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 祸首 。 —— 清 赵翼

争议.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 祸首 。 —— 清 赵翼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绩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上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 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 —— 邓广铭

Download Presentation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 祸首 。 —— 清 赵翼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争议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清 赵翼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绩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上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王安石)。” ——梁启超 当王安石对神宗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经知道可以信用借贷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因此,王安石与现代人同,而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 ——黄仁宇《大历史》

  2. 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陈环

  3. 积贫 积弱

  4. 积贫 ——理财之法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是因为没有善理财之人。提出“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其势必未能也。……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积弱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5.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6.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王安石说)“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 ——邓广铭《王安石》 富人 抑制富人高利贷 农民 减轻农民负担 地主 商人 抑制地主 商人 兼并 政府 增加政府收入 “自熙宁三年至九年,府界及诸路兴修水利者,凡一万七百九十三处,为田三十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顷。” ——梁启超《王安石传》 农业 促进农业发展 政府 增加政府收入 农民 保障农民生产时间 农业 促进农业 生产 政府 增加政府收入 地主 抑制地主土地兼并 政府 增加政府收入 政府 增加政府 收入 大商人 抑制大商人市场垄断 政府 增加政府收入 政府 节省政府开支

  7. (改革前的税收)景德时为682,9700石,皇佑中降至33,8457石,治平中回升至1229,8700石,(改革后)熙宁十年(1077年)5210,1029石,与治平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改革前的税收)景德时为682,9700石,皇佑中降至33,8457石,治平中回升至1229,8700石,(改革后)熙宁十年(1077年)5210,1029石,与治平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 ——《文献通考》

  8.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提高武器质量。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9.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培养实用人才,发挥其才干,为变法起了舆论作用

  10.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增强了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积贫积弱的局面

  11. 问题探究 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廷辩理财。 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公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温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彼设法夺民,其害甚于加赋。” 司马光担忧是否是杞人忧天? 王安石变法是否真正做到了“不扰民而国用足”?

  12. 政府强制借贷 官吏趁机贪污 材料二: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秋季发放两次贷款,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 上述材料认为青苗法存在哪些问题?

  13. 材料三: 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 材料四: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 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 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 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 五月行保马法。 八月行方田均税法。 六年六月置军器监。 八月行免行法。 七年九月行将兵法。 (五年行十三法) ——邓广铭《王安石》 用人不当 急于求成

  14. 变法的命运 ——新法被废除

  15.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变法推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3)变法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善,反加重百姓负担 (4)宋神宗的动摇与去世;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16. 争议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清 赵翼 “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北宋 韦骧 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你对王安石变法如何评价?

  17. 王安石的故事是中国历史里的一大题目,几世纪以来对他作褒贬者不知凡几,迄至现代仍左右国际的视听。------显然的,他的功业是一个值得争辩的题目。王安石的故事是中国历史里的一大题目,几世纪以来对他作褒贬者不知凡几,迄至现代仍左右国际的视听。------显然的,他的功业是一个值得争辩的题目。 ——黄仁宇《大历史》 王安石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哪些启示?

  18.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第一,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决策,循序渐进,避免急功近利。 第二,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和百姓个人利益,必须争取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三,改革必须培养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四,改革过程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加强监督

  19. 感悟历史 王安石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王安石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 王安石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 改革如果离开了人民的福祉,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意义。于民有利,利之所在,义之所在。不考虑人民受益或人民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的改革,无论设计多么周详,推动者如何尽力,都无法改变失败的结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