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不同學習典範之網路學習 歷程分析

不同學習典範之網路學習 歷程分析. 顏榮泉、陳明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 報告大綱. 引言 文獻探討 研究方法 結果與討論 建議. 引言. 網路學習已成為知識紀元中非常重要的學習途徑 知識的累積與傳播速度不斷突破 究竟適合網路學習之學習理論基礎為何? 不同的學習情境適合採用何種學習典範與教學策略? 探討不同學習典範之網路化學習理念 認知學習觀點(知識擷取) 情境與社會學習觀點(知識參與). 知識擷取與知識參與的二元化典範. 認知學習的資訊處理與建構觀點

turn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不同學習典範之網路學習 歷程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不同學習典範之網路學習歷程分析 顏榮泉、陳明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

  2. 報告大綱 • 引言 • 文獻探討 • 研究方法 • 結果與討論 • 建議

  3. 引言 • 網路學習已成為知識紀元中非常重要的學習途徑 • 知識的累積與傳播速度不斷突破 • 究竟適合網路學習之學習理論基礎為何? • 不同的學習情境適合採用何種學習典範與教學策略? • 探討不同學習典範之網路化學習理念 • 認知學習觀點(知識擷取) • 情境與社會學習觀點(知識參與)

  4. 知識擷取與知識參與的二元化典範 • 認知學習的資訊處理與建構觀點 • 學習活動係指個體學習者在不同情境中所進行之認知內涵與基模的建構行為(Schunk, 1996) • 人類心智如一容器 • 研究重心聚焦在如何引導學習者專注於學習事件、 知識內容如何編解碼、學習如何與先備知識產生連結、以及當需要時知識如何能有效及快速的把知識篩選與應用出來

  5. 情境與社會學習理念 • 將學習視為「參與」不同文化與社會情境脈絡下的知識分享與經驗交流之社群活動 • 主張知識並無法脫離學習情境而單獨存在,也並非能以特有的型式儲存於學習個體的心智中 • 學習是處於社會文化的互動脈絡(sociocultural contexts)中,不斷進行社會處理與認知處理的歷程發展 • 學習著重在參與互動,而非獲得知識 • Sfard(1998)亦有相同之看法

  6. 研究方法 • 自變項 • 不同學習典範 • 知識擷取組:認知引導+楷模學習鷹架 • 知識參與組:CMC互動學習 • 依變項 • 專題學習之成效 •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 線上學習歷程 • 態度

  7. 實驗對象 • 本研究共計有兩班98位(男41位,女57位)資管系大一修相同任課教師之學生參與 • 利用資料庫與網頁設計課程之專題同步實施 • 研究期間持續六週,每週至少上線三節課 • 開放式(open-ending)的專題製作 • 本研究以思維透明化之理念及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為學習策略,以網際網路為問題導向學習之平台

  8. 研究工具 • 網路化問題解決學習環境 • 教材的要素分成:「問題情境」、「鷹架支援的思考活動」、「解題範例」,以及「社交溝通與社會比較」 • 學前與學後測驗 • 評量標準分為六項:實體分析、屬性分析、正規化分析、欄位列表、關連分析、及其他 • 自我效能量表 • 學業成就自我效能(academic self-efficacy) • 網際網路自我效能(Internet self-efficacy)

  9. 實驗結果與討論 • 認知學習成效分析 • 在程序性學習任務的學習成效上 知識擷取(AO)組 > 知識參與 (PO)組 F (1,96) = 3.997, p=.048 • 在複雜且開放式學習任務的整體專案成效上 知識擷取(AO)組 < 知識參與 (PO)組 F(1,96) = 17.472, p<.01

  10. 認知學習成效之討論 • 知識擷取導向對於程序性且有具體解決步驟的學習任務,能有效提升成效 • 對於複雜的問題解決任務提供較多的社群參與以及較多元的知識交流與辯證學習機會,反而能讓學習者有較佳的成效表現

  11. 學習歷程之上線行為分析 • PO組相當顯著的比AO組花更多的時間與系統互動,F (1,96) = 17.203, p<.001。 • PO組在校外投入學習的時間明顯比AO組長

  12. 學習歷程之自我效能探討 •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為學習者對自己具備完成學習任務能力的一種信念(Bandura, 1986) • 提升學習者自我效能能有效降低電腦焦慮、且將協助學習者採用較積極有效的學習策略(MacNair & Elliott, 1992; Ropp, 1999) • 本研究實驗控制將六週的專題區分為三階段,每階段兩週,學習者於每階段第二週的第一節課透過網頁方式填寫自我效能量表

  13. 自我效能之分析

  14. 自我效能之改變

  15. 網路學習之態度分析 • 態度問卷之結果在群體合作學習與電腦態度得分都達中上之同意程度 • 在群體合作學習之態度上 PO組 > AO組 F (1,96) = 5.037, p=.027 • 電腦態度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16. 網路學習之態度分析

  17. 結論與建議 • 整合知識擷取與知識參與之學習典範設計 • 網路學習的本質是兼具知識建構與社群參與的,學習者不斷進行外化的知識分享以激勵其它學習個體的內化建構,彼此鏈鎖反應、循環不息 • 不同任務結構應選擇適當之學習策略典範 • 知識擷取典範所強調的是個別化的認知處理與知識建構 ,知識參與典範強調學習者透過與群體的互動來發揮社會學習與情境學習之優點 • 深入探討群體互動與自我效能因素對網路學習之影響

  18.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