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技术哲学

社科系 张新庆 E-Mail:philosophy_2008@163.com 密码: 200896. 技术哲学. 以 “ 小、精、尖 ” 著称的老协和. 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新修订的哈佛必修核心课程包括: 伦理学、世界社会(人类学和国家关系)、美国在世界的地位、经验推理 哲学 — 帮助人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混乱局面,认识未来人生中遭遇的问题间的联系。. 哈佛大学的教学理念. ○ 引言:哲学是什么. 0.1 定义:哲学原意是 “ 爱智慧 ” Philosophy : philia + sophia

uran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技术哲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科系 张新庆 E-Mail:philosophy_2008@163.com 密码:200896 技术哲学 以“小、精、尖”著称的老协和

  2. 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新修订的哈佛必修核心课程包括: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新修订的哈佛必修核心课程包括: 伦理学、世界社会(人类学和国家关系)、美国在世界的地位、经验推理 哲学—帮助人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混乱局面,认识未来人生中遭遇的问题间的联系。 哈佛大学的教学理念

  3. ○ 引言:哲学是什么 0.1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慧” • Philosophy:philia +sophia • Philia: “友爱”--温和而理性的爱 • Agape:“博爱”--无私的爱 • Eros: “情爱”--本能冲动和浪漫情 怀 • Sophia:“智慧”

  4. 哲学原意是“爱智慧” • 爱智慧乃人之天性 • 爱智=拥有智慧 • 智慧起源于惊讶,凡事保持好奇心 • 智慧来自生命的历练和理性反思

  5. 哲理片语:云朵代表吾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6. 对“爱”的理解 • 爱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生活境界和实践智慧。爱在具体境遇中要追问和解决下列问题: • 爱什么 • 为何爱 • 何时爱 • 爱得如何 • 爱在何处 • 爱何人

  7. 对“爱”的理解 • 爱有内在的价值,儒家思想坚持“仁爱”,西方文明倡导“博爱”。 • 爱不是偏私,而是爱亲人、爱邻居、爱人类 • 爱有等级和层次,先人后己 • “爱”范围的扩大化,从“人类”到“非人类”。 • 当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与“爱”一致时,才能被社会广泛地遵守。(死刑犯、吸毒女) • 爱不等同于喜欢,爱不等同于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对一切人的善意或仁慈态度,对自然奥秘的不懈求索。 • 性爱是利己、友爱是对等互惠,仁爱(或上帝之爱)是奉献与普遍之爱。

  8. 爱: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

  9. 本科教育的缺憾 人文熏陶较少 过分强调了专业教育 功利导向 个性压抑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方法论,培养创造性思维 综合力,判断力,信息处理力,应变力,开放意识 做一名有思想的研究生

  10. 从学科交叉点上寻找突破 • 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都是交叉性的,解决复杂问题要汇集不同学科的力量,交叉协作,期盼系统的“总体凸显”。 • 交叉学科研究团队:不同背景、不同的概念、方法、数据和术语解决共同的科技难题。 • 学科交叉研究的类型: • 一个学科借助其他学科的概念、工具和方法。(19世纪的生物学) • 研究问题本身具有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特性(脑科学) • 科学和技术交叉的领域(激光在材料中应用) • 社会和经济提出的新问题(环境问题)

  11. 从学科交叉点上寻找突破 • 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都是交叉性的,解决复杂问题要汇集不同学科的力量,交叉协作,期盼系统的“总体凸显”。 • 交叉学科研究团队:不同背景、不同的概念、方法、数据和术语解决共同的科技难题。 • 学科交叉研究的类型: • 一个学科借助其他学科的概念、工具和方法。(19世纪的生物学) • 研究问题本身具有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特性(脑科学) • 科学和技术交叉的领域(激光在材料中应用) • 社会和经济提出的新问题(环境问题)

  12. 你如何面对的复杂的现代社会 药厂、医保机构 医院管理者 学术团体,消协 和医学会 未来的你 患者及 家属 医生 科研机构 媒体 护士 政策法规制定者和执行者

