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作者 ﹕ 仰望星空

G - 977. 作者 ﹕ 仰望星空. 按鍵換頁. 音樂 ﹕ 藝術家的生涯. glm 製作 2011.12.6. 巴黎三大國立博物館之一 ﹐ 奧賽博物館( Mus é e Orsay )。. 奧賽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 ﹐ 與位於右岸的盧浮宮博物館隔河相望。 法國的 “ 三大國立博物館 ” 的基本分工如下 ﹕ 盧浮宮博物館 展示 1848 年前的作品。 奧賽博物館 展示 1848-1914 年(一戰)之間的作品。 蓬皮杜中心 展示一戰以後的作品。. 奧賽博物館的內部。這座博物館是火車站改裝的 ﹐ 當年火車站的巨鐘(圖中央上方) ﹐ 仍然掛在博物館。.

tyni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作者 ﹕ 仰望星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G-977 作者﹕仰望星空 按鍵換頁 音樂﹕藝術家的生涯. glm製作 2011.12.6

  2. 巴黎三大國立博物館之一﹐奧賽博物館(Musée Orsay)。

  3. 奧賽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與位於右岸的盧浮宮博物館隔河相望。 法國的“三大國立博物館”的基本分工如下﹕盧浮宮博物館 展示1848年前的作品。 奧賽博物館 展示1848-1914年(一戰)之間的作品。 蓬皮杜中心 展示一戰以後的作品。

  4. 奧賽博物館的內部。這座博物館是火車站改裝的﹐當年火車站的巨鐘(圖中央上方)﹐仍然掛在博物館。奧賽博物館的內部。這座博物館是火車站改裝的﹐當年火車站的巨鐘(圖中央上方)﹐仍然掛在博物館。

  5. 奧賽博物館的內部。

  6. (La jeune Tarantine﹐英語﹕Young Tarantine)﹐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 這件作品是根據法國詩人安德烈‧舍尼埃(André Chénier﹐1762-1794年)的著名的詩篇《年輕女囚》創作的。這位詩人被送上斷頭臺處死三天以後﹐“革命領袖”羅伯斯皮爾自己也被推上斷頭臺﹐“革命恐怖”結束了。

  7. La jeune Tarantine﹐英語﹕Young Tarantine)﹐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

  8. 《》(La jeune Tarantine﹐英語﹕Young Tarantine)﹐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

  9. 《》(La jeune Tarantine﹐英語﹕Young Tarantine)﹐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

  10. 《自然在科學前面解除自己的衣衫》(Nature Unveiling Herself Before Science)。作者Louis-Ernest Barrias。

  11. 《沉睡的赫柏》(Hebe asleep)﹐作者Albert-Ernest Carrier-Belleuse 。 • 希臘神話﹕赫柏是青春女神﹐永不衰老﹐她是宙斯與赫拉的女兒﹐負責給諸神斟酒。後來﹐她嫁給創造了12 件功業的大力神赫拉克裏斯(Heracles)。

  12. 《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 )﹐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 在羅丹博物館﹐也有一件青銅製作的同名作品(但未完成)。這件作品《地獄之門》的上方正中間﹐有一個沉思的人物坐像﹐這是拉賓最著名的雕塑《思想者》的原型。

  13. 《青銅時代》(The Age of Bronze)﹐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羅丹是法國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奧塞博物館裏有很多他的作品。此外﹐巴黎還有一個專門的“羅丹博物館”。

  14. 《吻》(Kiss)﹐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

  15. 《成熟的年紀》(The Mature Age)﹐作者卡米爾‧克勞岱爾(Camille Claudel)。 這件的作品標簽很多。除了《成熟的年紀》﹐又稱《天命﹐生命之路或者命運》(The Destiny, The Way of Life或者The Fate)。作者卡米爾‧克勞岱爾(1864-1943)是法國的著名女雕塑家﹐她與比她大24歲的法國雕塑大師羅丹之間﹐曾經發生過震撼歐洲藝術界的一段戀情。

