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朱益民.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疾病的定量研究: 绝对数与相对数. 绝对数: 分类变量资料整理后所得到的数据。 发病例数、死亡人数 相对数 分类: 率( rate ) 比 (ratio) 比例( proportion ).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率: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总例数之比,用来说明该现象发生的频度。. K 为比例基数,常为 100% 、 1000 ‰ 、 100000/10 万。 作为疾病率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twy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朱益民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2.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疾病的定量研究: 绝对数与相对数 绝对数:分类变量资料整理后所得到的数据。发病例数、死亡人数 相对数分类: • 率(rate) • 比 (ratio) • 比例(proportion)

  3.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总例数之比,用来说明该现象发生的频度。 K为比例基数,常为100% 、1000‰、100000/10万。 作为疾病率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分子:为具有某阳性特征如症状、体征、死亡、残疾、实验室异常等事件数。该阳性特征必须有明确评价标准; (2)分母:为阳性特征的人所在人群总数(即所有可能发生该阳性特征的例数),包括具有与不具有阳性特征的例数; (3)规定观察时间,通常以年为时间单位。

  4.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比:表示分子与分母间两种情况(如两个绝对数值或两个相对数)的关系 可以有单位的,如每千人口的医院床位数; 也可以是无单位的,是一种比(或率)除以另一种比(或率),如比数(值)比(odds ratio, OR)、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人口性别比、标准化死亡比

  5.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比例:表示某事物或现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重。说明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即部分在整体中占的比重,通常以100为比例基数,故常称为百分比 。 构成比只能说明某一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而不能说明该事件发生频率的高低。

  6.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表 某镇四个乡急性传染病发生情况

  7. 死亡率 发病率 患病率 罹患率 病死率 感染率 续发率 生存率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指标

  8.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death rate)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生死亡的频率。用来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性。 • 注意点: • 比例基数 K • 同期平均人口数 • 死亡专率 婴儿死亡率 • 粗死亡率 • 标准化死亡率 • 标准化方法

  9. 死亡专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疾病别死亡专率= ×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死亡专率计算的分母必须是与分子相对应的人口。如计算宫颈癌死亡率,分母应为女性人口; 婴儿死亡率: 某一年1岁以内婴儿死亡人数与当年活产数之比。 婴儿:活产儿分娩后到1足岁之内。 活产:分娩后的胎儿具有以下四个指标中的任一个即为活产:(1)呼吸,(2)心跳,(3)脐带搏动,(4)随意肌抽动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社会经济及卫生状况的一项敏感指标。与粗死亡率相比,不受人口构成影响,各国之间可以直接比较。

  10.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病死率(fatality rate) 表示在某时期内某病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 影响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的高低 • 当某种疾病的发病与死亡处于比较稳定状态时:

  11.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某人群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 使用发病率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发病时间 • 观察时间 • 暴露人口数(分母) • 新发病例数。

  12. 发病率主要是根据病例报告而获得。如报告制度不健全,诊断技术不高,则误诊、漏诊病例很多时,影响其准确度。 • 发病率也可按疾病种类、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及不同人群而分别统计计算 。 • 不同人群比较要标准化

  13.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罹患率(attack rate) 也是衡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度的指标。观察时间通常以日、周、月或一次流行或爆发期时间,即在短时期内新病例的发生情况。使用时较发病率灵活,一般多用于小范围和短时期的疾病流行。

  14.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又称现患率,指在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患病率可分为期间或时期患病率(period prevalence rate)和时点患病率(point prevalence rate)

  15.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患病率、发病率的关系:当某人群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16. 例如:某大城市白血病患病率,急性白血病为6.7/百万,慢性白血病为56.1/百万,二者年发病率分别为32.4/百万、29.0/百万,急性与慢性白血病的病程分别为:例如:某大城市白血病患病率,急性白血病为6.7/百万,慢性白血病为56.1/百万,二者年发病率分别为32.4/百万、29.0/百万,急性与慢性白血病的病程分别为: 急性病程(D)=P/I=6.7/32.4=0.21年≈2.5月 慢性病程(D)=56.1/29.0=1.93年≈23月

  17. 影响患病率的因素 使患病率降低的因素 病程缩短 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入 治愈率提高(病死率下降) 使患病率升高的因素 病程延长 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加)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易感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

  18. 感染率 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整个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调查时某病感染人数 感染率= 调查时受检人数

  19.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 也称二代发病率。表示在原发病例出现后,受其传染而发生的二代病例占易感者人数的比值。 原发病例和续发病例(二代病例)的概念 原发病例 续发病例

  20.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续发率研究用途: 分析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流行因素或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21.  新加坡的“超级传染事件”链,图中1、6、35、130、127是 “超级传染者”。 谢淑云,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2.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预后测量指标 1.治愈率:反映疾病防治近期效果。 2、生存率(survival rate)反映疾病防治远期效果。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指随访n年的存活率。

  23.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寿命损失 家庭、社会的影响 70岁肺癌死亡 35岁肝癌死亡

  24.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潜在减寿人年数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ai 各个年龄组减寿值=75-年龄组中值 di 每个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减寿率 (PYLL%)=PYLL / N×100%

  25. 朱益民,中国公共卫生,1999

  26. 朱益民,中国公共卫生,1999

  27. 朱益民,中国公共卫生,1999

  28. 伤残调整健康生命年DALY(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 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years of life lost,YLL) 因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 该指标是一个定量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伤残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即是对疾病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的综合测量,是用于测量疾病负担的主要指标之一。

  29.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生命质量 人的寿命由两部分组成,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数量,生命质量是决定生命价值的内在要素,是生命价值的基础。 生命数量代表着人类生命量的范畴,表示个体生存时间的长度,对病人来说就是疾病的病程或个体接受某一特定医疗干预后的生存时间,对一般人或正常人来说就是平均期望寿命,其测定相对于生命质量容易、准确 生命质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基本质量,指个体的身心和智力状态,是区别正常人与不合格人的标准;第二是相对质量,即生命与他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道德意义状态。

  30. 美国医学博士Wenger NK认为生命质量由3部分组成:1.功能状态,即病人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能力以及是否能进行正常人所需的各种常规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工作能力、智能、情绪状态及经济状况5个方面。2.重视感受状态,即病人本人评定上述的认识因人而异。3.症状,生命质量可由疾病本身所致的症状及各种治疗引起的副作用而改变。 WHO给生命质量的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此定义则强调生命质量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个人的主观体验 WHO 健康调查简易量表 SF-36,由36个单项组成,包括8个主要方面:皆按百分制评分:生理机能;角色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社会机能;活力;躯体疼痛;主观健康状况. 疾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肿瘤,糖尿病等

  31. 三、疾病流行的强度 • 散发(sporadic):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 • 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 爆发(Outbreak) 在一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病例的现象。 • 大流行(pandemic)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