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 盖奇再也不是原来的盖奇了”.. 本章重点问题 : 神经冲动的传导? 大脑结构和功能如何? 有关脑功能的几种理论?. 第一节 脑的进化. 问题?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是否所有的动物都有脑? 脑是如何进化来的呢? 人脑和动物的脑有何区别?. 一、神经系统的起源. 原生动物 —— 无神经系统 单个细胞组成,由单个细胞执行着各种功能。 多细胞动物 —— 网状的神经系统 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细胞之间没有突触连接,没有中枢,神经的兴奋向任何方向传导。. 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ume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2. “盖奇再也不是原来的盖奇了”.

  3. 本章重点问题: • 神经冲动的传导? • 大脑结构和功能如何? • 有关脑功能的几种理论?

  4. 第一节 脑的进化 问题? •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是否所有的动物都有脑? • 脑是如何进化来的呢? • 人脑和动物的脑有何区别?

  5. 一、神经系统的起源 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单个细胞组成,由单个细胞执行着各种功能。 多细胞动物——网状的神经系统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细胞之间没有突触连接,没有中枢,神经的兴奋向任何方向传导。

  6. 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链状神经系统(头部有神经节)能够对周围的振动和光线作出反映。初步具有了感觉能力。 节肢动物——节状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头部神经节(脑的雏形)、胸部神经节和腹部神经节。  行为比环节动物复杂,能够分辨声音、颜色等。但一些节肢动物不能利用感官的协同活动反应外界事物。

  7.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低等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 神经管前端膨大的部分首先形成了脑泡,后来发展出五个独立的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 两栖类动物的前脑发展成为两个半球。 爬行类动物开始出现的大脑皮层。

  8.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指哺乳动物-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了沟、回,扩大了皮层的面积。   -例如,食肉类、灵长类动物。 行为和心理更加复杂化。

  9.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进化的特点: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进化的特点: (一)脑的相对大小变化 脑指数来衡量脊椎动物脑的相对大小。 脑指数是用脑的实际的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比值来表示。

  10. 常见的几个物种脑的大小的比较 物种 脑指数 脑容积(毫升) 0.40 1.01 2.09 2.48 6.30 鼠 猫 罗猴 猩猩 人 2.3 25.3 106.4 440.0 1350.0 进化特点之一: 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增加

  11. (二)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大脑的发展初期与动物嗅觉机能的发展有关,与嗅觉有关的皮层称为旧皮层。 后来发展起来的称为新皮层。 新皮层到了哺乳动物才得到巨大发展。

  12. 若用皮层指数(实际的大小与期望大小比值)的来表示,人类新皮层的容积是非灵长类动物新皮层容积的3.2倍。若用皮层指数(实际的大小与期望大小比值)的来表示,人类新皮层的容积是非灵长类动物新皮层容积的3.2倍。 进化之二:大脑新皮层的容积增大。

  13.  结构上: 小脑:低等动物占比重大;人占的比重小。 新皮层:动物新皮层容积小;人的容积大。 功能上: 人脑的功能更复杂。 例如,视觉区的数量,松鼠有4个,猫12个,枭猴,人至少20个。 (三)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人脑和动物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进化之三:结构、功能更复杂.

  14. 脑是复杂的系统,它控制着我们的行为。人脑中有大约1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是怎样工作的?脑是复杂的系统,它控制着我们的行为。人脑中有大约1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是怎样工作的?

  15. 第二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Neuron)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一)、结构:

  16. 胞体: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在这里进行着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 轴突: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作用是传导刺激到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17. (二)、神经元的分类 按照功能来分类: 1、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2、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3、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18. 神经元是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信息交换的。大脑加工的也是这种神经冲动。神经元是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信息交换的。大脑加工的也是这种神经冲动。 什么是神经冲动,如何产生的?