  16. 作者卡米爾‧克勞岱爾(1864-1943)是法國的著名女雕塑家﹐她與比她大24歲的法國雕塑大師羅丹之間﹐曾經發生過震撼歐洲藝術界的一段戀情。 卡米爾‧克勞岱爾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家庭﹐無錢上學﹐更不能奢望藝術。 但是﹐她很小就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天賦﹐感動了她的父母﹐全家努力工作供她上學。法國的藝術學院通常不接受女學生﹐最後破例錄取了卡米爾‧克勞岱爾。1883年﹐她19歲時﹐羅丹成為她的老師。1884年﹐她20歲時﹐成為羅丹的模特兒﹐知己和情人﹐“羅丹的很多最著名的作品﹐正是在她的激勵下才創造出來的”。兩個人的關係維持了整整20年。“她成就了羅丹”。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和故事﹐羅丹拒絕娶她為妻。不述。 在羅丹博物館裏﹐也有卡米爾‧克勞岱爾的很多優秀作品展出。下面就是一個例子﹕

  17. 《Vertumnus and Pomona》﹐作者卡米爾‧克勞岱爾(Camille Claudel)。這件作品是本博文中﹐唯一的不在奧塞博物館的作品。在歐洲﹐只要談到羅丹﹐無人能迴避卡米爾‧克勞岱爾﹐所以放在這裏。 • 羅丹的長達20年的模特爾﹐知己和情人卡米爾‧克勞岱爾﹐1903年開始在幾個沙龍展出自己的工作室的作品﹐這件作品是她的一件著名的大理石雕塑﹐描述了古羅馬神話中的一個愛情故事。

  18. 《永恆的源泉》(Eternal spring)﹐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

  19. 《烏格裏諾》(Ugolino)﹐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

  20. 史料記載﹕烏格裏諾(Ugolino della Gherardesca﹐1220-1289年)是意大利的貴族﹐政治家和海軍指揮官。在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年)的作品中﹐多次提及烏格裏諾﹕由於烏格裏諾的叛逆行為﹐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孫子被關押起來﹐在即將餓死的時候﹐他的孩子們央求他吃掉自己的屍體。《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作者Alexandre Cabanel(1823-1889)。作於1863 年。 這是一幅著名的作品﹐作於1863年﹐總共繪制了兩幅﹕第一幅現藏於奧賽博物館﹐後來繪制的第二幅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這幅作品1863年在沙龍展出時﹐引起轟動﹐拿破崙三世立刻購買﹐作為私人收藏。 美國藝術歷史學家Robert Rosenblum(1927-2006)評論說﹕“這幅作品徘徊在古代女神和現代夢幻之間”﹐“她的眼睛半睜半閉﹐神態似睡非睡……而一個半睡半醒的裸體女性對一個男性是最為可怕的……”。 大文豪雨果也說過一句類似的名言﹕“一個裸體的女人﹐就是一個全副武裝的女人”。《烏格裏諾》(Ugolino)﹐作者Jean-Baptiste Carpeaux 。題材同上。

  21. 《舞蹈》(la danse)﹐作者Jean-Baptiste Carpeaux 。 • 這件作品原件在奧塞博物館﹐復制品在巴黎歌劇院的門口。

  22. 《》(Au matin)﹐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

  23. 《》(Au matin)﹐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

  24. 《繆斯》(Muse)。繆斯是希臘神話中﹐九個最古老的女神﹐分別負責不同的藝術領域。《繆斯》(Muse)。繆斯是希臘神話中﹐九個最古老的女神﹐分別負責不同的藝術領域。

  25. 《真理》(Truth)﹐作者Jules Joseph Lefebvre 。 • 這幅作品的出名在於﹕以後“經過藝術家們的進一步加工修改﹐成為美國自由女神像的最初的造型”。

  26. 《北極熊》(The ice Bear)﹐作者Francois Pompon。

  27. 《馬與爬犁》((Horse with a harrow)﹐作者Pierre Louis Rouillard 。

  28. 《塔西西烏斯》(Tarsicius)﹐作者Alexandre Falguiere。 塔西西烏斯是基督教的少年殉教者之一﹐公元3世紀死於暴徒之手﹕他是運送彌撒所用的聖體的少年密使﹐由於在運送聖體的途中被發現﹐暴徒們用石頭把他打死了﹐但是他緊緊抱著聖體﹐至死不放。