  13. 重新审视“医患关系”的内涵 医患关系 医生和护士 病人及其 家属 医院和 医疗体制 • 对“医患关系”多维描述: • 从对象看:狭义的和广义的 • 从性质看: “行医和求医关系”、“信托关系”、“利益关系”、“伦理关系” • 从状态看:“和谐 vs. 不和谐”、“互信 vs. 敌对”、“稳定 vs. 不稳定” • 从动态看:传统的、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从体制看:美国的、英国的和中国的

  14. 1 “技术”究竟是什么 • 要点提示: • 从“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对比 • 分析中理解什么是“技术”。 • 技术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技术的特点 • 技术的功能

  15. 1.1 “技术”的定义 • 有几十种技术定义 • 18世纪末,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技术就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体系。 • 海德格尔认为,并非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可以被称为技术活动。只有为了一定目的而有意识地使用工具或手段的活动才是技术活动。任何技术活动都包含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工具(手段)和目的。 • 技术:借助工具(或手段),改造、干预、控制自然过程,以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可操作性体系。

  16. 1.1 “技术”的定义 • 工具是技术的载体,但不可把“技术”简单地理解为工具或手段。 • 人类和其它物种的区别:能够制造复杂工具,能利用现有工具制造新工具。 • 人类早期的工具:进攻性的和储存性的 • 语言、缸 • 矛、箭 • 技术由工具构成,但任何一种工具都有目的指向。

  17. 1.1 技术的定义 • 思考 • 了解技术含义的关键是:了解“技术”与“科学”和“工程”等概念的关系,尤其是洞察“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之间的关系。(见1.6) • 小测试: • 什么是”生物技术”,为何没有公认的定义? •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有何区别与联系?

  18. 举例:目前没有公认的生物技术定义。 为什么?

  19.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 •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 • 70年代初,DNA体外重组新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诞生,宣告了现代生物技术的来临。 • 基因合成、扩增技术,基因修饰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以及新型表达载体; • 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开发应用,基因药物,重组疫苗,生物反应器,转基因植物和动物技术 • 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发展创立的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

  20. 做一名生物技术产业的分析师 • 2008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共四卷) • 生物技术的定义及宏观作用分析 • 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分析 •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综合分析 •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分析 • 工业生物技术发展分析 • 医药生物技术发展分析 •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分析 • 生物实验技术发展分析 • 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攻关课题研究进展分析 • 中国生物科技业部分上市公司分析 • 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分析 • 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政策分析

  21. 1.2 技术的要素 • 米切姆对技术要素的分类: • 作为对象的技术,包括装置、工具和机器等要素; • 作为知识的技术,包括技能、规则和理论等要素; • 作为过程的技术,包括发明、设计、制造和使用等要素; • 作为意义的技术,包括意志、动机、需要和意向等要素;

  22. 1.2 技术的要素 知识形态 实体形态 经验形态 技术的三维结构

  23. 1.2 技术的要素

  24. 弩的发明:把绳索射到对岸。 溜筒的发明:人抱着竹筒在绳索上滑动。 多条绳索的索桥 公元90年的《汉书》提到铺上桥板的吊桥 竹缆的构成:竹心为内心,外包用竹辫条。(麻绳承受力600千克/厘米;竹缆为其3倍,钢缆为其7倍。) 吊桥技术的三维构成 知识 经验 实物 举例:古代的吊桥技术

  25. 1.2 技术的要素 • 有形部分:装备、仪器、器械 • 无形部分:技术构思、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技能和窍门。 • 人之心不可表现于文字,精神的境界往往不可用固定的方式传达,只能通过个人的体验来验证而已。 • 一些道家术士虽拥有根据经验的秘笈和妙技,但却不向其弟子明确说明。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表达了技术传达的经验成分的“隐性”特征。 • 技术的经验或窍门要通过个人的体验和揣摩来领悟。