  19. 二、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一)、几个重要概念 1、神经冲动: 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 2、静息电位: 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一般膜内电位低,带负电;膜外电位高,带正电。

  20. 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 与神经元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细胞膜对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较大,对 Na+的通透性较差,结果K+外流,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出现静息电位。

  21. 3、动作电位: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 它使Na+ 比K+ 和Cl- 更容易通过。Na+进入细胞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22. 神经元兴奋通过什么方式传导到该神经元其他的地方?神经元兴奋通过什么方式传导到该神经元其他的地方? • 神经元内,冲动传导的方式——电传导?

  23. (二)、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24. 神经冲动电传导的法则 全或无的法则: “全或无”法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25. 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冲动的传导靠突触。

  26. (一)、突触的含义和结构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 突触前成分: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部分:临近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后膜含有分子受体。

  27. (二)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兴奋作用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到突触后膜的受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递质与分子受体的结合具备两个条件: 1 不能有其它递质或者化学分子附着到分子受体上 2 神经递质的形状必须与分子受体的形状相匹配。

  28.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突触 药物为什么会影响人的行为? 药物可以模仿、复制、或者阻断神经递质的活动。

  29. 脑电仪:记录人脑中脑电活动的。 电极接触头皮不同部位,当电极附近的脑细胞活动时,脑电仪以波形的形式把脑电图记录下来。 细胞活动数量少,波峰小;细胞活动数量多,波峰高。 借助脑电仪可以了解脑的功能,诊断疾病等。

  30. 总结: 人脑是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和传导刺激。 神经元内的神经冲动主要通过电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主要通过化学传导。 神经元之间连接和传导都是非常复杂,脑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神经元之间信息的相互传导。

  31.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问题

  32. 大脑 脑 间脑 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 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躯体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 交感.. 植物性神经 副交感..

  33. 中枢神经系统: 其工作在于整合和调谐全身的功能,加工全部传入的神经信息,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指令。

  34. (一)、脊髓的构造与功能 脊髓是将脑和周围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元干线; • 灰质是由神经元胞体和神经元树突组成。 • 白质是由神经元的轴突组成。 脊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5. 脊髓的功能: 1、是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传导的通路: -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刺激,经过脊髓到达大脑,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脊髓到达效应器。 2、简单反射中枢: • 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中间神经元不把它传入大脑,而直接传给运动神经元,至效应器形成反射。

  36. (二)脑干(Brain stem): • 延脑(medulla):“生命中枢”,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 • 桥脑(pnos):是中枢和周围神经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脑桥传递身体运动的信息,对注意、睡眠具有调节的作用。 • 中脑(midbrain):中脑中存在着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生命相关的活动与脑干有关。

  37. 网状结构 :脑干中神经纤维纵横交错,呈网状。 • 功能: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激活系统。上行系统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下行系统能加强或者减弱肌肉的活动。 (三)小脑: 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 在控制身体运动的运动技能的学习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8. (四)间脑: 丘脑(thalamus):皮层下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的各种感觉的中继站。 下丘脑(hypothalamus): 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中枢。主管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与饥饿、渴等有关。

  39. (五)边缘系统: 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杏仁核,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下部等组织。

  40. 边缘系统 1、与动物的本能行为有关: 2、与记忆有关: 3、与情绪有关: -杏仁核: rage、fear. 一项PET研究中,要求被试判断威胁词和中性词的书写颜色,结果表明,威胁词比中性词显著地激活了双侧杏仁核。Isenberg,1999。 研究表明,杏仁核参与了对令人不愉快的词汇的评价。Tabert,2001。

  41. 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 • 大脑半球是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 •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42. 皮层的沟、回: -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 中央前回、中央后回. • 皮层的四个分区: -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

  43. 大脑皮层功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不同的区域出现功能的专门化,那么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什么功能呢?大脑皮层功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不同的区域出现功能的专门化,那么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什么功能呢?

  44.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布鲁德曼(Brodmann,1909),47区。 1.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视觉区:枕叶内,17区。接受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例如,光的觉察。 • 听觉区:颞叶内,41、42区。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

  45. 机体感觉区: • 位于中央后回。接受皮肤、内脏等器官的感觉刺激,产生温度、疼痛等不同的感觉。 • 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 • 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直的。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