  29. 《麗達與天鵝》(Leda and swan)。作者Auguste Clesinger。希臘神話﹕列達(Leda)是斯巴達國王Tyndareus的妻子﹐她的父親是另外一個希臘邦國Aetolia的國王Thestius。宙斯看上了列達的美貌﹐就化身天鵝﹐誘惑列達﹐結果生下四個孩子﹕一個女兒是希臘歷史上“最著名的美女海倫”﹐還有海倫的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列達與天鵝”是西方最常見的藝術題材之一﹐有關的作品非常多。

  30. 西方哲學的“三大奠基人”為師生關係﹕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裏士多德的老師﹐而亞裏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則是“當時的已知的整個世界”的征服者。 西方哲學的“三大奠基人”為師生關係﹕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裏士多德的老師﹐而亞裏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則是“當時的已知的整個世界”的征服者。 • 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他的部將分別建立了多個希臘化國家﹐使得西方世界經歷了長達300多年的“希臘化時代”﹐將希臘文明推向世界﹐推向巔峰﹕這一切﹐與“博學多才”的亞裏士多德的教育關係密切。亞歷山大大帝是馬其頓國王的兒子﹐很多隨同亞歷山大大帝出征的馬其頓將領都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同學”﹐也是亞裏士多德的學生。 • 《年輕的亞裏士多德》(The Youth of Aristotle)﹐作者Charles Jean Marie Degeorge 。 • 在這件作品中﹐這位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被描繪成一個“十幾歲的半裸的”男孩﹐他坐在一個很大的椅子上﹐“表情似乎頗為不耐煩地研讀著一本翻開的巨大文卷”。

  31. 《摩爾人婦女離開浴場》(Moorish Woman Leaving the Bath)﹐作者Theodore Chasseriau 。

  32. 摩爾人(Moors)﹐系指佔據伊比利亞半島(Iberia﹐現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將近800年的帕帕爾人(Berber﹐尼羅河谷西邊的北非人)﹐黑色非洲人和阿拉伯人的統稱。摩爾人信仰伊斯蘭教。“摩爾人”包含了多個族群文化。 公元710年﹐穆斯林開始了侵入伊比利亞半島的活動。公元790-1300年﹐基督教國家進行了長達幾百年的“收復失地”(Reconquista)的戰爭﹐最後﹐在14-15世紀﹐基督教國家將穆斯林勢力擠壓在西班牙南部的一小片領土。1491年﹐伊比利亞半島最後一個穆斯林王朝末代蘇丹向西班牙投降﹐基督教恢復了對歐洲大陸的控制。 西班牙和葡萄牙贏得“收復失地”(Reconquista)戰爭後﹐趁勢開始向世界擴張﹕“大航海”﹐開始了。

  33. 《溫水浴室》(The Tepidarium)﹐作者Theodore Chasseriau 。

  34. 《密室》(Harem)﹐作者Theodore Chasseriau 。 • Harem 一詞特指信仰伊斯蘭教的奧特曼帝國的閨房密室﹐內部構造類似“鴿子籠”﹐豢養著很多女性供穆斯林君主或者貴族享受。史料記載﹕最大的Harem 曾經“圈養”過超過1000 名穆斯林女性。

  35. 《睡在泉水旁邊的洗浴者》(Bather Sleeping Near a Spring))﹐作者Theodore Chasseriau 。

  36. 《瑪拉特斯特與佛朗西斯卡之死》(Death of Paolo Malatesta and Francesca da Rimini)。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歐洲家喻戶曉﹐有些類似中國的“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故事”。

  37. 意大利裏米尼(Rimini)的瑪拉特斯特(Paolo Malatesta﹐1246-1285)是一個英俊而善戰的貴族青年﹐美男子﹐曾被羅馬教皇封為佛羅倫薩的警備隊長。他們兄弟三人﹐他愛上了他的嫂子﹐拉韋納(Ravenna)領主的女兒﹐著名的美女佛朗西斯卡(Francesca da Rimini,1255-1285)。1285年﹐這件事情被他哥哥發現後﹐兩人都被殺死。但丁把這個故事寫進了他的神曲《地獄》。

