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政治经济学       农垦分校

政治经济学       农垦分校. 课程介绍 教学资源 小组讨论 试题 类型  考核要求  导言  主要问题. 课程介绍. 1 、课程性质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2 、课程特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矛盾和规律及当代社会经济的基本问题,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化大等特点的课程。. 3 、课程的内容 一、导言:介绍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为什么要学习它;

tuy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政治经济学       农垦分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治经济学      农垦分校 • 课程介绍 教学资源 小组讨论 试题类型  考核要求  导言  主要问题

  2. 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3. 2、课程特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矛盾和规律及当代社会经济的基本问题,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化大等特点的课程。

  4. 3、课程的内容 一、导言:介绍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为什么要学习它; 二、是对商品经济的分析,阐述商品经济及其规律和社会化生产及其规律;

  5. 三、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阐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国际经济关系。三、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阐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国际经济关系。

  6. 四、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理论和重大问题,最后阐述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四、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理论和重大问题,最后阐述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7. 教学资源 1、文字教材中央电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由陈恕祥、李裕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主教材和教学辅导。教学辅导部分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教材内容的旁批、小结及思考题。

  8. 2、音像教材录像讲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三节课,主要讲授教材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是专题课,主要讲授当前国内外的热门经济专题。2、音像教材录像讲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三节课,主要讲授教材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是专题课,主要讲授当前国内外的热门经济专题。

  9. 3、CAI课件 即助学与自测软盘。主要内容是将各章的知识设计了六种题目类型的练习题,大体上与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相似,以供学生学习和自测之用。

  10. 4、视频点播课程 通过中央电大或甘肃电大VOD视频点播直接在网上听课

  11. 5、教学互动 通过网络和通讯师生直接交流、答疑 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王社荣 电话:010——66490581 E-MAIL:wangshr@crtvu.edu.cn

  12. 6、网上辅导中央电大电大在线中关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信息、课程进度、重难点辅导、答疑、作业安排与要求等。网上内容依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6、网上辅导中央电大电大在线中关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信息、课程进度、重难点辅导、答疑、作业安排与要求等。网上内容依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 甘肃电大和农垦分校网上有自建资源,可供学生学习。

  13. 小组讨论 第一次: 1、联系实际说明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对指导我国的改革有什么现实意义? 2、运用资本循环理论揭示的原理分析如何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

  14. 第二次: 1、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和何启示? 2、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15. 第三次: 1、如何促进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2、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应怎样发展?

  16. 第四次: 1、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说明企业应当如何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市场经济?

  17. 教学环节 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外自学,该部分占总学时的1/3。 2、面授辅导。以教学点教师的的课堂授课为主,该部分学习占总学时的1/3。 3、远程教学辅导。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中央电大的直播课堂、视频教学、网上答疑、讨论等形式参与学习。该部分占总学时的1/3。

  18. 4、考核 (1)平时作业。学生须完成平时作业四次,给平时成绩12分。 (2)形成性考核。学生须上网学习五次以上;小组讨论四次以上,上网发帖四次以上。给4分。 (3)出勤率。出勤率高给4分。 (4)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分。

  19. 试题类型 农垦分校网站的学习资源展示里有试卷库,可供学生借鉴。

  20. 考核要求 • 一、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长度为120分钟。 二、考核范围: 1、命题依据与考核内容: 期末考试命题主要依据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考核范围。 在考核层次上,重点掌握部分约占65%左右,掌握部分占30%左右,了解部分最多不超过5%。 在难易程度上,基本知识约占60%左右,稍灵活一点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题的占20%。 2、考核内容层次划分与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是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所包括的内容。 为方便大家复习考试,我们把复习内容划分为重点掌握和非重点掌握两部分。重点掌握部分是期末考试的主要内容,也是复习的重点。

  21. 3、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员对学科知识包括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经济规律的认知、掌握和运用程度。 • 在全部试题中,大部分试题可以在书上找到答案,少数试题有综合性并要求联系实际分析问题。 • 三、本课程的试题类型与结构 • 在全部试题中,总分为100分。 • 1、名词解释,5个,每个3分,共15分。 • 2、填空题,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 3、单项选择题10个,每个1分。 • 4、多项选择题5题,每个2分,共10分。 • 5、简答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 • 6、论述题,1题 16分。

  22. 四、答题要求: • 1、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或基本定义。 • 2、填空题,要求填写准确。 • 3、对简答题,要求答出要点,并略作解释。 • 4、对论述题,要求答出要点,并联系实际展开阐述。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先释其中之概念。

  23. 导 言 • 一、主要概念: •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 3.劳动对象:是指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 4.劳动资料:是指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4. 二、主要问题: •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5.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26.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7. 二、主要问题 • 4.经济规律 •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   (3)与自然规律相比,其特点为:第一,经济规律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 •   (4)与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改变相适应,经济规律分为三种:一是为数很少的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三是某一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 •   (5)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