  26. 1.2 技术的要素 • 技术知识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一项技术的知识含量越高,则其技术的附加值就越高。 • 与古人的“钻木取火”相比,当代人的发明的太阳能技术包含了复杂的现代技术知识。 • 从听诊器到超声显像诊断技术

  27. 1.2 技术的要素 • 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 • 彼此独立,工具代替不了经验,知识代替不了技能。 • 互补、关联,一个技术要素的改变会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动。各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有些要素居于主导性地位。 • 技术要素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异性的统一。

  28. 1.2 技术的要素 • 技术要素间互作形成了特定的内部结构。 • 古代社会:经验性的技术结构 • 近代社会:“经验+实体”的技术结构 • 现代社会:“经验+实体+知识”的技术结构。 • 在特定时期,一系列彼此相关的技术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技术结构体系,技术结构会发生显著变革,当: • 技术要素和技术结构的矛盾 • 技术结构和社会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 • 社会技术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的矛盾

  29. 生物医学工具(biomedical tools) 诊断工具 望、闻、问、切 遗传检测和筛查 研究工具 DNA重组、测序、转移技术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治疗工具 传统的医药治疗 新的基因干预手段 思考题:技术要素 经验 实体 知识 生物医药技术工具及其变迁

  30. 1.3 技术的特征 • 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 自然属性:技术是人肢体的延伸,技术表现为机器设备,技术研发要服从自然规律; • 开山取矿、钻井采油 • 技术的社会属性:作为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技术又必然受到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 • 从结网捕鱼技术到现代捕捞技术

  31. 1.3 技术的特征 • 技术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 技术包含机器和其他物质形态 • 技术又有技艺、技能和知识等精神因素。 • 技术是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桥梁。 • 神农采药、道士炼丹 • 心理治疗

  32. 1.3 技术的特征 • 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 正效应:生产效率提高、政治民主、更美好的生活。 • 负效应: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性环境危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对技术的不恰当认识 • 奇技淫巧 • 机巧产生于游手好闲和奢侈 • 机器排挤人

  33. 纳米技术 • 纳米技术(nano-techology):在1nm-100nm尺度空间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通过直接操纵原子、分子形成新物质的新技术。 •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加工技术方式: • “从大到小”到“从小到大” • “从上到下”到“从下向上” • 万能制造机,原子装配机 • 医学应用(--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 • 微型传感器来监控发出癌变信号的分子 • 纳米磁性材料为药物载体的靶向药物(生物导弹) • 纳米计算机 • 纳米衣服和纳米涂料

  34. 纳米技术 • 纳米技术引发认知革命 • 弥补了微观和宏观间的断层,丰富了人类的认识,如:纳米有常规固体不具备的新特性 • 纳米技术体现了由量变到结构变化再到质变的新的飞跃 • 打破了物质和信息的界限--物质形态的差异可归结为物质信息上的差异 • 模糊了生物和非生物间的界限,纳米技术有潜在的新陈代谢和繁殖力? • 有可能打破物质和意识的界限,导致人类的异化

  35. 1.4 技术的功能 • 按照德国人类学家格伦的观点,技术有三种功能: • 技术代替了人的某些器官功能,如飞机技术弥补了人类不能飞翔的缺陷; • 技术强化了人体器官的功能,如望远镜是人类视力的延长; • 技术减轻了人的负担,如起重机和汽车等。

  36. 人类急需的技术 • 石油替代燃料――垃圾堆,煤的液化技术,太阳能的液体化。由于西方石油垄断财团在英美的影响根深蒂固,早些国家研究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技术势必阻力重重。 • 案例讨论: • 英国的衰落――对蒸汽机技术的迷恋,德国的电气化工业的兴起。 •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政府和企业联合投资开发计算机,此后日本基本控制了电脑技术近20年。 《中国能够拯救世界》环球时报2006年8月2日 关愚谦

  37. 技术能办到的 延长寿命 不孕夫妇的福音 预防、治疗疾病 技术办不到的事 长生不老,修炼可成仙 高新科技与“生、老、病、死” 秦始皇让徐福求仙

  38. 基因组学研究概览*NHGRI: 针对生物学、健康和社会学的基因组学 *Francis Collins et al. Nature 2003;422:835-847