  38. 《聖女貞德》(Joan of Arc)﹐作者Henri Chapu 。

  39. 《格拉古兄弟的母親科爾內利亞》(Cornelie, Mother of Gracchi )﹐作者Pierre-Jules Cavelier 。 • 科爾內利亞‧西庇阿妮絲‧阿非利卡娜(CorneliaScipionis Africana)是羅馬戰勝迦太基的英雄﹐第二次布匿戰爭的羅馬統帥大西庇阿(Scipio Africanus)的第二個女兒。 • 她被視為“羅馬婦女的完美典範”﹕她教育出來的兩個兒子﹐格拉古兄弟非常有名﹐他倆先後擔任羅馬保民官並都被殺身亡。西方以“格拉古兄弟的母親科爾內利亞”為題的作品很多。

  40. 《科爾內利亞推辭托勒密的王冠》(Cornelia pushes away Ptolemy's crown)﹐作者Laurent de La Hyre 。 • 公元前172年﹐名門出身的科爾內利亞(Cornelia)﹐在18歲時﹐嫁給了“45歲的平民出身的將領”格拉古(Tiberius Gracchus major)。18年後﹐格拉古去世﹐科爾內利亞(Cornelia)從36歲開始守寡﹐並拒絕過很多人的求婚﹐包括埃及國王托勒密八世的求婚。

  41. 《格拉古兄弟》(The Gracchi )﹐作者Eugene Guillaume 。

  42. 他們的父母總共生了12個孩子﹐但是只活下來3個﹕格拉古兄弟和他們的姐姐Sempronia。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們的母親﹐科爾內利亞(CorneliaScipionis Africana)拒絕了所有人的求婚﹐包括埃及國王托勒密八世(Ptolemy VIII )的求婚。她獨自帶著三個孩子﹐為他們聘請了希臘家庭教師﹐教授他們演講術(oratory)﹐政治和科學﹐告訴他們﹕“民主就是所有的權利公正地屬於全體人民”。兄弟兩人還學習了希臘語和拉丁語﹐以及馬術﹐格鬥等軍事技巧。 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他們的姐姐Sempronia 的丈夫是羅馬帝國軍隊的總司令﹐著名的將領小西庇阿(Scipio Aemilianus)。 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格拉古兄弟中的老大﹐提波裏烏斯(Tiberius)是“最傑出的青年將領之一”。這兩個兄弟先後擔任羅馬帝國的保民官﹐為普通民眾爭取利益﹐最後都被殺身亡。老大提波裏烏斯‧格拉古(Tiberius Gracchus)死於公元前133年﹐老二蓋約‧格拉古(Gaius Gracchus)死於公元前121年。這兩個兄弟被後世認為是社會主義和平民主義(Populism﹐又譯作“民粹主義”)的創始人。

  43. 《半人馬與寧芙》(Centaur and Nymph)﹐作者Jules Dalou。

  44. 《射手赫克裏斯》(Hercules the Archer )﹐作者Antoine Bourdelle。在希臘和羅馬神話中﹐赫拉克利斯和赫克裏斯是同一個神﹕大力神。他有很多戰爭和格鬥技能﹐包括射箭。

  45. 《Nubians人狩獵鱷魚》(Nubians Alligator Hunters )﹐作者Louis-Ernest Barrias 。 • Nubians 人是起源非洲蘇丹的一個民族﹐現在分布在非洲和東北部和東部。

  46. 《奧林匹亞》(Olympia)﹐作者馬奈(Edouard Manet )。這是曾經引起爭議的一幅作品。

  47. 《草地上的午餐》(Luncheon on the Grass)﹐作者馬奈(Edouard Manet)。這幅畫常常被稱為“馬奈的草地”。這是馬奈的曾經引起更大爭議的一幅作品。

  48. 《蘿拉》(Rolla)﹐作者Henri Gervex。 這幅作品當年曾經引起巨大的轟動和爭議﹐同時代的類似作品還有小仲馬的小說《茶花女》等。但是﹐在奧賽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上﹐這幅作品排在首頁的正中間。

  49. 《睡覺》(Le Sommeil)﹐作者Gustave Courbet。這幅女同性戀作品直到1988年才允許公開展覽。這幅作品是土耳其外交官和藝術收藏家Khalil Bey訂做的繪畫。

  50. 《地下墓穴中的殉教者們》(The martyrs in the catacombs)﹐作者Jules Eugène Lenepveu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