿意度。 • 主要特色 • 整合、全面性的組織管理哲學。 • 全民動員的活動。 • 持續、不斷的長期承諾(Commitment)。

  6. IT與TQM(2/2) • 是漸進式演化(Evolution)學習性的改善 。 • 以流程(Process)非以產品(Product)為改善標的。 • 重點在事前預防錯誤而非事後檢驗(Inspection)。 • IT與TQM • TQM在技術面的重要核心工作都有賴於IT的支援,例如:以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l Design, CAD),以CIM(Computer Integrate Manufacturing)來減少週期時間, CRM、 SCM。

  7. IT與BPR(1/2) • BPR的基本概念 • 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 BPR):對企業流程進行根本的、重新思考或革命性的、劇烈的、大幅度的重新設計,其目的在大幅度的改善品質、成本、速度及客戶服務等績效指標,可對單一流程,數個流程或公司全面進行(Hammer, 1990)。 • 將十幾個步驟整合成一個步驟,將一、二十個報表整合成一個報表,這就是BPR的思考核心。

  8. IT與BPR(2/2) • QM是慢慢的、循序漸進的、吃中藥一樣的去改善體質。BPR像是外科手術一樣,對於舊的、沒效率的流程整個一起切掉,強調一次劇烈大幅度的改善。 • IT是BPR的促成者 • TQM中IT的支援角色(Supporting role),IT在BPR中扮演的是促成者的角色(Enabler Role) 。

  9. 表4-1 由IT所造成的BPR

  10. IT與6個標準差(1/2) • 6δ的基本概念 • 99.99966%的產品妥善率(Defect-free Rate)。一個企業的管理策略,其目的在能利用各種品管、統計與管理科學的方法論,來有效的辨識與移除流程中潛在的錯誤與瑕疵點(Defects & Errors),並將產品製造與管理流程的變異(Variability)降至最小。 • 生命週期:改善生命周期(Life Cycle)與循環 • 追求穩定 • 持續追求 • 可衡量性 • 專職的推動團隊:6δ有「專職式」

  11. IT與6個標準差(2/2) • 團隊2. IT與6δ • 流程分析工具(Process Analytic tool):例如STATISTICA、IBM Websphere Business Modeler等。 • 生命週期的專案協調工具:例如Sigma Flow Integrated、Grouputer Sigmasense。 • 專案管理工具(Project Management Tool):管理企業6δ專案的各種資源、時程、預算的一般專案管理軟體。

  12. IT與企業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 • BPM的基本概念與特色 • BPM的演進:第三波的流程改善革命 • BPM的引進原因 • BPM的生命週期與架構

  13. BPM的基本概念與特色(1/2) • 企業一個以流程為核心的改善策略,其利用系統化的方法論與工具(主要為IT),來對企業持續性的進行流程的設計、自動化、衡量與最佳化,目的在提升流程的效率(Efficiency)與效能(Effectiveness),進而提升企業的靈活性(Agility)、創新能力與競爭優勢謂之。 • 強調IT與流程的密切配合(Aligment Between IT and process ):BPM的整個生命週期都有密切支援的軟體設計工具,透過SOA、EAI等工具來整合各種AP,來落實執行BPM所有流程的自動化。

  14. BPM的基本概念與特色(2/2) • 持續性不斷的改善(Continuously Improvement) • 強調企業策略目標與流程改善的較準(Aligment):不具核心價值的流程(Non-core Process)應委外處理。 • 強調企業流程的彈性與靈活度:BPM強調流程設計透過有效的IT工具要能彈性、模組化、快速組裝、動態整合,因此其設計精神是「為了改變而設計」(Build-to-Change)。

  15. BPM的演進:第三波的流程改善革命 • 第一波TQM、第二波BPR後,最重要第三波(The Third Wave)的企業流程改善革命,且這個殺手級應用程會決定今後50年IT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趨勢。 • 最上層(Layer),其可彈性的呼叫、整合AP,AP又可彈性的擷取DB中的Data,企業的靈活性,快速反應性就更加重要。

  16. 表4-2 企業流程改善的三次革命比較表

  17. BPM的引進原因 • 流程是企業的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來源 • 例如Wal Mart的物流後勤流程、Intel的研發生產流程。 • 應付動態的環境變化,企業需要快速的調整改變流程 • 傳統上企業的流程缺乏透明性、可行性,缺乏科學化與最佳化的分析改善 • (4)IT工具的成熟 • SOA、WFMS、EAI、B2Bi、BP Modeling Tool、BAM (Business Activity Measurement)、Web Service、API Adaptor等。