  39. 基因组学的应用 • 资助研究 • 基因组学 生物学 :阐明基因组学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组学健康:把基于基因组学的知识转化为健康水平的提升 • 基因组学 社会:让基因组学的应用实现利益最大化和伤害最小化 • 以及6个交叉性支柱

  40. 1.5 技术体系的演变 技术的发展 • 古希腊:技术是人造物品和器具,或人的创造才能。 • 中国古代:1)“开物”(对物的加工);2)农业生产、医疗、射箭、驾车、狩猎、栽培;3)祭祀、卜卦。 • 现代社会: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思维技术管理术、统治术、生产技术和工程技术。

  41. 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英】 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内燃机、发动机为标志。【德】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计算机、核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美】 1.5 技术体系的演变

  42. 蒸汽机 内燃机、计算机 工业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技术发明

  43. 1.5 技术体系的演变 • 技术体系演变的动力 • 技术要素和技术结构的矛盾 • 技术结构和社会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 • 社会技术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的矛盾。 • 总之,技术基本形态的演变遵循了如下方式:从经验性的技术结构,到“经验+实体”的技术结构,再到“经验+实体+知识”的技术结构。

  44. 1.6 “科学”和“技术”的区分 (1)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 在中国,人们往往将科学与技术不恰当地称为“科技”,但实际上,科学技术有很大区别。 • 古希腊语中“techne”,是“技能”、“技艺”之类的意思,而科学“scientia”一词则指的是知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理性知识。

  45. 1.6 “科学”和“技术”的区分 (2)从历史角度看,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 科学和技术在早期有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 古代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技术成就,我国古代有四大技术发明,而古希腊则在科学上成就斐然;古罗马技术发达,但科学平庸。 • 近代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 现代科学和技术融为一体,界限越来越模糊。科学应是第一位的。假如放弃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技术创新会失去方向。

  46. 1.6 “科学”和“技术”的区分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 技术属于人对自然的现实作用形态,是直接的生产力;而科学属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形态,是间接的生产力。 • 科学是认识范畴,关心的是 “怎么样”、 “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而技术是实践范畴,关心的是“做什么”、“如何做”之类的问题。 • 技术与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科学以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知识的扩展与否、即知识的创新为最高价值;而技术则以是否生产应用并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用为评价的尺度。

  47. 1.6 “科学”和“技术”的区分

  48. 观点一: 科学研究应该是自由的,而不应设定禁区;但科学研究受到伦理的、思维习惯、经费、学科基础等方面的限制。 观点二: 技术研发从构思、研发、推广应用等环节都就受到更严格的限定;技术研发和应用有禁区。 思考题:是否要为技术研发和应用设禁区?

  49. 法律法规对于规范生命科学的发展的限性 • 法律法规的功能一是明确行为的法律底线,一是制定严格的技术规范。但对于许多不同价值观点的争论,用立法来解决或通过法院仲裁,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有时适得其反。 • 以伦理原则为指导,根据研究同行的见解或习惯,结合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做出判断和处理。 • 对于医学研究或临床试验,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医学或生命伦理委员会的方式,由科学家、医生、护士、哲学家、伦理学家以及社区代表组成的委员会从医学、伦理学、法学等不同角度,对有争议的实验、新药的使用、新的医疗措施等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可行性做出判断。

  50. 禁止和允许(allow)等法律术语也常见于伦理准则和法律条文,但伦理准则较宽泛,而法律条文则较具体。禁止和允许(allow)等法律术语也常见于伦理准则和法律条文,但伦理准则较宽泛,而法律条文则较具体。 法律确立了行为的道德底线,有道德约束力,后者则是强制性的。 法律法规是普遍的绝对适用,如果把法律适用个别化,则会滋生执法者擅权专断。伦理原则是个别的、相对的适用,它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和个人。从抽象的原则推演出具体的规则,需要进行个案化的伦理判断。 正确认识和处理“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

More Related