  18. BPM的生命週期與架構(1/2) • 流程發掘(Process Discover) • 確定正確的策略方向與核心流程的連結,要確認目標放在加值最大的流程上,包括:定義目標核心流程(Core Process)、評估目前流程與定義理想流程。 • 主要由企業管理者、商業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來主導 • 流程設計階段(Process design) • 分析、比較、設計出最好的一個流程改善方案與最佳流程模式,包括流程塑模(Process Modeling)、流程分析(Process Analyzing)、流程模擬(Process Simulation) 。

  19. BPM的生命週期與架構(2/2) • 流程的執行(Process Implementation) • 將設計好的最佳流程,利用人與應用系統的合作來呼叫與整合分散各地的AP與資料,自動化的完成流程的所有活動(Activities)。 • 監督流程(Process Monitoring) • 利用所謂的流程活動評估工具(Business Activity Measurement, BAM)來衡量流程執行的結果。 • 流程最佳化(Process Optimization) • 依據BAM的資料來找出流程改善的機會與潛力點,提出流程產生瓶頸的節點,並加以改善,重新設計。

  20. 流程導向的IT管理 • IT相關的重要流程管理與最佳實務 • IT服務管理流程的基本概念與目的 • ITSM的主要流程架構

  21. IT相關的重要流程管理與最佳實務 • IT的治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流程 • IT的開發流程:軟體開發能力與成熟模式(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ed, CMMI) • IT的安全流程:ISO27001或稱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 。(細節將在後面資訊安全章節討論) • IT的服務流程:資訊科技服務管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ment, ITSM),資訊基礎設施庫(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IL)所發展的IT服務最佳實務,ISO 20000。 • 對這些IT相關重要流程的最佳實務標準,MIS人員必須清楚瞭解。

  22. IT服務管理流程的基本概念與目的(1/2) • IT服務管理的基本概念 • IT服務管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ment, ITSM)簡單的說指的是:一個結構化的方法論,其目的在透過對企業資訊資源的有效管理,來持續改善IT對內外部客戶所提供的服務,使得IT所支援與傳遞的服務能有高的品質、效率與客戶滿意度並能符合企業的需求。

  23. IT服務管理流程的基本概念與目的(2/2) • 內外部不同的服務 • (i)內部客戶的服務:例如MIS部門提供ERP、CRM、DB、上網、Web2.0等服務給內部員工使用。 • (ii)外部客戶的服務:例如雲端運算的提供廠商,提供SaaS或PaaS給企業資訊部門的客戶。 • ITSM的動機與目標 • 透過系統化、標準化的管理方法論來達到;(1)對於提供服務的各種IT資源與流程進行有效的管理;(2)透過IT的流程管理來有效提升IT服務的「支援品質」與「傳遞品質」,如圖4-8。

  24. 圖4-8 ITSM的主要目標架構圖

  25. ITSM的主要流程架構 • 在服務傳遞品質方面(Qulity of Service Relivery) • 在服務支擾品質方面(Qulity of Sevrice Support)

  26. 在服務支擾品質方面(Qulity of Sevrice Support)(1/2) • 服務層級管理(Service Level Management)流程:確保這個服務契約(Service Contract)能符合客戶的期望與企業的需求。 • 容量管理流程(Capacity Management):有足夠的IT資源能充分支援客戶各種不同情況下的需求與SLA所規定的服務品質(即使在最尖峰時期)。 • 服務持續性與可用性管理(Service Continuity & Availability)流程

  27. 在服務支擾品質方面(Qulity of Sevrice Support)(2/2) • 資訊安全管理(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流程 • IT服務預算與會計流程(Budget & Accounting of IT Service):確保用來提供服務的IT資源能有最大的資源使用效率(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施行企業內部所謂的IT使用者付費(Change Back)的會計制度。 • 服務報告流程。

  28. 在服務支擾品質方面(Qulity of Sevrice Support)(1/2) • 在控制方面 • 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流程:要有一套標準流程來預告所有使用者,並確保將改變所引起的衝擊(Impact)與負面效果有效的降至最低。 • 組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確保對IT所有的資源與元件,稱之為組態原件(Configuration Items, CI)能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監控。 • 問題解決管理(Resolution Management)方面 • 包括事故管理(Accident Management)與問題管理(Problem Management)。

  29. 在服務支擾品質方面(Qulity of Sevrice Support)(2/2) • 關係方面(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包括企業關係管理(Business Relationships Management)與供應商關係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此方面的管理目的在確保能與客戶甚至提供企業IT資源的供應商建立與持久維護一個溝通、協調、合作良好、互相信任、幫忙甚至生命共同體的良好關係。 • 發行方面:發行管理(Release Management) • 確保新版本的軟體或系統引進(發行)給客戶時,要與客戶與系統開發團隊共同來建立與管理一個良好的引進計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